굴어당

굴어당의 한시.논어.맹자

http:··blog.daum.net·k2gim·

中国名楼:黄鹤楼,岳阳楼 ,滕王阁 ,蓬莱阁 ,鹳雀楼

굴어당 2011. 2. 27. 18:40

中国名楼:黄鹤楼,岳阳楼 ,滕王阁 ,蓬莱阁 ,鹳雀楼

传统文化 2007-08-08 14:50:37 阅读1274 评论2   字号: 订阅

.中国四大名楼:黄鹤楼

中国名楼:黄鹤楼,岳阳楼 ,滕王阁 ,蓬莱阁 ,鹳雀楼 - 墨香斋主 - 我的博客

中国名楼:黄鹤楼,岳阳楼 ,滕王阁 ,蓬莱阁 ,鹳雀楼 - 墨香斋主 - 我的博客

中国名楼:黄鹤楼,岳阳楼 ,滕王阁 ,蓬莱阁 ,鹳雀楼 - 墨香斋主 - 我的博客
号称江南三大名楼之一的黄鹤楼,原址在湖北武昌蛇山黄鹤楼矶头,相传它始建于三国吴黄武二年(公元223年),在历史的长河中,黄鹤楼历经沧桑,屡毁屡建,不绝于世,可考证的就达30余次之多。黄鹤楼最后的一次被毁是清末光绪十年(公元1884年)八月,因汉阳门外董家坡居民房屋起火,风大火猛,殃及城楼,很快将这千古名楼化为灰烬,仅存数千斤宝盖铜楼鼎一架。

重建黄鹤楼的问题,早在建国初期决定兴建长江大桥时就已提出来了。经过几十年的反复研究准备,终于1981年7月黄鹤楼重建工程正式破土动工, 1984年底建成,离最后一座黄鹤楼被毁的时间恰好是整整100年,重建的黄鹤楼在蛇山西端的高观山西坡上,正对武昌旧城区司门口,处于穿过长江大桥的京广铁路和分路引桥之间的三角形地带内。新楼5层,高51.4米,钢筋混凝士仿古结构。虽较黄鹤楼故址离江远了些,但因山高楼耸,气势雄伟,视野开阔,黄鹤楼大观空前,无与伦比。

名楼多传说,因此使它更有神奇色彩。据《极恩录》记载,黄鹤楼原为辛氏开设的酒店,一道士为了感谢她千杯之恩,临行前在壁上画了一只鹤,告知它能下来起舞助兴。从此宾客盈门,生意兴隆。过了10年,道士复来,曲笛吹奏,道士跨上黄鹤直上云天。辛氏为纪念这位帮她致富的仙翁,便在其地起楼,取名“黄鹤楼”。以上当然是神话传说。三国时在这临江的山颠建楼,首先还是出于军事上的需要,但后来逐渐成为文人荟萃,宴客、会友、吟诗、赏景的游览胜地。历代的名人如崔颢、李白、白居易、贾岛、夏竦、陆游等都曾先后到这里游览,吟诗、作赋。唐代诗人崔颢登上黄鹤楼赏景写下了一首千古流传的名作:“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戚戚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后来李白也登上黄鹤楼,放眼楚天,胸襟开阔,诗兴大发,正要提笔写诗时,却见崔颢的诗,自愧不如只好说:“眼前有景到不得,崔颢提诗在上头”。崔颢提诗,李白搁笔,从此名气大盛。

1957年建长江大桥武昌引桥时,占用了黄鹤楼旧址,如今重建的黄鹤楼在距旧址约1千米左右的蛇山峰岭上。古黄鹤楼“凡三层,计高9丈2尺,加铜顶7尺,共成九九之数。”新楼要雄伟多了,加了层5米高的葫芦形宝顶,楼共五层,高50.4米,比古楼高出将近20米。攒尖顶,层层飞檐,四望如一。在主楼周围还建有胜象宝塔、碑廊、山门等建筑。整个建筑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古楼底层“各宽15米”,而新楼底层则是各宽30米。因此,黄鹤楼不是修复,而是重建。它保留了古楼的某些特色,但更多的是根据现在的需要和人们对审美观点的变化来设计的。新黄鹤楼比旧楼更壮观。这是因为飞架大江的长江大桥就横在它的面前,而隔江相望的则是这24层的晴川饭店。这一组建筑,交相辉映,使江城武汉大为增色。

黄鹤楼内部,层层风格不相同。底层为一高大宽敞的大厅,其正中藻井高达10多米,正面壁上为一幅巨大的“白云黄鹤”陶瓷壁画,两旁立柱上悬挂着长达7米的楹联:

爽气西来,云雾扫开天地撼;

大江东去,波涛洗净古今愁。

黄鹤楼的建筑特色,是各层大小屋顶,交错重叠,翘角飞举,仿佛是展翅欲飞的鹤翼。楼层内外绘有仙鹤为主体,云纹、花草、龙凤为陪衬的图案。第一层大厅的正面墙壁,是一幅表现“白云黄鹤”为主题的巨大陶瓷壁画。四周空间陈列历代有关黄鹤楼的重要文献、著名诗词的景印本,以及历代黄鹤楼绘画的复制品。二楼大厅正面墙上,有用大理石镌刻的唐代阎伯瑾撰写的《黄鹤楼记》,它记述了黄鹤楼兴废沿革和名人轶事。楼记两侧为两幅壁画,一幅是“孙权筑城”,形象地说明了黄鹤楼和武昌城相建诞生的历史;另一幅是“周瑜设宴”,反映三国名人去黄鹤楼的活动。三楼大厅的壁画为唐宋名人的“绣像画”,如崔颢、李白、白居易等,也摘录了他们吟咏黄鹤楼的名句。四楼大厅用屏风分割为几个小厅,内置当代名人字画,供游客欣赏、选购。顶层大厅有《长江万里图》等长卷、壁画。走出五层大厅的外走廊,举目四望,视野开阔。这里高出江面近90米,大江两岸的景色,历历在望,令人心旷神怡。黄鹤楼所在的蛇山一带辟为黄鹤楼公园。种植了许多花草树木,还有一些牌坊、轩、亭、廊等建筑。有一个诗碑廊,收藏着许多刻有历代著名诗人作品的石,蛇山一带的古代景点都将陆续修复。黄鹤楼将成为位于我国心脏地带的中心城市武汉的一个标志。

黄鹤楼长联 

 

数千年胜迹旷世传来看凤凰孤屿鹦鹉芳洲黄鹤渔矶晴川杰阁好个春花秋月只落得剩水残山极目古今愁是何时崔颢题诗青莲搁笔

一万里长江几人淘尽望汉口夕阳洞庭远涨潇湘夜雨云梦朝霞许多酒兴风情尽留下残阳晚照放怀天地窄都付与笛声缥缈鹤影蹁跹
  (李联芳作 共110字)

九派正茫茫凭栏吊古纷纷感慨系心头想物换星移涛翻浪卷白云依旧黄鹤难踪念彼戟折沙沉梅愁柳怨琴声幽咽草色凄迷屈子吟来泽畔悲音犹绕耳明妃远去塞边乡思尚萦怀更兼他名将美人灰消烟灭电光石火转瞬千年向诗中圣哲阁上神仙何事匆匆成过客

一游成眷眷揽胜登楼幅幅彩图呈眼底看鸟飞鱼跃龟舞蛇翔绿树婆娑红墙掩映当此风和日丽舟疾帆轻汽笛争鸣钢花怒放毛公豪兴毫端高峡出平湖郭老多情笔下长虹横鄂渚还伴这雕梁画栋壁合珠联壮志宏猷创基万代喜楚地贤才禹州俊杰相逢济济在今朝
  (白雉山作 共216字)


向九重霄汉快意招回一只黄鹤莫寻旧日崇楼且步如今峻宇放眸三镇画图喜栏边鹦鹉脚下虹霓耳畔琴操眉梢杰阁足堪畅臆吟怀抱胸次荡然扬颔引颈洞庭湖气蒸廖廓中岳庙霜湿晨钟浔阳江燕送征帆卧龙岗云飞夕照陆海茫茫指顾间更夜幕轻垂玉笛催梅共花落星罗棋布明珠与皓月争辉上界人寰无异耳况高处不胜寒岂必蟾宫弄清影

笑万里波涛何曾淘尽千古风流揽起前朝胜概慢询藓碣苔碑细考五车经史有屈子离骚鹿门隐迹东坡绝唱本草奇编当得楚天彤笔慕男儿壮烈报国酬家周公瑾智破曹瞒岳精忠威居虎帐陈友谅志吞强虏孙逸仙义扫衰清遗篇卷卷评量际惜武功赫奕英雄并韵士齐名水远山深芳芷伴春华竞秀神州伟业正兴焉趁登临多感慨请将墨翰赞长征
  (孙天赦作 共282字)

跨蹬起层楼既言费文韦曾来施谓吕绍先到此楚书失考竟莫喻仿自何朝试梯山遥穷郢塞觉斯处者个台隍只有弥衡作赋崔颢作诗千秋宛在迨后游踪宦迹选胜凭临极东连皖豫西控荆襄南枕长岳北通中息茫茫宇宙胡往非过客遽户悬屋角檐牙听几番铜乌铁马涌浦帆挂楫玩一回雪浪云涛出数十百丈之颠高陵翼轸巍巍岳岳梁栋重新挽倒峡狂澜赖诸公力回气运神仙浑是幻又奚必肩头剑佩丛里酒钱岭际笛声空中鹤影

蟠峰撑杰阁都说辛氏炉伊始哪指鲍明远弗传晋史缺疑究未闻见从谁乎由战垒仰慕皇初想当年许多人物但云屈子离骚芈熊遗泽万古常昭其余劫霸图王称威俄顷任成灭黄弦庄严广驾共精组练灵筑章华落落豪雄终归于苍烟夕照惟方城汉水犹记得周葛召棠便大别晴川亦依然尧天舜日偕亿兆群伦以步登耸云霄荡荡平平搀抢净扫睹丰功伟烈贺而今曲奏太平风月话无边赏不尽郭外柳荫亭前枣实洲前草色江上梅花
  (清    潘炳烈作    共350字)

 

在历代有资料的433名状元中,笔者目前仅发现6位与黄鹤楼有过直接或间接联系的记载。他们是唐代的王维、五代的卢郢、宋代的冯京和王十朋、明代的杨慎、清代的毕沅。

  王维

  最早与黄鹤楼发生联系的是唐开元九年(721年)状元王维,他的《送康太守》一诗中直接出现了黄鹤楼3字。诗云:

  城下沧江水,江边黄鹤楼。朱栏将粉堞,江水映悠悠。铙吹发夏口,使君居上头。郭门隐枫岸,侯吏趋芦洲。何异临川郡,还劳(原注:一作来)康乐侯。

  此诗含有写景、叙事、抒情、议论,但总的看来思想性、艺术性都不突出,所以古今研究者都不曾关注,各种选本均未选,不过它至少可以证明王维是到过黄鹤楼的。

  据张清华《王维年谱》,开元二十八年(740年),九月底或十月初奉命由长安出发“知南选”,其时职务是殿中侍御史(从七品上),途径襄阳,写了《汉江临泛》、《哭孟浩然》等诗,南进经夏口(今湖北武昌)又同时写了《送宇文太守赴宣城》、《送康太守》、《送封太守》3首诗,时间是秋天。这年王维41岁。另一种《王维年谱》也说,开元二十八年,“王维……迁殿中侍御史。是冬,知南选,自长安经襄阳、郢州、夏口至岭南。”可见,此诗的确写于开元二十八年秋冬之际。

  卢郢

  卢郢,南唐金陵(今江苏南京市)人,字号及具体生卒年均未见记载。好学,才气不凡,且膂力过人,曾痛惩仗势欺人的京城烽火使韩德霸。宋乾德四年(966年)南唐进士试(当时南唐奉宋正朔),考《王度如金玉赋》,卢郢高居榜首。其姐夫徐铉奉后主命撰文,数日未就,试探请郢帮忙。郢一边玩弄石球,一边饮酒,同时口授文辞,让笔吏书写,顷刻代铉完成。铉及后主皆惊叹其才气,自此名声大震。南唐灭亡后归宋,累迁至知全州(治今广西全州县),颇著政绩。以病,卒于任。郢以政绩载诸史册,说明其人生价值不低,可惜体现其才气的作品大多没有流传下来,仅《全唐诗外编》录存其诗1首。就是这首诗径以《黄鹤楼》为题。《湖北旧闻录》录存其诗全文并作有注释:

  黄鹤何年去杳冥,高楼十载倚江城。密云朝卷四山景,流水夜传三峡声。柳暗西州供写望,草芳南浦偏离情。登临一向须回首,看却乡心万感生(原注:熙宁二年鄂州杂诗碑,界作五层,共录六朝唐人诗凡三十九首,在黄鹤楼后斗姥阁西壁。《湖北金石存佚考》)。

  南唐时,卢郢不可能到版图之外的江夏,因此,此诗当写于开宝八年(975年)三月南唐灭亡、卢郢入宋之后,离王维写《送康太守》诗240年左右。

  冯京

  冯京跟黄鹤楼的联系最为直接,但相关记载却是间接的。

  《湖北旧闻录》收有苏轼《李公择求黄鹤楼诗,因记旧所闻于冯当世者》1首,诗曰:

  黄鹤楼前月满川,抱关老卒饥不眠。夜闻三人笑语言,羽衣著履音空山。非鬼非人意其仙,石扉三叩声清圆。洞中铿鋐落门关,缥渺入石如飞烟,鸡鸣月落风驭还,迎拜稽首原执鞭。汝非其人骨腥膻,黄金乞得重莫肩。持归包裹蔽席毡,夜穿茆屋光射天。里闾来观已变迁,似石非石铅非铅。或取而有众忿喧,讼归有司令几年。无功暴得喜欲颠,神人戏汝哀可怜。原君为考然不然,此语可信冯公传(原注:《东坡居士集》)。

  诗题中的“冯当世”就是状元冯京。冯京是湖北人,且居于江夏(即今湖北武汉),对黄鹤楼及相关传说自然是十分熟悉的,但是冯京本人未留下与黄鹤楼相关的文字,他跟人讲的一位看守黄鹤楼老卒的传说的内容却通过苏轼的诗记载下来。

  冯京(1021-1094年)字当世,宋鄂州咸宁(今湖北咸宁)人,后徙居江夏。他是宋初名相富弼的女婿。皇祐元年(1049年)己丑科以“三元”及第。历任荆南府通判,直集贤院,判吏部南漕,翰林学士,先后知扬州、江宁府、开封府、太原府;神宗即位后入为御史中丞,迁枢密副使、参知政事。他反对王安石变法,两人常在神宗跟前争辩,曾极力推荐苏轼、刘攽等人,并因此于熙宁八年(1075年)被罢去参知政事,出知亳州。后拜保宁军节度使,改知大名府、彰德府。元祐六年(1091年)五月以太子少师致仕,绍圣元年(1094年)卒,享年74岁。哲宗亲自到家祭奠,赠司空,谥文简。

  他们两人都是大部分时间被排斥在地方为官,苏轼听冯京讲黄鹤楼老卒的传说当在神宗熙宁二年(1069年)苏轼守父丧期满还朝,到四年六月被排挤出京任杭州通判(P226~235)之前他们都在京为官的时候,离卢郢写《黄鹤楼》诗约90来年。

  王十朋

  有网络资料说:“也许是由于崔颢这首诗的缘故,后人赋诗黄鹤楼者层出不穷,仅以《黄鹤楼》同题赋篇者,略取其数,就有晚唐的贾岛、卢郢,宋代的王十朋、范成大、陆游,明代的管讷、陆渊之,清代的袁枚、张维屏、吴炯等等。以题、登、赋黄鹤楼为题材的诗篇,更是不胜枚举,但竟无一首出乎其右。”其中宋代的王十朋是状元。

  王十朋(1112-1171年)字龟龄,号梅溪。乐清(今属浙江)人。宋代诗文家、学者。著有诗文集《梅溪集》54卷。十朋从小悟性高,记忆力强。6岁发蒙,认字比一般儿童都快得多。13岁时已是学业优秀、才华超群之士,为当地文会中的佼佼者。但是由于秦桧一伙把持着科举考试的取舍大权,十朋无论是在地方选拔试中,还是在国家级的考试里,总是因直言而被排斥。直到秦桧死后两年的绍兴二十七年(1157年)丁丑科方才一举夺魁,并且其殿试策传诵朝野。这年他已47岁了。

  孝宗隆兴二年(1164年)六月,十朋因力主恢又被排斥,以集英殿修撰出知饶州(治今江西波阳),1年以后调任夔州(治今四川奉节)。在夔州干了两年,于乾道三年(1167年)七月移知湖州。无论是自饶州赴任夔州,还是自夔州移任湖州,都必须经过夏口,《湖北旧闻录》载有其咏武昌名胜的《南楼》1首[10](P993)便是明证。因此他的《黄鹤楼》诗不是写于乾道元年(1175年)六七月间,就是写于乾道三年七八月间。离卢郢写《黄鹤楼》诗约110年。可惜原诗在笔者供职的地方无法查找。

  杨慎

  杨慎(1488-1559年)字用修,号升庵,新都(今四川新都县)人,祖籍庐陵(今江西吉安市)。其父杨廷和官至少师大学士,当首辅近10年,叔父杨廷仪也官至礼部尚书。这样的家庭使杨慎受到了高质量的教育,而他本人又异常聪慧,学习自觉而刻苦。7岁时所作《古战场文》便为时人所称。正德六年(1511年)辛未科他夺魁时年仅24岁。入仕后,他不计厉害,敢于谏争。嘉靖三年(1524年)“大礼议”起,他坚持反对“以外藩入嗣大统”的世宗推尊其生父为“皇考”的主张,跟许多臣僚一起挨了“廷杖”。他不仅被打得半死,而且被充军云南,终身不得赦免。

  在官场上,他是个直臣。作为学者,他被公认为一代雄才。其知识之渊博、兴趣之广泛,在整个明代是难有其比的。

  杨慎与黄鹤楼的联系诗间接的。从《升庵诗话》卷六《岳阳楼诗》条所载“余昔过岳阳楼,见一诗云……”可知,他是到过岳阳楼的,是否顺路游览过黄鹤楼未见记载。他本人不见有跟黄鹤楼相关的作品,但是多次评论过前人所写的跟黄鹤楼相关的诗歌。

  《升庵诗话》卷四《同能不如独胜》条云:

  孙位画水,张南本画火,吴道玄画,杨绘塑,陈简斋诗,辛稼轩词,同能不如独胜也。太白见崔颢《黄鹤楼》诗,去而赋《金陵凤凰台》。

  卷十《黄鹤楼诗》云:

  宋严沧浪取崔颢《黄鹤楼》诗为唐人七言律第一。近日何仲默薛君采取沈佺期“卢家少妇郁金堂”一首为第一。二诗未易优劣。或以问予,予曰:“崔诗赋体多,沈诗比兴多。以画家法论之,沈诗披麻皴,崔诗大斧劈皴也。”

  同卷《游景仁黄鹤楼诗》条云:

  游景仁《黄鹤楼》诗:“长江巨浪拍天浮,城郭相望万景收。汉水北吞云梦入,蜀江西带洞庭流。角声交送千家月,帆影中分两岸秋。黄鹤楼高人不见,却随鹦鹉过汀洲。”景仁名侣,广安人,南渡四贤相之一,有文集,今不传,独此诗见《楚志》。

  卷十一《搥碎黄鹤楼》条云:

  李太白过武昌,见崔颢《黄鹤楼》诗,叹服之,遂不复作,去而赋《金陵凤凰台》也。其事本如此。其後禅僧用此事作一偈云:“一拳搥碎黄鹤楼,一脚踢翻鹦鹉洲。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傍一游僧亦举前二句而缀之曰:“有意气时消意气,不风流处也风流。”又一僧云:“酒逢知己,艺压当行。”元是借此事设辞,非太白诗也,流传之久,信以为真。宋初,有人伪作太白《醉後答丁十八》诗云:“黄鹤高楼已搥碎”一首,乐史编太白遗诗,遂收入之。近日解学士缙作《吊太白》诗云:“也曾搥碎黄鹤楼,也曾踢翻鹦鹉洲。”殆类优伶副净滑稽之语。噫,太白一何不幸耶!

  《升庵诗话》一般认为大部分写于充军之后,那么他这些评论离王十朋写《黄鹤楼》诗约350年。据载:
乾道五年(公元1169年)陆游在其《人蜀记》中记“黄鹤楼,旧传费玮飞升于此,后忽乘黄鹤来归,故以名楼,号为天下绝景”。《人蜀记》还记载了途经武昌登黄鹄山的所见所闻:“今楼已废,故址亦不复存。”提供了南宋初期黄鹤楼已实体不存的史料。

  淳熙四年(公元1177年)范成大在其所撰《吴船录》中,记录了由四川回江浙途经武昌登黄鹄山时见到南楼等风景名胜,而只字未提黄鹤楼。此可印证8年前陆游在《人蜀记》中所载黄鹤楼已不存在的史实。

  至正二十四年(公元1364年)朱元璋称王占领武昌后,前往安葬在黄鹤楼故址旁的陈友谅墓祭奠,并题“人修天定”四字于墓前。

  洪武四年至洪武十四年(公元1371~1381年)江夏侯周德兴主持湖广会城武昌的大规模拓展和建设。黄鹤楼在此次扩建中得以重建(修)。

  这似乎可以表明:自南宋初至明初200余年黄鹤楼是不复不存在的。

  毕沅

  毕沅(1730-1707)字纕蘅,号秋帆、灵岩山人,江南镇洋(今江苏太仓)人。乾隆二十五年(1760)成一甲第一名进士。历任修撰、侍读、左庶子、巩秦阶道、陕西按察使、陕西布政使、代理陕西巡抚、河南巡抚,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升任湖广总督,不久降为巡抚,五十三年再升湖广总督,五十九年降为山东巡抚,次年又授湖广总督。嘉庆元年(1796年)六月因镇压苗民起义不力,被解除职务,七月,仍任总督,直至次年去世。

  自乾隆五十一年至嘉庆二年,11年间他大部分时间是担任湖广总督,乾隆壬子(1792年)曾将明弘治己未(1499年)重建的武昌“楚观楼”改题为“南楼”,题过当时在黄鹤楼左侧的太白亭,去世前一年还曾主持修复古琴台。他无论是自己游览还是陪客人游览黄鹤楼的机会是特别多的,但是未见他写过与黄鹤相关的诗、词、文、赋,他与黄鹤楼的联系也是间接的。当时著名骈文家汪中在他幕中,应他的要求撰写(或曰代写)了《琴台铭》和《黄鹤楼记》两篇名文,影响很大。一个展示楹联著作的网站录有“《新刻黄鹤楼铭楹联》毕沅等,光绪二年(1876)未了居刻本。”此书笔者未见,但是鉴于笔者所搜集的毕沅所作的楹联中,关于其它名胜的不少,就是没有关于黄鹤楼的,估计《新刻黄鹤楼铭楹联》只是辑录别人的作品。此书的刊刻离杨慎写上述评论约340年。这期间,有记载说:黄鹤楼“仅明清两代,就被毁7次,重建和维修了10次。”

  与黄鹤楼相关的状元实在太少。

  目前已知历代湖北籍状元就有9个,其中宋代除冯京外,还有宋庠、郑獬、毕渐,明有任亨泰、张懋修(张居正之子),清有刘子壮、陈沆、蒋立庸。刘子壮生活于明末清初,其时黄鹤楼已毁,其他人照说都有登临黄鹤楼的机会,但是均不见有相关记载。

  历代在湖北做过官的状元有50多位;湖南、广东、广西等地的状元回乡探亲一般也要经过黄鹤楼所在地夏口;在以长安、洛阳、汴京、北京为都城的朝代,任职于京城的状元出差南方一般也要经过湖北,但这依然不能使与黄鹤楼有直接或间接联系的状元多起来。这大概有两个原因。

  其一,自崔颢以黄鹤楼为题写下了那首千古绝唱之后,连李白写的15首与黄鹤楼相关的诗也只有《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及《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得以广泛流传,而以山水田园诗名世的王维上述《送康太守》一诗则很少有人知道,至使其他诗人都不敢措手,包括杜甫。顾况、白居易、贾岛、罗隐、苏轼、苏辙、陆游、杨基、王世贞、袁中道等著名文学家不信邪,都留下了关于黄鹤楼的题咏,依然均未流传开来,所以状元们即使有机会登临又岂敢轻易出手?如宋代状元词人张孝祥在现在的湖南、湖北都任过主要职务,在湖南有《水调歌头·过岳阳楼作》和《念奴娇·过洞庭》,在湖北却没有关于黄鹤楼的作品[。

  再说,虽然大多数状元诗、词、文、赋都能应付,且被《中国文学家大辞典》及其它相类工具书视为文学家的唐、宋、明、清均在30%以上,但真正特别突出的却很少,在影响最大的游国恩本《中国文学史》中列入目录的唐代只有王维,宋代只有张孝祥和文天祥;明代康海未列入目录,只在正文中简略提及;元代与清代则一个也没有被选中。状元们应该绝大多数是有自知之明的,他们审时度势,也容易打消凑热闹的心思。
其二,“黄鹤楼历经沧桑,屡毁屡建,不绝于世,可考证的就达30余次之多。”也许还有状元任职湖北、经过湖北时黄鹤楼已毁,或正在重建中,或登临时有过题留,但因种种原因没有保存下来。《黄鹤楼总说·大事记》所云“明初及正德年间曾各有过《黄鹤楼诗集》,但均已散失”便是其原因之一。


中国四大名楼:岳阳楼

中国名楼:黄鹤楼,岳阳楼 ,滕王阁 ,蓬莱阁 ,鹳雀楼 - 墨香斋主 - 我的博客

中国名楼:黄鹤楼,岳阳楼 ,滕王阁 ,蓬莱阁 ,鹳雀楼 - 墨香斋主 - 我的博客

中国名楼:黄鹤楼,岳阳楼 ,滕王阁 ,蓬莱阁 ,鹳雀楼 - 墨香斋主 - 我的博客

中国名楼:黄鹤楼,岳阳楼 ,滕王阁 ,蓬莱阁 ,鹳雀楼 - 墨香斋主 - 我的博客

岳阳楼为位于历史悠久的文化古城岳阳,岳阳古称“巴陵”,位于湖南省北部,烟波浩淼的洞庭湖与绵延万里的长江在这里交汇,名冠江南三大名楼之首的岳阳楼就座落在傍水而生的一古城西门城头。岳阳,山、水、楼俱备,风景如画,名胜古迹众多。岳阳风光之美,集中在洞庭湖而钟于岳阳一楼。以岳阳楼、君山为中心而构成的巴陵胜景,闻名遐迩,素以“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而享誉天下,不愧为“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岳阳的岳阳楼,武昌的黄鹤楼,南昌的膝王阁,合称"江南三大名楼”。岳阳楼矗立于洞庭湖东岸,岳阳市西门城墙上,西临烟波浩淼的洞庭湖、北望滚滚东去的万里长江,水光楼影,相映成趣,素有“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的盛誉,是我国著名的旅游胜地之一。

岳阳楼始建于公元220年前后,距今已有1700多年历史,其前身相传为三国时期东吴大将鲁肃的“阅军楼”,西晋南北朝时称“巴陵城楼”,初唐时,称为“南楼”,中唐李白赋诗之后,始称“岳阳楼”。岳阳楼高21.5米,三层、飞檐、纯木结构。楼顶覆盖黄色琉璃瓦,造型奇伟,“岳阳楼”匾额为郭沫若手书。历史上的诗人如杜甫、韩愈、刘禹锡、白居易、李商隐等均前来登临览胜,留下了不少名篇佳作,使岳阳楼名扬天下。公元1045年,庆历四年春,滕子京重修岳阳楼,并请好友、文学家范仲淹作了《岳阳楼记》,从此,岳阳楼更加闻名遐迩。岳阳楼内陈设别具特色。各层内悬挂历代名家撰写的楹联。一、二楼各嵌有一副《岳阳楼记》雕屏,一楼雕屏是公元十九世纪的复品;二楼所嵌雕屏为公元十八世纪大书法家张照所书,字型方正、笔力雄浑、技法多变、独具匠心,为传世一级珍品。三楼所嵌雕屏是毛泽东书杜甫诗《登岳阳楼》,笔法雄健奔放、形神兼备。雕屏金光耀眼、熠熠生辉。1988年岳阳楼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岳阳楼久经沧桑,屡毁屡修。现在看到的岳阳楼,是清同治六年(公元1867年)重修的。整个楼的建筑,可用八个字来概括:四柱、三层、飞檐、纯木。岳阳楼主楼高3层,高达15米,中间以4根大楠木撑起,再以12根柱作内围,周围绕以30根木柱,结为整体、整个建筑没有用一颗铁钉,没有用一道巨梁。 12个飞檐,檐牙高啄(似鸟嘴在高空啄食)。屋顶为黄色琉璃瓦,金碧辉煌。曲线流畅,陡而复翘,宛如古代武士的头盔,名叫盔顶。盔顶下的如意斗拱,状如蜂窝玲珑剔透。古籍里载述,岳阳楼“纯木结构,盔式楼顶”这种古老的建筑,充分显示了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独特风格和辉煌成就。

再说民间故事。缘于历史悠久、地位重要,岳阳楼修建(而且屡毁屡修)工艺精巧,而且历代人文荟萃,因此,岳阳和洞庭湖畔流传着许多关于岳阳楼的传说故事,具有多方面的社会价值。其中关于修建岳阳楼的就分别有鲁班,吕洞宾、张果老等名匠、仙人;关于讲述岳阳楼渊源的,则有《鲁肃阅兵台》、《岳阳楼三个字》等;关于岳阳楼雕屏的,又有《张照题屏》、《真假雕屏》;关于岳阳楼风情的,最出名的自然是《吕洞宾三醉岳阳楼》,此外还有《朗吟亭》如果把岳阳楼附近有关风物的传说故事也算进去的话,那么,就还有《梅溪桥》、《金鹊山》、《柳毅井》、《七十二仙螺造君山》、《二妃墓和君山》、《慈氏塔的故事》等等。可见岳阳楼及有关的传说故事何其多也、展现的风采又是怎样的丰美绮丽。

洞庭湖畔的岳阳楼是中国江南三大名楼之一,其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誉满天下。古往今来,名人、文人在此留下了灿若星河的诗文楹联。

  “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这是书于岳阳楼风景区大门上的一联,是明代魏允贞《岳阳楼》诗的前两句,用作大门迎客,有先声夺人之妙。此联大气磅礴,高度概括了岳阳楼风景区天下闻名之水、天下闻名之楼的特点。在大门上还有一联:“眼前夏乐谁无意,天下江山此最雄”,此联出自明人杨一清的诗句,表明作者由眼前的壮丽景色生发出效法范仲淹夏后乐的理想抱负,可谓触景生情,情景交融。

  岳阳楼主楼的一楼上有一副长联,系清同治年间窦序所作:“一楼何

奇?杜少陵五言绝唱,范希文两字关情,滕子京百废俱兴,吕纯阳三过必醉。诗耶?儒耶?吏耶?仙耶?前不见古人,使我怆然涕下!诸君试看,洞庭湖南极潇湘,扬子江北通巫峡,巴陵山西来爽气,岳州城东道崖疆。潴者,流者,峙者,镇者,此中有真意,问谁领会得来?”此联上下各有十一个短句,五十字,但对得工整巧妙,深有文化内涵和历史底蕴,文采超群,百读不厌。上联列举杜少陵(杜甫)《登岳阳楼》诗,范希文(范仲淹)《岳阳楼记》中“忧”、“乐”名言,滕子京的政绩,吕纯阳(吕洞宾)三醉岳阳楼的神话传说,继而发出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之浩叹。下联化用范文,列举巴陵胜状,接着情不自禁地自问:“此中有真意,问谁领会得来?”这一句引起读者深思,“真意”是什么?当然是爱国之情报国之志也。另有清嘉庆巴陵知县陈大纲“四面湖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一联,也写得明白如话,言简意赅,抒发了这位父母官关心百姓疾苦的情怀。

  在主楼二楼,清末翰林郑家溉所撰的一联看似消极,实为悲愤:“湖景依然,谁为长醉吕仙,理乱不闻惟把酒;昔人往矣!安得忧时范相,疮痍满目一登楼。”据资料介绍,此联作于一九三三年,当时日寇大举侵华,国难当头,政府腐败无能,民不聊生。作者面对眼前的洞庭湖,想起祖国山河被日寇蹂躏,而自己苟活乱世,只能一切不闻不问,像吕洞宾长醉不醒。但现实又逃避不了,希望有范仲淹那样的贤相来重整山河挽救危亡,但昔人(范仲淹)已经一去不返了,登楼一望,满目疮痍,悲从中来。其爱国之情悲愤之状跃然纸上。一九四四年日寇进犯长沙时,作者拒不当汉奸,骂贼而死。作者确实是一位言行一致、有民族气节的爱国人士,人品、文品皆值得称道。

  主楼三楼有一副楹联是唐代大诗人李白的大手笔:“水天一色,风月无边。”寥寥八个字就将洞庭湖万千气象概括无遗。仅从此联即可窥见诗仙的豪放。三楼还有清人黄道瓖的“杜诗范记高千古,山色湖光共此楼”,此联妙在将洞庭湖、岳阳楼的自然风光及杜诗《登岳阳楼》、范文《岳阳楼记》的人文景观融于一体,自然流畅。但笔者以为若能将“高”字换成“传”字就更工整了,也许是作者另有其意吧。

  岳阳楼牌楼上有一联是清乾隆年间尚书张照所撰:“南极潇湘千里月,北通巫峡万重山。”此联虽只在范文中的两句后面各加了三个字,但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境地 。

  三醉亭取自吕洞宾三醉岳阳楼的神话传说,亭上有清人方功浚所题一联:“对月临风,有声有色;吟诗把酒,无我无人。”好超脱,好逍遥,读之觉有仙气从字里行间飘飘而出。

  怀甫亭上的一联是当代书法家吴文蜀所撰书:“舟系洞庭,满目疮痍空有泪;魂归洛水,换了人间已无诗。”此联悬于斯亭,让游人缅怀诗圣时发思古之幽情,再恰当不过。

  从岳阳楼的大多数楹联中可以看出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都取意于范文和杜诗,都是从范文和杜诗中得到启迪而创作出来的,足见范文及杜诗真是千古诗文,千古绝唱,这既是范、杜的骄傲,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



中国四大名楼:滕王阁


 

中国名楼:黄鹤楼,岳阳楼 ,滕王阁 ,蓬莱阁 ,鹳雀楼 - 墨香斋主 - 我的博客

中国名楼:黄鹤楼,岳阳楼 ,滕王阁 ,蓬莱阁 ,鹳雀楼 - 墨香斋主 - 我的博客

中国名楼:黄鹤楼,岳阳楼 ,滕王阁 ,蓬莱阁 ,鹳雀楼 - 墨香斋主 - 我的博客
腾王阁巍然耸立于赣江之滨,是一座声贯古今,誉播海内外的千古名阁,素有“西江第一楼”之称。

滕王阁因滕王李元婴始建而得名。李元缨,唐高祖李渊的第22子,唐太宗李世民之弟,贞观十三年(639年)六月受封为滕王,后迁到洪洲(南昌)任都督。在南昌他别无建树。唯在唐永徽四年(653年)于城西赣江之滨建起一座楼台为别居,此楼便是“滕王阁”。

滕王阁自古它就与黄鹤楼、岳阳楼和蓬莱阁并称为中国四大名楼。滕王阁为历代封建士大夫们迎送和宴请宾客之处。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也曾设宴阁上,命诸臣、文人赋诗真词,观看灯火。滕王阁建立1300多年来,历经兴废28次,明代景泰年间(公元1450--1456年),巡抚都御使韩雍重修,其规模为:三层,高27米,宽约14米。1926年军阀混战时,被北洋军阀邓如琢部纵火烧毁。建国后,江西省政府重建滕王阁。如今的滕王阁,连地下室共九层,高 57.5 米,占地达47000平方米,明三层暗七层,加上两层底座一共九层,琉璃绿瓦,鎏金重檐,雕花屏阁,朱漆廊柱,古朴高雅,蔚为壮观。主阁南北两侧配以“压江”、“挹翠”二亭,与主阁相接。主阁之外,还有庭园、假山、亭台、荷池等建筑,无论其高度,还是面积,均远胜于历代四阁,同时也大超过了现在的黄鹤楼和岳阳楼,仍然居于江南三大名楼之首。滕王阁已成了南昌,也是江西省的一处重要的旅游景点。

如今,作为“江南三大名楼”之一的滕王阁,较一千三百多年前的建筑更巍峨雄壮,充分表现“飞阁流丹,下临无地”的气势;内有多间仿古建筑的厅堂,用作古乐、歌舞、戏曲的表演厅或展览馆等。登楼眺望,南昌景致尽收眼底。

滕王阁之所以享有巨大名声,很大程度上归功于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滕王阁序》。传说当时诗人王勃探亲路过南昌,正赶上阎都督重修滕王阁后,在阁上大宴宾客,王勃当场一气写下这篇令在座宾客赞服的《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即《滕王阁序》),王勃作序后,又有王仲舒作记,王绪作赋,历史上称为“三王文章”。从此,序以阁而闻名,阁以序而著称。

滕王阁,高耸于南昌城西,赣江之滨。步入新阁,仿佛置身于一座以滕王阁为主题的艺术殿堂。在第一层正厅有一表现王勃创作《滕王阁序》的大型汉白玉浮雕《时来风送滕王阁》,巧妙地将滕王阁的动人传说与历史事实融为一体。第二层正厅是23.90*2.55米的大型工笔重彩丙衡壁画《人杰图》,绘有自秦至明的80位领风骚的江西历代名人。这与第四层表现江西山川精华的《地灵图》,堪称双璧,令人叹观止。第五层是凭栏骋最佳处。进入厅堂,迎面是苏东坡手书的千古名篇《滕王阁序》。每一层都有一个主题,亦都与阁有关。《滕王阁序》中最著名的两句是“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这已作为主阁正门的巨联。

暮秋之后,鄱阳湖区将有成千上万只侯鸟飞临,那将构成一幅活生生的“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图,成为滕王阁的一大胜景。

王勃《腾王阁序》赏析

  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地接衡庐。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雄州雾列,俊采星驰。台隍枕夷夏之交,宾主尽东南之美。都督阎公之雅望,棨戟遥临;宇文新州之懿范,襜帷暂驻。十旬休假,胜友如云;千里逢迎,高朋满座。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紫电青霜,王将军之武库。家君作宰,路出名区,童子何知,躬逢胜饯。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俨骖騑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临帝子之长洲,得天人之旧馆。层台耸翠,上出重霄;飞阁翔丹,下临无地。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披绣闼,俯雕甍: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纡其骇瞩。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舰迷津,青雀黄龙之轴。云销雨霁,彩彻区明。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遥襟甫畅,逸兴遄飞。爽籁发而清风生,纤歌凝而白云遏。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四美具,二难并。穷睇眄于中天,极娱游于暇日。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地势极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远。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嗟乎!时运不齐,命途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而相欢。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

  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有怀投笔,爱宗悫之长风。舍簪笏于百龄,奉晨昏于万里。非谢家之宝树,接孟氏之芳邻。他日趋庭,叨陪鲤对;今兹捧袂,喜托龙门。杨意不逢,抚凌云而自惜;钟期相遇,奏流水以何惭。呜呼!胜地不常,盛筵难再;兰亭已矣,梓泽丘墟。临别赠言,幸承恩于伟饯;登高作赋,是所望于群公。敢竭鄙怀,恭疏短引;一言均赋,四韵俱成。请洒潘江,各倾陆海云尔。

  作者简介

  王勃(650—676),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省河津县)人。隋末文中子王通之孙。六岁能文,未冠应幽素科及第,授朝散郎,为沛王(李贤)府修撰。因作文得罪高宗被逐,漫游蜀中,客于剑南,后补虢州参军。又因私杀官奴获死罪,遇赦除名,父福畦受累贬交趾令。勃渡南海省父,溺水受惊而死。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初唐四杰”。其诗气象浑厚,音律谐畅,开初唐新风,尤以五言律诗为工;其骈文绘章絺句,对仗精工,《腾王阁序》极负盛名。于“四杰”之中,王勃成就最大。诗文集早佚,明人辑有《王子安集》。

  《滕王阁序》赏析

  一、整体感知

  本文原题为《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全文运思谋篇,都紧扣这个题目。全文共分四段,第1段历叙洪都雄伟的地势、珍异的物产、杰出的人才以及尊贵的宾客,紧扣题中“洪府”二字来写;第2段展示的是一幅流光溢彩的滕王阁秋景图,近观远眺,都是浓墨重彩,写出了腾王阁壮美而又秀丽的景色,紧扣题目“秋日”、“登滕王阁”六字来写;第3段由对宴会的描写转而引出人生的感慨,紧扣题目中“饯”字来写;最后一段自叙遭际,表示当此临别之际,既遇知音,自当赋诗作文,以此留念,这是紧扣题中“别”、“序”二字来写。由此看来,全文层次井然,脉络清晰;由地及人,由人及景,由景及情,可谓丝丝入扣,层层扣题。

  二、局部思路揭示

  本文因饯别而作,但对宴会之盛仅略叙,数笔带过,而倾全力写登阁所见之景,因景而生之情,不落窠臼,独辟蹊径。而局部思路的布局谋篇,取舍立意,亦颇见为文之功底。以第五段为例说明作者的情感起伏脉络:

  先用一连串短句抒发感叹:“时运不济,命途多舛。冯后易老,李广难对。”而后长短结合,抒发自己的愤郁悲凉:“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最后又用先短后长的一组对偶表明心志:“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铿锵的语调表达了自己不甘沉沦的决心。

  三、精彩语句揣摩

  1.“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

  赏析:作者善用灵活多变的笔法描写山容水态,表现楼台的壮观,从而把读者带入身临其境的审美境地。“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写出了色彩变化之美。这两句不囿于静止的画面色彩,而着力表现山光山色的色彩变幻:寒潭之水因积水退尽而一片清明;傍晚的山峦因暮霭笼罩而呈紫色。上句设色淡雅,下句设色浓重,在色彩的浓淡对比中,突出秋日景物的特征,被前人誉为“写尽九月之景”。

  2.“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赏析:这一句素称千古绝唱。青天碧水,天水相接,上下浑然一色:彩霞自上而下,孤鹜自下而上,相映增辉,构成一幅色彩明丽而又上下浑成的绝妙好图。这两句在句式上不但上下句相对,而且在一句中自成对偶,形成“当句对”的特点。如“落霞”对“孤鹜”,“秋水”对“长天”,这是王勃骈文的一大特点。

  3.“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赏析:这是全文最富思想意义的警语。古往今来有多少有志之士,面对一切艰难险阻,总能执着地追求自己的理想,即使在郁郁不得志的逆境当中也不消沉放弃。东汉马援云:“大丈夫为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王勃在此化用,警示那些“失路之人”不要因年华易逝和处境困顿而自暴自弃。而王勃此时正怀才不遇,但仍有这般情怀,确实难能可贵。

  本文的借代和谦辞

  1.辨识六处借代用法

  (l)棨戟遥临:棨戟代阎公。

  (2)檐帷暂驻:襜帷代车驾,实代宇文氏。

  (3)仙人之旧馆:代滕王阁。

  (4)帝阍:代朝廷。

  (5)奉宣室:代入朝做官。

  (6)抚凌云而自惜:凌云代司马相如的赋。因汉武帝曾夸其赋“飘飘有凌云之气”。

  2.了解六个礼貌谦辞

  (1)家君作宰,路出名区;童子何知,躬逢胜饯。

  家君,称自己的父亲。童子,王勃自称。全句意思是,家父作交趾县的县令,自己因探望父亲路过这个有名的地方(指洪州);年幼无知,(却有幸)参加这场盛大的宴会。

  (2)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

  三尺、一介,都是王勃的自称。古人称成人为“七尺之躯”,称不大懂事的小孩儿为“三尺童儿”。“一介”同“一芥”,比喻自己很渺小。微命,指卑微的地位。全句意思是,我是身份卑微、地位低下的一个读书人。

  (3)他日趋庭,叨陪鲤对。

  趋庭,快步走过庭院,这是表示对长辈的恭敬。叨,惭愧的承受,表示自谦。鲤对,指在父辈面前接受教诲。全句意思是,过些时候自己将到父亲那里聆听教诲。

  《滕王阁序》的用典

  1.言简意赅,含蓄有味——明用

  所谓明用,就是用典故的字面意思,并将其所具有的特殊含义加以扩大,变为泛指。《滕王阁序》中的“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虚;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紫电青霜,王将军之武库”“天柱高而北辰远”等句中的用典即属明用典故。

  “龙光”之典见于《晋书》《张华传》,张华因斗、牛二星间有紫气照射而在地下掘得龙泉、太阿两剑,两剑的夺目光芒即龙光。“徐孺”之典见于《后汉书》《徐穉传》,东汉名士陈蕃任豫章太守时不接来客,惟因家贫在家种地而不肯做官的徐穉来访,才设一睡榻留宿。“紫电”之典见《古今注》《舆服篇》,吴大皇帝有宝剑六把,其二名紫电。

  “清霜”之典见《西京杂记》,汉高祖斩白蛇用的剑,12年磨一次,剑刃锋利如霜雪般白亮。“天柱”之典见《神异经》,昆仑山上有铜柱,其高入天,称为天柱。“北辰”之典见《论语》《为政》,“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这里指北极星,喻指国君。

  以上明用的典故,实现了表达上“意婉而尽,藻丽而富,气畅而凝”(刘勰《文心雕龙》语)的效果,可谓言简意丰,辞约蕴寓。

  2.隐括旨义,旨冥句中——暗用

  暗用指引典不直录原文,而化成自己的语言,使典故贴近语境,又不违原意,起到恰当而曲折地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效果。《滕王阁序》中的“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孟尝高洁,空余抱国之情;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等句的用典即属暗用典故。

  “冯唐”“李广”两典见《史记》,“梁鸿”“孟尝”两典见《后汉书》。这几个典故比较熟悉,本文不再详解。“贪泉”之典见《晋书》《吴隐之佳》,广州北20里的石门有水叫贪泉,据称人饮此水必起贪得无厌之心,吴隐之至此,取泉水饮,并赋诗一首:“古人云此水,一歃怀千金。试使夷齐饮,终当不易心。”“涸辙”之典见《庄子》《外物》,此为语典,车辙无水,故曰涸辙,此处喻穷困的境遇。“阮籍”之典见《晋书》《阮籍传》,身处魏晋间的阮籍,因不满于司马氏,便以饮酒来掩饰自己,以免被害,他常自己驾车外出,也不顺着路走,当前面有什么障碍不能前进时,就痛苦着回来。

  以上这些典故,或事或语,均由王勃化用为自己的语言,而用典中所蕴涵的却是作者不为当世所用的自怨自叹的复杂情感。但又由于王勃借用了“贪泉”“涸辙”之典,把自己强行振作、不甘颓废的信念表露无遗。

  3.说古喻今,比况自身——化用

  化用即点化后使用。这是一种作者将叙事详备,文字较长的事典合理化简点睛,以简驭繁地表达情感的用典方法。《腾王阁序》中“杨意不逢,抚凌云而自惜;钟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惭”句即属典故的化用。

  “杨意不逢”之典见《史记》《司马相如列传》,汉朝杨得意禀告汉武帝,说《子虚赋》为司马相如所作,武帝召见相如,“天子大悦,飘飘有凌云之气”,而杨得意却仍做个掌管猎犬的小官。“钟期既遇”之典见《列子》《汤问》,上古伯牙鼓琴,志在高山流水,只有钟子期知其音。

  以上两个化用典故,涵蕴深刻。只有26岁的王勃受邀作序,但面对自己“时运不齐,命途多舛”,不禁兴尽悲来,又不便直说,乃妙笔生花,化用典故,虽说的是古,而喻的却是今,可谓比况自如,毫无斧凿之痕。

  4.多典浓缩,加强效果——连用

  连用是指作者为了加强表达效果而在一句之中驱遣几个典故来表达思想感情的用典方式。《滕王阁序》中典故连用的句子较多,下面仅举一例:“非谢家之宝树,接孟氏之芳邻。他日趋庭,叨陪鲤对;今兹捧袂,喜托龙门”句中连用四个典故,表明作者幸蒙阎公垂青,得以即席命笔,施展才华的感激之情。

  “谢家宝树”之典见《世说新语?言语》,谢安问子侄们,人们为什么总希望子弟好?侄子谢玄答曰:“譬如芝兰玉树,欲使其生于庭阶耳。”玉树即宝树,比喻不辱门庭的好子弟。“孟氏芳邻”之典见《烈女传》《母仪篇》,据说孟母为教育儿子而三迁择邻。“鲤对”之典见《论语》《季氏》,孔子曾立于庭中,其子孔鲤“趋而过庭”,孔子教诲他应学习《诗》《礼》。“龙门”之典见《后汉书》《李膺传》:“膺以声名自高,士有被其容接者,名为登龙门。”

  以上四个典故在句中连用,极恰当地表达出了年轻的王勃受宠若惊而又自怨自叹的复杂心理,而且这几个用典或正或反,给人以一气贯之的畅快淋漓之感。

  《滕王阁序》写景“四美”

  《滕王阁序》的写景颇有特色,作者精心构画,苦苦经营,运用灵活多变的手法描写山水,体现了一定的美学特征。

  1.色彩变化之美

  文章不惜笔墨,浓墨重彩,极写景物的色彩变化。如“紫电清霜”中的“紫电”,“飞阁流丹”中的“流丹”,“层峦耸翠”中的“耸翠”,“青雀黄龙之轴”中的“青雀”“黄龙”无不色彩缤纷,摇曳生辉。尤其“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一句,不囿于静止画面色彩,着力表现水光山色之变化,上句朴素淡雅,下句设色凝重,被前人誉为“写尽九月之景”之句。

  2.远近变化之美

  作者采用恰当的方法,犹如电影的拍摄技术,由近及远,构成一幅富有层次感和纵深感的全景图。“鹤汀凫渚”四句写阁四周景物,是近景;“山原旷其盈视”二句写山峦、平原和河流、湖泽,是中景;“虹销雨霁”以下则是水田浩淼的远景。这种写法,是《滕王阁序》写景的最突出特点,体现了作者立体化的审美观,把读者带进了如诗如画的江南胜境,读者和景物融为一体,人在景中,景中有人。

  3.上下浑成之美

  “层峦耸翠”四句,借视角变化,使上下相映成趣,天上地下,城里城外,相与为一,不可分离,体现了作者整齐划一的审美观。而“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更是写景名句,水天相接,浑然天成,构成一幅色彩明丽的美妙图画。

  4.虚实相衬之美

  “渔舟唱晚”四句,即凭借听觉联想,用虚实手法传达远方的景观,使读者开阔眼界,视通万里。实写虚写,相互谐调,相互映衬,极尽铺叙写景之能事。

  总之,《滕王阁序》一文的写景颇具匠心,字字珠玑,句句生辉,章章华彩,一气呵成,使人读完后犹如身临江南水乡,难怪韩愈情不自禁地称赞说:“江南多临观之类,而滕王阁独为第一。”

 

南昌滕王阁导游词


www.jxshtour.com  2007-1-9 22:14:24  作者:不详  来源:网络转载  查看/658

各位团友:大家好!

     我们今天要参观的景点是与湖南的岳阳楼,湖北的黄鹤楼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有西江第一楼之称的南昌滕王阁!现在我们大家跟随我进入到整个景区!现在正对我们的就是滕王阁了!它为仿宋建筑风格,采用明三暗七的建筑风格!始建于唐永徽四年,即公元653年!是唐王朝的开国皇帝—唐高祖李渊的儿子李元婴在当时的洪洲(今南昌)为官期间建造的!当时建造这个建筑的目的就是为了满足李元婴吃喝玩乐,欣赏歌舞!此人在离开洪洲到山东时被封为滕阁,故这个建筑就被命为滕王阁!它的高度为57.5米,由于历史上的原因(战争,火灾等),我们现在所看到的是重建成于1989年重阳节的第29代滕王阁,!在重建时主要参考了梁启超的儿子梁思成所绘制的八副<重建滕王阁计划草图>并参照了宋代的李明仲的<营造法式>!<滕王阁序>使其在历史的长河中没有被历史忘记,滕王阁又使<滕王阁序>在实在的载体中不断流传! 

    从远处看,滕王阁和它的压江挹翠两亭象中国的”山”字,从空中俯瞰,滕王阁又象一只展翅欲飞的大鹏!有可能大家有点疑问,为什么我们江南三大名楼中湖南的岳阳楼,湖北的黄鹤楼都是楼,为什么我们这里被称为阁?答案就在我们的面前!大家请注意,在这个建筑下面有象征古城墙的两层,高度为12米!平地起高楼,我们这里的建筑是在这两层上建筑,所以就被称为阁了!这两层的台阶有89个,寓意着是在1989年重建!如果您有兴趣可以数数看! 

    (1楼门口)大家现在看到的”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是毛主席同志的亲笔手书,在重建滕王阁的时候送给我们江西!江泽民在1989年和1989年来我们这里参观时,在这里久久观赏,并和我们的导游员一起吟诵了<滕王阁序> ! 

    (进入到1楼)现在我们到的位置就是这个建筑的第三层,也是我们滕王阁的序厅! 请看我们的正前方,有一幅汉白玉浮雕<时来风送滕王阁>,是根据明朝的冯梦龙的<醒世恒言>中的名篇<马当神风送滕王阁>而创作的!它将不同的时间空间人物和故事集合在同一个画面上,体现出历史的厚重!它主要介绍我们滕王阁的来由!描写的是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号称“初唐四杰”的王勃在前往当时的交趾(现在的越南)探望被贬职的父亲在江西马当山处遇到大风,幸遇中原水神的帮助而抵到当时的洪洲,在不明白当时举办滕王阁高会主要目的(阎都督准备在此会上炫耀其女婿的文才)而在众人的半推半就中写下了生命的绝唱<腾王阁序>! 王勃写完这个诗文离开洪洲在海上就遇海难! 王勃作序后,又有王仲舒作记,王绪作赋,历史上称为"三王文章"。从此,序以阁而闻名,阁以序而著称。 

      (进入到2楼)现在我们来到就是第4层”人杰厅”!这里主要描绘的是江西从先秦以来的历代名人!一共有80位!虽然他们的时代,服饰,地位,年纪,职业,性格和人品不同,但和谐的统一在同一画面!因为时间的原因我们就简单介绍其中的几位! 第一位是我们左边的张天师,着道袍的这位!道教的始祖东汉的张道陵,虽然不是江西人,但是一生都和江西发生过极其密切关系。他创办“五斗米道”之前,做过九江令,创办“五斗米道”之后,又在龙虎山炼过丹。目前道家的影响在海外特别大,特别是日本韩国人对道家非常有兴趣!第二位就是在张天师旁边的和尚-慧远和尚, 晋武帝太元六年(381年),慧远和尚奉道安之命,来到庐山宣扬佛法。而庐山的清幽安宁、云雾缭绕、曲径通峡的风景,在慧远心中也逐渐形成了一个奇幻的境界。时隔五年,慧远在庐山创建东林寺并结白莲社,自此一住三十余年,四处讲学,直至圆寂那一天,而庐山的锦绣谷、石门涧等处处都有着他讲经说法的痕迹。他以白莲社为基地,毕生精力倡导净土宗,著有《法性论》等经书15卷50本,逐渐开佛教一派山门——净土宗。慧远首结莲社,使佛教取得了平民信仰的形式,开始在平民中传播,可以这样讲:慧远的最大贡献是他将复杂的佛家进行了改造,走入到了老百姓家中! 在我们现在看到的拐角出就是有名的”徐孺下陈蕃之榻”!徐孺,名稚,字孺子。江西丰城人。东汉时名士,满腹经纶而淡泊名利,时称“南州高士”。徐孺子小时候就很聪明。十五岁时来到今丰城、南昌、进贤三县交界的槠山,拜当时著名学者唐檀为师。和陈蕃关系非常好,平时不接待宾客的陈蕃,居然破例在太守府中为徐孺子特备一榻,徐来则张之,徐去则撤之,是为“徐孺下陈蕃之榻”所由来!后来人们就把有贵宾来安排住宿称为”下榻”.不知道在看的过程中有没有看到有一位特别的人物在这里?(停顿下)有朋友已经指出来了,他就是严嵩,明朝人,字惟中,号介溪,江西分宜人,专国政达20年之久,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臣之一。为什么他的画象在这里?主要是我们这里不以人品而以其文品来评论!王廷相语曾经这样评论他的文才:“诗思冲邃闲远”,“文致明润宛洁”王世贞的评论他“孔雀虽有毒,不能掩文章”,表示不能因人废文,来肯定他“ 独为迥出”的文学功力。 

      (3楼)这里是明层.我们到的第五层!在中厅有壁画<临川梦>,在公元1599年, 汤显祖首次在滕王阁排演了<牡丹亭>这出戏,开创了滕王阁上演戏曲的先河!滕王阁从此由一个歌舞戏台变成戏曲舞台!实现了功能的改变!在壁画中的色彩以灰蓝为基调,所有人物的眼睛全部是闭上的!烘托出梦境的感觉!中间的老者的头微微向旁边翘起,表示他不愿意同腐败的统治当局同流合污!表现自己对黑暗现实的抨击!他于1616年逝世,这恰好和英国大戏剧家莎士比亚是同一年去世。由于汤显祖在东方剧坛上的崇高地位,人们都称汤显祖是“中国的莎士比亚”。 由于他生活在明未清初 ,我国已经出现了资本主义的萌芽!资本主义的发展需要民主自由的环境,而当时的政府是不会答应这个要求的!所以汤老先生把自己的感情全部倾注在自己的作品中!《紫钗记》、《牡丹亭》、《邯郸记》、《南柯记》,因为这些戏的内容都和梦有关系,又被称为“临川四梦”。“从作品的名称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对生活在现实中的不满!!他的作品所提出的反封建礼教,宣扬个性解放,主张爱情自由的口号才更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和思想意义,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加强了古代爱情剧的思想和社会深度。 

      (4楼,7山1水自由选择2-3个重点介绍)这里是地灵亭,我们到的第6层!主要是我们江西的闻名的7山1水!它也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我们江西的地貌特征”7山1水2分田”!7山一水从左至右分别是江西大庾岭梅关,龟峰,三清山,龙虎山,井冈山,庐山,鄱阳湖,石钟山! 大庾岭梅关,梅关古道始通于秦汉,是古代沟通中原与岭南的五条交通要道之一。唐开元四年(公元716年),为适应当时南北经济文化交流的需要。张九龄又奉诏另凿新道。前后用了二年的时间,开通了一条宽1丈,长30华里,两旁广植松梅的大道。现存的梅关古道约8公里,路面铺砌青石的鹅卵石。古道上,梅岭是粤赣交界的一个隘口,秦时在此设关,叫梅关。梅关是南岭上最重要的关隘之一,关上耸立的关楼,为北宋时筑。关楼拱门两面嵌石刻,北为"南粤雄关",南为"岭南第一关"。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陈毅曾在此领导了三年游击战争,写下了脍炙人口的诗篇《梅岭三章》。现在,当年陈毅活动过的地方,已被开辟为旅游景点。每年的新春前后,正是梅花初放的季节,两边的梅花盛开,争相夺目,也正是走访梅岭古道的最佳时节。虽然初冬的凉风栩栩,但在这条千年古道上,至今仍然有着行人的足迹。古道、西风、瘦马,仿佛时光倒流,梦回唐朝。 现存的梅关古道共长约8公里,路面铺砌青石及鹅卵石。据说在过去,这里是连接广东和江西的唯一通道。如今这两边的村民要探亲访友,走的依然是这条古道。龟峰,龟峰系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3a级旅游区。曾是电视连续剧《西游记》的外景拍摄基地.。它位于弋阳县城西南部,总面积136平方公里,自古以"三十六峰、八大景"著称,享有"江南盆景"之誉。龟峰侧看成峰,全看成景,无山不龟,无石不龟!故名!三清山,龙虎山,井冈山,庐山,鄱阳湖,石钟山等地就不一一介绍了! 三清山,古有“天下无双福地”、“江南第一仙峰”之称,三清山位于江西上饶东北部,主峰玉京峰海拔1816.9米,雄踞于怀玉山脉群峰之上。三清山因玉京、玉虚、玉华三座山峰高耸入云,宛如道教玉清、上清、太清三个最高境界而得名。在漫长的地质史中,三清山历经了多次地质构造运动尤以大规模断裂褶和岩浆活动的印支燕山运动为最成熟,从而形成了三清山今日的奇伟景观,具有很高的观赏和研究价值。三清山东险西奇、北秀南绝,兼具“泰山之雄伟、华山之峻峭、衡山之烟云、匡庐之飞瀑”的特点。龙虎山位于江西省鹰潭市郊西南20公里处。是中国道教发祥地,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整个景区面积200多平方公里。源远流长的道教文化、独具特色的碧水丹山和千古未解的崖墓群构成了龙虎山风景旅游区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三绝”。《水浒》第一回“张天师祈禳瘟疫,洪太尉误走妖魔”就以“千峰竞秀、万壑争流。瀑布斜飞、藤萝倒挂”这样生动的文字描写这里的景色。龙虎山原名云锦山。东汉中叶,第一代天师张道陵在此肇基炼九天神丹,“丹成而龙虎见,山因以名”。张天师在龙虎山承袭六十三代,历经一千九百多年,是我国一姓嗣教最长的道派,素有“北孔(孔夫子)南张(张天师)”之称,“上清宫内伏魔殿的镇妖井,就是施耐庵笔下梁山一百零八将的出处。该地历时二千六百多年的春秋战国崖墓群,以其分布广、数量多、位置险、造型奇特、文物丰富面堪称中国这最,世界一绝。被誉为天然考古博物馆。井冈山,位于江西省西南部,地处湘赣两省交界的罗霄山脉中段,东边江西泰和、遂川两县,南邻湖南炎陵县,西靠湖南茶陵县,北接江西永新县,是江西省西南的门户。解放后,在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下,于1950年在茨坪设立了井冈山特别区,1959年成立省辖井冈山管理局,1981年撤局设县,1984年经国务院批准撤县设市,2000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将原井冈山市与原宁冈县合并组建新的井冈山市。全市现辖21个乡镇和街道办事处,总人口14.8万余人,总面积为1308.58平方米。1927年10月,毛泽东、朱德、陈毅、彭德怀、滕代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率领中国工农红军来到井冈山,创建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开辟了“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从此鲜为人知的井冈山被载入中国革命历史的光荣史册,被誉为“中国革命的摇篮”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奠基石”。井冈山的斗争,从1927年10月到1930年2月为止,共计两年零四个月,时间虽不长,但为全国开辟了一条成功之路,尤其为后人留下宝贵的精神财富——井冈山精神;坚定信念,敢闯新路。其精髓是:一是坚定不移的理想信念;二是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三是党管武装的基本原则;四是血肉相连的干群关系;五是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庐山(略)。鄱阳湖古称彭泽,面积达3914平方公里,是我国的第一大淡水湖,它上承赣、抚、信、饶、修五江之水,下通长江,它南宽北窄,象一个巨大的葫芦系在长江的腰上,它每年流入长江的水超过了黄河、淮河和海河三河的总流量,是长江水流的调节器。鄱阳湖烟波浩渺、水草丰美,湖中有大量长江流域的珍贵鱼类漫游,每年还有许多珍贵的鸟类栖息在这里,使得鄱阳湖的风景显得更加宜人。不仅如此,鄱阳湖自古以来就是文人墨客会聚之地,许多诗人都在此留下了不朽的诗句,如王勃的“渔舟唱晚,响彭蠡之滨”,苏东坡的“山苍苍、水茫茫、大姑小姑江中央”,描绘的都是鄱阳湖的胜境。鄱阳湖的著名景点有石钟山、大孤山、南山、落星湖等等。石钟山,中国千古奇音第一山,位于中国第一大江长江与中国第一大淡水湖鄱阳湖的交汇处;其南望匡庐,北镇长江,江湖水分两色,绘成一幅壮观奇妙的《泾渭图》。山上古建筑与碑、石刻相得益彰,互相辉映,集楼、台、亭、阁等于一体,是一座典型的江南园林。这里石块具有天然形成的皱、透、瘦、漏、丑等特点,千姿百态。而且石叩之有声,观之出奇。登临其上,看长江滔滔,观鄱湖浩淼,令人心旷神怡,留连忘返。正是由于这里奇峭的自然景观和悠久的人文景观,吸引了历代众多的文人学者前来探奇览胜,著文赋诗;其中最为著名的是宋代苏东坡的《石钟山记》而名扬天下。 

      (5楼)我们现在到了登高览胜的最佳处,第7层,中厅是苏老先生的手书《腾王阁序》,分为序文和诗文两部分!诗文既是对序文的延续,也是对序文的概括!公元663年九月初九重阳节,洪州阎都督在新落成的滕王阁大宴宾客,当地知名人士都应邀出席。王勃正好路过这里,也应邀参加。因为他才十四岁,所以被安排在不显眼的座位上。阎都督的女婿很会写文章,阎都督叫他预先写好一篇序文,以便当众炫耀一番。大家酒酣之际,阎都督站起来说:“今天洪州的文人雅士欢聚一堂,不可无文章记下这次盛会,各位都是当今名流,请写赋为序,使滕王阁与妙文同垂千古,话毕,侍候的人将纸笔放在众人面前。但是大家推来推去,没有一个人动笔。后来推到王勃面前,王勃竞将纸笔收下,低头沉思。过了一会儿,王勃卷起袖口,挥毫即书。阎都督见是一个少年动笔,不太高兴,走出大厅,凭栏眺望江景,并嘱咐侍从将王勃写的句子,随时抄给他看。才过一会儿,侍从抄来《滕王阁序》的开头囚句:“南昌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轻,地接衡庐。”这四句的意思是:滕玉阁所在之处过去属南昌郡治,现在归你洪州府。它的上空有冀、鞍两垦,地面连接衡山、庐山两山。阎都督看了,认为这不过是老生常谈,谁都会写,一笑置之。其实,这十六个字把南昌的历史和地理的概况都交代清楚了,纵横交错,起笔不凡。接着,侍从又抄来了两句,“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匝越。”阎都督看了有些吃惊。他想,这少年以三江(指荆江、湘江和浙江)为衣襟,又将五湖(指太湖、都阳湖、青草湖、丹阳湖、洞庭湖)为飘带,既控制着南方辽阔的楚地,又接引着东方肥美的越地,大有举足轻重。扭动乾坤之气。写出这样有气魄的句子,不是大胸襟、大手笔是不可能的。 侍从接着抄上来几句,更使阎都督吃掠:“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原来,王勃在这里用了两个典故。前一个典故是说,物有精华,天有珍宝,龙泉剑的光芒直射天上二十八星宿中的斗宿和牛宿之间。意思是洪州有奇宝。后—个典故是说,东汉时南昌人徐孺家贫而不愿当官,但与大守陈蕃是好朋友。陈蕃特地设一只榻,专供接待徐孺之用。意思是洪州有杰出的人才。  

  阎都督越看越有滋味,越看越钦佩,连声称赞“妙!妙!妙文难得!”。王勃写完后,走到阎都督面前,谦逊他说:“出丑之作,望都督指教。”阎都督高兴他说:“你真是当今的奇才啊!”于是重新就座,净都督把王勃奉为—上宾,并亲自陪坐。但是他的女婿占着自己的记忆力非常强,当众否定王勃的文章为原创!在阎都督女婿确定此序文没有诗文的情况下,王勃提笔写下了七言诗: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画栋朝飞南浦云,珠暮卷西山雨。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5楼西厅)我们现在看到的磨漆画《百蝶百花图》是为了纪念喜好艺术的李元婴!蝶画一词是近年来才有的,其方法是用蝴蝶的翅膀来作为整个图画的材料,其作品风格独具一格,自成一派,称之为艺术林宛的一支奇笆。其材取于自然,无一丝做作之笔,完全是手工剪切粘帖而成,任何一件作品都是举世无双的,具有很高的欣赏价值,现还成为人们收藏的珍品。在唐朝有“滕王蛱蝶江都马,一纸千金不当价。”由此看见其艺术价值!在画面下部是用蛋壳拼成的南昌市花金边瑞香!(离开房间到楼外)我们现在可以看到的是我们江西的母亲江-赣江(因发源于赣州的章贡二水而得名!)南昌的八一大桥,南昌大桥,全亚洲目前最高的喷泉广场-秋水广场及其所在的南昌红谷滩新城区!如果到了下午,咱们幸运的话,有可能还能够体会王勃在写《滕王阁序》时特殊的心情! 

      (6楼)我们大家现在来到了第8层!因为第9层是设备层,因此这是我们人所能到的最高处!大家会发现在这层中间有一个天井,在天井上方有一个华丽的旋藻,寓意者天圆地方!旋藻划分为24个曲线,代表着一年24个节气,一天24小时!在题匾上写的是“九重天”,指代我们的滕王阁的9层!在三面墙上描绘的是《大唐舞乐》,体现唐朝国富民强的景象!在这里有定时的歌舞表演,大家可以自由活动!我们在这里把时间统一下,现在是xx,我们xx在车上集合!在这个时间里面大家可以在这里参观歌舞,也可以到象征古城墙的底座空间里看看历代的滕王阁模型等等!(讲解结束)



中国四大名楼:蓬莱阁

中国名楼:黄鹤楼,岳阳楼 ,滕王阁 ,蓬莱阁 ,鹳雀楼 - 墨香斋主 - 我的博客

中国名楼:黄鹤楼,岳阳楼 ,滕王阁 ,蓬莱阁 ,鹳雀楼 - 墨香斋主 - 我的博客

中国名楼:黄鹤楼,岳阳楼 ,滕王阁 ,蓬莱阁 ,鹳雀楼 - 墨香斋主 - 我的博客

中国名楼:黄鹤楼,岳阳楼 ,滕王阁 ,蓬莱阁 ,鹳雀楼 - 墨香斋主 - 我的博客
蓬莱阁位于烟台市西(一小时车程),坐落在蓬莱城北面的丹崖山上,自古就有“仙境”之称,与黄鹤楼、岳阳楼、滕王阁并称全国四大名楼。据文献记载,唐代这里便建过龙王宫和弥陀寺;宋朝时的1061年,由郡守朱处约建蓬莱阁供人游览;明万历十七年,也就是1589年,巡抚李戴在蓬莱阁附近操办增建了一批建筑物;1819年,情知府志杨丰昌和总兵刘清和又主持扩建,才使蓬莱阁具有了现在的规模。传说汉武帝多次驾临山东半岛,登上突入渤海的丹崖山,寻求“蓬莱仙境”,后人就把这座丹崖山唤作蓬莱。恍如仙境丹崖山立在海边,临海的一面是陡峭的绝壁,山岩纹理是暗红色,故有此名。

蓬莱阁建于山顶。远远望去,楼亭殿阁掩映在绿树丛中,高踞山崖之上,恍如神话中的仙宫。

蓬莱阁下方有结构精美、造型奇特的仙人桥,那是神话中八仙过海的地方;东侧有上清宫、吕祖殿、普照楼和观澜亭等;西厢为避风亭、天后宫(俗称娘娘殿)、戏楼和龙王宫。这些楼阁高低错落有致,与蓬莱阁浑然一体,统称“蓬莱阁”。“蓬莱阁”是占地32800平方米、建筑面积达18960平方米的庞大古建筑群(共有100多间),楼亭殿阁分布得宜,建筑园林交相辉映,各因地势,协调壮观,山丹海碧,清风宜人,遂成为名扬四海的游览名区。1982年国务院公布水城及蓬莱阁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蓬莱阁每个建筑单体由多种风格的楼亭殿阁所簇拥,犹如众星拱月。阁内布局奇巧,浑然成体;层层迭迭,错落有致。各亭殿内楹联碑文琳琅满目。蓬莱阁主阁是一座双层木结构建筑,丹窗朱户,飞檐列瓦,雕梁画栋,古朴壮观。登上主阁,凭栏四顾,轻纱般的云雾缠绕阁下,亭楼殿阁在掩映中时映时现,使人超凡出世之感油然而生。

建于明代的水城蓬莱阁游览区还包括“水城”在内。蓬莱水城又名备倭城,在丹崖山下,沿着丹崖绝壁向南筑起,周围约3华里,中间是一个人工湖。水城的南门与陆路相通,北门叫水门,是出海口。水门设有巨大的闸门,平时闸门高悬,大小航船进出无阻;有事则放下闸门,切断海上通道。水门外东西两侧,各有炮台一座,互为犄角,控制着附近海面。水城初建于明洪武九年(1376年),后经多次整修扩建,形成了一个完整严密的海上防御体系。明代明将戚继光曾在这里训练水军,指挥沿海的抗倭斗争,肃清了倭患。两艘古代战船停于城内,接待游人在水城中航行,饱览水城雄姿。

 

鹳雀楼


 

中国名楼:黄鹤楼,岳阳楼 ,滕王阁 ,蓬莱阁 ,鹳雀楼 - 墨香斋主 - 我的博客

中国名楼:黄鹤楼,岳阳楼 ,滕王阁 ,蓬莱阁 ,鹳雀楼 - 墨香斋主 - 我的博客

 

鹳雀楼故址位于山西永济县城西南旧蒲州城上。它西临黄河,东傍中条山,南依华岳,高台重檐,黑瓦朱楹,不仅占尽河山之胜,而且据柳林之秀,在唐宋两代是登览胜地。但到元初,鹳雀楼不幸毁于战火;明初时,其故基犹存,后因黄河泛滥,故址淹没,楼景毁失。一九九七年十二月,鹳雀楼破土重建,二零零二年十月一日正式建成。复建的鹳雀楼为仿唐高台楼阁,四檐三层,总高七百三十九米,其规模相当于滕王阁的二倍、黄鹤楼的五倍,总建筑面积为三万三千平方米。

 

 

 

登鹳雀楼

唐/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同崔邠登鹳雀楼

唐/李益

 

鹳雀楼西百尺墙,汀洲云树共茫茫。

汉家箫鼓空流水,魏国山河半夕阳。

事去千年犹恨速,愁来一日即为长。

风烟并起思归望,远目非春亦自伤。

 

登鹳雀楼

唐/畅当

 

迥临飞鸟上,高出世间尘。

天势围平野,河流入断山。

 

 

鹳雀楼楹联

 

万里赏名楼,遥想唐时气象

千年追落日,依然晋地风流

 

登楼纵目感知变化从来有律

怀古凭墟能晓风云自史无涯

 

乘兴快登楼,何处是东去黄河、唐朝落日

凭栏徐纵目,眼前皆南来鸿雁、盛世烟波

 
鹳雀楼 中国四大历史名楼,只此坐镇北方。登斯楼,可眺千里之遥,知万古兴衰。

  被誉为中国四大历史文化名楼之一的鹳雀楼,位于秦、晋、豫三省交汇的“黄河金三角”区域——山西省永济市。
鹳雀楼,古名鹳鹊楼,因时有鹳鹊栖其上而得名,其故址在永济市境内古蒲州城外西南的黄河岸边。《蒲州府志》记载:“(鹳雀楼)旧在郡城西南黄河中高阜处,时有鹳雀栖其上,遂名。”楼原系北周(公元557—581)大将军宇文护(鲜卑族)镇河外之地,筑为层楼。由于楼体壮观,结构奇特,气势雄伟,加之区位优越,风景秀丽,历代文人雅士、骚人墨客,多来登楼观瞻、放歌抒怀,并留下许多居高临下,雄观大河的不朽篇章。唐代诗人王之涣登楼时有感而发写下“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这首催人奋发向上,激励民族振兴的千古绝唱,早已脍炙人口。北宋大科学家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道:“河中府鹳雀楼三层,前瞻中条,下瞰大河。唐人留诗者甚多,惟李益、王之涣、畅当三首能壮其观”。如李益的《登鹳雀楼》:“鹳雀楼西百尺樯,汀洲云树共茫茫,汉家箫鼓空流水,魏国山河半夕阳。事去千年犹恨速,愁来一日即为长。风烟并起思乡望,远目非眷亦自伤。”诗人由山河壮丽的景观联想到了人生苦短的愁怅。又如畅当的《题鹳雀楼》:“迥临飞鸟上,河流入断山。天势围平野,高出尘世间”。此诗可以说是描写鹳雀楼风光的上乘之作。马戴、司马札、吴融等锋头极盛的诗人都留下了不少的佳句。但留传至今,妇孺皆知的诗冠,当属太原才子王之涣的《登鹳雀楼》。此诗虽然只有二十字,却以千均巨椽,绘下北国河山的磅礴气势和壮丽景象,令人襟怀豪放。诗人受大自然震撼的心灵,悟出的是平易而深刻的哲理,能够催人抛弃固步自封的浅见陋识,登高放眼,不断拓出愈益美好的崭新境界。这首诗的前两句写的是自然景色,但一开口就有缩万里于咫尺,使咫尺有万里之势。后两句写意,写的出人意料,把哲理与景物、情势溶化得天衣无缝,成为鹳雀楼上一首不朽的绝唱。因此,千百年来这首诗不仅激励着中华民族奋发向上,而且也揭示了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哲学真理。清代诗评家认为:“王诗短短二十字,前十字大意已尽,后十字有尺幅千里之势。”

     鹳雀楼高台重檐,黑瓦朱楹,不仅占河山之胜,而且据柳林之秀,早在唐宋时期就被誉为中州大地的登高胜地,名播遐迩。鹳雀楼立晋望秦,它独立于中州,前瞻中条山秀,下瞰大河奔流,紫气度关而西入,黄河触华而东汇,龙踞虎视,下临八州,宏伟壮阔的山川景象,吸引了无数历代名流,登临作赋。拥山河之胜的蒲州名楼,几乎成了当时大诗人们赛诗的舞台。鹳雀楼所在之地,正是五千年中华民族文明的发祥地,黄河在此折返大海。永济古称蒲坂,夏、商、周以前,尧和舜帝都在这里建都。这里的文明史源远流长,距鹳雀楼20公里的西侯度古人类文化遗址,展示了180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人类就在这里开始用火,并且使用打制石器。传说华夏民族的先祖伏羲、女娲、黄帝,都在这一带留下了斧辟刀凿的历史痕迹。“华夏”一词的“夏”指的是历史大夏民族,它的繁荣正是以尧舜禹为象征的,活动的核心就在河东一带。而据《太炎文录》说,“华”指的是华山一带,就是黄河西岸这块地方。西为华,东为夏,鹳雀楼正好座落在华夏历史座标的中点上。这一巧合使鹳雀楼蒙上了一层神奇的色彩,想一想,鹳雀楼所演绎的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我们不能不为之赞叹。诗因楼作,楼因诗名。滕王阁因王勃而出名,岳阳楼因范仲淹而不朽,黄鹤楼因崔灏、李白而名扬天下,鹳雀楼也因王之涣而名留千古。

  鹳雀楼建成后,经唐历宋,到金章宗明昌年间(公元1190—1196)楼还屹立如故,唐河中府录事李逵所书的“鹳雀楼”匾额尚存,元初(公元1222年)毁于战火,元王恽登鹳雀楼记云:“至元壬申三月,由御史里行来官晋府。十月戊寅,按事此州,遂获登楼址,徒倚盘桓,逸情云上,虽杰观伟地,昔人已非。而河山之伟,风烟之胜,不殊于往古。是当元初楼已就毁。”明初时,其故基犹存,后因黄河泛滥,故址淹没,致使楼毁景失。人们干脆以蒲州西城楼当作“鹳雀楼”,登临作赋者不绝。清初诗人尚登岸写道:“河山偏只爱人游,长挽羲轮泛夕流。千里穷目诗句好,至今日影到西楼”。西城楼也实在是“盛名难却,其实难符”。数百年来,鹳雀楼给无数游人空留下无限遗憾。

中国名楼:黄鹤楼,岳阳楼 ,滕王阁 ,蓬莱阁 ,鹳雀楼 - 墨香斋主 - 我的博客 中国名楼:黄鹤楼,岳阳楼 ,滕王阁 ,蓬莱阁 ,鹳雀楼 - 墨香斋主 - 我的博客

鹳雀楼工艺品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文化建设的加强,重修鹳雀楼的呼声日益强烈。1992年9月参加全国第六届旅游地学术研讨会的近百名专家、学者来永济考察时,联名倡议“重建鹳雀楼”。为此,永济市于1997年12月在黄河岸畔破土动工,拉开了鹳雀楼复建工程的序幕,是此楼自元初毁灭700余年后的首次重建。新建鹳雀楼是目前我国最大的仿唐建筑,外观四檐三层,总高73.9米,总建筑面积33206平方米,总重量58000吨,在建筑形制上充分体现了唐代风格,这是因为鹳雀楼建于北周而盛于唐。这次恢复,以再现唐代风貌为指导思想。鹳雀楼整个的油漆彩画,也是国内失传的唐代彩画艺术,经过国家文物局的专家多方考察抢救,重新创作设计,所以说,鹳雀楼是目前国内唯一采用唐代彩画艺术恢复的唐代建筑。外表经过磨平处理后,进行了油漆彩绘,立刻使该楼变得古典风雅起来,充分达到了“修旧如旧”的艺术效果。以鹳雀楼为中心形成的鹳雀楼景区规划面积3300亩,现有面积1640亩,景区规划为“四区十二点”的空间结构,鹳雀楼园内共有四个游览区,一是名楼游览区,包括影壁、鹳影湖、唐韵广场和鹳雀楼;二是黄河风情游览区,在主楼区的西面,有蒲州风情园、黄河风情馆、柳园等;三是山水游览区,在主楼南面,有苍山自然风光园、吉祥如意湖、鹳雀苑等;四是康乐游览区,包括蒲津游乐园、唐风马球场等。整个景区以鹳雀楼独特的人文底蕴和厚重的黄河文化为包装,以地域历史文化为特色,以弘扬爱国主义为主题,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磅礴气势为主旋律,形成“上下五千年,放眼看世界”的高远意境,成为国家级旅游景区。鹳雀楼景区开发建设共分二期,2002年9月26日以鹳雀楼为中心的名楼游览区一期工程竣工。

中国名楼:黄鹤楼,岳阳楼 ,滕王阁 ,蓬莱阁 ,鹳雀楼 - 墨香斋主 - 我的博客

鹳雀楼工艺品

中国名楼:黄鹤楼,岳阳楼 ,滕王阁 ,蓬莱阁 ,鹳雀楼 - 墨香斋主 - 我的博客

鹳雀楼模型

  鹳雀楼内部陈设于2004年7月底已基本完成,为提升文化名楼的文化内涵,增加游人的参与性和观赏性。鹳雀楼内部陈设着重以河东文化和黄河文化为主题,充分说明黄河是人类文明最早的发祥地,华夏民族的先祖在这里写下了辉煌历史,其时代跨越中华上下五千年。其中以硬木彩塑制作的《中都蒲坂繁盛图》再现了盛唐时期蒲州城的繁荣景象,生动有致,精美逼真。宇文护《筑楼戍边》及王之涣《旗亭画壁》的故事,采用了欧塑形式表现,高贵典雅。还有以浮雕、壁画、雕塑等形式表现在中华历史中具有代表的舜帝、禹帝、关公、柳宗元、司马光等人物故事和传说。同时,还有反映河东人民勤劳智慧和丰富的民间工艺的制盐、冶铁、养蚕、剪纸、年画、社火等,这些都充分再现了悠久的华夏文明。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鹳雀楼将会成为弘扬华夏文明的一个典范。

  鹳雀楼是黄河的标志,是中华民族不屈的象征,它的再度辉煌,标志着民族的又一次繁荣,祖国的再次腾飞。

永济市于1997年12月在黄河岸畔破土动工,拉开了鹳雀楼复建工程的序幕,是此楼自元初毁灭700余年后的首次重建。新建鹳雀楼是目前我国最大的仿唐建筑,外观四檐三层,总高73.9米,总建筑面积33206平方米,总重量58000吨,在建筑形制上充分体现了唐代风格,这是因为鹳雀楼建于北周而盛于唐。这次恢复,以再现唐代风貌为指导思想。鹳雀楼整个的油漆彩画,也是国内失传的唐代彩画艺术,经过国家文物局的专家多方考察抢救,重新创作设计,所以说,鹳雀楼是目前国内唯一采用唐代彩画艺术恢复的唐代建筑。外表经过磨平处理后,进行了油漆彩绘,立刻使该楼变得古典风雅起来,充分达到了“修旧如旧”的艺术效果。以鹳雀楼为中心形成的鹳雀楼景区规划面积3300亩,现有面积1640亩,景区规划为“四区十二点”的空间结构,鹳雀楼园内共有四个游览区,一是名楼游览区,包括影壁、鹳影湖、唐韵广场和鹳雀楼;二是黄河风情游览区,在主楼区的西面,有蒲州风情园、黄河风情馆、柳园等;三是山水游览区,在主楼南面,有苍山自然风光园、吉祥如意湖、鹳雀苑等;四是康乐游览区,包括蒲津游乐园、唐风马球场等。整个景区以鹳雀楼独特的人文底蕴和厚重的黄河文化为包装,以地域历史文化为特色,以弘扬爱国主义为主题,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磅礴气势为主旋律,形成“上下五千年,放眼看世界”的高远意境,成为国家级旅游景区。鹳雀楼景区开发建设共分二期,2002年9月26日以鹳雀楼为中心的名楼游览区一期工程竣工。

 

大观楼

中国名楼:黄鹤楼,岳阳楼 ,滕王阁 ,蓬莱阁 ,鹳雀楼 - 墨香斋主 - 我的博客 大观公园位于昆明市城西,有近华浦和大观楼、楼外楼、花圃和柏园等游览区。园内花木繁茂,假山、亭阁、小桥、流水,景色极为优美。大观公园有大观楼长联闻名于世。与西山森林公园隔水向望。

  民国初年,大观楼辟为公园,唐继尧曾拨款修葺,并立其铜像于场地正中央。1940年,又在楼前池中竖三个白石墩,仿西湖“三潭印月”之景。

  大观公园根据其地势,约可分成三片:近华浦、大观楼片,楼外楼、鲁园片,庾园、花圃及柏园片。

  大观公园因悬挂着清代名士孙髯翁撰写的180字“古今第一长联”的大观楼而得名。这副长联,思想内容深刻,艺术形式完美,是我国丰富的对联宝库中一粒光彩夺目的明珠。对联全文是: 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披襟岸帻,喜茫茫空阔无边!看:东骧神骏,西翥灵仪,北走蜿蜒,南翔缟素。高人韵士,何妨选胜登临,趁蟹屿螺洲,梳裹就风鬟雾鬓;更苹天苇地,点缀些翠羽丹霞。莫孤负:四围香稻,万顷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杨柳。

  数千年往事,注到心头。把酒凌虚,叹滚滚英雄谁在?想:汉习楼船,唐标铁柱,宋挥玉斧,元跨革囊。伟烈丰功,费尽移山心力,尽珠帘画栋,卷不及暮雨朝云;便断碣残碑,都付与苍烟落照。只赢得:几杵疏钟,半江渔火,两行秋雁,一枕清霜。

中国名楼:黄鹤楼,岳阳楼 ,滕王阁 ,蓬莱阁 ,鹳雀楼 - 墨香斋主 - 我的博客

大观楼湖景

中国名楼:黄鹤楼,岳阳楼 ,滕王阁 ,蓬莱阁 ,鹳雀楼 - 墨香斋主 - 我的博客

大观楼湖景

中国名楼:黄鹤楼,岳阳楼 ,滕王阁 ,蓬莱阁 ,鹳雀楼 - 墨香斋主 - 我的博客 中国名楼:黄鹤楼,岳阳楼 ,滕王阁 ,蓬莱阁 ,鹳雀楼 - 墨香斋主 - 我的博客

  每逢佳节,这里常举行游园联欢,载歌载舞,人山人海。有时还举办传统灯会,每晚游客不下数万。中秋之夜,在大观楼俯视楼前水面,便可得杭州西湖“三潭印月”之躯,本地人称“长联印月”,是赏月游湖的好去处。

  大观公园紧傍滇池。滇池是个烟波浩淼风姿秀逸的高原湖泊,是受第三纪喜马拉雅山造山运动的影响而构成的高原石灰岩断层陷落湖。海拔1886米,湖面南北长39公里,东西宽13.5公里,平均宽度约8公里;湖岸线长199.5公里;湖面面积318.27平方公里;湖水最大深度为8米,平均深度为5米,蓄水量约15.7亿立方米。在云南众多的湖泊中,它的面积最大;在全国的内陆湖泊中,它占第6位。滇池四周的山脉均属昆仑山系,云岭山脉的东支逶迤南下,总称乌蒙山,有大小数十个山峰。

  有时,因游览的地点不同感受也各异。在滇池南部,水域宽阔,游人觉得:“昆明波涛南纪雄,金碧 漾银河通。平吞万里象马国,直下千尺蛟龙宫。”(杨慎《昆阳望海》)滇池北部,景致特殊,游人所见却是:“花外落霞经雨湿,柳边新燕带烟飞。含情天水摇空碧,倒映楼台背夕晖。”(清·孙清元《春日泛舟近华浦示座中诸客》)。

  滇池是昆明风景名胜的中心。游览内容丰富,既可在环湖探探访石器时代的遗址,追寻古滇王墓的踪迹,探索云南文化摇篮的奥秘;又可在岸上游览西山、白鱼口、郑和故里、盘龙古寺、官渡金刚塔等十数处名胜古迹;还可以深入环湖海口、昆阳、晋宁、呈贡、官渡、黑林铺等大小城镇考察风俗民情。

  大观楼又名谯楼,位于市中区西街口高28米,长31.6米,宽20.4米,呈长方形,整个楼分四层。底层用石砌,中有十字形通道,可容车马通行。楼西,有两道各29级的石梯,直通楼厅。上面三层,全系斗拱木质结构,四角飞檐,凌空翘首,四崐周棂窗,高敞明丽。在二楼东檐端,挂有“大观楼”三字匾额,每字见方1.5米,酣畅淋漓,挺拔雄健,是乾隆年间知府托隆的幕僚冀宣明所书;西檐下,有“西南半壁”四字匾额,潇洒流畅,俊秀苍劲,为清代华阳顾汝修书,整个楼形建筑精美典雅,巍峨雄壮,保持了我国传统的建筑风格,形似北京的天安门。

  解放前,大观楼年久失修,楼台窗棂残破不全,栋梁屋檐腐蚀,楼下通道成了乞丐栖息之地,楼上则为观火报警和关押“壮丁”之所,整座楼宇萧瑟凄凉。

  解放后,人民政府多次拔款修葺大观楼,使之焕然一新,比以前更加雄伟壮观。游人既可到楼内图书馆看书,又可登楼欣赏古建筑的精湛艺术。

 

真武阁

 

中国名楼:黄鹤楼,岳阳楼 ,滕王阁 ,蓬莱阁 ,鹳雀楼 - 墨香斋主 - 我的博客

 

真武阁

  屹立于容县城东绣江之滨的真武阁,相传建于唐代乾元---大历年间(758年---779年),因诗人元结任容管经略史时所建而得名,台上原有建筑早废,现在我们所见到的三层纯木结构真武阁,是创建于明万历元年(公元1573年)的原物,至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了。真武阁轻盈秀美,玲珑剔透,“隆栋蜚梁,斗窗云槛”,“摘星辰于尺五”,“纵目以四方”,“为一邑之具瞻”。

 

 太白楼

 

 

中国名楼:黄鹤楼,岳阳楼 ,滕王阁 ,蓬莱阁 ,鹳雀楼 - 墨香斋主 - 我的博客

 

太白楼

  太白楼坐落在济宁市城区古运河北岸。太白楼原是唐代贺兰氏经营的酒楼。唐开元二十四年(736年),大诗人李白与夫人许氏及女儿平阳由湖北安陆迁居任城(济宁),“其居在酒楼前”,每天至此饮酒,挥洒文字,写下了许多诗篇。贺兰氏酒楼也因李白经常光顾而名声大振,生意兴隆。自唐咸通二年(861年),吴兴人沈光敬慕李白,登贺兰氏酒楼观光,为该楼篆书“太白酒楼”匾额,并作《李翰林酒楼记》,从此贺兰氏酒楼便改为“太白酒楼”而闻名于世。

 

 

中国名楼:黄鹤楼,岳阳楼 ,滕王阁 ,蓬莱阁 ,鹳雀楼 - 墨香斋主 - 我的博客 

  烟雨楼

  烟雨楼在浙江嘉兴南湖的湖心岛上,岛登岸处的入口是“清晖堂”,建于公元1826—1874年,为皇帝南巡而建。右侧壁间有“烟雨楼”三字石碑,配南北两厢,各为“菱香水榭”和“孤云移”,出南门西折就是“烟雨楼”。“烟雨楼”三字横额为董必武同志手书,笔力苍劲,登楼可以看到东南岸停着一只中型游船,这就是中国共产党“一大”的纪念船。“烟雨楼”始建于公元940年前后,位置在湖滨,取杜牧诗“烟雨”二字命名,以后屡毁屡建,至宋时已成一方之胜。明末又毁于火,到公元1584年,嘉兴知府赵瀛,征夫修城河,运土填南湖成湖心岛,第二年在岛上仿旧重建烟雨楼,从此“烟雨楼”就在湖中了。

镇海楼

中国名楼:黄鹤楼,岳阳楼 ,滕王阁 ,蓬莱阁 ,鹳雀楼 - 墨香斋主 - 我的博客

 

 镇海楼

  镇海楼是广州标志性建筑之一,位于广州越秀山上,属广东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全楼高25米,呈长方形,阔31米,深16米。下面两层围墙用红砂岩条石砌造,三层以上为砖墙,外墙逐层收减,有复檐5层,绿琉璃瓦覆盖,饰有石湾彩釉鳌鱼花脊,朱墙绿瓦,巍峨壮观,被誉为“岭南第一胜览”。镇海楼气宇非凡,古今曾以“镇海层楼”、“越秀远眺”和“越秀层楼”先后列为“羊城八景”之一。

 

甲秀楼

中国名楼:黄鹤楼,岳阳楼 ,滕王阁 ,蓬莱阁 ,鹳雀楼 - 墨香斋主 - 我的博客

甲秀楼

  甲秀楼位于贵阳市城区之南,在南明河中一块称为鳌矶石的巨石上。甲秀楼是贵阳市的一个象征,始建于明万历二十六年(公元1598年),后屡遭兵燹,屡经修葺或重建。甲秀楼三层高20.7米,台基高2.2米,总高22.9米。底层白色石柱,褐色古式花棂木门窗,额枋饰以清式璇子彩画,绿色琉璃筒瓦厅,镶金黄琉璃瓦脊和宝顶,古色古香,在朝阳照射下,金碧辉煌,十分壮丽。登楼远眺,鳌矶湾两岸景色,尽收眼底。

 

望江楼

 

中国名楼:黄鹤楼,岳阳楼 ,滕王阁 ,蓬莱阁 ,鹳雀楼 - 墨香斋主 - 我的博客

 


望江楼

  座落在成都东门外锦江河畔的一片茂林修竹之中,面积176.5亩,是纪念唐代女诗人薛涛的古迹和游览胜地,现为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薛涛一生爱竹,常以竹子“苍苍劲节奇,虚心能自持”,的美德来激励自己,后人在园内遍植竹子以示敬意。园内名竹荟萃,有竹150余种,又称“竹子公园”、“锦城竹园”。崇丽阁和濯锦楼枕江而立,是园里的主要建筑。崇丽阁矗立在锦江岸边,是一座高27.9米的木结构高大建筑,壮丽雄伟,是成都市的标志物。该楼建于清光绪十五年,共4层,朱柱碧瓦,宝顶鎏金,其名取义于晋代文学家左思《蜀都赋》中的“既丽且崇,实号成都”一句。古时成都人由水路远行,亲朋好友多在此送行,因此这里的建筑被称为望江楼,民间沿用至今。

 南京阅江楼

 

  

中国名楼:黄鹤楼,岳阳楼 ,滕王阁 ,蓬莱阁 ,鹳雀楼 - 墨香斋主 - 我的博客阅江楼

  南京阅江楼是继武汉黄鹤楼、岳阳岳阳楼、南昌滕王阁后的江南第四大名楼。   

  建阅江楼的初衷,始于626年前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因为朱元璋在其称帝前,在狮子山上以红、黄旗为号,指挥数万伏岳,击败了劲敌陈友谅40万人马的强势进攻,为其建立大明王朝奠定了基础。14年后,公元1374年,也就是洪武7年的春天,朱元璋在狮子山建一楼阁,亲自命名为阅江楼,并以阅江楼为题,命令在朝的文臣职事们各写一篇《阅江楼记》。留传至今的有元末明初著名文学家、翰林大学士宋濂的《阅江楼记》和朱元璋亲自撰写的《阅江楼记》和《又阅江楼记》等三篇文章。朱元璋还动用了服刑的囚犯,在狮子山顶修建了建楼用的“平砥”,也就是地基。朱元璋在写了楼记、打了地基后又突然决定停建阅江楼,并在他的《又阅江楼记》中说明了停建的理由:一是上天托梦给他,叫他不要急于建阅江楼;二是在他经过深思熟虑后,觉得应该抓迫切需做的大事,建阅江楼这事应该缓一缓。其实还有一个原因是集中财力人力修建南京和中都凤阳的城墙,后来连中都凤阳的城墙也因耗费巨大而停建了。

 

 

城隍阁

中国名楼:黄鹤楼,岳阳楼 ,滕王阁 ,蓬莱阁 ,鹳雀楼 - 墨香斋主 - 我的博客

中国名楼:黄鹤楼,岳阳楼 ,滕王阁 ,蓬莱阁 ,鹳雀楼 - 墨香斋主 - 我的博客

  杭州城隍阁位于吴山天风景区,连地下共七层的仿古楼阁式建筑高41.6米,炫煌富丽,融合元、明殿宇建筑风格,大处着眼,细处勾勒,兼揽杭州江、山、湖、城之胜。

  城隍阁主顶顶端为葫芦状宝瓶造型;四个副顶顶端设凤凰造型,整座楼阁仿佛一群展翅翱翔的凤凰,又如仙山琼阁倚天耸立,令人神往。

  城隍阁二层东楹柱悬明代徐渭名联“八百里湖山知是何年图画;十万家烟火尽归此处楼台”;底层大厅南、西、北三面,倚壁设灯光橱窗展示大型硬木彩塑《南宋杭城风情图》,对面嵌壁青石线刻画描绘杭州历代名贤画像和10个民间神话故事;三到顶层都有休闲服务设施。上吴山,登城隍阁,举目四望,穹宇莽苍,大地坦荡,湖山秀靓,城市兴旺,好一处名不虚传的人间天堂!  

光岳楼

中国名楼:黄鹤楼,岳阳楼 ,滕王阁 ,蓬莱阁 ,鹳雀楼 - 墨香斋主 - 我的博客

 光岳楼就位于山东省聊城市市区的中心。古城市区面积约1平方公里。无论从哪个角度看,光岳楼都高高耸立,十分醒目。

楼门的右侧有一块两三米高的石碑,上面刻着乾隆题写的几个大字:"天下第一楼"。

  据导游介绍,这光岳楼在中国的名头也不小,与岳阳楼和黄鹤楼并称为中国三大名楼。这是一个原版的中国名楼。关于楼的来历,有两种说法:一说当年修建北京城从大运河运木料,最后一批原木到达东昌府时,紫禁城已经建造成功,东昌知府就把这些剩余的木头建了一座楼,因为是用造紫禁城剩下的木头建造的,所以叫余木楼,后改称光岳楼。这些原木都是从当时的苏禄国,也就是菲律宾进口的,质量非常好。还有一种说法是,明朝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东昌卫守指挥事陈镛为加强军事防御能力,将宋熙宁三年所筑东昌土城改建为砖城,用修城剩余木料在城中心建立一座更鼓楼,初名"余木楼",明成化二十二年(公元1486年)重修时又因地而名"东昌楼"。明弘治九年(公元1496年)取其近鲁有光于岱顶之意,命名为光岳楼,一直沿用至今。

  从远处看,光岳楼像一个魁梧墩实的聊城汉子,感觉根基非常扎实,似乎任何力量都难以撼动它。这大概源于它特殊的构制。光岳楼由楼基和四层主楼构成,高33米,也就是古代的九丈九尺,为阳数之极,寓意其不可超越。光岳楼楼基是一个由砖石砌成的正方形高台,占地面积1234平方米,边长34.5米,向上略有收缩,垂直高度9米,由交叉相通的4个半圆形拱门和一个直通主楼的台阶组成,台阶约50多级。因为军事需要,这里是登楼的惟一通道。

  我们气喘吁吁地沿着石头台阶登上楼基的平台,导游先让我们看一块石碑,上面是乾隆的诗句,这位风流皇帝一生写过1万多首诗,其中留在这里的有13首,他一般用行草书写,这碑侧面的诗是用行楷写的,所以很珍贵。平台东门门额上,有一块长方形的匾额"泰岱东来作屏风",好大的口气啊。这是蒲松龄的师傅施闰章所题。

  四层主楼为木结构,为四重檐十字脊楼阁,方形带廊,高24米,楼脊为歇山十字脊,脊顶正中装有一座高3米、直径1.5米的透花铁葫芦。

  更让我称奇的是,这个主楼全部由32根巨大的木头柱子撑起,它们或直接矗立在房间里,或镶嵌在墙壁里。四周的砖墙导游说只是用来挡风的。

  一楼北边供着鲁班神像,建筑光岳楼的工匠们技艺高唱,被视为鲁班。另外,还有一个故事,当年建楼的时候,来了一个道人,手里拿着一只木楼,巍然壮观。匠人们深受启发,便据此建起光岳楼。当楼即将建成时,有几个榫卯结合不当,无法竣工,那个道人再次出现,把一块木头变成无数楔子,随即用手一指,木楔子全部飞进卯里。高高的楼阁顿时稳住了。这个道人就是鲁班的化身。

  登上二楼,有一个文昌阁。乾隆五次登光岳楼多住这里,所以有乾隆的彩色塑像,高约2米。

  3层是光岳楼的结构层,32根柱子到了这里被横木穿插,梁枋扣合,形成一个整体,使光岳楼更加稳固。导游说,这是虽然很暗,但是光岳楼的"心脏"。4层就好像是整个建筑的一个帽子。这"帽子"下面是一个莲花造型,莲花象征着水,水能克火,所以这个全部是木结构的古建筑从来没有失火。

  登上4层,整个古聊城尽收眼底。远处,鲁西北平原辽阔无垠,黄河苍茫接天;近处,4条经纬分明的古老街道向四处辐射,形成棋盘方格网状骨架,民居白墙灰瓦,极具传统意味;中间,就是波光粼粼的湖水和河水了。我们的前辈们是多么地善于和自然和谐相处。

  光岳楼是一座由宋元向明清过渡的代表性建筑,也是我国现存明代楼阁中最大的一座,1988年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它为军事目的而建,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浓郁的文化气息。众多帝王将相、文人墨客经过聊城都要登楼抒怀。清朝康熙皇帝4次登上光岳楼,题写"神光锺瑛"匾;乾隆皇帝9次经过东昌府,6次登上光岳楼,题写"光岳楼"匾额,悬挂于四楼南檐下,他还把光岳楼当作南巡36行宫之一。当代名家郭沫若、丰子恺、启功、溥杰等都为这里留下匾额和楹联。

  站在光岳楼上,我们好像来到江南水乡。聊城市的同志讲,过去的东昌湖因为淤积面积很小,修建京九铁路的时候,聊城人把淤泥挖出来,一方面修了火车站和路基,另一方面挖出一个碧波荡漾的东昌湖,真可谓一举两得。古时候,如果遇到光线好的天气,从楼上能望见东岳泰山呢。

 

浔阳楼


 浔阳楼

江西九江浔阳楼

    九江背靠庐山,濒临长江,是江西省最北的一座城市,也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市内风景点很多,其中就有江南四大名楼之一的浔阳楼。

    浔阳楼因九江古称浔阳而得名,初为民间酒楼,至今已有一千二百年的历史。由于九江自古以来就是长江南岸一座交通要道和经济发达的城市,所以,雄距江畔的浔阳楼也历来是名人云集之地。如:白居易、韦应物、苏东坡等等,都曾登楼题咏。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佳话。更因施耐庵写下一部《水浒传》,其中一位主要人物--宋江曾经在浔阳楼醉酒题反诗,随着名人名著流芳百世,浔阳楼也蜚声海内外,吸引着社会各届人士到此参观。在一九九五年三月,江泽民总书记在视察九江时,也登上了浔阳楼,并欣然挥毫签名留念。

    浔阳楼是一座具有典型宋代建筑风格的楼宇,又是一个集游览参观、喝茶听书和餐饮为一体的旅游景点。由全国佛教协会会长、书法家赵朴初题写的"浔阳楼"匾额赫然高悬,"世间无比酒,天下有名楼"这幅古老的楹联则吸引着无数游客驻足。在一楼大厅内陈列着全国旅游景点上唯一的一套《水浒》一百单八将的人物瓷像,这一作品把一个英雄好汉的形象栩栩如生地展现在游客面前。两幅大型瓷板壁画--"浔阳楼宋江吟反诗"和"梁山伯好汉劫法场"则将宋江被逼上梁山的故事娓娓道来。爱好书画的朋友还可在楼内欣赏到多幅出自名家之手的书画作品和诗词楹联。

    二楼忠义堂为当年宋江醉酒题诗处,现仍备有宋江当年喝过的那种酒(称作"蓝桥风月"美酒),以及独具特色的"水浒宴"。在此可体会一番把酒临风的雅兴。

    四楼为茶室,也是赏景的最佳处。在此可远眺庐山、近观长江,再听导游将各个景点细细道来,真是饶有趣味。身居室内,喝茶乘凉,再听上一段精彩的北京评书,你可体会到一种特殊的韵味。

    浔阳楼以其独特的风格吸引着南来北往的游客,随着九江的飞速发展,随着世界文化遗产--庐山声誉的提高,越来越为世人所瞩目,古老而又年轻的浔阳楼,必将以其丰富的文化内涵成为长江边上一颗璀灿的明珠。

西安鼓楼

中国名楼:黄鹤楼,岳阳楼 ,滕王阁 ,蓬莱阁 ,鹳雀楼 - 墨香斋主 - 我的博客    西安鼓楼位于西安城内西大街北院门的南端,东与钟楼相望。

中国名楼:黄鹤楼,岳阳楼 ,滕王阁 ,蓬莱阁 ,鹳雀楼 - 墨香斋主 - 我的博客s    鼓楼始建于明太祖朱元璋洪武十三年(1380),清康熙三十八年(1699)和清乾隆五年(1740)先后两次重修。楼上原有巨鼓一面,每日击鼓报时,故称“鼓楼”。历经岁月沧桑,如今巨鼓早已不存,惟余鼓楼巍然耸立。

    西安鼓楼是目前所存在全国最大的鼓楼。它的建筑形式是歇山式重檐三滴水。高台砖基座东西长52.6米,南北宽38米,高7.7米,南北正中辟有高和宽均为6米的券洞门。楼建筑在基座的中心,面阔7间,进深3间,四周另有走廊。第一层楼身上置腰檐和平座,第二层楼重檐歇山顶,上覆绿琉璃瓦。楼的外檐和平座都装饰有青绿彩绘斗拱,使楼的整个建筑层次分明,浑雄博大。登楼的青砖阶楼设在砖台基两侧,在第一层楼的西侧有木楼梯可登临楼的第二层。在楼的南檐下正中,悬挂有“武盛地”蓝底金字匾额,是陕西巡抚张楷重修此楼峻工后,摹仿乾隆皇帝的“御笔”。北檐正中悬挂有“声闻于天”匾额,笔力挺拔,相传系咸宁李允宽所书。两匾不仅说明了建筑物的意义,而且犹如画龙点睛,使楼生气盎然,更显得宏伟壮丽,但在“文革”十年浩劫中遭毁,现文物管理部门已着手修复。

    从50年代开始,人民政府曾多次修缮鼓楼,90年代又贴金描彩,进行了大规模的维修,为进一步开发和利用文物资源,促进文化旅游事业的发展,恢复“晨钟暮鼓”,1996年西安市决定重制鼓楼大鼓。重制的大鼓高1.8米,鼓面直径2.83米,系用整张优质牛皮蒙制而成。鼓腹直径3.43米,重1.5吨。上有泡钉1996个,寓意1996年制,加上4个铜环共2000年,象征公元2000年,催人奋进,跨入21世纪。该鼓声音宏亮、浑厚,重槌之下,十里可闻,是目前中国最大的鼓。在钟楼和鼓楼之间,开辟为钟鼓楼广场,绿草红花点缀其间,造型独特的声光喷泉不时变换,是古城人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1956年8月6日,陕西省人民委员会公布鼓楼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11月20日国务院公布鼓楼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同时公布保护范围:其重点保护区为鼓楼基座四周边(包括台阶);一般保护区为重点保护区外延34米;建设控制地带为东至北大街,南至西大街,北至市政府门前,西侧自一般保护区外延70米。

南京鼓楼

    鼓楼位于南京城中心鼓楼岗上,建于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其建筑规模之大国内少见,分上下两层,下层为拱形无梁城阙状,上层为重檐四坡顶,龙飞凤舞,雕梁画栋,十分壮观。楼上原为明代迎王迎妃、接诏报时之所,原有报时和仪仗用的大鼓两面,小鼓二十四面,云板一面,点钟一面,牙杖四根,壶房铜缸一座,以及其他乐器。明亡后这些陈设均已散失。现楼基是明代原建,楼上建筑为晚清重修。康熙在1684年南巡时曾来鼓楼,次年在楼上建一巨碑,改鼓楼为碑楼,但当地人仍习称其为鼓楼。

陕西汉中望江楼  

望江楼位于汉中市中心的古汉台北端,始建于南宋。宋代的王象之在《舆地纪胜》中记府署东北隅有“天汉楼”,即望江楼的初称。物换景移,几经兴衰,如今的望江楼,更给人一中庄严隆重之感,它以其别致的造型,巍巍的风姿,早已成为汉中古城的标志性古建筑。登楼远眺,四面云山,如展画卷;俯视城区,楼台林立;环顾庭院,古树修篁,花木掩映。登此楼,使人心旷神怡,追往抚今,感慨万千。望江楼的周围建有桂荫堂、镜吾池、洗心亭等古建筑,楼东侧的石马,风格古朴,是人们评论三国蜀将魏延千秋的幸存之物。亭阁内造型精美的铜钟,是明代汉中瑞王府的遗物。

中国名楼:黄鹤楼,岳阳楼 ,滕王阁 ,蓬莱阁 ,鹳雀楼 - 墨香斋主 - 我的博客screen.width*0.7) {this.resized=true; this.width=screen.width*0.7; this.alt='Click here to open new window\nCTRL+Mouse wheel to zoom in/out';}" border=0>

陕西榆林万佛楼  

万佛楼位于城南大街中心新明楼与南城门之间。创建于清康熙二十七年。民国五年(1916)5月庙会失火,顶楼被焚毁。后本寺僧人周宽(俗名陶官府)四出化缘,集资重建。佛楼共三层,底层为巨砖砌筑四通街道四孔拱洞式结构,呈长方形。在四通式楼基上,建有二层木结构楼阁。分南北两院。北院紧依南主楼而建。中为三楹斗拱彩绘、飞檐翘角的观音殿,

东西各设有三楹配殿。南院主楼阁为二层,高9米余。楼东侧设有木楼梯直通顶层。二层主楼全为木结构,上下两层均斗拱飞檐,四角翘举。顶层明廊回绕,歇山楼顶覆青筒瓦屋脊。主楼东西各是三楹配殿。整个万佛楼内原曾供上千个大小不等的佛像,惜现已不存。1984年万佛楼补修后,辟为榆林县文物陈列馆。

中国名楼:黄鹤楼,岳阳楼 ,滕王阁 ,蓬莱阁 ,鹳雀楼 - 墨香斋主 - 我的博客screen.width*0.7) {this.resized=true; this.width=screen.width*0.7; this.alt='Click here to open new window\nCTRL+Mouse wheel to zoom in/out';}" border=0>

甘肃张掖镇远楼  

镇远楼俗称鼓楼,又名靖远楼,位于甘肃省张掖市中心,东西南北四条大街交汇于此,是河西走廊现存最大的鼓楼。楼于明正德二年(1507年)建在一座砖包的高台上,台基宽32米,高9米,基座至楼顶30多米。楼为三层木构塔形,飞檐翘角,雕梁画栋,结构精巧,造型雄伟壮观。楼下有十字洞通向东西南北与四条大街衔接。楼上四面悬有匾额:东为“金城春雨”,西为“玉关晓月”,南为“祁连晴雪”,北为“居延古牧”。现鼓楼东南角悬唐钟一口,是以铜为主的合金铸成,工艺精湛,浑厚雄伟。钟高1.3米,口径1.15米,重600公斤。钟身饰有飞天及朱雀、玄武、白虎、青龙图案。此钟古代多用来报时或火灾报警。

 

湖北武汉晴川阁
中国名楼:黄鹤楼,岳阳楼 ,滕王阁 ,蓬莱阁 ,鹳雀楼 - 墨香斋主 - 我的博客 中国名楼:黄鹤楼,岳阳楼 ,滕王阁 ,蓬莱阁 ,鹳雀楼 - 墨香斋主 - 我的博客

  晴川阁坐落在汉阳龟山的禹功矶上,与黄鹤楼隔江对峙,又名南楼、白云阁。始建于晋,明崇祯九年(1636年)重建,其阁名取自崔颢《黄鹤楼》中诗句“睛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被誉为“楚国睛川第一楼”。原楼毁于风灾,明清两代先后进行了多次重修,一次比一次规模宏大。现所看到的为1983年所建,阁高39.7 米,地上4层,地下2层,十字脊歇山顶,琉璃瓦,层层飞檐,建筑典雅透逸,古朴庄重。

中国名楼:黄鹤楼,岳阳楼 ,滕王阁 ,蓬莱阁 ,鹳雀楼 - 墨香斋主 - 我的博客

0  分享到:         
阅读(1274)| 评论(2)| 引用 (1)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