굴어당

굴어당의 한시.논어.맹자

http:··blog.daum.net·k2gim·

梅花三弄

굴어당 2011. 5. 31. 00:16

 

梅花三弄

添加义项 这是一个多义词,请在下列义项中选择浏览

  1. 1.《神奇秘谱》古典曲目《神奇秘谱》古典曲目
  2. 2.琼瑶小说三部曲琼瑶小说三部曲
  3. 3.游戏《大话西游》物品游戏《大话西游》物品
baikeViewInfo.expIndex="0"; baikeViewInfo.subInfo["4953451"]={title:"梅花三弄"};

 

1.《神奇秘谱》古典曲目

编辑本义项

梅花三弄

百科名片

《梅花三弄》是中国著名十大古曲之一,又名《梅花引》、《玉妃引》,是中国传统艺术中表现梅花的佳作。

目录

简介
段落
历史版本
相关诗词
《梅花三弄》与衡阳
关于桓伊
历史典故
相关书籍
bk.view.catalog().start("0");

编辑本段简介

  明朱权编辑的《神奇秘谱》记载此曲最早是东晋桓伊所奏的笛曲。后由笛曲改编为古琴曲,全曲表现了梅花洁白,傲雪凌霜的高尚品性。此曲借物咏怀,通过梅花的洁白、芬芳和耐寒等特征,来颂具有高尚节操的人。此曲结构上采用循环再现的手法,重复整段主题三次,每次重复都采用泛音奏法,故称为《三弄》。体现了梅花洁白,傲雪凌霜的高尚品性。
  《梅花三弄》又称《三弄梅花》
  小说《金瓶梅》中三次提到《三弄梅花》。
  第二十二回:“一日,腊月初八日,西门庆早起,约下应伯爵,与大街坊尚推官家送殡。叫小厮马也备下两匹,等伯爵白不见到,一面李铭来了。西门庆就在大厅上围炉坐的,教春梅、玉箫、兰香、迎春一般儿四个,都打扮出来,看着李铭指拨、教演他弹唱。女婿陈敬济,在旁陪着说话。正唱《三弄梅花》,还未了,只见伯爵来,应保夹着毡包进门。”
  《金瓶梅》第六十八回:“安下乐器,吴银儿也上来。三个粉头一般儿坐在席上,[足丽]着火盆,合着声儿唱了套《中吕?粉蝶儿》“三弄梅花”,端的有裂石流云之响。
  第七十三回:只听月娘问道:“你今日怎的叫恁两个新小王八子?唱又不会唱,只一味‘三弄梅花’。”
  《梅花三弄》乐曲主题表现梅花,三弄实际是三个变奏,古代有:高声弄,低声弄,游弄之说。

编辑本段段落

  全曲共分十段,两大部分,第一部分,前六段,采用循环再现手法,后四段为第二部分,描写梅花静与动两种形象。
  一、溪山夜月;
  二、一弄叫月,声入太霞;
  三、二弄 穿云,声入云中;
  四、青鸟啼魂;
  五、三弄横江,隔江长叹声;
  六、 玉箫声;
  七、凌云戛玉;
  八、铁笛声;
  九、风荡梅花;
  十、欲罢不能。
  前六段为第一部分,後四段为第二部份。

编辑本段历史版本

  郭茂倩乐府诗集》卷第二十四南朝宋鲍照(约414~466)《梅花落》解题称,“《梅花落》本笛中曲也”,“今其声犹有存者”。今存唐诗中亦多有笛曲《梅花落》的描述,说明南朝至唐间,笛曲《梅花落》较为流行。
  关于《梅花三弄》的乐曲内容,历代琴谱都有所介绍,南朝至唐的笛曲《梅花落》大都表现怨愁离绪的情感。
  明清琴曲《梅花三弄》多以梅花凌霜傲寒,高洁不屈的节操与气质为表现内容,“桓伊出笛吹三弄梅花之调,高妙绝伦,后人入于琴。”“梅为花之最清,琴为声之最清,以最清之声写最清之物,宜其有凌霜音韵也”“三弄之意,则取泛音三段,同弦异徵云尔。” (明《伯牙心法》)从这里可看出,它首先是一首笛曲,后来才改编成古琴曲(作者究竟何人,难以定论)。值得注意的是,唐以前所称的“笛”其实即现代的箫。《梅花三弄》在清代又被改编为琴箫合奏曲,或可在一定程度上体现晋代笛曲的风格。
  今演奏用谱有虞山派《琴谱谐声》(清周显祖编,1820年刻本)的琴箫合谱,其节奏较为规整,宜于合奏;广陵派晚期的《蕉庵琴谱》(清秦淮瀚辑,1868年刊本),其节奏较自由,曲终前的转调令人耳目一新。

编辑本段相关诗词

  梅花一弄戏风高,薄袄轻罗自在飘。半点含羞遮绿叶,三分暗喜映红袍。
  梅花二弄迎春曲,瑞雪溶成冰玉肌。错把落英当有意,红尘一梦笑谁痴。
  梅花三弄唤群仙,雾绕云蒸百鸟喧。蝶舞蜂飞腾异彩,丹心谱写九重天。

编辑本段《梅花三弄》与衡阳

  “元气之融结为山川,山川之秀丽称衡湘,其蒸为云霓,其生为杞梓。[1]”泛水清湘,坐看云起,潇潇碧水,岳云如飞,钟磬轻叩,仙乐飘绕。衡阳回雁峰起,绵绵群山往北延伸到衡山,自东洲岛顺湘江而下,到衡山北隅清凉寺外的“烟寺晚钟”,多少青山秀水,尽显灵逸气质。秀美的山水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总能唤起才子们的灵感,成就佳才妙作。衡阳自古多音律之事,中国三大古典名曲《梅花三弄》、《潇湘水云》、《平沙落雁》都跟衡阳密切相关。
  聆听婉转、悠扬的《梅花三弄》,很容易让人沉浸在梅花的高洁与清逸中[2],陶醉于梅花的婀娜和傲气里。馨鼓声声,梅花点点,潺音串串,优雅的旋律将你融入“漫弹绿绮,引三弄,不觉魂飞”的意境。然而,这馥郁幽香、清丽绝伦的梅的原型就在衡阳的伊山,这绕梁三日、流传千古的名曲的灵感就源于衡阳伊山的梅。 南岳七十二峰之一的岣嵝峰,蜿蜒延伸,在衡阳县杉桥镇生出座云锦峰来。云锦峰不高,却也重峦叠嶂,山上茂林修竹,山涧泉水潺潺,山下阡陌纵横。峰峦深处,有一古寺,大约建于魏晋期间,取其山名,叫云锦庵。庵内虽然殿堂矮小,但环境优雅,景物宜人。寺内寺外,梅树葱茏,梅影绰绰,有“云锦梅香”之称。每当冬春之交,朵朵梅花白如瑞雪,红似朝霞,清香扑鼻,吸引了无数文人学士、显宦名流来此,观梅赏梅,咏梅画梅。甚至有人禁不住“云锦梅香”的诱惑,弃家隐居于此。
  一个十岁的小男孩,跟随父亲从谯国铚县(今安徽宿县西)千里迢迢宦游蒸湘,便寓居在云锦庵,读书习武,观梅吹笛。小男孩渐渐长大成人,“有武干,标格简率,为王蒙、刘惔所知,频参诸府军事”。王蒙是哀静皇后之父,官至司徒令长史,刘惔为丹阳尹。王刘二人爱这个男孩的济世之才,就在哀帝面前推举男孩。男孩初任淮南太守,后迁升豫州诸军事、西中郎将,豫州刺史。他常常以梅谱曲,以笛演奏,音韵悠扬。夜幕降临万籁俱寂时,他吹起梅笛,婉转清幽,经久不息,人们常以为是仙乐。晋成帝常召他吹梅笛,其间成帝一边听梅笛,还一边做梅舞。这个男孩就是桓伊,字叔夏,东晋名将,《晋书》称赞他“善音乐,尽一时之妙,为江左第一。”东晋太元八年(383年),前秦王符坚率百万大军进犯东晋。桓伊同谢安、谢石、谢玄等率八万晋兵迎战秦军于淝水(史称“淝水之战”),以一当十,打得秦兵一败涂地。战后,桓伊功成身退,于太元十年(385年)十月,带着心爱的笛管又一次旅居衡阳云锦庵。
  桓伊爱云锦的梅香,如痴如醉。一个冬夜,下起了大雪,清晨放眼窗外,梅枝上的花蕾傲雪待放,好一幅“素艳雪凝树,清香风满枝”的画面。他灵感突袭,立即展素笺,走狼毫,一气呵成,谱就梅花一调。接着,他兴致勃勃地手握笛管,照谱吹奏。那清雅、悠然的笛声绕过殿宇,穿过梅林,直上云霄。夜幕降临,桓伊又吹所谱之曲,似乎听到禅房有古筝和之。他为在这荒山上遇到知音而惊喜,于是循声寻去,筝声却又停住。问起寺僧,寺僧说寺院本无会筝之人,更无此声。
  不久后的一个清晨,雪后初晴,他推窗望见梅花依然迎雪绽放。梅与雪融为一体,梅中有雪,雪中有梅。红梅在白雪的映衬下,如刚出浴的少女,羞红的脸庞更加妩媚。桓伊即景生情,由情入神,遂谱成梅花二调,与梅花一调“合头”,紧密衔接。他握笛吹奏,在另一徵位上用泛音重吹两次,此时,如宁静的西湖掀起万顷碧波,跌宕起伏;又如蒙古草原异军突起铁马奔驰,曲调节奏此起彼伏,重复变幻,把傲骨铮铮、斗雪绽放的伊山梅花描写得淋漓尽致。夜里,禅房里又飘出梅花二调的古筝声。他循声寻至窗下,筝声又一次戛然而止。
  初春,又是一场大雪,寺中梅花竟然二度绽放,舞玉翻银,疏影横斜,暗香浮动。桓伊情不自禁,再谱成梅花三调,与二调“合头”,自此梅花三调遂成。他握笛吹起,泛音曲调在不同的徵位上重复三次,并在一调、二调不同的徵位上重复一调,三调浑然一体,节奏渐趋平稳,然而意境更加深邃。通过音调变化,把音乐推向高潮,然后又渐趋悠扬,余音袅袅。桓伊自觉十分满意,安然就寝。不料一老僧月下敲门,携筝求见,桓伊立即起身相迎:“老禅师为何姗姗来迟?”老僧道:“闻将军笛曲《梅花三调》,老衲剽学已成,故冒昧前来,欲与将军笛筝合奏,不知将军意下如何?”桓伊喜道:“此乃叔夏之意,请老禅师赐教。”于是二人笛筝合奏《梅花三调》,珠联璧合,其音浑厚质朴,韵味隽永,更加优美动人。原来老禅师是寺院主持,法号智凯,俗名孝廷,乃俞伯牙弟子之后,筝技出神入化。从此,二人都认为找到了知音。
  桓伊逝世后,《梅花三调》广为流传,至唐代著名琴师颜师古,将《梅花三调》改为同名琴曲。明代朱权将《梅花三调》列入《神奇秘谱》辑中,并改曲名为《梅花三弄》。
  为纪念桓伊,衡阳人民把云锦峰改名为伊山,改云锦庵为伊山寺。宋徽宗还御赐伊山寺为“景德禅寺”,并赐匾额。寺内设有桓伊读书台、弄笛楼和翠颖阁,山门石槛刻有“明月自闻三弄笛;白云长对六朝山”的对联。“桓伊曾弄柯亭笛,吹落梅花万点香”,历代文人也多有题咏。至解放前夕,伊山寺毁于兵燹,只剩有一进佛殿和一株古树。伊山寺仅有残骸,而漫山梅花依然点点生香;桓伊虽然远逝千古,然而《梅花三弄》仍唱响神州。

编辑本段关于桓伊

  
  

梅花三弄古曲曲谱

桓伊,有人又叫他桓“野王”,功高名显,但是非常谦逊,平易近人。他喜好音乐,能达到音乐的奥妙,“为江左第一”,有“笛圣”之美称。他有一支“蔡邕柯亭笛”,经常自己吹奏。“书圣王羲之的儿子王徽之正好赶到京城金陵去,“泊舟青溪侧”。桓伊没有见过徽之。桓伊正好从岸上经过,船里面有客人说:“啊,这就是桓野王啊。”王徽之就唐突地叫人去说:“听说您善于吹笛,请为我奏一曲吧。”桓伊没有将军架子,他也听说过徽之的名头与音乐癖好,于是下车,盘踞于胡床,为他吹奏了三调,“弄毕,便上车去,客主不交一言”。这首笛子曲,后来成为中国脍炙人口的《梅花三弄》。
  公元384年,他因为在383年的淝水之战中协助攻破苻坚,“功封永修县侯,进号右军将军,赐钱百万,袍表千端”。桓伊去世后,安葬于南昌青云谱,他的儿子桓肃之、孙子桓陵继承了他的侯国

编辑本段历史典故

  桓伊横笛做三弄――《梅花三弄》
  梅花,志高洁,冰肌玉骨,凌寒留香,历来是文人墨客咏叹的对象。《梅花三弄》是笛曲或箫曲,后被改编为琴曲。 “三弄”是指同一段曲调反复演奏三次。这种反复的处理旨在喻梅花在寒风中次第绽放的英姿、不曲不屈的个性和节节向上的气概。
  《梅花三弄》的历史典故是东晋大将桓伊为狂士王徽之演奏梅花《三调》的故事。《晋书·列传五十一》和《世说新语·任诞第二十三》里都曾记载了这段典故。
  王徽之应召赴东晋的都城建康,所乘的船停泊在青溪码头。恰巧桓伊在岸上过,王徽之并不相识他。这时船上一位客人道,“这是桓野王(桓伊字野王)。”王徽之便命人对桓伊说:“闻君善吹笛,试为我一奏。”桓伊此时已是高官贵胄,但他也久闻王徽之的大名,便下车上船。桓伊坐在胡床上,出笛吹三弄梅花之调,高妙绝伦。吹奏完毕,桓伊立即上车走了。宾主双方没有交谈一句话。晋人之旷达不拘礼节、磊落不着形迹,由此事可见一斑。
  根据《晋书》的介绍,桓伊是武将,被封为右军将军,都督豫州诸军事。也许是音乐陶冶了他的心性,桓伊为人谦虚朴素,个性不张扬,曾立大功而从未招忌。正是由于这样的性格,他才能静的下心来精研音乐。《晋书》称赞了他这方面的突出才能,“善音乐,尽一时之妙,为江左第一。有邕柯亭笛,常自吹之。”
  东晋太元八年(公元383年)后秦苻坚率大军进攻东晋,时任中郎将的桓伊与冠军将军谢玄,辅国将军谢琰共破苻坚于淝水(即历史上著名的“淝水之战“)。而丞相谢安也因立下存晋之功而进官至太保。后来晋孝武帝之弟司马道子与谢安发生权争,屡进谗言,对谢安极尽诽谤。晋孝武帝对谢安有了猜疑之心,渐渐开始冷落谢安。桓伊为此很是不平。在一次宴会上,桓伊为晋孝武帝演奏一曲悲歌《怨诗》,诗中唱道:“为君既不易,为臣良独难。忠信事不显,乃有见疑患。周旦佐文武,《金縢》功不刊。推心辅王政,二叔反流言。”其“声节慷慨,俯仰可观”。这使晋孝武帝甚有愧色,谢安也为之动容。
  “梅花三弄”典故里的另一位主角王徽之,是大书法家王羲之的儿子,曾任黄门侍郎。王徽之行为怪诞,故作超脱,有才而放荡不羁,做官而不管事。
  王徽之曾任车骑将军桓冲手下的骑兵参军一职。一次桓冲问他:“你在哪个官署办公?”他回答说:“不知是什么官署,只是时常见到牵马进来,好像是马曹。”桓冲又问:“官府里有多少马?”他回答说:“不问马,怎么知道马的数目?”桓冲又问:“近来马死了多少?”他回答说:“未知生,焉知死?”
  王徽之的答复幽默诙谐,但都有来处。西汉时丞相府曾设马曹,但东晋时军中并无马曹一职,王徽之为显示自己率性超脱,不理俗务,故意说成马曹。后来,宋代陆游曾有“文辞博士书驴券,职事参军判马曹”的诗句,说的就是王徽之这一段典故。上述对话中“不问马”,来自《论语·乡党》,原是说孔子的马厩失火,孔子“不问马”,只问伤了人没有。“不知生,焉知死?”一句,则来自《论语·先进》,原文为“季路问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敢问死。曰:‘未知生,焉知死。’”王徽之答非所问,令人捧腹,但句句有来历。其应变之妙,学问之深,令人佩服。
  桓伊既敦和又风雅,而王徽之狂狷且博闻,二人相会虽不交一语,却是难得的机缘。正是由于桓伊和王徽之的不期相遇,才导致了千古佳作《梅花三弄》的诞生。
  据说明清金陵十里秦淮河上,《梅花三弄》是歌舫之上最流行的笛曲之一。《梅花三弄》几乎成了以秦淮八艳为代表的名妓们的必修科目。桨声灯影里传来阵阵清笛声,为当时一佳景。秦淮河甚至诞生了“停艇听笛”、“邀笛步”等人文景观。
  1972年作曲家王建中将古曲《梅花三弄》改变为钢琴曲,其表现主题为毛泽东的词《卜算子·咏梅》,即“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姜玉恒演唱过一首流行歌曲《梅花三弄》,也是取自古曲,歌词这样唱道“红尘自有痴情者,莫笑痴情太痴狂,若非一番寒澈骨,那得梅花扑鼻香,问世间情为何物,只教人生死相许,看人间多少故事,最消魂梅花三弄。” 从通俗歌曲的角度来看,也算得上是一首佳作了。
  然现代人玩古风,无论是表现政治品格,还是表现男女之情,毕竟少却了古人的高格雅意,品味高下自见分晓,毋需多言。

编辑本段相关书籍

  1992年,台湾著名言情小说家琼瑶女士,根据说小拍摄了三部剧集,统称《梅花三弄 》
  其中包括《梅花烙》、《鬼丈夫》和《水云间》,广受各方好评。
  《梅花三弄》带着浓厚的中国色彩。《梅花烙》写“狐”,《鬼丈夫》写“鬼”,《水云间》写“人”。事实上,“狐”“鬼”“人”皆为一体,人类的想像力无际无边。三个故事,与“梅花”都有关系。隐隐间,扣着“缘定三生”的“宿命观”。写“情”之外,也写“缘”。
  《梅花三弄》中的三个故事,分别取材于下:
  (一)梅花烙——取自《白狐》一书中之《白狐》。
  (二)鬼丈夫——取自《白狐》一书中之《禁门》。
  (三)水云间——取自《六个梦》一书中之《生命的鞭》。
  而《梅花烙》中的一首《梅花三弄》,在当时更是传唱一时。
  梅花三弄》演唱:姜育恒
梅花三弄词曲(3张)
  红尘自有痴情者
  莫笑痴情太痴狂
  若非一番寒澈骨
  那得梅花扑鼻香
  问世间情为何物
  只教人生死相许
  看人间多少故事
  最消魂梅花三弄
  (白:)
  “梅花一弄断人肠”
  “梅花二弄费思量”
  “梅花三弄风波起”
  “云烟深处水茫茫”
/*4){baidu.addClass("bacb-right-btn-4953451","enable");}baidu.setStyle("bacb-window-inner-4953451","width",165*_+100+"px");var I=function(C,B){var _="BkImgGettingSize"+(new Date()).valueOf(),A=window[_]=document.createElement("IMG");A.[안내]태그제한으로등록되지않습니다-xxonload=function(){var A=this;setTimeout(function(){B(A.width,A.height,window[_]);window[_]=null;},10);this.[안내]태그제한으로등록되지않습니다-xxonload=null;};A.[안내]태그제한으로등록되지않습니다-xxonerror=function(){B(0,0);window[_]=null;};A.src=C;},K=function(A,_){var B=baidu.string.getByteLength(A);if(B>_){return baidu.string.subByte(A,_-4)+"...";}else{return A;}},M=null,G=function(){if(M){M.stop();}var A=parseInt(baidu.getStyle("bacb-window-inner-4953451","left")),_=-H*156;if(A==_){return;}M=new bk.editor.ani(70,function(_){return _;},17);M.start(function(B){baidu.setStyle("bacb-window-inner-4953451","left",A+(_-A)*B+"px");},function(){baidu.setStyle("bacb-window-inner-4953451","left",_+"px");M=null;});},F=function(){baidu.each(baidu.g("bacb-window-inner-4953451").getElementsByTagName("A"),function(A,_){baidu.on(A,"click",function(){nslog(window.location.href,"1204");});});baidu.on(baidu.q("bacb-more","bk-album-collection-box-4953451")[0],"click",function(){nslog(window.location.href,"1205");});if(_<5){return;}baidu.on("bacb-left-btn-4953451","click",function(){if(H<1){return;}nslog(window.location.href,"1260");H--;G();L();});baidu.on("bacb-right-btn-4953451","click",function(){if(H>_-5){return;}nslog(window.location.href,"1260");H++;G();L();});},L=function(){if(H==0){baidu.removeClass("bacb-left-btn-4953451","enable");}else{baidu.addClass("bacb-left-btn-4953451","enable");}if(H==_-4){baidu.removeClass("bacb-right-btn-4953451","enable");}else{baidu.addClass("bacb-right-btn-4953451","enable");}},D=function(){if(C==_){F();return;}var E=B[C][1];I(E,function(I,H){var F=document.createElement("DIV");F.className="item";var _=0,N=0;if(I>H){N=parseInt(133*H/I);_=133;}else{_=parseInt(133*I/H);N=133;}var L=_+4,M=N+4,G="/albums/"+J+"/"+A+".html#"+parseInt(B[C][0])+"$";F.innerHTML='

'+K(B[C][2],18)+'('+B[C][3]+"\u5f20)

";baidu.g("bacb-window-inner-4953451").appendChild(F);C++;D();});};D();})();/*]]>*/
参考资料
nslog.set("ext-reference",1);
扩展阅读:
nslog.set("ext-reader",1);
开放分类:
小说古曲琼瑶古琴曲桓伊
nslog.set("module-tag",1);
baikeViewInfo.subInfo["4953452"]={title:"梅花三弄"};

 

2.琼瑶小说三部曲

编辑本义项
baikeViewInfo.subInfo["4953453"]={title:"梅花三弄"};

 

3.游戏《大话西游》物品

编辑本义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