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上
○序
樂府之興,肇於漢魏。歷代文士,篇詠實繁。或不睹於本章,便斷題取義。贈夫
利涉,則述《公無度河》;慶彼載誕,乃引《烏生八九子》;賦雉斑者,但美繡錦臆
;歌天馬者,唯敘驕馳亂蹋。類皆若茲,不可勝載。遞相祖習,積用為常,欲令後生
,何以取正?余頃因涉閱傳記,用諸家文集,每有所得,輒疏記之。歲月積深,以成
卷軸,向編次之,目為《古題要解》云爾。
○江南曲
右《江南曲》古詞云:〔江南可採蓮,蓮葉何田田。〕又云:〔魚戲蓮葉東,魚
戲蓮葉西,魚戲蓮葉南,魚戲蓮葉北。〕蓋美其芳晨麗景,嬉遊得時。若梁簡文〔桂
楫晚應旋。〕,唯歌遊戲也。又有《採菱曲》等,疑皆出於此。
○度關山
右《關山》古詞,曹魏樂奏武帝所賦〔天地間,人為貴。〕,言人君當自勤勞,
省方黜陟,省刑薄賦也。若梁戴暠云〔昔聽《隴頭吟》,平居已流涕。〕,但敘征人
行役之思焉。
○長歌行
右古詞:〔青青園中葵,朝露待日晞。〕言榮華不久,當努力為樂,無至老大乃
傷悲也。曹魏改奏文帝所賦〔西山一何高。〕,言仙道洪濛不可識,如王喬赤松,皆
空言虛辭,迂怪難信,當觀聖道而已。若晉陸士衡〔逝矣經天日。〕,復言人運短促
,當乘閒長歌,不與古文合。
○薤露歌亦曰《薤露行》。 蒿里傳亦曰《蒿里什》。亦曰泰山吟行
右喪歌。舊曲本出於田橫門人,歌以葬橫。一章言人命奄忽如葬上之露,易晞滅
也。詞云:〔葬上露,何易晞。露晞明朝已復落,人死一去何時歸!。〕二章言人死
精魄歸於蒿里。詞云:
蒿里誰家地,聚斂魂魄無賢愚。鬼伯一何相催促,今乃不得少踟躕。
至漢武帝時,李延年分為二曲,《薤露》送王公貴人,《蒿里》送士大夫庶人,挽柩
者歌之,亦呼為《挽柩歌》。《左氏春秋》:〔齊將與吳戰於艾陵,公孫夏使其徒歌
《虞殯》。〕杜預注云:〔送葬歌也。〕即喪歌不自田橫始矣。復有《泰山吟行》,
亦言人死精魄歸於泰山,《葬露》、《蒿里》之類也。
○雞鳴
右古詞:〔雞鳴高樹顛,狗吠深宮中。〕初言天下方太平,蕩子何所之。次言黃
金為門,白玉為堂,置酒作倡樂為樂,兄弟三人近侍,榮耀道路,其文與《相逢狹路
間行》同。終言桃傷而李僕,諭兄弟當相為表裡。若梁劉孝威《雞鳴篇》,但詠雞而
已。
○對酒行
右闕古詞。曹魏樂奏武帝所賦〔對酒歌太平。〕。其旨言王者德澤廣被,政理人
和,萬物咸遂。若梁范云〔對酒心自足。〕,則言但當為樂,勿殉名自欺也。
○烏生八九子
右古詞:〔烏生八九子,端坐秦氏桂樹間。〕言烏母生子,本在南山岩石間,而
來為秦氏丸所殺;白鹿在苑中,人得以脯;黃鵠摩天,鯉魚在深淵,人可得而烹煮之
。則壽命各有定分,死生駐前後也。若梁劉孝威〔城上烏,一年生九雛。〕,但詠烏
而已,不言本事。
○平陵東
右古詞:〔平陵東,松柏桐,不知何人劫義公。〕此漢翠義門人所作也。義,丞
相方進之少子,字文中,為東郡太守。以王莽篡漢,起兵誅之,不克而見害。門人作
歌以怨之。
○陌上桑
右古詞:〔日出東南隅,照我秦氏樓。〕舊說邯鄲女子秦姓名羅敷,為邑人千乘
王仁妻。仁後為趙五家令。羅敷出採桑陌上,趙五登台見而悅之,置酒欲奪焉。羅敷
善彈箏,作《陌上桑》以自明,不從。案其歌詞,稱羅敷採桑陌上,為使君所邀,羅
敷盛誇其夫為侍中郎以拒之,與舊說不同。若晉陸士衡〔扶桑升朝暉。〕等,但歌佳
人好會,與古調始同而末異。
○短歌行
右魏武帝〔對酒當歌,人生幾何。〕,晉陸士衡〔置酒高堂,悲歌臨觴。〕,皆
言當及時為樂。又舊說《長歌短歌》,大率言人壽命長短分定,不可妄求也。
○燕歌行
右晉樂奏魏文帝〔秋風蕭瑟天氣涼。〕、〔別日何易會日難。〕二篇,言時序遷
換而行役不歸,佳人怨曠無所訴也。
○秋胡行
右舊說:魯有秋鬍子,納妻五日而宦於陳,五年乃歸。未至家,於路傍見婦人採
桑,美,悅之。下車謂曰:〔力田不如逢豐年,力耕不如見公卿。吾今有金,願以與
夫人。〕婦曰:〔婦人當採桑力作,以養舅姑,不願人之金。〕秋胡歸至家,奉金遺
母。母使人呼婦,婦至,乃向採桑者婦也。婦惡其行,因東走投河而死。後人哀而賦
焉。
○苦寒行
右晉樂奏魏武帝〔北上太行山。〕,備言冰雪溪谷之苦。或謂《北上行》,蓋因
魏武帝作此詞,今人效之。
○董桃行
右古詞:〔吾欲上謁從高山,山頭危險大難言。〕言五嶽之上,皆以黃金為宮闕
,而多靈獸仙草,可以求長生不死之術,令天神擁護人君以壽考也。舊說《董桃行》
,後漢遊嬋和,終有董卓作亂,卒以逃亡。後人習之為歌章,樂府春天之,以為炯戒
焉。陸士衡〔和風習習薄林。〕,宋謝靈運〔春虹散采銀河。〕,但言節物芳華,可
及時行樂,無使徂齡坐徙而已。晉傳休奕著《歷九秋篇》十二章,具敘夫婦別離之思
,亦題云《擬董桃行》,未詳也。
○塘上行
右前志云晉樂奏魏武帝〔蒲生我池中。〕,而諸集錄皆言其詞魏文帝甄后所作,
歎以讒訴見棄,猶幸得新好不遺故惡焉。
○善哉行
右古詞:〔來日大難,口燥脣乾。〕言人命不可保,當樂見親友,且求長生術,
與王喬八公遊焉。又魏文帝詞云:〔有美一人,婉如清揚。〕言其妍麗,知音識曲,
善為樂方,令人忘憂。此篇諸集所出,不入《樂志》。
○東門行
右古詞云:〔出東門,不顧歸。〕言士有貧不安其居者,拔劍將去,妻子牽衣
留之,願共餔共餔糜,不求富貴,且曰:〔今時清,不可為非也!。〕若鮑照〔傷
禽惡弦驚。〕,但傷離別而已。
○西門行
右古詞云:〔出西門,步念之。〕始言醇酒肥牛,及時為樂,次言
人生不滿百,常懷千載憂。晝短苦夜長,何不秉燭遊。
,末言無貪財惜費,為後世所嗤。諸家樂府詩又有《順東西門行》,為三七言,亦
傷時顧陰,有類於此也。
○煌煌京洛行
右晉樂奏魏文帝〔夭夭桃園,無子空長。〕,言虛美者多敗。又有〔韓信鳥盡
弓藏;子房保身全名;蘇秦傾側賣主;陳軫忠而有謀,楚懷不納;吳起智小謀大;
郭生古之雅人,燕昭臣之。〕及〔仲連高士,不受千金。〕等語。若宋鮑照〔鳳樓
二十重。〕,梁戴暠〔欲知佳麗地。〕,始則盛誇帝京之美,而末言君恩歇薄,有
怨曠沈淪之歎也。
○艷歌何嘗行亦曰《飛鶴行》。
右古詞:〔飛來雙白鶴,乃從西北來。〕言雌病,雄不能負之而去,〔五里一
反顧,六里一徘徊。〕,雖遇新相知,終傷生別離也。又云〔何嘗快,獨無憂。〕
,不復為後人所擬也。
○步出夏門行亦曰《隴西行》。
右古詞云:〔天上何所有,歷歷種白榆。〕此篇出諸集,不入《樂志》。始言
婦有容色,能應門承的,次言善於主饋,終言送迎皆合於禮。若梁簡文〔隴西四戰
地。〕,但言辛苦戰,佳人怨思而已。
○野田黃雀行
右晉樂奏魏曹植〔置酒高殿上。〕,始言豐膳樂飲,盛賓主之獻酬;中言歡樂
極而悲,嗟盛時不再;終歸於知命而不復憂焉。
○滿歌行
右古詞:〔為樂未幾時,遭世險巇。〕其始言逢此百罹,零丁荼毒,古人遜位
躬耕,遂我取願;次言窮達天命,智者不憂,莊周遺名,名垂千載;終方言命如鑿
石見火,當自娛以頤養,保此百年也。
○棹歌行
右晉樂奏魏明帝辭云〔王者布大化。〕,備言平吳之熏。若陸士衡〔遲遲春欲
暮。〕,又如梁簡文帝〔妾信在湘川。〕,但言乘舟鼓棹而已。
○雁門太守行
右古詞云:〔漢孝和帝時,洛陽令王君。〕當時廣漢郪人王渙,字稚子,父順
,安定太守。渙少好俠,尚氣力,數通輕剽少年。晚改節博學,通於法律。舉茂才
,除溫令,政化大行。人畜牧於野,輒云以付稚子,終無失盜。遷兗州刺史,一年
,除拜侍御史。轉洛陽令,獄訟止息,發擿奸伏如神。元興初病卒。老少咨嗟,奠
酬以千數。及喪西歸,至弘農,人多設祭於路。吏問其故,言我平常持租詣洛陽,
有司鈔截,恆亡其半,自王君在事,不復見侵枉,故來報耳。人思其德,立祠在安
陽亭。有食酒肉,輒往絃歌而祭之。後鄧太后下詔褒美,拜其子石為郎。帝事黃老
之道,悉毀諸祠廟,惟渙及卓茂廟存焉。按其歌詞歷述渙本末,與本傳合,而題云
《雁門大守行》,所未詳也。若梁簡文帝〔輕霜中夜下。〕,備言邊城征戰之思。
及皇甫規雁門之問,蓋依題焉。
○白頭吟
右古詞:〔皚如山上雪,皎若雲間月。〕又云:〔願得一心人,白頭不相離。
〕始言良人有兩意,故來與之相決絕;次言別於溝水之上,敘其本情;終言男兒當
重意氣,何用於錢刀也。一說司馬相如將聘茂陵人女為妾,文君作《白頭吟》以自
絕,相如乃止。若宋鮑照〔直如硃絲繩。〕,陳張正見〔平生懷直道。〕,唐虞世
南〔葉如幽徑蘭。〕,皆自傷清直芬馥,而遭鑠金點玉之謗,君恩似薄,與古文近
焉。
以上樂府《相和歌》。案相和而歌,並漢世街陌謳謠之詞,絲竹更相和,執節
者歌之。本一部,魏明帝分為二部,更遞夜宿。本十七曲,後為十三曲,今所載之
外,復有《氣出唱精列東光引》等三篇。自《短歌行》以下,晉荀勖採擇舊詞施用
,以代漢魏,故其數廣焉。
○殿前生桂樹
古樂府《鞞舞歌》。按《鞞舞歌》,漢代燕享用之,不詳所起。其歌又有《關
東有賢女》、章帝所造《章和二年中》、《樂久長》、《四方皇》共五篇,其詞皆
亡。近史亡,《鞞舞》本漢《巴渝舞》。高祖自蜀漢伐楚,其人勇而善鬥,好為歌
舞,帝觀之曰:〔武王伐紂之歌。〕使工習之,號曰《巴渝》。渝,美也。或云其
地有渝水,因以取名,未詳也。
○白鳩篇
右其詞首章曰:〔翩翩白鳩,載飛載鳴。懷我君德,來集君庭。〕按晉楊泓《
舞序》云:〔自到江南,見有《白符舞》,或言《白鳧鳩舞》,察其詞旨,乃吳人
患孫皓虐政,思從晉也。〕《濟史》載其本歌云:〔平平白符,思我君惠,集我金
堂。〕言晉為金德,〔符〕與〔鳩〕皆〔合〕也。則上〔翩翩白鳩。〕之詞,蓋後
晉人改也。
○碣石篇
右晉樂奏魏武帝詞。首章言東臨碣石,見滄海之廣,日月出入其中。二章言農
功畢而商賈往來。三章言鄉土不同,人性各異。四章言〔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
士暮年,壯心不已。〕也。
○淮南王篇
右古詞:〔淮南王,自言尊。〕淮南小山所作也。舊說漢淮南王安服食求仙,
遍禮方士,遂與八公相攜俱去,莫知所適。小山之徒,思戀不已,乃作《淮南王歌
》。其詞實言安仙去。
以上樂府《拂舞歌》。按《拂舞》,前史云出自江右。復有《濟濟》、《獨祿
》等共五篇。今讀其詞,除《白鳩》一篇,餘並非吳歌,未知所起。
○折紵歌
右古詞盛稱舞者之美,宜及芳時為樂。其譽白紵曰:〔質如輕雲色如銀,制以
為袍餘作巾,袍以光軀巾拂塵。〕
以上樂府曰《白紵歌》。按舊史稱白綻吳地所出,《白紵舞》本吳舞也。梁武
帝令沈約改其詞為四時之歌,若〔蘭葉參差桃半紅。〕即其春歌也。周處《風土記
》云:〔吳黃龍中,童謠云:『行白者,君追汝,句驪馬。』後孫權征公孫淵,海
浮乘舶。舶,白也。時和歌猶雲行白紵。〕蓋出於此。
右漢武帝元封初因至雍,遂通回中道,後數出遊幸焉。其歌稱帝〔遊石關,望
諸國,月支臣,匈奴服。〕,皆美當時事也。
○戰城南
右其詞大略言〔戰城南,死郭北。〕,野死不得葬,為烏鳥所食,願為忠臣,
朝出攻戰而暮不得歸也。
○巫山高
右其詞大略言江淮水深,無梁可度,臨水遠望,思歸而已。若齊王融〔想像巫
山高。〕、梁范云〔巫山高不極。〕,雜以陽台神女之事,無復遠望思歸之意也。
○君馬黃
右初言〔君馬黃,臣馬蒼,二馬同逐臣馬良。〕,終言美人歸以南,歸以北,
駕車馳馬,令我心傷。
○芳樹
右古詞,中有云:〔妒人之子愁殺人,君有他心,樂不可禁。〕若齊王融〔相
思早春日。〕、謝朓〔早玩華池陰。〕,但言時暮眾芳歇絕而已。
○有所思
右其辭大略言〔有所思,乃在大海南,何用問遺君?雙珠毒瑁簪。聞君有他心
,燒之當風揚其灰。從今已往,勿復相思,而與君絕。〕也。若齊王融〔如何有所
思。〕、梁劉繪〔別離安可再。〕,但言離思而已。
○雉子斑
右古詞,中有云:〔雉子高飛止,黃秸飛之以千里。雄來飛,從雌視。〕若梁
簡文帝〔妒場時向隴。〕,但詠雉而已。
○臨高台
右古詞,大略言〔臨高台,下有清水清且寒。江有香草目以蘭,黃秸高飛離哉
翻。開弓射鵠,令吾主壽萬年。〕。若齊謝朓〔千里常思歸。〕,但言歸望傷情而
已。一作古詞言〔臨高台,下見清水中有黃鵠飛翻,關弓射之,令我主萬年。〕。
○釣竿
右舊說有伯常子避仇河濱為漁者,其妻思之而為《釣竿歌》。每至河側輒歌之
。後司馬相如作《釣竿》詩,遂傳以為樂曲。若劉孝威〔釣舟畫彩鷁。〕,但稱綸
釣嬉遊而已。
以上樂府《鐃歌》。案漢明帝定樂有四品,最末曰《短簫鐃歌》,軍中鼓吹之
曲。舊說黃帝所造,以建武揚德。《周禮》所謂〔王大捷則愷樂,軍大獻則愷歌。
〕是也。自《上之回》皆漢曲。又有《硃鷺》、《思悲翁艾如張》、《擁離》、《
戰城南》、《巫山高》、《上陵》、《將進酒》、《君馬黃》、《芳樹》、《有所
思》、《雞子斑聖人出》、《上邪》、《臨高台》、《遠如期》、《石留》等十八
曲,字多紕繆不可曉。《釣竿》一篇,晉代亦稱為漢止於十八,恐非是也。鐃如鈴
而有舌,執柄而鳴之,周禮以止也。
《黃鶴吟》一曰《黃鵠》。《隴頭吟》一曰《隴頭水》。
《出關》《入關》 《出塞》 《入塞》一本闕上四曲。
《折黃柳》 《黃覃子》 《赤之揚》一本闕上二曲。
《望行人》魏晉已來,惟傳十曲。 《關山月》 《洛陽道》《長安道》
《梅花落》 《紫騮馬》《驄馬》 《雨雪》 《劉生》合一十八曲。
一本多《豪俠行》、《古劍行》、《洛陽公子行》三題,誤。
○劉生
右劉生不知何代人,觀齊梁已來所為《劉生》詞者,皆稱其任俠豪放,周遊五
陵三秦之地。或云抱劍專徵為符節官,所未詳也。
以上樂府橫吹曲,有鼓角。《周禮》:〔以鼖鼓鼓軍事用角。〕舊說云,蚩尤
氏帥魍魅與黃帝戰於汲鹿之野,帝始命吹角為龍鳴以禦之。其後魏武北征烏丸,越
涉沙漠,軍士聞之,悲而思歸。於是減為中鳴,尤更悲矣。又有胡角者,本以應胡
笳之聲,後漸用之,有雙角,即胡樂也。漢博望侯張騫入西域,傳其法,唯得《摩
訶兜勒》一曲。李延年因胡曲更造新聲二十八解,一本多〔其法。〕二字。乘輿以
為武樂。東漢以給邊將。又有《出關》、《入關》、《出塞》、《入塞》、《黃覃
子》《赤之揚》、《黃鵠吟》、《隴頭吟》、《折楊柳》、《望行人》等十曲,皆
無其詞。若《關山月》已下八曲,後代所加也。
○王昭君
右舊史五嬙字昭君,漢元帝時,匈奴入朝,詔以嬙配之,號胡閼氏。一說漢元
帝後宮既多,不得常見,乃使畫工圖其形,案圖召幸。宮人皆賂畫工,多者十萬,
少者亦不減五萬。昭君自恃容貌,獨不肯與。工人乃醜圖之,遂不得見。及後匈奴
入朝,選美人配之,昭君之圖當行。及入辭,光彩射人,悚動左右。天子方重失信
外國,悔恨不及,窮案其事,畫工有杜陵毛延壽,為人形,丑好老少,必得其真。
安陵陳敞,新豐劉白龔寬,並工狗馬,人形不逮延壽。下杜陽望樊青,尤善布眾色
。皆同日棄市,籍其資財。漢人憐昭君遠嫁,為作歌詩。始武帝以江都王建女細君
為公主,嫁烏孫王昆莫,令琵琶馬上作樂,以慰其道路之思。其送明君亦然。晉文
王諱〔昭〕,故晉人改為〔明君〕。石崇有妓曰綠珠,善歌舞。以此曲教之,而自
製《王明君歌》,其文悲雅,〔我本漢家子。〕是也。《琴操》載:昭君,齊國王
穰女。端正閒麗,未嘗窺看門戶。穰以其有異於人,求之者皆不與。年十七,獻之
元帝。元帝以地遠不之幸,以備後宮。積五六年。帝每遊後宮,昭君常恐不出。後
單于遺使朝賀,帝宴之,盡召後宮,昭君乃盛飾而至。帝問:〔欲以一女賜單于,
誰能行者?〕昭君乃越席請往。時單于使在旁,帝驚恨不及。昭君至匈奴,單于大
悅,以為漢與我厚,縱酒作樂。遺使者報漢,送白璧一雙,駿馬十疋,胡地珠寶之
類。昭君恨帝始不見遇,乃作怨思之歌。單于死,子世達立。昭君謂之曰:〔為胡
者妻母,為秦者更娶。〕世達曰:〔欲作胡禮。〕昭君乃吞藥而死。
○子夜
右舊史云晉有女子曰子夜所作,聲至哀。晉武帝太元中,琅琊王軻家有鬼歌之
。後人依四時行樂之詞,謂之《子夜四時歌》,吳聲也。
○前溪歌
右晉車騎將軍沈玩所造舞曲也。
○烏夜啼
右宋臨川王義慶造也。宋元嘉中,徙彭城王義康於豫章郡。義慶時為江州,相
見而哭。文帝聞而怪之,徵還宅。義慶大懼,妓妾聞烏夜啼,叩齋閣云:〔明日應
有赦。〕及旦,改南兗州刺史,因作此歌。故其和云:〔籠窗窗不開,夜夜望郎來
。〕亦有《烏棲曲》,不知與此同否。
○石城樂
右宋臧質所作也。石城在竟陵。質為竟陵守,於城上眺矚,見群少年歌謠通暢
,因而為之詞云:〔生長石城下,開窗對城樓。城中美少年,出入相依投。〕
○莫愁
右出於《石城樂》。石城有女子名莫愁,善歌謠,故《石城樂》和中復有莫愁
聲。其辭曰:〔莫愁在何處?莫愁石城西。艇子打兩槳,催送莫愁來。〕古歌亦有
莫愁,洛陽女,與此不同。
○襄陽
右宋隨王誕始為襄陽郡,元嘉末仍為雍州刺史。夜聞諸女歌謠,因為之詞曰:
〔朝發襄陽城,暮至大隄宿。大陽諸女兒,花艷驚郎目。〕若裴子野《宋略》稱:
〔晉安侯劉道彥為雍州,有惠化,百姓歌之,謂之《襄陽樂》。〕蓋非此也。
以上樂府清商曲也。按蔡邑云:〔清商曲,其詞不足採著。〕其曲名有《出郭
西門》、《陸地行車》、《夾鐘》、《硃堂寢》、《奉法》等五曲,非止《王昭君
》等。一說清商曲,南朝舊樂也。永嘉之亂,中朝舊曲散落江右,無復宋梁新聲。
元魏孝文帝篡漢,收其所復南音,謂之清商樂,即此等是也。隋平陳,因置酒清商
署,若《巴渝》、《白紵》等曲皆在焉。
卷下
○日重光 月重輪
右為漢明帝樂人所作也。明帝為太子時,樂人作歌詩四章,以贊太子之德。一
曰《日重光》,二曰《月重輪》,三曰《星重輝》,四曰《海重潤》。漢末喪亂,
後二章亡。舊說云,天子之德,光明如日,規輪如月,光耀如星,霑潤如海。太子
比德,故云重焉。
○上留田行《古今注》云〔上苗田〕,此云〔上留〕,蓋傳說之誤。未知孰是。
右舊說上留田,地名,此地人有父母死,不字其孤弟者。鄰人為弟作悲歌,以
諷其兄,因以地名為曲。蓋漢代人也。
○相逢狹路間行亦曰《長安有狹斜行》。
右古詞:〔相逢狹路間,道隘不容車。〕其說已具《雞鳴篇》。
○艷歌行
右古詞:〔翩翩堂前燕,冬藏夏來見。〕言燕尚冬藏夏來,兄弟乃流宕在他縣
,主人婦為綻衣服,其夫見而疑之。
○怨歌行一曰《怨詩行》。
右古詞:〔為君既不易,為臣良獨難。〕言周公推心輔政,二叔流言,致有雷
雨拔木之變。梁簡文帝〔十五頗有餘。〕,自言姝艷,而以讒見毀。又曰:〔持此
傾城貌,翻為不肖軀。〕與古文意同辭異。班婕妤《紈扇詩》亦云《怨歌行》,不
知與此同否。
○飲馬長城窟行
右古詞:〔青青河邊草,綿綿思遠道。〕傷良人流宕不歸。或云蔡邕之詞。若
陳琳〔水寒傷馬骨。〕,則言秦人苦長城之役也。
○君子行
右古詞云:〔君子防未然,不處嫌疑間。〕言君子雖瓜田不納履,李下不正冠
,以遠嫌疑也。
○君子有所思行
右陸機〔命賀登北山。〕、鮑照〔西山登雀台。〕、沈約〔晨策終南首。〕,
其旨言雕室麗色,不足為久歡,晏安酖毒,滿盈所宜敬忌,與《君子行》異也。
○朝歌行
右古詞三七言。言雖甚奇寶器,不遇知己,終不見重,願逢知己以托意焉。
○豫章行
右陸機〔泛舟清川渚。〕、謝靈運〔出宿告密親。〕,皆傷離別。言壽短景馳
,容華不久。傅玄《苦相篇》〔苦相身為女。〕,言盡力於人,終以華洛見棄,亦
題曰《豫章行》。
○門有車馬客行
右曹植等皆言問訊其客,或得故舊鄉里,或駕自京師,備敘市朝遷謝,親戚凋
喪之意也。
○猛虎行
右陸士衡〔渴不飲盜泉水。〕,言從遠役猶耿介,不以艱險改節也。
○齊謳行
右舊說齊人以歌其地。陸士衡〔營丘負海曲。〕,述齊地之美。
○吳趨行
右舊說吳人以歌其地。陸士衡〔楚妃且勿歎。〕是也。
○會吟行
右謝靈運〔六引緩清唱。〕,其致與《吳趨行》同也。
○從軍行
右皆述軍旅苦辛之詞也。
○出自薊北門行
右其詞與《從軍行》同,而兼言燕薊風物及突騎悍勇之狀,與《吳趨行》同也
。
○結客少年場行
右言輕生重義,慷慨以立功名也。
○東武吟行或無〔行〕字。
右鮑照〔主人且勿喧。〕、沈約〔天德深且曠。〕,傷時移世異,芳華但謝而
已。
○苦熱行
右備言流金鑠石火山炎海之艱難也。亦有《苦寒行》,在前相和曲。
○放歌行
右鮑照〔蓼蟲邂葵堇。〕之類,言朝廷方盛,君上愛才,何為臨路相將而去也
。
○西長安行
右傅休奕:〔所思兮何方?乃在西長安。〕其下因敘別離之思。
○怨歌行
右傅休奕:〔昭昭朝時日,皎皎最明月。〕蓋傷十五入君門,一別終華髮,望
不及偕老,猶望死而同枕之義。
○昇天行
右曹植〔日月何肯留。〕、鮑照〔家世宅關輔。〕。曹植又有《飛龍》、《仙
人》、《上仙錄》與《神遊》、《五遊》、《遠遊》、《龍欲昇天》等七篇。如陸
士衡《緩聲歌》,皆傷人世不永,俗情險艱,當求神仙翱翔六合之外。其詞蓋出楚
歌《遠遊篇》也。
○鳳將雛
右舊說漢世樂曲名也。若晉應璩《百一詩》云〔言是《鳳將雛》。〕,非魏晉
曲明矣。
○楚妃歎
右陸士衡《吳趨行》云:〔楚妃且勿歎。〕明非近題也。非關晉曲明矣。
○白馬篇
右曹植〔白馬飾金羈。〕、鮑照〔白馬騂角弓。〕、沈約〔白馬紫金鞍。〕,
皆言邊塞征戰之狀。
○空城雀
右鮑照:〔雀乳四鷇,空城之隅。〕言輕飛近集,免傷網羅而已。
○半度溪
右言戰而半涉溪水見迫,所言皆嶺南地。又有《武溪深》,亦此類也。
○起夜來
右其詞意常念疇昔,思君之來也。
○獨不見
右皆言思而不得見也。
○夜夜曲
右皆言獨處自傷之意也。
○攜手曲
右言攜手行樂,恐芳時不留,君恩將歇也。
○陽春曲
右傷時也。
○關山月
右皆言傷離別也。
○博陵王官俠曲
右見《陳琳集》。云云
○新城長樂宮行
右備言雕飾刻鏤之美也。
○大垂手
右言舞而垂其手。亦有《小垂手》及《獨垂手》也。
○行路難
右備言世路艱難及離別悲傷之意,多以〔君不見〕為首。
○蜀道難
右備方銅梁玉壘之險。又有《蜀國篇》,與此頗同。
○秦王衣曲
右言咸陽春景及宮闕之美,秦王捲衣以贈所歡也。
○輕薄篇
右言乘肥衣輕,馳逐經過為樂。與《少年行》同意。一作妾薄命篇。
右曹植〔日月既逝西藏。〕,蓋恨宴私之歡不久。如梁簡文〔名都多麗質。〕
,傷良人不返,王嬙遠聘,盧姬嫁遲。嬙即王昭君也。
○苦哉行
右魏文帝:〔上山採薇,日暮苦饑。〕傷役艱辛也。
○悲哉行
右陸士衡〔遊客芳春林,春芳傷客心。〕、謝惠連〔羈人感淑節,緣感欲回沆
。〕,皆感時傷別而已。
以上樂府雜題。案自《相逢狹路間行》已下,皆不知所起。自《君子有所思行
》已下,又無本詞。仲尼稱不知則闕之,以俟知者。今但據後人所擬,採其意而注
之。如曹植《鴛鴦》、《種葛》、《胡君》、《箜篌》、《蒲生》、《吾》、《生
作安樂》、《少年行》《東海》、《人生》、《歡坐玉殿》、《閶闔》、《日與月
》、《日月既逝》、《日月》、《只翼》、《太極》、《白馬名都盤石驅車東嶽●
歌》、《結客》、《大南寺》,擬《氣出唱》為《惟乾》,《對酒行》為《於穆》
,《精列行》為《兩儀》,《陌生桑》為《望雲》,《有所思》為《嗟佳人》,《
善哉行》為《日苦短》,《短長歌》為《蝦蛆》,一作《擬長歌行》為《蝦蛆》。
出為《尺蠖》,《出東門》為《惟漢》,《苦寒行》為《吁嗟》,《飲馬長城窟》
為《扶桑嗟生》,《豫章行》為《窮達》,《葬露行》為《天地》,《秋胡行》為
《在昔》,《妾薄命》為《日月》,《齊吟行》為《美女》,《泰山梁父吟》為《
八方》等篇。雖《●禹行》以上亦多是擬古所作,後人不復繼作,故並不錄。若傅
休奕《有女秋蘭》、《車遙遙燕美人》,謝靈運《卻東西門行》、《前有樽酒行》
、《陳歌越謠》等行《前後聲代後移歌》等歌,諸家集後有《城上麻》、《攜手雍
台》、《送歸》、《夾樹》、《度易水》、《胡無人行桐柏山華陰山》、《老年行
》,近吳均輩多擬此等,並自為樂府,皆不見古詞,亦並闕之,以俟知者。
○思歸分一曰《離拘操》。
右舊說衛有賢女,邵王聞其美,請聘之,未至而王薨。太子曰:〔吾聞齊桓公
得衛女而霸,今衛女賢者,欲留之。〕大夫曰:〔不可。若賢女必不我聽,若聽必
不賢,則不足取也。〕太子遂留之,果不聽。拘於深宮,思歸不得,援琴而歌,曲
終,益而死。晉石崇亦有《思歸引》,但歸河陽取居。若劉孝威〔胡地憑良馬。〕
,備言思歸之狀而已。
○雉朝飛
右舊說齊宣王時,處士犢沐子所作也。年七十無妻,出採薪於野,見雉雄雌相
隨而飛,意動心悲,乃仰天而歎曰:〔聖王在上,恩及草木鳥獸,而我獨不獲!。
〕因援琴而歌以自傷。其聲中絕。魏武帝宮人有盧女者,故將軍陰淑之妹。七歲入
漢宮,學鼓琴,特異於餘妓,善為新聲,能傳此曲。至魏明帝崩,出降為尹更生妻
。若梁簡文帝〔晨光照麥畿。〕,但詠雉而已。
○走馬引
右樗里牧恭所造也。為父報讎,殺人而藏匿山谷之中。有天馬夜降,鳴於其室
。奔逃入沂澤中,援琴而彈之,為天馬之聲,因以為引焉。
○別鶴操
右舊說商陵牧子所作也。娶妻五年無子,父兄將為之改娶,妻聞之,中夜起,
倚戶而悲嘯。牧子聞之,愴然而悲,乃援琴而歌曰:〔將乖比翼兮隔天端,山川悠
遠兮路漫漫,攬衣不寐兮食忘餐。〕後人因傳以為曲焉。
○水仙操
右舊說伯牙學鼓琴於成連先生,三年而成。至於精神寂寞,情志專一,尚未能
也。成連云〔吾理由子春在海中,能移人情。〕乃與伯牙延望,無人。至蓬萊山,
留伯牙曰:〔吾將迎吾師。〕刺船而去,旬時不返,但聞海上水汩汲漰澌之聲。山
林窅冥,群鳥悲號,愴然歎曰:〔先生將移我情。〕乃援琴而歌之。曲終,成連刺
船而還。伯牙遂為天下妙手。
○公無渡河本《箜篌引》。
右舊說朝鮮津卒霍裡子高妻麗玉所作也。子高晨起刺船,有一白首狂夫,被髮
攜壺,亂流而渡,其妻隨呼止之,不及,遂溺死。於是其妻援箜篌而鼓之,作歌曰
:〔公無渡河,公竟渡河,公墮而死當奈何!。〕聲甚淒愴。曲終,亦投河而死。
子高還,以其聲語麗玉。麗玉傷之,乃引箜篌寫其聲。聞者莫不墮淚飲泣。麗玉以
其聲傳鄰女麗容,名曰《箜篌引》。舊史稱漢武帝滅南越,祠太乙后土,令樂人侯
暉依琴造坎言,坎坎節應也。侯,工人之姓。後語訛〔坎。〕為〔空。〕也。
以上樂府琴曲。案上諸語說多出《琴操》等書,《琴操》記事好與本傳相違,
今兩存者,以廣異聞也。
○長門怨
右為漢武帝陳皇后作也。后,長公主嫖女,字阿嬌。及衛子夫得幸,后退居長
門宮,愁悶悲思。聞司馬相如工文章,奉黃金百斤,令靈解愁之辭。相如作《長門
賦》,帝見而傷之,復得親幸者數年。後人因其賦為《長門怨》焉。
○婕妤怨
右為漢成帝班婕妤作也。婕妤,徐令彪之姑,況之女,美而能文。初為帝所寵
愛,後幸趙飛燕姊娣,冠於後宮,婕妤自知恩薄,懼得罪,求供養皇太后於長信宮
,因為賦及《紈扇詩》以自傷。後人傷之,為《婕妤怨》及擬其詩。
○銅雀台一曰《銅雀妓》。
右舊說魏武帝遺命令其諸子曰:〔吾婕妤妓人,皆著銅雀台中。於台上施八尺
繐帳,朝晡上酒脯粻糒之屬,每月朝十五,輒向帳前作妓樂。汝等時時登銅雀台望
吾西陵墓田。〕後人悲其意而為之詠也。鑄銅雀置於台上,因名為銅雀台。
○四愁 七哀
右《四愁》,漢張衡所作,傷時之文也。其皆以所思之處方朝廷,美之為君子
,珍玩為義,巖險雪霜為讒諂。其流本出於《楚辭》、《離騷》。《七哀》起於漢
末。如曹植《明月照高樓》、王仲宣〔南登霸陵岸。〕,皆《七哀》之一也。
○同聲歌行
右漢張衡所作也。婦人自言幸得充閨房,願勉供婦職,不離君子。思為筦簟,
在下以蔽匡床;思為衾幬,在上以衛霜露。繾綣枕席,沒齒不忘焉。蓋以喻當時士
君子事君之心焉。一作定情篇。
右漢繁欽所作也。言婦人不能以禮從人,而自相說媚,乃解衣服玩好致之,用
敘綢繆之志。若臂環致拳拳,指環致慇勤,耳珠致區區,香囊致扣扣,跳脫致契闊
,佩玉結恩情,自以為志而期於山隅、山陽、山西、山北,終而不答,乃自傷悔焉
。
○合歡詩
右晉楊方所作也。婦人言虎嘯風起,龍躍雲浮,磁石引針,陽燧致火,皆以同
聲相應,同氣相求,我情與君,亦猶形影宮商之不離也。常願食共並根穗,飲共連
理杯,衣共雙絲絹,寢共無縫裯,坐必接膝,行必攜手,如鳥同心,如魚比目,利
斷金石,密逾膠漆焉。
○招隱 反招隱
右《招隱》本《楚詞》,漢淮南王安小山所作也。言山中不可以久留。後人改
以為五言。若晉左思〔杖策招隱士。〕等數篇,最為首出。晉王康居反其致,謂之
《反招隱》。舊說《淮南》書有《小山》,亦有《大山》,政有大小,猶詩之有《
大雅》、《小雅》焉。
○砧稿今何在
右古詞。〔砧稿今何在。〕,稿砧,趺也,問夫何處也;〔山上復有山。〕,
重〔山。〕為〔出。〕字,言夫不在也;〔何當大刀頭。〕,刀頭有環,問夫何時
當還也;〔破鏡飛上天。〕,言月半當還也。
○連句
右起漢武帝柏梁宴作。人為一句,連以成文,本七言詩。詩有七言,始於此也
。
○愛妾換馬
右其詞有淮南王,作者不知是劉安否。
○自君之出矣
右出漢徐幹《室思詩》。其第三章云:〔自君之出矣,明鏡暗不治。思君如流
水,無有窮已時。〕
○離合詩
右起漢孔融,合其字以成文也。
○盤中詩
右盤屈書之。傅休奕云:〔山樹高鳥悲。〕末云〔當從中央週四角。〕提也。
○迴文詩
右回復讀之,皆歌而成文也。
○百年詩
右起〔總角。〕至〔百年。〕,歷述其幼小丁壯耆耄之狀。十歲為一首。陸士
衡至百二十時也。
○步虛詞
右道觀所唱,備言眾仙縹緲輕舉之美。
○道里名詩
右〔道〕謂漢孝文帝稱〔北走邯鄲道。〕,〔里〕謂高祖中陽里之類,集以為
詩也。
○星名
右據《天文志》所載也。
○郡縣名
右據《地理志》所載也。
○卦名
右據《周易》所載也。
○藥名
右據《本草》所載。
○姓名
右據古人之知名者。
○相名
右據相書所載,若〔山庭。〕〔月角。〕是也。
○宮殿名
右若《三輔黃圖》等所載。
○草樹鳥獸名
右見於記錄者,皆可用也。
○歌曲名
右據樂府所載。
○針穴名
右據醫家《明堂》所載。
○將軍名
右據職官所載。
○車名
右據《周禮》、《漢官儀》所載。
○船名
右若《左氏傳》吳艅艎之類也。
○無名
右言本無名氏,若〔無是公〕〔烏有先生。〕。
○寺名
右若白馬青龍之類也。
○數
右從一至十也。
○八音
右金、石、絲、竹、匏、土、革、木。
○六甲
右十二辰是也。
○十二屬
右十二辰所配,若子鼠、丑牛之類。
○六府
右水、火、金、木、土、穀。
漢武帝時乃立樂府,以李延年為協律都尉,舉司馬相如等數十人,造為詩賦,
略論律呂,以合八音之調,蓋樂府之所肇也。自漢迄唐,作者焱起雲合,從未有匯
成一編者。惟唐史臣吳兢纂採漢魏以來古樂府詞,分為十卷,惜乎不傳。傳者僅《
古題要解》二卷,於傳記及諸文集中,採其命名緣起,令後人知所祖習。又有《樂
府解題》,不著撰人名氏,與吳兢所撰差異。今人混為一書,謬矣。但太原郭氏諸
敘中輒引《樂府題解》,不及《古題要解》,不知何故。余家藏是書凡三本,一得
之虞山楊氏,一得之錫山顧氏。二氏素稱藏書家,不意施硃傅墨,較訂數遍,其間
脫簡訛字,尚多於几上凝塵。既得元版,頗善,但《會吟行》俱誤作《吳吟行》。
按〔會〕謂會稽,謝靈運詩〔咸共聆《會吟》。〕,故云〔其致與《吳趨行》同。
〕也。如《採薇操》亦曰《晨遊高舉》,《琴曲》注中引吳兢云云。茲集中不載,
豈逸文尚多耶?海隅毛晉識。
吳兢,汴州人。少勵志,貫知經史,方直寡諧。比魏元忠薦其才堪論撰,詔直
史館,修國史。私撰《唐書》、《唐春秋》,敘事簡核,人以董孤目之。其捃摭樂
府故實,與正史互有異同,真堪與《國史補》並垂不朽云。晉又識。
'http:··blog.daum.net·k2gim·' 카테고리의 다른 글
Re: 원시 ,전문정체 (0) | 2013.07.06 |
---|---|
Re:升庵詩話 明‧楊慎 정체 (0) | 2013.07.06 |
Re:麓堂詩話 明‧李東陽,정체 (0) | 2013.07.06 |
詩法家數 元‧楊載 (0) | 2013.07.06 |
Re:十八史略 7/7권 1질 曾先之,동서문화사 (0) | 2013.07.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