굴어당

굴어당의 한시.논어.맹자

http:··blog.daum.net·k2gim·

古文眞寶後集 문장

굴어당 2015. 12. 10. 21:52

 

 

古文眞寶後集 卷之一

 

 

離騷經

屈原

朱文公曰 原名平 與楚同姓 仕於懷王爲三閭大夫 上官大夫及靳尙妬毁之 王䟽原 原被讒 憂煩乃作離騷 上述唐虞三后之制 下序桀紂羿澆之敗 冀君覺悟反於正道而還已也 是時秦使張儀詐懷王誘與會武關 原諫王勿行 弗聽而往 爲所脅 歸卒以客死襄王立 復用讒 遷原江南 原復作九歌天問九章遠游卜居‧ㄴ漁父等篇 冀伸已志 以悟君心 終不見省 不忍見宗國將亡 遂自沈汨羅淵死 淮南王安曰 國風好色而不淫 小雅怨誹而不亂 若離騷者可謂兼之矣 蟬蛻於濁穢之中 以浮游塵埃之外 推此志也 雖與日月爭光可也 宋景文公曰 離騷爲詞賦之祖 後人爲之如至方不能加矩 至圓不能過規矣

 

帝高陽之苗裔兮 朕皇考曰伯庸 攝提貞于孟陬兮 惟庚寅吾以降 皇覽揆余于初度兮 肇錫予以嘉名 名余曰正則兮 字余曰靈均 紛吾旣有此內美兮 又重之以修能 扈江離與辟芷兮 紉秋蘭以爲佩 汨余若將不及兮 恐年歲之不吾與 朝搴阰之木蘭兮 夕攬洲之宿莽 日月忽其不淹兮 春與秋其代序 惟草木之零落兮 恐美人之遲暮 不撫壯而棄穢兮 何不改乎此度 乘騏驥以馳騁兮 來吾道夫先路 昔三后之純粹兮 固衆芳之所在 雜申椒與菌桂兮 豈維紉夫蕙茝 彼堯舜之耿介兮 旣遵道而得路 何桀紂之昌披兮 夫唯捷徑以窘步 惟夫黨人之偸樂兮 路幽昧以險隘 豈余身之憚殃兮 恐皇輿之敗績 忽奔走以先後兮 及前王之踵武 荃不揆余之中情兮 反信讒而齋怒 余固知謇謇之爲患兮 忍而不能舍也 指九天以爲正兮 夫唯靈脩之故也 曰黃昏以爲期兮 羌中道而改路 初旣與余成言兮 後悔遁而有他 余旣不難夫離別兮 傷靈脩之數化 余旣滋蘭之九畹兮 又樹蕙之百畝 畦留夷與揭車兮 雜杜衡與芳芷 冀枝葉之峻茂兮 願竢時乎吾將刈 雖萎絶其亦何傷兮 哀衆芳之蕪穢 衆皆競進以貪婪兮 憑不猒乎求索 羌內恕己以量人兮 各興心而嫉妬 忽馳騖以追逐兮 非余心之所急 老冉冉其將至兮 恐修名之不立 朝飮木蘭之墜露兮 夕餐秋菊之落英 苟余情其信姱以練要兮 長顑頷亦何傷 擥木根以結茝兮 貫薜荔之落蘂 矯菌桂以紉蘭兮 索胡繩之纚纚 謇吾法夫前修兮 非世俗之所服 雖不周於今之人兮 願依彭咸之遺則 長太息以掩涕兮 哀民生之多艱 余雖好修姱以鞿覊兮 謇朝誶而夕替 旣替余以蕙纕兮 又申之以攬茝 亦余心之所善兮 雖九死其有末悔 怨靈脩之浩蕩兮 終不察夫民心 衆女嫉余之蛾眉兮 謠諑謂余以善淫 固時俗之工巧兮 偭規矩而改錯 背繩墨以追曲兮 競周容以爲度 忳鬱邑余侘際兮 吾獨窮困乎此時也 寧溘死以流亡兮 余不忍爲此態也 鷙鳥之不群兮 自前世而固然 何方圜之能周兮 夫孰異道而相安 屈心而抑志兮 忍尤而攘訽 伏淸白以死直兮 固前聖之所厚 悔相道之不察兮 延佇乎吾將反 回朕車以復路兮 及行迷之未遠 步余馬於蘭皐兮 馳椒丘且焉止息 進不入以離尤兮 退將復脩吾初服 製芰荷以爲衣兮 集芙蓉以爲裳 不吾知其亦已兮 苟余情其信芳 高余冠之岌岌兮 長余佩之陸離 芳與澤其雜糅兮 唯昭質其猶未虧 忽反顧以遊目兮 將往觀乎四荒 佩繽紛其繁飾兮 芳菲菲其彌章 民生各有所樂兮 余獨乎脩以爲常 雖軆解吾猶未變兮 豈余心之可懲 女嬃之嬋媛兮 申申其詈予 曰鯀婞直以亡身兮 終然殀乎羽之野 汝何博謇而好脩兮 紛獨有此姱節 薋菉葹以盈室兮 判獨離而不服 衆不可戶說兮 孰云察余之中情 世並擧而好朋兮 夫何煢獨而不余聽 依前聖以節中兮 喟憑心而歷玆 濟沅湘以南征兮 就重華而敶詞 啓九辨與九歌兮 夏康娛以自縱 不顧難以圖後兮 五子用失乎家衖 羿淫遊以佚畋兮 又好射夫封狐 固亂流其鮮終兮 浞又貪夫厥家 澆身被服强圉兮 縱欲而不忍 日康娛而自忘兮 厥首用夫顚隕 夏桀之常違兮 乃遂焉而逢殃 后辛之葅醢兮 殷宗用之不長 湯禹儼而祗敬兮 周論道而莫差 擧賢才而授能兮 循繩墨而不頗 皇天無私阿兮 覽民德焉錯輔 夫維聖哲之茂行兮 苟得用此下土 瞻前而顧後兮 相觀民之計極 夫孰非義而可用兮 孰非善而可服 阽余身而危死兮 覽余初其猶未悔 不量鑿而正枘兮 固前脩以葅醢 曾歔欷余鬱邑兮 哀朕時之不當 攬茹蕙而掩涕兮 霑余襟之浪浪 跪敷衽以陳辭兮 耿吾旣得此中正 駟玉虯以乘鷖兮 溘埃風余上征 朝發軔於蒼梧兮 夕余至乎縣圃 欲少留此靈瑣兮 日忽忽其將暮 吾令羲和弭節兮 望崦嵫而勿迫 路曼曼其脩遠兮 吾將上下而求索 飮余馬於咸池兮 㧾余轡乎扶桑 折若木以拂日兮 聊逍遙而相羊 前望舒使先驅兮 後飛廉使奔屬 鸞皇爲余先戒兮 雷師告余以未具 吾令鳳鳥飛騰兮 繼之以日夜 飄風屯其相離兮 帥雲霓而來御 紛總總其離合兮 斑陸離其上下 吾令帝閽開關兮 倚閶闔而望予 時曖曖其將罷兮 結幽蘭而延佇 世溷濁而不分兮 好蔽美而嫉妬 朝吾將濟於白水兮 登閬風而緤馬 忽反顧以流涕兮 哀高丘之無女 溘吾遊此春宮兮 折瓊枝以繼佩 及榮華之未落兮 相下女之可詒 吾令豊隆乘雲兮 求虙妃之所在 解佩纕以結言兮 吾令蹇脩以爲理 紛總總其離合兮 忽緯繣其難遷 夕歸次於窮石兮 朝濯髮乎洧盤 保厥美以驕傲兮 日康娛以淫遊 雖信美而無禮兮 來違棄而改求 覽相觀於四極兮 周流乎天余乃下 望瑤臺之偃蹇兮 見有娀之佚女 吾令鴆爲媒兮 鴆告余以不好 雄鳩之鳴逝兮 余猶惡其佻巧 心猶豫而狐疑兮 欲自適而不可 鳳皇旣受詒兮 恐高辛之先我 欲遠集而無所止兮 聊浮游以逍遙 及少康之未家兮 留有虞之二姚 理弱而媒拙兮 恐導言之不固 世溷濁而嫉賢兮 好蔽美而稱惡 閨中旣以邃遠兮 哲王又不寤 懷朕情而不發兮 余焉能忍而與此終古 索瓊茅以筳篿兮 命靈氛爲余占之 曰兩美其必合兮 孰信修而慕之 思九州之博大兮 豈有是其有女 曰勉遠逝而無狐疑兮 孰求美而釋女 何所獨無芳草兮 爾何懷乎故宇 世幽昧以眩曜兮 孰云察余之善惡 民好惡其不同兮 惟此黨人其獨異 戶服艾以盈要兮 謂幽蘭其不可佩 覽察草木其猶未得兮 豈珵美之能當 蘇糞壤以充幃兮 謂申椒其不芳 欲從靈氛之吉占兮 心猶豫而狐疑 巫咸將夕降兮 懷椒糈而要之百神翳其備降兮 九疑繽其並迎 皇剡剡其揚靈兮 告余以吉故 曰勉陞降以上下兮 求榘矱之所同 湯禹儼而求合兮 摯咎繇而能調 苟中情其好修兮 又何必用夫行媒說操築於傳巖兮 武丁用而不疑 呂望之鼓刀兮 遭周文而得擧 寗戚之謳謌兮 齊桓聞以該輔 及年歲之未晏兮 時亦猶其未央恐鵜鴂之先鳴兮 使夫百草爲之不芳 何瓊佩之偃蹇兮 衆薆然而蔽之 惟此黨人之不諒兮 恐嫉妬而折之 時繽紛以變易兮 又何可以淹留蘭芷變而不芳兮 荃蕙化而爲茅 何昔日之芳草兮 今直爲此蕭艾也 豈其有他故兮 莫好之害也 余以蘭爲可恃兮 羌無實而容長 委厥美以從俗兮 苟得列乎衆芳 椒專侫以慢慆兮 樧又欲充夫佩幃 旣干進而務入兮 又何芳之能祗 固時俗之流從兮 又孰能無變化 覽椒蘭其若玆兮 又況揭車與江離 惟玆佩之可貴兮 委厥美而歷玆 芳菲菲而難虧兮 芬至今猶未沫 和調度以自娛兮 聊浮游而求女 及余飾之方壯兮 周流觀乎上下 靈氛 旣告余以吉占兮 歷吉日乎吾將行 折瓊技以爲羞兮 精瓊爢以爲粻 爲余駕飛龍兮 雜瑤象以爲車 何離心之可同兮 吾將遠逝以自疏 邅吾道夫崐崙兮 路修遠以周流 揚雲霓之晻靄兮 鳴玉鸞之啾啾 朝發軔於天津兮 夕余至乎西極 鳳皇翼其承旂兮 高翶翔之翼翼 忽吾行此流沙兮 遵赤水而容與 摩蛟龍以梁津兮 詔西皇使涉予 路修遠以多艱兮 騰衆車使徑待 路不周以左轉兮 指西海以爲期 屯余車其千乘兮 齊玉軑而並馳 駕八龍之蜿蜿兮 載雲旗之委蛇 抑志而弭節兮 神高馳之邈邈 奏九歌而舞韶兮 聊假日以婾樂 陟陞皇之赫戱兮 忽臨聣夫舊鄕 僕夫 悲余馬懷兮 蜷局顧而不行 亂曰已矣哉 國無人莫我知兮 又何懷乎故都 旣莫足與爲美政兮 吾將從彭咸之所居

 

 

漁父辭

 

屈原旣放 游於江潭 行吟澤畔 顔色 樵悴 形容 枯槁 漁父 見而問之曰子非三閭大夫與 何故至於斯 屈原 曰擧世皆濁 我獨淸 衆人 皆醉 我獨醒 是以見放 漁父 曰聖人 不凝滯於物而能與世推移 世人 皆濁 何不淈其泥而揚其波 衆人 皆醉 何不飽其糟而歠其醨 何故 深思高擧 自今放爲 屈原 曰吾聞之 新沐者 必彈冠 新浴者 必振衣 安能以身之察察 受物之汶汶者乎 寧赴湘流 葬於江魚之腹中 安能以皓皓之白 而蒙世俗之塵埃乎 漁父 莞爾而笑 鼓枻而去 乃歌曰滄浪之水淸兮 可以濯吾纓 滄浪之水濁兮 可以濯吾足 遂去不復與言

 

 

上秦皇逐客書

李斯

臣 聞吏議逐客 竊以爲過矣 昔者 繆公 求士 西取由余於戎 東得百里奚於宛 迎蹇叔於宋 來邳豹公孫支於晉 此五子者 不産於秦而繆公 用之 幷國二十 遂覇西戎 孝公 用商鞅之法 移風易俗 民以殷盛國以富强 百姓 樂用 諸侯 親服 獲楚魏之師擧地千里 至今致强 惠王 用張儀之計 拔三千之地 西幷巴蜀 北收上郡 南取漢中 包九夷 制鄢郢 東擧成皐之險 割膏之壤 遂散六國之從 使之西面事秦 功施到今 昭王 得范睢 廢穰侯 逐華陽 强公室 杜私門 蠶食諸侯 使秦 成帝業 此四君者 皆以客之功 由此觀之 客何負於秦哉 向使四君 郤客而不內 疏士而不用 是使國無不利之實以秦無彊大之名也 今陛下 致昆山之玉 有隨和之寶 垂明月之珠 服太阿之劒 乘纖離之馬 建翠鳳之旗 樹靈鼉之鼓 此數寶者 秦不生一焉 而陛下 說之 何也 必秦國之所生然後 可則是 夜光之璧 不飾朝廷 象之器 不爲玩好 鄭衛之女 不充後宮而駿良駃騠 不實外廐 江南金錫 不爲用 西蜀丹靑 不爲來 所以飾後宮充下陳娛心意說耳目者 必出於秦然後 可則是 宛珠之簪 傳璣之珥 阿縞之衣 錦繡之飾 不進於前 而隨俗雅化佳冶窈窕趙女 不立於側也 夫擊甕叩缶 彈箏搏髀而歌呼嗚嗚 快耳目者 眞秦之聲也 鄭衛桑間昭虞象武者 異國之樂也 今 棄擊壅叩而就鄭衛 退彈箏而取昭虞 若是者 何也 快意當前 適觀而耳矣 今 取人則不然 不問可否 不論曲直 非秦者 去爲客者 逐 然則是 所重者 在乎色樂珠玉而所輕者 在乎人民也 此非所以跨海內制諸侯之術也 臣 聞地廣者 粟多 國大多者人衆 兵强則士勇 是以 秦山 不辭土壤故 能成其大 河海 不擇細流故 能就其深 王者 不郤衆庶故 能明其德 是以 地無四方 民無異國 四時充美 鬼神 降福 此 五帝三王之所以無敵也 今乃棄黔首 以資敵國 郤賓客 以業諸侯 使天下之士 退而不敢西向 裹足不入秦 此 所謂敵寇兵而齍盜糧者也 夫物不産於秦 可寶者 多 士不産於秦 願忠者 衆 今逐客以資敵國 損民以益讐 內自虛而外樹怨於諸侯 求國無危 不可得也

 

 

秋風辭

武帝

上 幸行河東 祠后土 顧視帝景 欣然 中流 與群臣飮燕 上 歡甚 乃自作秋風辭曰

秋風起兮 白雲飛 草木 黃落兮 鷹南歸 蘭有秀兮 菊有芳 懷佳人兮 不能忘 泛樓船兮濟汾河 橫中流兮揚素波 簫鼓鳴兮發棹歌 歡樂極兮愛情多 少壯幾時兮奈老何

 

 

過秦論

賈誼

秦孝公 據殽函之固 擁雍州之地 君臣 固守而窺周室 有席卷天下 包擧宇內 囊括四海 幷呑八荒之心 當是時也 商君 佐之 內立法度 務耕織 修守戰之備外連橫而鬪諸侯 於是 秦人 供手而取西河之外 孝公 旣沒 惠文武昭襄 蒙故業 因遺策 南取漢中 西擧巴蜀 東割膏脾之地 北收要害之郡 諸侯 恐懼 會盟而謀弱秦不愛珍器重寶肥饒之地 以致天下之士 合從締交 相與爲一 當此之時 齊有孟嘗 趙有平原 楚有春申 魏有信陵 此四君者皆名智而忠信 寬厚而愛人 尊賢重士 約從離橫 兼韓魏燕趙宋衛中山之衆 於是六國之士 有寗越 徐尙蘇秦杜赫之屬 爲之謀 齊明 周最陣軫召滑樓緩翟景蘇厲樂毅之徒 通其意 吳起 孫臏帶佗兒良王寥田忌廉頗趙奢之朋 制其兵 嘗以什倍之地百萬之軍 仰關而攻秦 秦人 開關延敵 九國之師 遁逃而不敢進 秦無亡矢遺鏃之費而天下諸侯 已困矣 於是 從散約敗 爭割地而賂秦 秦有餘力而制其弊 追亡逐北伏尸百萬 流血漂鹵 因利乘便 宰制天下 分裂河山 彊國 請伏 弱國 入朝 施及孝文王莊襄王 享國日淺 國家 亡事 及至始皇 奮六世之餘烈 振長策而馭宇內 呑二周而亡諸侯 履至尊而制六合 執敲朴以鞭苔天下 威振四海 南取百粵之地 以爲桂林象郡 百粵之君 俛首係頸 委命下吏 迺使蒙恬 北築長城而守藩籬 却匈奴七百餘里 胡人 不敢南下而牧馬 士不敢彎弓而報怨 於是 廢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 以愚黔首 墮名城殺豪俊 收天下之兵 聚之咸陽 銷鋒鍉 鑄以爲金人十二 以弱天下之民 然後 踐華爲城 因河爲池 據億丈之城 臨不測之淵 以爲固 良將勁弩 守要害之處 信臣精卒 陳利兵而誰下 天下已定 始皇之心 自以爲關中之固 金城千里 子孫帝王萬世之業也 始皇 旣沒 餘威震于殊俗然而陳涉 甕牖 繩樞之子 甿隷之人而遷徙之徒也 材能不及中庸 非有仲尼墨翟之賢 陶朱猗頓之富 躡足行伍之間 俛起阡陌之中 率疲散之卒 將數百之衆 轉而攻秦 斬木爲兵 揭竿爲旗 天下雲會而響應 贏粮而景從 山東豪傑 遂竝起而亡秦族矣 且天下非小弱也 雍州之地 崤函之固 自若也 陳涉之位 不尊於齊楚燕趙韓魏宋衛中山之君 鉏耰棘矜 不敵於鉤戟長鎩 適戍之衆 不亢於九國之師 深謀遠慮 行軍用兵之道 非及曩時之士也 然而成敗異變 功業相反 何也 試使山東之國 與陳涉 度長絜大 比權量力 則不可同年而語矣 然 秦以區區之地 致萬乘之權 招八州而朝同列 百有餘年矣 然後 以六合爲家 崤函爲宮 一夫作難而七廟墮 身死人手 爲天下笑者 何也 仁誼不施 而攻守之勢異也

 

 

弔屈原賦

 

恭承嘉惠兮 竢罪長沙 仄聞屈原兮 自湛汨羅 造托湘流兮 敬弔先生 遭世罔極兮 迺殞厥身 烏虖哀哉兮 逢時不祥 鸞鳳伏竄兮 鴟鴞翶翔 闒茸尊顯兮 讒諛得志 賢聖逆曳兮 方正倒植 謂隨夷溷兮 謂跖蹻廉 莫耶爲鈍兮 鉛刀爲銛 于嗟黙黙 生之亡故兮 斡棄周鼎 寶康瓠兮 騰駕罷牛 驂蹇驢兮 驥垂兩耳 服鹽車兮 章甫薦履 漸不可久矣 嗟苦先生 獨離此咎兮 誶曰 已矣 國其莫吾知兮 予獨壹鬱其誰語 鳳縹縹其高逝兮 夫固自引而遠去 襲九淵之神龍兮 沕淵潛以自珍 偭蟂獺以隱處兮 夫豈從蝦與蛭螾 所貴聖之神德兮 遠濁世而自臧 使麒麟可係而覊兮 豈云異夫犬羊 般紛紛其離此郵兮 亦夫子之故也 歷九州而相其君兮 何必懷此都也 鳳凰翔于千仞兮 覽德輝而下之 見細德之險微兮 遙增擊而去之 彼尋常之汙瀆兮 豈容呑舟之 魚 橫江湖之鱣鯨兮 固將制於螻螘

 

 

聖主得賢臣頌

 

夫荷旃被毳者 難與道純綿之麗密 羹藜含糗者 不足與論太牢之滋味 今臣 僻在西蜀 生於窮巷之中 長於逢茨之下 無有游 觀廣覽之知 顧有至愚極陋之累 不足以塞厚望應明旨 雖然 敢不略陳其愚心 而抒情素 記曰 恭惟春秋法 五始之要 在乎審己正統而已 夫賢者 國家之器用也 所任賢則趨舍省而功施普 器用利則用力少而就效衆 故 工人之用鈍器也 勞筋苦骨 終日矻矻 及至巧冶 鑄干將之樸 淸水淬其鋒 越砥斂其鍔 水斷蛟龍 陸剸犀革 忽若篲泛塵塗 如此則使離婁督繩 公輸削墨 雖崇臺五層 延袤百丈 而不溷者 工用相得也 庸人之御駑馬 亦傷吻敝策而不進於行 胸喘膚汗人極馬倦 及至駕齧膝 參乘旦 王良執靶 韓哀附輿 縱騁馳騥 忽如景靡 過都越國 蹶如歷塊 追奔電 逐遺風 周流八極 萬里一息 何其遼哉 人馬相得也 故 服絺綌之凉者 不苦盛暑之鬱燠 襲狐狢之暖者 不憂至寒之凄愴 何則 有其具者 易其備 賢人君子 亦聖王之所以易海內 是以 嘔喩受之 開寬裕之路 以延天下之英俊 夫竭智附賢者 必建仁策 索遠求士者 必樹伯迹 昔周公 躬吐握之勞故 有圄空之隆 齊桓設庭燎之禮故 有匡合之功 由此觀之 君人者 勤於求賢 而逸於得人 人臣亦然 昔賢者之未遭遇也 圖事揆策則君不用其謀 陳見悃誠則上不然其信 進仕不得施效 斥逐又非其愆 是故 伊尹勤於鼎俎 太公困於鼔刀 百里自鬻 寧子飯牛 離此患也 及至遇明君遭聖主也 運籌合上意 諫諍則見聽 進退得關其忠 任職得行其術 去卑辱奧渫而升本朝 離蔬釋蹻而享膏粱 剖符錫壤 而光祖考 傳之子孫 以資說士 故 世必有聖知之君而後有賢明之臣 故 虎嘯而風冽 龍興而致雲 蟋蟀俟秋吟 蜉蝣出以陰 易曰 飛龍在天 利見大人 詩曰 思皇多士 生此王國 故 世平主聖 俊乂將自至 若堯舜禹湯文武之君 獲稷契皐陶伊尹呂望之臣 明明在朝 穆穆布列 聚精會神 相得益章 雖伯牙操遞鍾 逄門子彎烏號 猶未足以喩其意也 故 聖主 必待賢臣而弘功業 俊士 亦俟明主以顯其德 上下俱欲 歡然交欣 千載一會 論說無疑 翼乎如鴻毛遇順風 沛乎若巨魚縱大壑 其得意如此 則胡禁不止 曷令不行 化溢四表 橫被無窮 遐夷貢獻 萬祥必臻 是以 聖主 不偏窺望而視己明 不殫傾耳而聽已聰 恩從祥風翶 德與和氣游 太平之責塞 優游之望得 遵遊自然之勢 恬淡無爲之場 休徵自至 壽考無疆 雍容垂拱 永永萬年 何必偃仰屈伸 若彭祖 喣噓呼吸 如喬松 眇然絶俗離世哉 詩曰 濟濟多士 文王以寧 蓋信乎以寧也

 

 

樂志論

仲長統

使居有良田廣宅 背山臨流 溝池環匝 竹木周布 場圃築前 果園樹後 舟車足以代步涉之難 使令足以息四體之役 養親有兼珍之膳 妻孥無苦身之勞 良朋萃止則陳酒肴以娛之 嘉時吉日則烹羔豚以奉之 躕躇畦苑 遊戱平林 濯淸水 追凉風 鈞游鯉 弋高鴻 諷於舞雩之下 詠歸高堂之上 安神閨房 思老氏之玄虛 呼吸精和 求至人之彷彿 與達者數子 論道講書 俯仰二儀 錯綜人物 彈南風之雅操 發淸商之妙曲 逍遙一世之上 脾睨天地之間 不受當時之責 永保性命之期 如是則可以凌霄漢 出宇宙之外矣 豈羨夫入帝王之門哉

 

 

出師表

諸葛孔明

先帝創業未半而中道崩殂 今天下三分 益州疲弊 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 然 侍衛之臣 不懈於內 忠志之士 忘身於外者 蓋追先帝之殊遇 欲報之於陛下也 誠宜開張聖聽 以光先帝遺德 恢弘志士之氣 不宜妄自菲薄 引喩失義 以塞忠諫之路也 宮中府中 俱爲一體 陟罰臧否 不宜異同 若有作奸犯科 及爲忠善者 宜付有司 論其刑賞 以昭陛下平明之理 不宜偏私 使內外異法也 侍中侍郞郭攸之費褘董允等 此皆良實 志慮忠純 是以 先帝簡拔 以遺陛下 愚以爲宮中之事 事無大小 悉以咨之然後施行 必能裨補闕漏 有所廣益 將軍向寵 性行淑均 曉暢軍事 試用於昔日 先帝稱之曰能 是以 衆議擧寵爲督 愚以爲營中之事 事無大小 悉以咨之 必能使行陣和睦 優劣得所也 親賢臣遠小人 此先漢所以興隆也 親小人遠賢臣 此後漢所以傾頹也 先帝在時 每與臣論此事 未嘗不歎息痛恨於桓靈也 侍中尙書長史參軍 此悉貞亮死節之臣 願陛下親之信之 則漢室之隆 可計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 躬耕南陽 苟全性命於亂世 不求聞達於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 猥自枉屈三顧臣於草廬之中 諮臣以當世之事 由是感激 遂許先帝以驅馳 後値傾覆 受任於敗軍之際 奉命於危難之間 爾來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謹愼 故 臨崩 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來 夙夜憂嘆 恐託付不效 以傷先帝之明 故 五月渡瀘 深入不毛 今南方 已定 兵甲 已足 當獎率三軍 北定中原 庶竭駑鈍 攘除姦凶 興復漢室 還於舊都 此臣所以報先帝忠陛下之職分也 至於斟酌損益 進盡忠言 則攸之禕允之任也 願陛下 託臣以討賊興復之效 不效則治臣之罪 以告先帝之靈 若無興德之言 則責攸之禕允等之咎 以彰其慢 陛下 亦宜自謀 以諮諏善道 察納雅言 深追先帝遺詔 臣不勝受恩感激 今當遠離 臨表涕泣 不知所云

  

 

後出師表

 

先帝 慮漢賊 不兩立 王業 不偏安 故 託臣以討賊也 以先帝之明 量臣之才 固知臣伐賊 才弱賊彊也 然不伐賊 王業亦亡 惟坐而待亡 孰與伐之 是故 託臣而不疑也 臣 受命之日 寢不安席 食不甘味 思惟北征 宜先入南 故 五月渡瀘 深入不毛 幷日而食 臣 非不自惜也 顧王業 不可得偏安於蜀都 故 冒危難以奉先帝之遺意 而議者謂爲非計 今賊 適疲於西 又務於東 兵法 乘勞 此 進趨之時也 謹陳其事如左 高帝 明並日月 謀臣 淵深 然 涉險被創 危然後安 今陛下未及高帝 謀臣 不如良平 而欲以長策取勝 坐定天下 此 臣之未解一也 劉繇王朗 各據州郡 論安言計 動引聖人 群疑滿腹 衆難 塞胸 今歲不戰 明年不征 使孫策 坐大遂幷江東 此 臣之未解二也 曹操智計殊絶於人 其用兵也髣髴孫吳 然 困於南陽 險於烏巢 危於祁連 偪於黎陽 幾敗北山 殆死潼關 然後 僞定一時爾 況臣 才弱而欲以不危而定之 此 臣之未解三也 曹操 五攻昌覇不下 四越巢湖不成 任用李服而李服 圖之 委任夏侯而夏侯敗亡 先帝每稱操爲能 猶有此失 況臣駑下 何能必勝 此 臣之未解四也 自臣到漢中 中間朞年耳 然 喪趙雲 陽群 馬玉 閻芝 丁立 白壽 劉郃 鄧銅等 及曲長 屯將七十餘人 突將無前 賨叟 靑羌 散騎 武騎一千餘人 此皆數十年之內 所糾合四方之精銳 非一州之所有 若復數年 則損三分之二也 當何以圖敵 此 臣之未解五也 今民窮兵疲 而事不可息 事不可息 則住與行 勞費正等 而不及蚤圖之 欲以一州之地 與賊持久 此 臣之未解六也 夫難平者 事也 昔 先齊敗軍於楚 當此時 曺操拊手 謂天下已定 然後 先帝東連吳越 西取巴蜀 擧兵北征 夏侯授首 此操之失計 而漢事將成也 然後 吳更違盟 關羽毁敗 秭歸蹉跌 曹丕稱帝 凡事如是 難可逆見 臣 鞠躬盡瘁 死而後已 至於成敗利鈍 非臣之明 所能逆覩也

   

 

酒德頌

劉伯倫

有大人先生 以天地 爲一朝 萬期 爲須臾 日月 爲庭衢 八荒 爲庭衢 行無轍跡 居無室廬 幕天席地 縱意所如 止則操巵執觚 動則挈榼提壺 唯酒 是務 焉知其餘 有貴介公子 縉紳處士 聞吾風聲 議其所以 乃奮袂揚衿 怒目切齒 陳設禮法 是非鋒起 先生 於是 方捧甖承槽 銜盃漱醪 奮髥踑踞 枕麴藉糟 無思無慮 其樂陶陶 兀然而醉 恍爾而醒 靜聽 不聞雷霆之聲 熟視 不見泰山之形 不覺寒暑之切肌 嗜慾之感情 俯觀萬物 擾擾焉如江漢之浮萍 二豪侍側焉 如踝蠃之螟蛉

   

 

蘭亭記

王逸少

永和九年歲在癸丑暮春之初 會於會稽山陰之蘭亭 修禊事也 群賢 畢至 少長 咸集 此地 有崇山峻嶺 茂林脩竹 又有淸流激湍 映帶左右 引以爲流觴曲水 列坐其次 雖無絲竹管絃之盛 一觴一詠 亦足以暢敍幽情 是日也 天朗氣淸 惠風 和暢 仰觀宇宙之大 俯察品類之盛 所以遊目騁懷 足以極視聽之娛 信可樂也 夫人之相與俯仰一世 或取諸懷抱 悟言一室之內 或因寄所託 放浪形骸之外 雖趣 舍萬殊 靜躁不同 當其欣於所遇 暫得於己 快然自得 曾不知老之將至 及其所之旣倦 情隨事遷 感慨 係之矣 向之所欣 俛仰之間 以爲陣迹 尤不能不以之興懷 況脩短 隨化 終期於盡 古人 云死生 亦大矣 豈不痛哉 每攬昔人興感之由 若合一契 未嘗不臨文嗟悼 不能諭之於懷 固知一死生爲虛誕 齊彭殤爲妄作 後之視今 亦猶今之視昔 悲夫 故 列敍時人 錄其所述 雖世殊事異 所以興懷 其致一也 後之覽者 亦將有感於斯文

 

 

陳情表

李令伯

臣以險釁 夙遭愍凶 生孩六月 慈父見背 行年四歲 舅奪母志 祖母劉閔臣孤弱 躬親撫養 臣 少多疾病 九歲 不行 零丁孤苦 至于成立 旣無叔伯 終鮮兄弟 門衰祚薄 晩有兒息 外無朞功强近之親 內無應門五尺之童 焭焭孑立 形影相吊 而劉夙嬰疾病 常在牀褥 臣侍湯藥 未嘗廢離 逮奉聖朝 沐浴淸化 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 後刺史臣榮 擧臣秀才 臣 以供養無主 辭不赴 會詔書特下 拜臣郞中 尋蒙國恩 除臣洗馬 猥以微賤 當侍東宮 非臣隕首 所能上報 臣具以表聞 辭不就職 詔書切峻 責臣逋慢 郡縣 逼迫 催臣上道 州司臨門 急於星火 臣欲奉詔奔馳 則以劉病日篤 欲苟順私情 則告訴不許 臣之進退實爲狼狽 伏惟聖朝以孝治天下 凡在故老 猶蒙矜育 況臣孤苦特爲尤甚 且臣 少事僞朝 歷職郞暑 本圖宦達 不矜名節 今臣 亡國之賤俘 至微至陋 過蒙拔擢 寵命優渥 豈敢盤桓 有所希冀 但以劉日薄西山 氣息 奄奄 人命 危淺 朝不慮夕 臣 無祖母 無以至今日 祖母無臣 無以終餘年 母孫二人 更相爲命 是以區區 不能廢遠 臣密 今年 四十有四 祖母劉 今九十有六 是臣 盡節於陛下之日 長 報劉之日 短也 烏鳥私情 願乞終養 臣之辛苦 非獨蜀之人士 及二州牧伯 所見明知 皇天后土實所共鑑 願陛下 矜愍愚誠 廳臣微志 庶劉僥倖 卒保餘年 臣 生當隕首 死當結草 臣不勝怖懼之情 謹拜表以聞

   

 

歸去來辭

陶淵明

歸去來兮 田園將蕪 胡不歸 旣自以心爲形役 奚惆悵而獨悲 悟已往之不諫 知崍者之可追 實述塗其未遠 覺今是而昨非 舟搖搖以輕颺 風飄飄而吹衣 問征夫以前路 恨晨光之熹微 乃瞻衡宇 載欣載奔 僮僕 歡迎 稚子 候門 三徑 就荒 松菊 猶存 携幼入室 有酒盈樽 引壺觴以自酌 眄庭柯以怡顔 倚南窓以寄傲 審容膝之易安 園日涉以成趣 門雖設而相關 策扶老以流憩 時矯首而遐觀 雲無心以出峀 鳥倦飛而知還 景翳翳以將入 撫孤松而盤桓 歸去來兮 請息交以絶游 世與我而相違 復駕言兮焉求 悅親戚之情話 樂琴書以消憂 農人 告余以春及 將有事于西疇 或命巾車 或棹孤舟 旣窈窕以尋壑 亦崎嶇而經丘 木欣欣以向榮 泉涓涓而始流 羨萬物之得時 感吾生之行休 已矣乎 寓形宇內復幾時 曷不委心任去留 胡爲乎遑遑欲何之 富貴 非吾願 帝鄕 不可期 懷良辰以孤往 或植杖而耘耔 登東皐以舒嘯 臨淸流而賦詩 聊乘化以歸盡 樂夫天命復奚疑

 

 

 

 

古文眞寶後集 卷之二

 

 

五柳先生傳

陶淵明

先生不知何許人 亦不詳其姓字 宅邊 有五柳樹 因以爲號焉 閑靖少言 不慕榮利 好讀書 不求審解甚 每有意會 便欣然忘食 性 嗜酒 家貧 不能常得 親舊知其如此 或置酒而招之 造飮輒盡 期在必醉 旣醉而退 曾不吝情去留 環堵蕭然 不蔽風日 短褐穿結 簞瓢屢空 晏如也 常著文章自娛 頗示己志 忘懷得失 以此自終

贊曰 黔婁 有言 不戚戚於貧賤 不汲汲於富貴 極其言 玆若人之儔乎 酣觴賦詩 以樂其志 無懷氏之民歟 葛天氏之民歟

 

  

北山移文

孔德璋

鍾山之英 草堂之靈 馳煙驛路 勒移山庭 夫以耿介拔俗之標 蕭洒出塵之想度白雪以方潔 干靑雲而直上 吾方知之矣 若其亭亭物表 皎皎霞外 芥千金而不眄 屣萬乘其如脫 聞鳳吹於洛浦 値薪歌於延瀨 固亦有焉 豈期始終 參差 蒼黃 反覆 淚翟子之悲 慟朱公之哭 乍廻迹以心染 或先貞而後黷 何其謬哉 嗚呼 尙生 不存 仲氏 旣往 山阿寂寥 千載誰賞 世有周子 雋屬之士 旣文旣博 亦玄亦史 然而學遁魯 習隱南郭 竊吹草堂 濫巾北岳 誘我松桂 欺我雲壑 雖假容於江皐 乃纓情於好爵 其始至也 將欲排巢父 拉許由 傲百世 蔑王侯 風情 張日 霜氣橫秋 或歎幽人長往 或怨王孫不游 談空空於釋部 覈玄玄於道流 務光 何足比 涓子不能儔 及其鳴騶 入谷鶴書 赴隴 形馳魄散 志變神動 爾乃眉軒席次 袂聳筵上 焚芰製而製荷衣 抗塵容而走俗狀 風雲悽其帶憤 石泉呬而下愴 望林巒而有失 顧草木而如喪 至其紐金章 綰黑綬 跨屬城之雄 冠百里之首 張英風於海甸 馳妙譽於浙右 道帙長擯 法筵久埋 敲扑諠囂 犯其慮 牒訴倥傯 裝其懷 琴歌旣斷 酒賦無續 常綢繆於結課 每紛綸於折獄 籠張趙於往圖 架卓魯於前籙 希蹤三輔豪 馳聲九州牧 使其高霞孤映 明月獨擧 靑松落陰 白雲誰侶 磵戶摧絶無與歸 石逕荒凉徒延竚 至於還颷入幕 寫霧出楹 蕙帳空兮夜鶴怨 山人去兮曉猿驚 昔聞投簪逸海岸 今見解蘭縛塵纓 於是 南獄獻嘲 北隴騰笑 列壑爭譏 攢峯竦誚 慨遊子之我欺 悲無人以赴弔 故其林慙無盡 澗愧不歇 秋桂遣風 春蘿擺月 騁西山之逸議 馳東皐之素謁, 今乃促裝下邑 浪栧上京 雖情投於魏闕 或假步於山扃 豈可使芳杜厚顔 薜荔無耻 碧嶺再辱 丹崖重滓 塵遊躅於蕙路 汚淥池以洗耳宜扃岫幌掩雲關 斂輕霧藏鳴湍 截來轅於谷口 杜妄轡於郊端 於是 叢條瞋膽 疊潁怒魄 或飛柯以折輪 乍低枝而掃迹 請廻俗士駕 爲君謝逋客

   

 

滕王閣序

王勃

南昌 故郡 洪都 新俯 星分翼軫 地接衡廬 襟三江而帶五湖 控蠻荊而引甌越 物華天寶 龍光射牛斗之墟 人傑 地靈 徐孺下陳蕃之榻 雄州霧列 俊彩星馳 臺隍枕夷夏之交 賓主盡東南之美 都督閻公之雅望 棨戟遙臨 宇文新州之懿範 襜帷暫駐 十旬休暇 勝友如雲 千里逢迎 高朋滿座 騰蛟起鳳 孟學士之詞宗 紫電淸霜 王將軍之武庫 家君作宰 路出名區 童子何知 躬逢勝餞 時維九月 序屬三秋 潦水盡而寒潭淸 煙光凝而暮山紫 儼驂騑 於上路 訪風景於崇阿 臨帝子之長洲 得仙人之舊館 層巒聳翠 上出重霄 飛閣流丹 下臨無地 鶴汀鳧渚 窮嶋嶼之縈廻桂殿蘭宮 列岡巒之體勢 披綉闥 俯雕甍 山原曠其盈視川澤盱其駭矚 閭閻撲地 鍾鳴鼎食之家 舸艦迷津 靑雀黃龍之舳 虹銷雨霽 彩徹雲衢 落霞與孤騖齊飛 秋水共長天一色 魚舟唱晩 響窮彭蠡之濱 鴈陣驚寒 聲斷衡陽之浦 遙吟俯暢 逸興遄飛 爽籟發而淸風生 纖歌凝而白雲遏 睢園綠竹 氣凌彭澤之樽 鄴水朱華 光照臨川之筆 四美具 二難幷 窮睇眄於中天 極娛遊於暇日 天高地逈 覺宇宙之無窮 興盡悲來 識盈虛之有數 望長安於日下 指吳會於雲間 地勢極而南溟深 天柱高而北辰遠 關山難越 誰悲失路之人 萍水相逢 盡是他鄕之客 懷帝閽而不見 奉宣室以何年 嗚呼 時運不齊 命途多舛 憑唐易老 李廣難封 屈賈誼於長沙 非無聖主 竄梁鴻於海曲 豈乏明時 所賴君子安貧 達人知命 老當益壯 寧知白首之心 窮且益堅 不墮靑雲之志 酌貪泉而覺爽 處涸轍以猶懽 北海雖賖扶搖 可接 東隅 已逝 桑楡非晩 孟嘗 高潔 空懷報國之心 阮籍猖狂 豈效窮途之哭 勃三尺微命 一介書生 無路請纓 等終軍之弱冠 有懷投筆 慕宗慤之長風 舍簪笏於百齡 奉晨昏於萬里 非謝家之寶樹 接孟氏之芳隣 他日趨庭 叨陪鯉對 今晨捧袂 喜托龍門 楊意 不逢撫凌雲而自惜 鍾期 旣遇奏流水以何慙 嗚呼 勝地不常 盛筵難再 蘭亭已矣 梓澤丘墟 臨別贈言 幸承恩於偉餞 登高作賦 是所望於群公敢竭鄙誠 恭疎短引 一言均賦 四韻俱成 滕王高閣 臨江渚 佩玉鳴鑾罷歌舞 畵棟朝飛南浦雲 朱簾 暮捲西山雨 閑雲潭影日悠悠 物換星移度幾秋閣中帝子 今何在 檻外長江空自流

 

 

  春夜宴桃李園序

李太白

夫天地者 萬物之逆旅 光陰者 百代之過客 而浮生若夢 爲歡樂何古人 秉燭夜遊 良有以也 況陽春 召我以煙景 大塊假我以文章 會桃李之芳園 序天倫之樂事 群季俊秀 皆爲惠連 吾人詠歌 獨慙康樂 幽賞 未已 高談 轉淸 開瓊筵以坐花 飛羽觴而醉月 不有佳作 何伸雅懷 如詩不成 罰依金谷酒數

  

 

與韓荊州書

 

白 聞天下談士 相聚而言曰生不用封萬戶侯 但願一識韓荊州 何令人之景慕 一至於此 豈不以周公之風 躬吐握之事 使海內豪俊 奔走而歸之 一登龍門則聲價 十倍 所以龍蟠鳳逸之士 皆欲收名定價於君侯 君侯 不以富貴而驕之 寒賤而忽之 則三千之中 有毛遂 使白得穎脫而出 卽其人焉 白隴西布衣 流落楚漢 十五 好劒術 徧干諸侯 三十 成文章 歷抵卿相 雖長不滿七尺而心雄萬夫 皆王公大人 許與氣義 此疇曩心跡 安敢不盡於君侯哉 君侯 制作侔神明 德行 動天地 筆參造化 學究天人 幸願開張心顔 不以長揖見拒 必若接之以高晏縱之以淸談請日試萬言 倚馬可待 今天下 以君侯 爲文章之司命 人物之權衡 一經品題 便作佳士 而今君侯 何惜階前盈尺之地 不使白 揚眉吐氣 激昂靑雲耶 昔 王子師 爲豫州 未下車 卽辟荀慈明旣下車 又辟公文擧 山濤 作冀州甄拔三十餘人 或爲侍中尙書 先代所美 而君侯 亦一薦嚴恊律 入爲秘書郞 中間 崔宗之房習祖黎昕許瑩之徒 或以才名見知 或以淸白見賞 白 每觀其銜恩撫躬 忠義奮發 白 以此感激 知君侯推赤心於諸賢腹中 所以不歸他人而願委身國士 儻急難有用 敢效微軀 且人非堯舜 誰能盡善 白 謨猷籌畵 安能自矜至於制作 積成卷軸 欲塵穢視聽 恐雕蟲小伎 不合大人 若賜觀芻蕘 請給紙筆 兼之書人 然後 退掃閑軒 繕寫呈上 庶靑萍結綠 長價於薛卞之門 幸推下流 大開獎飾 惟君侯圖之

   

 

大寶箴

張蘊古

今來古往 俯察仰觀 惟辟作福 爲君實難 主普天之下 處王公之上 任土貢其所求 具寮陳其所唱 是故 恐懼之心 日弛 邪僻之情 轉放 豈知事起乎所忽 禍生乎無妄 固以聖人 受命 拯溺亨屯 歸罪於己 因心於民 大明無私照 至公無私親 故以一人 治天下 不以天下 奉一人 禮以禁其奢 樂以防其佚 左言而右事 出警而入蹕 四時調其慘舒 三光 同其得失 故身爲之度而聲爲之律 勿謂無知 居高聽卑 勿謂何害 積小就大 樂不可極 樂極生哀 欲不可縱 縱欲成 壯九重於內 所居 不過容膝 彼昏 不知 瑤其臺而瓊其室 羅八珍於前 所食 不過適口 唯狂 罔念 丘其糟而池其酒 勿內荒於色 勿外荒於禽 勿貴難得貨 勿聽亡國音 內荒 伐人性 外荒 蕩人心 難得之貨 侈 亡國之音 瑤 勿謂我尊而傲賢慢士 勿謂我智而拒諫矜已 聞之何后 據饋頻起 亦有魏帝 牽裾不止 安彼反則 如春陽秋露 巍巍蕩蕩 恢漢高大度 撫玆庶事 如履薄臨深 戰戰慄慄 用周文小心 詩之不識不知 書之無偏無黨 一彼此於胸臆 損好惡於心想 衆棄而後 加刑 衆悅而後 行賞 弱其强而治其亂 伸其屈而直其枉 故 曰 如衡如石 不定物而限 物之懸者 輕重自見 如水如鏡 不示物以情 物之鑑者 姸媸 自生 物渾渾而濁 物皎皎而淸 物汶汶而闇 物察察而明 雖冕旒 蔽目 而視於未形 雖黈纊 塞耳 而聽於無聲 縱心乎湛然之域 遊神於至道之精 知之者 應洪纖而效響 酌之者 隨淺深而皆盈 故 曰天之經地寧王之貞四時 不言而代序 萬物無言而化成 豈知帝力而天下 和平 吾王 撥亂 戡以智力 民懼其威 未懷其德 我皇 撫運 扇以淳風 民懷其始 未報其終 爰述金鏡 窮神盡聖 使人以心 應言以行 包括治禮 抑揚詞令 天下 爲公 一人有慶 開羅起祝 援琴命詩 一日二日 念玆在玆 人所召 自天祐之 諍臣 司直 敢告前疑

 

   

原人

韓退之

形於上者 謂之天 形於下者 謂之地 命於其兩間者 謂之人 形於上 日月星辰 皆天也 形於下 草木山川 皆地也 命於其兩間 夷狄禽獸 皆人也 曰然則吾謂禽獸曰人可乎 曰非也 指山而問焉曰山乎 曰山可也 山有草木禽獸 皆擧之矣 指山之一草而問焉曰山乎 曰山則不可 天道亂而日月星辰 不得其行 地道亂而草木山川 不得其平 人道 亂而夷狄禽獸 不得其情 天者 日月星辰之主也 地者 草木山川之主也 人者 夷狄禽獸之主也 主而暴之 不得其爲主之道矣 是故 聖人 一視而同仁 篤近而擧遠

 

   

原道

 

博愛之謂仁 行而宜之之謂義 由是而之焉之謂道 足乎己 無待於外之謂德 仁與義 爲定名 道與德 爲虛位 故 道 有君子有小人而德有凶有吉 老子之小仁義 非毁之也 其見者 小也 坐井而觀天曰天小者 非天 小也 彼以煦煦爲仁 孑孑爲義 其小之也 則義 其所謂道 道其所道 非吾所謂道也 其所謂德 德其所德 非吾所謂德也 凡吾謂道德云者 合仁與義言之也 天下之公言也 老子之所謂道德云者 去仁與義言之也 一人之私言也 周道衰 孔子沒 火于秦 黃老于漢 佛于晋宋齊梁魏隨之間 其言道德仁義者 不入于楊 則入于墨 不入于老 則入于佛 入于彼 則出于此 入者 主之 出者 奴之 入者 附之 出者 汚之 噫 後之人 其欲聞仁義道德之說 孰從而聽之 老者曰孔子 吾師之弟子也 佛者曰 孔子 吾師之弟子也 爲孔子者 習聞其說 樂其誕而自小也 亦曰 吾師 亦嘗云爾 不惟擧之於其口 而又筆之於其書 噫 後之人 雖欲聞仁義道德之說 其孰從而求之 甚矣 人之好怪也 不求其端 不訊其末 惟怪之欲聞 古之爲民者 四 今之爲民者 六 古之敎者 處其一 今之敎者 處其三 農之家一 而食粟之家六 工之家一 而用器之家六 賈之家一 而資焉之家六 奈之何民不窮且盜 也 古之時 人之害 多矣 有聖人者 立然後 敎之以相生養之道 爲之君爲之師 驅其蟲蛇禽獸而處其中土寒然後爲之夜 飢然後爲之食 木處而顚 土處而病也 然後爲之宮室 爲之工 以贍其器用 爲之賈 以通其有無 爲之醫藥 以濟其夭死 爲之葬埋祭祀 以長其恩愛 爲之禮 以次其先後 爲之樂 以宣其湮鬱 爲之政 以率其怠倦 爲之刑 以鋤其强梗 相欺也 爲之府璽斗斛權衡 以信之 相奪也 爲之城郭甲兵 以守之 害至而爲之備 患生而爲之防 今其言曰 聖人 不死 大盜 不止 剖斗折衡 而民不爭 鳴呼 其亦不思而已矣 如古之無聖人 人之類滅 久矣 何也 無羽毛鱗介以居寒熟也 無爪牙以爭食也 是故 君者 出令者也 臣者 行君之令而致之民者也 民者 出粟米麻絲作器皿通貨財 以事其上者也 君不出令則失其所以爲君 臣不行君之令而致之民則失其所以爲臣 民不出粟米麻絲作器皿通貨財 以事其上則誅 今其法曰 必棄而君臣 去而父子 禁而相生相養之道 以求其所謂淸凈叔滅者 鳴呼 其亦幸而出於三代之後 而不見黜於禹湯文武周公孔子也 其亦不幸而不出於三代之前 不見正於禹湯文武周公孔子也 帝之與王 其號名 殊 其所以爲聖 一也 夏葛而冬裘 渴飮而飢食 其事 雖殊 其所以爲智 一也 今其言曰 曷不爲太古之無事 是亦責冬之裘者 曰曷不爲葛之之易也 責飢之食者 曰曷不爲飮之之易也 傳曰 古之欲明明德於天下者 先治其國 欲治其國者 先齊其家 欲齊其家者 先脩其身 欲脩其身者 先正其心 欲正其心者 先誠其意 然則古之所 謂正心而誠意者 將以有爲也 今也 欲治其心而外天下國家者 滅其天常 子焉而不父其父 臣焉而不君其君民焉而不事其事 孔子之作春秋也 諸侯用夷禮則夷之 夷而進於中國則中國之 經曰夷狄之有君 不如諸夏之亡 詩曰 戎狄是膺 荊舒是懲 今也 擧夷狄之法而加之先王之敎之上 幾何其不胥而爲夷也 夫所謂先王之敎者 何也 博愛之謂仁 行而宣之之謂義 由是而之焉之謂道 足乎已 無待於外之謂德 其文 詩書易春秋 其法 禮樂刑政 其民 士農工賈 其位 君臣父子師友賓主昆弟夫婦 其服 麻絲 其居 宮室 其食粟米 蔬果魚肉 其爲道 易明而其爲敎 易行也 是故 以之爲已則順而從 以之爲人則愛而公 以之爲心則和而平 以之爲天下國家 無所處而不當 是故 生則得其情 死則盡其常 郊焉而天神假 廟焉而人鬼饗 曰 斯道也 何道也 曰 斯吾所謂道也 非向所謂老與佛之道也 堯以是傳之舜 舜以是傳之禹 禹以是傳之湯湯以是傳之文武周公 文武周公傳之孔子 孔子傳之孟軻 軻之死 不得其傳焉 荀與揚也 擇焉而不精 語焉而不詳 由周公而上 上而爲君 故 其事 行 由周公而下 下而爲臣 故 其說 長 然則如之何而可也 曰不塞 不流 不止 不行 人其人 火其書 廬其居 明先王之道 以道之 鰥寡孤獨廢疾者 有養也 其亦庶乎其可也

 

   

重答張籍書

 

吾子 不以愈無似 意欲推而納之聖賢之域 拂其邪心 增其所未高 謂愈之質 有可至於道者 浚其源 道其 所歸 漑其根 將食其實 此盛德者之所辭讓 況於愈者哉 抑其中 有宜復者 故 不可逐已 昔者 聖人之作春秋也 旣深其文辭矣 然猶不敢公傳道之 口授弟子 至於後世 然後其書 出焉 其所以慮患之道 微矣 今夫二氏之所宗而事之者 下及公卿輔相 吾豈敢昌言排之哉 擇其可語者誨之 猶時與吾悖 其聲 譊譊 若逐成其書則見而怒之者 必多矣 必且以我爲狂爲惑 其身之不能恤 書於吾何有 夫子 聖人也 且曰自吾得子路而惡聲不入於耳 其餘輔而相者 周天下 猶且絶糧於陳 畏於匡 毁於叔孫 奔走於齊魯宋衛之郊 其道 雖尊 其窮也 亦甚矣 賴其徒 相與守之 卒有立於天下 向使獨言而獨書之 其存也 可冀乎 今夫二氏之行乎中土也 盖六百餘年矣 其植根 固 其流波 漫 非可以朝令而夕禁也 自文王沒 武王周公成康 相與守之 禮樂 皆在 至乎夫子 未久也 自夫子而至乎孟子 未久也 自孟子而至乎揚雄 亦未久也 然猶其動 若此 其困 若此而後 能有所立 吾其可易而爲之哉 其爲也 易則其傳也 不遠 故 余所以不敢也 然 勸古人 得其時行其道則無所爲書 爲書者 皆所爲不得行乎今而行乎後者也 今吾之得吾志失吾志 未可知 俟五六十爲之 未失也 天不欲使玆人 有知乎 則吾之命 不可期 如使玆人 有知乎 非我 其誰哉 其行道其爲書其化今其傳後 必有在矣 吾子 其何遽戚戚於吾所爲哉 前書 謂吾 與人商論 不能下氣 若好已勝者然 雖誠有之 抑非好已勝也 好已之道 勝也 已之道 乃夫子孟軻場雖所傳之道也 若不勝則無以爲道 吾豈敢避是名哉 夫子之言 曰吾 與回 言 終日不違如愚 則其與衆人辯也 有矣 駁雜之譏 前書 盡之 吾子 其復之 昔 者 夫子 猶有所戱 詩不云乎 善戱謔兮 不爲虐兮 記 曰 張而不弛 文武 不爲也 豈害於道哉 吾子 其未之思乎 孟君 將有所適 思與吾子別 庶幾一來 愈 再拜

   

 

上張僕射書

 

力月一日 愈 再拜 受牒之明日 在使院中 有小吏 持院中故事節目十餘事 來示愈 其中不可者 有自九月至明年二月之終 皆晨入夜歸 非有疾病事故 輒不許出 當時 以初受命 不敢言 古人有言曰人各有能有不能 若此者 非愈之所能也 抑而行之 必發狂疾 上無以承事于公 忘其將所以報德者 下無以自立 喪失其所以爲心 夫如是 則安得而不言 凡執事之擇於愈者 非謂其能晨入夜歸也 必將有以敗之 苟有以取之 雖不晨入夜歸 其所取者 猶在也 下之事上 不一其事 上之使下 不一其事 量力而任之 度才而處之 其 所不能 不彊使爲 是故 爲下者 不獲罪於上 爲上者 不得怨於下矣 孟子 有云 今之諸侯 無大相過者 以其皆好臣其所敎 而不好臣其所受敎 今之時 與孟子之時 又加遠矣 皆好其聞命而奔走者 不好其直已而行道者 聞命而奔走者 好利者也 直已而行道者 好義者也 未有好利而愛其君者 未有好義而忘其君者 今之王公大人 惟執事 可以聞此言 惟愈 於執事也 可以此言 進 愈 蒙幸於執事 其所從 舊矣 若寬假之 使不失其性 加待之 使足以爲名 寅而入 盡辰而退 申而入 終酉而退 率以爲常 亦不廢事 天下之人 聞執事之於愈 如是也 必皆曰 執事之好士也 如此 執事之待士以禮 如此 執事之使人不枉其性而能有俗 如此 執事之欲成人之名 如此 執事之厚於故舊 如此 又將曰 韓愈之識其所依歸也 如此 韓愈之不諂屈於富貴之人如此 韓愈之賢 能使其主 待之以禮 如此 則死於執事之門 無悔也 若使隨行而入 逐隊而趨 言不敢盡其誠 道有所屈於已 天下之人 聞執事之於愈 如此 皆曰 執事之用韓愈 哀其窮 收之而已耳 韓愈之事執事 不以道 利之而已耳 苟如是 雖日受千金之賜 一歲九遷其宮 感息則有之矣 將以稱 於天下曰 知已則未也 伏惟哀其所不足 矜其愚 不錄其罪 察其辭而垂仁採納焉 愈 恐懼再拜

   

 

爲人求薦書

 

木在山 馬在肆 過之而不顧者 雖日累千萬人 未爲不材與下乘也 及至匠石 過之而不睨 伯樂 遇之而不 顧然後 知其非棟梁之材 超逸之足也 以某 在公之宇下 非一日而又辱居姻婭之後 是 生于匠石之園 長于伯樂之廐者也 於是而不得知 假有見知者 千萬人 亦何足云耳 今幸賴天子 每歲 詔公卿大夫 貢士 若某等比 咸得以薦聞 是以 冒進其說 以累於執事 亦不自量已 然 執事 其知某 何如哉 昔人 有鬻 馬不售於市者 知伯樂之善相也 從而求之 伯樂一顧 價增三倍 某 與其事頗相類 是故 始終言之耳

   

 

答陳商書

 

愈白 辱惠書 語高而旨深 三四讀 尙不能通曉 茫然增愧赧 又不以其淺弊 無過人智識 且喩以所守幸甚 愈敢不吐露情實 然自識其不足補 吾子所須也 齊王好竽 有求仕於齊者 操瑟而往 立王之門三年 不得入 叱曰 吾瑟鼓之 能使鬼神上下 吾鼓瑟合軒轅氏之律呂 客罵之曰 王好竽而子鼓瑟 瑟雖工 與王之不好何 是所謂工於瑟而不工於求齊也 今擧進士於此世 求祿利行道於此世 而爲文 必使一世人不好 得無與操瑟立齊門者比歟 文誠工不利於求 求不得則怒且怨 不知君子 必爾爲不也 故區區之心 每有來訪者 皆有意於不肖者也 略不辭讓 遂盡言 惟吾子諒察

   

 

與孟簡尙書書

 

蒙惠書云 有人傳愈近少奉釋氏者 妄也 潮州時 有一老僧號太顚 頗聰明識道理 遠地無所可與語者 故自山召至州郭 留十數日 實能外形骸 以理自勝 不爲事物侵亂 與之語 雖不盡解 要自胸中 無滯礙 以爲難得 因與往來 及祭神至海上 遂造其慮 及來袁州 留衣複爲別 乃人之情 非崇信其法 求福田利益也 孔子云 丘之禱久矣 凡君子行己立身 自有法度 聖賢事業 具在方冊 可效可師 仰不愧天 俯不愧人 內不愧心 積善積惡 殃慶自各以其類至 何有去聖人之道 捨先王之法而從夷狄之敎 以求福利也 詩不云乎 愷悌君子 求福不回 傳又曰不爲威惕 不爲利疚 假與釋氏 能與人爲禍福 非守道君子之 所懼也 況萬萬無此理 且彼彿者 果何人哉 其行事類君子邪 小人邪 若君子也 必不妄加禍於守道之人 與小人也 其身已死 其鬼不靈 天地神祇 昭布森列 非可誣也 又肯令其鬼 行胸臆作威福於其間哉 進退無所據而信奉之 亦且惑矣 且愈不助釋氏而排之者 其亦有說 孟子云 今天下 不之揚則之墨 揚墨交亂而聖賢之道不明 聖賢之道不明 則三網淪而九法斁 禮樂崩而夷狄橫 幾何其不爲禽獸也 故曰 能言距揚墨者 聖人之徒也 揚子雲曰 古者揚墨塞路 孟子辭而闢之廓如也 夫揚墨行 王道廢 且將數百年 以至於秦 卒滅先王之法 燒除經書 坑殺學士 天下遂大亂 及秦滅漢興且百年 尙未知修明先王之道 其後始除挾書之律 稍求亡書招學士 經雖少得 尙皆殘缺 十亡二三 故學士多老死 新者不見全經 不能盡知先王之事 各以所見爲守 分離乖隔 不合不公 二帝三王群聖人之道 於是大壞 後之學者 無所尋逐 以至于今泯泯也 其禍出於揚墨肆行而莫之禁故也 孟子雖聖賢 不得位 空言無施 雖切何補 然賴其言 而今學者 尙知宗孔氏 崇仁義 貴王賤覇而已 其大經大法 皆亡滅而不救 壞爛而不收 所謂存十一於千百 安在其能廓如也 然向無孟氏 則皆複左衽而言侏離矣 故愈常推尊孟氏以爲功不在禹下者 爲此也 漢氏以來 群儒區區修補 百孔千瘡 隨亂隨失 其危與一髮引千鈞 緜緜延延 寢以微滅 於是時也 而唱釋老於其間 鼓天下之衆而從之 嗚呼 其亦不仁甚矣 釋老之害 過於揚墨 韓愈之賢 不及孟子 孟子不能救之於未亡之前 而韓愈乃欲全之於已壞之後 嗚呼 其亦不量其力 且見其身之危 莫之救以死也 雖然使其道 由愈而粗傳 雖滅死 萬萬無恨 天地鬼神 臨之在上 質之在傍 又安得因一摧折 自毁其道而從於邪也 籍湜輩雖屢指敎 不知果能不叛去否 辱吾兄眷厚 而不獲承命 唯增慚懼 死罪死罪

 

   

送浮屠文暢師序

 

人固有儒名而墨行者 問其名則是 校其行則非 可以與之游乎 如有墨名而儒行者 問其名則非 校其行則是 可以與之游乎 揚子雲稱 在門墻則揮之 在夷狄則進之 吾取以爲法焉 文暢喜爲文章 其周遊天下 凡有行 必請於搢紳先生 以求詠謌其所志 貞元十九年春 將行東南 柳君宗元 爲之請作詩 解其裝 得所得叙詩累百餘篇 非至篤好 其何能致多如是邪 惜其無以聖人之道 告之者 而徒擧浮屠之說 贈焉 夫文暢浮屠也 如欲聞浮屠之說 當自就其師而問之 何故 謁吾徒而來請也 彼見吾君臣父子之懿 文物禮樂之盛 其心必有慕焉 拘其法而未能入 故樂聞其說而請之 如吾徒者宜\當告之以二帝三王之道 日月星辰之所以行 天地之所以著 鬼神之所以幽 人物之所以蕃 江河之所以流 而語之 不當又爲浮屠之說 而瀆告之也 民之初生 固若禽獸然 聖人者立然後 知宮居而粒食 親親而尊尊 生者養而死者藏 是故 道莫大乎仁義 敎莫正乎禮樂刑政 施之於天下 萬物得其宜 措之語其躬 體安而氣平 堯以是傳之舜 舜以是傳之禹 禹以是傳之湯 湯以是傳之文武 文武以是傳之周公孔子 書之於冊 中國之人 世守之 今浮屠者 孰爲而孰傳之邪 夫鳥俛以啄 仰而四顧 夫獸深居而簡出 懼物之爲己害也 猶且不脫焉 弱之肉 强之食 今吾與文暢 安居而暇食 優游以生死 與禽獸異者 寧可不知其所自耶 夫不之者 非其人之罪也 知而不爲之者 惑也 悅乎故 不能卽乎新者 弱也 知而不以告之者 不仁也 告而不以實者 不信也 余己重柳請 又嘉浮屠能喜文辭 於是乎言

 

 

 

 

古文眞寶後集 卷之三

 

 

平准西碑

韓退之

天以唐克肖其德 聖子神孫 繼繼承承 於千萬年 敬戒不怠 全付所覆 四海九州 罔有內外 悉主悉臣 高祖太宗 旣除旣治 高宗中睿 休養生息 至于玄宗 受報收功 極熾而豐 物衆地大 蘖牙其間 肅宗代宗 德祖順考 以勤以容 大慝適去 稂莠不薅 相臣將臣 文恬武嬉 習熟見聞 以爲當然 睿聖文武皇帝 旣受群臣朝 乃考圖數貢 曰 嗚呼 天旣全付予有價 今傳次在予 予不能事事 其何以見于郊廟 群臣震懾 犇走率職 明年平夏 又明年評蜀 又命秊評江東 又明年平澤潞 遂定易定 致魏博見衛澶相 無佛從之 皇帝曰 不可究武 予其少息 九年 蔡將死 蔡人立基子元濟以請不許遂燒舞陽 犯葉襄城 以動東都 放兵四劫 皇帝歷問于朝 一二臣外 皆曰 蔡帥之不庭授 于今五十年 傳三姓四將 其樹本堅 兵利卒頑 不與打等 因撫而有 順且無事 大官臆決唱聲 萬口和附 幷爲一談 牢不可破 皇帝曰 惟天惟祖宗 所以付任予者 庶其在此 予何敢不力 況一二臣同 不爲無助 曰光顔 汝爲陳許帥 維是河東魏博郃陽三軍之在行者 汝皆將之 曰重胤 汝故有河陽 懷今益以汝 維是朔方義成陝益鳳翔延慶七軍之在行者 汝皆將之 曰弘 汝以卒萬二千 屬而子公武 征討之 曰文通 汝守壽 維是宣武淮南宣歙浙西四軍之行于壽者 汝皆將之 曰道古 汝其觀察鄂岳 曰朔 汝帥唐鄧隨 各以其兵 進戰 曰度 汝長御史 其往視師 曰度惟 汝予同 汝遂相予 以賞罰用命不用命 曰弘 汝其以節度都統諸軍 曰守謙 汝出入左右 汝惟近臣 其往撫師 曰度 汝其往 衣服飮食予士 無寒無飢 以旣厥事 遂生蔡人 賜汝節斧 通天御帶 衛卒三百 凡玆延臣 汝澤自從 惟其賢能 無憚大吏 庚申 予其臨門送汝 曰御史 予閔士大夫戰甚苦 自今以往 非郊廟祭祀 其無用樂 顔胤武 合攻其北 大戰十六 得柵城縣二十三 降人卒四萬 道古 攻其東南入戰 降卒萬三千 再入申 破其外城 文通 戰其東十餘遇 降萬二千 愬入其西 得賊將 輒釋不殺 用其策 戰比有功 十二年八月 承相度 至師 都統弘 責戰益急 顔胤武 合戰益用命 元濟 盡幷其衆洄曲 以備十月壬申 愬 用所得賊將 自文城 因天大雪 疾馳百二十里 用夜半到蔡 破其門 取元濟以獻 盡得其屬人卒 辛巳 丞相度 入蔡 以皇帝命 赦其人 惟西 平 大饗𧶘功 師還之日 因以其食 賜蔡人 凡蔡卒三萬五千 其不樂爲兵 願歸爲農者 十九悉縱之 斬元京師 冊功 弘 加侍中 愬 爲左僕射 帥山南東道 顔胤 皆加司空 公武 以散騎常侍 帥鄜坊舟延 道古 進大夫 文通 加散騎常侍 丞相度 朝京師 進封晉國公進階金紫光綠大夫 以舊官相而以其副摠 爲工部尙書 領蔡任 旣還奏 群臣 請紀聖功 被之金石 皇帝以命臣愈 臣愈 再拜稽首而獻文曰 唐承天命 遂臣萬方 孰居根土 襲盜以狂 往在玄宗崇 極而圮 河北 悍驕 河南 附起 四聖不宥 屢興師征 有不能克 益戍以兵 夫耕不食 婦織不裳 輸之以車 爲卒賜糧 外多失朝 曠不嶽狩 百隷怠官 事亡其舊 原小帝時繼位 顧膽咨嗟 惟汝文武 孰恤予家 旣斬吳蜀 族取山東 魏將首義 六州 降從 惟蔡不順 自以爲彊 提兵叫讙 欲事故常 始命討之 遂連姦隣 陰遺刺客 來賊相臣 方戰未利 內驚京師 群公上言 莫若惠來 帝爲不聞 與神爲謀 乃相同德 以訖天誅 乃勅顔胤 愬武古通 咸統於弘 各奏汝功 三方分攻 五萬其師 大軍 北乘 厥數 倍之 嘗兵洄曲 軍士 蠢蠢 旣翦陵雲 蔡卒 大窘 勝之邵陵 郾城來降 自夏及秋 複屯相望 兵頓不勵 告功不時 帝哀征夫 命相往釐 士飽而歌 馬騰於槽 試之新 城賊遇敗逃 盡抽其有 聚以防 我西師 躍入 道無留者 額額蔡城 其彊千里 旣入而有 莫不順俟 帝有恩言 相度來宣 誅止其魁 釋其下人 蔡人卒夫 投甲呼舞 蔡之婦女 迎門笑語 蔡大告飢 船粟往哺 蔡人告寒 賜以繒布 始時蔡人 禁不往來 今相從戱 里問夜開 始時蔡人 進戰退戮 今旰而起 左餐右粥 爲之擇人 以收餘憊 選吏賜牛 敎而不稅 蔡人 有言始迷不知 今乃大覺 羞前之爲 蔡人有言 天子明聖 不順族誅 順保性命 汝不吾信 視此蔡方 孰爲不順 往斧其吭 凡叛 有數 聲勢 相倚 吾彊不支 汝弱奚恃 其告而長 而父而兄 奔走偕來 同我太平 惟蔡爲亂 天子伐之 旣伐而飢 天子 活之 始議伐蔡 卿士 莫隨 旣伐四年 小大竝疑 不赦不疑 山天子明 凡此蔡功 惟斷乃成 旣定惟蔡 四夷畢來 遂開明堂 坐以治之

 

 

南海神廟碑

 

海於天地間爲物最鉅自三代聖王莫不祀事考於傳記而南海神次最貴在北東西三神河佰之上號爲祝融天寶中天子以爲古爵莫貴於公侯故海岳之祀犧幣之數放而依之所以致宗極於大今王亦爵也而禮海岳尙循公侯之事虛王儀而不用非致崇極之意也由是冊尊南海神爲廣利王祝號祭式與次俱升因故廟易而神之在今廣州治之東南海道八十里扶胥之口其黃木之灣常以立夏氣至命廣州刺史行事祠下事訖驛聞而刺史常節度五嶺諸軍仍觀察郡邑於南方事無所不統地大以遠故常選用重人旣貴而富且不習海事又當祀時海常多大風將往皆憂戚旣進觀顧怖悸故常以疾爲辭而委事於其副其來已久故明宮齋廬上雨旁風無所蓋障牲酒瘠酸取具臨時水陸之品狼藉籩豆薦薦興俯不中議式吏滋不恭神不顧享盲風怪雨發作無節人蒙其害元和十二年始詔用前尙書右丞國子祭酒魯國孔公爲廣州刺史兼御史大夫以殿南服公正直方嚴中心樂易祗愼所職治人以明事神以誠內外殫盡不爲表襮至州之明年將夏祝冊自京師至吏以時告公乃齎礻友視冊誓群有司曰冊有皇帝名乃上所自署其文曰嗣天子某謹遺某官某敬祭其恭且嚴如是敢有不承明日吾將宿廟下以供晨事明曰吏以風雨白不聽於是主府文武吏士凡百數交謁更諫皆揖而退公遂陞舟風雨少弛棹夫奏功雲陰解駁日光穿漏波伏不興省之夕載陰將事之夜天地開除月星明槪五鼓旣作牽牛正中公乃盛服執笏以入卽事文武賓屬俯首聽位各執其職牲肥酒香樽爵淨潔降登有數神具醉飽海之百靈秘怪惚畢出蜿蜿蜑蜑來享飮食闔廟旋祥飇送颿旗纛旄摩飛揚唵藹鐃鼓嘲轟高關噭譟武夫奮棹工師唱和穹龜長魚踊躍后先乾端坤倪軒豁呈露祀之之歲風熄滅人厭魚蟹吳穀胥熟明年祀歸又廣廟宮而大之治其庭壇改作東西兩序齋疱之房百用具備明年其時公又固往不懈益虔歲仍大和耋艾歌詠始公之至盡除他名之稅罷衣食於官之可去者四方之使不以資交以身爲帥燕享有時賞與以節公藏私蓄上下與足於是免屬州負浦之緡錢二十有四萬米三萬二千斛賦金之州耗金一歲八百困不能償皆以丏之加西南守長之俸誅其尤無良不聽令者由是皆自重愼法人士之落南不能歸者與流徙之冑百二十八族用其才良而其無告者其女子嫁家者與之錢財令無失時刑德竝流方地數千里不識盜賊山行海宿不澤處所事神治人可謂備至矣咸願刻廟石以著厥美而繁以詩乃作詩曰南海陰墟祝融之宅卽祀于旁帝命南伯吏惰不躬正自今公明用享錫祐我家邦惟明天子惟愼厥使我公在官神人至喜海嶺之陬旣足旣濡胡不均弘俾執事樞公行勿遲公無遽歸匪我私公神人具依

 

 

爭臣論

 

或問諫議大夫陽城於愈可以爲有道之士乎哉學廣而聞多不求聞於人也行古人之道居於晉之鄙晉之鄙人薰其德而善良者幾千人大臣聞以薦之千子以爲諫議大夫人蓋以爲華陽子不喜居於位五年矣視其德如在草野彼기부貴移易其心哉愈應之曰是易所謂恒其德貞而夫子凶者也惡得爲有道之士乎哉在易蠱之上九云不事王后高尙其事蹇之六二則曰王臣蹇蹇匪躬之故夫不以所居之時不一而所蹈之德不同也若蠱之上九居無用之地而致匪躬之節蹇之六二在王臣之位而高不事之心則冒進之患生曠官之刺興志不可則而尤不終無也今陽子實一匹夫在位不爲不久矣聞天下之得失不爲不熟矣天下待之不爲不加矣而未嘗一言及於政視政之得失若越人視奏人之肥瘠忽焉不加喜戚於其心問其官則曰諫議也問其祿則曰下大夫之秩也問其政則曰我不知也有道之士固如是乎哉且吾聞之有官守者不得其職則去有言責者不得其言則去今陽子以爲得其言乎哉得其言而不言與不得其言而不去無一可者也陽子將爲祿仕乎古之人有云仕不爲貧而有時乎爲貧謂祿仕者也宜乎辭尊而居卑辭富而居貧若抱關擊柝者可也蓋孔子嘗爲委吏矣嘗爲乘田矣亦不敢曠其職必曰會計當而已矣必曰牛羊遂已已矣若陽子之秩祿不爲卑且貧匠章明矣而如此其可乎哉或曰否非若此也夫陽子惡訕上者惡爲人臣招其君之過而以爲名者故雖諫且議使人不得而知焉書曰爾有嘉謨嘉猷則入告爾后于內爾乃順之于外曰斯謀斯猷惟我后之德夫陽子之用心亦若此者愈應之曰若陽子之用心如此玆所謂惑者矣入則諫其君出不使人知者大臣宰相者之事非陽子之所宜行也夫陽子本以布衣隱於蓬蒿之下主上嘉其行誼擢在此位官以諫爲名誠宜有以奉其職使四方後代知朝延有直言骨鯁之臣天子有不僭賞從諫如流之美庶巖穴之士 聞而慕之 束帶結髮願進於闕下 而伸其辭說 致吾君於堯舜 熙鴻號於無窮也 若書所謂則大臣宰相之事 非陽子之所宜行也 且陽子之心 將使君人者 惡聞其過乎 是啓之也 或曰陽子之不求聞而人 聞之 不求用而君 用之不得己而起 守其道而不變 何子 過之深也 愈曰自古聖人賢士 皆非有心 求於聞用也 閔其時之不平 人之不乂 得其道 不敢獨善其身而必兼濟天下也 孜孜矻矻 死而後已 故禹過家門不入 孔席 不暇暖而墨突 不得黔 彼二聖一賢者 豈不知自安逸之爲樂哉 誠畏天命而非人窮也 夫天 授人以賢聖才能 豈使自有餘而已 誠欲以補其不足者也 耳目之於身也 耳司聞而目司見 聽其是非 視其險易然後 身得安焉 聖賢者 時人之耳目也 時人者 賢聖之身也 且陽子之不賢 則將役於身 以奉其上矣 若果賢 則固畏天命而閔人窮也 惡得以自暇逸乎哉 或曰吾聞君子 不欲加諸人 而惡許以爲直者 若吾子之論 直則直矣 無乃傷于德而費於辭乎 好盡言以招人過 國武子之所以見殺於齊也 吾子 其亦聞乎 愈曰君子 居其位則思死其官 未得位則思修其辭 以明其道 我將以明道也 非以爲直而加人也 且國武子 不能得善人而好盡言於亂國 是以 見殺傳曰惟善人 能受盡言 謂其聞而能改之也 子告我曰 陽子 可以爲有道之士也 今雖不能及已 陽子 將不得爲善人乎

 

 

送窮文

 

元和六年正月乙丑晦 主人使奴星 結柳作車 縛草爲船 載糗輿粻 牛繫軛下 引帆上檣 揖窮鬼而告之曰 聞子 行有日矣 鄙人 不敢問所途 躬具船與車 備載糗粻 日吉辰良 利行四方 子飯一盂 子啜一觴 携明挈儔 去故就新 駕塵弓廣風 與電爭先 子無底滯之尤 我有資送之怛 子等有意於行乎 屛息潛聽 如聞音聲 若嘯若啼 砉欻嚘嚶 毛髮盡竪 竦肩縮頸 疑有而無 久乃可明 若有言者 曰吾與子居 四十年餘 子在孩提 吾不子愚 子學子耕 求官與名 惟子是從 不變于初 門神戶靈 我叱我呵 包羞詭隨 志不在他 子遷南荒 熱爍濕蒸 我非其鄕 百鬼欺陵 太學四年 朝 齏暮塩 惟我保汝 人皆汝嫌 自初及終 未始背汝 心無異謀 口絶行語 於何聽聞 云我當去 是必夫子 信讒有間於予也 我鬼非人 安用車船 鼻嗅臭香 糗粻可損 單獨一新 誰爲朋儔 子苟非知 可數以不 子能盡言 可謂聖智 情狀旣露 敢不廻避 主人應之曰 子以吾 爲眞不知也邪 子之朋儔 非六非四 在十去五 滿七除二 各有主張 私立名字 捩手覆羹 轉喉觸諱 凡所以使吾 面目可憎 語言無味者 皆子之志也 其一名曰 智窮 矯矯亢亢 惡圓喜方 羞爲姦欺 不忍害傷 其次名曰 學窮 傲數與名 摘抉杳微 高挹群言 執神之機 又其次曰 文窮 不專一能 怪怪奇奇 不可時施 秖以自嬉 又其次曰 命窮影與形殊 面醜心姸 利居衆後 責在人先 又其次曰 交窮 磨肌戞骨吐出心肝 企足以待 寘我讎寃 凡此五鬼 爲吾五患 肌我寒我 興訛造仙 能使我迷 人莫能間 朝悔其行 暮已復然 蠅營狗苟 驅去復還 言未畢 五鬼相與張眼吐舌 跳偃踉仆 抵掌頓脚 失笑相顧 徐謂主人曰 子知我名 凡我所爲 驅我令去 小黠大癡 人生一世 其久幾何 吾立子名 百世不磨 小人君子 其心不同 惟乖於時 乃與天通 携持琬琰 易一羊皮 飫於肥甘 慕彼糠糜 天下知子 誰過於予 雖遭斥逐 不忍子竦 謂予不信 請質詩書 主人於是 垂頭喪氣 上手稱謝 燒車與船 廻之上座

 

 

進學解

 

國子先生 晨入大學 招諸生立館下 誨之曰 業精于勤 荒于嬉 行成于思 毁于隨 方今聖賢相逢 治具畢張 拔去兇邪 登崇俊良 占小善者 率以錄 名一藝者 無不庸 爬羅剔抉 刮垢磨光 蓋有幸而獲選 孰云多而不揚 諸生 業還不能精 無患有司之不明 行患不能成 無患有司之不公 言未旣 有笑于列者曰 先生欺予哉 弟子事先生 于玆有年矣 先生口不絶 吟於六藝之文 手不停披於百家之編 記事者必提其要 纂言者必鉤其玄 貪多無得 細大不損 焚膏油以繼晷 恆兀兀以窮年 先生之業 可謂勤矣 觝排異端 揚斥佛老 補苴罅漏 張皇幽眇 尋墮緖之茫茫 獨旁搜而遠紹 障百川而東之 廻狂瀾於旣倒 先生之於儒 可謂勞矣 沈浸醲郁 含英咀華 作爲文章 其書滿家 上規姚姒渾渾無涯 周誥殷盤 佶屈聱牙 春秋謹嚴 左氏浮誇 易奇而法 詩正而葩 下逮莊騷 太史所錄 子雲相如 同工異曲 先生之於文 可謂閎其中 而肆其外 少始知學 勇於敢爲 長通於方 左右其宜 先生之於爲人 可謂性矣 然而公不見信於人 私不見助於友 跋前疐後 動輒得咎 暫爲御史 遂竄南夷 三爲博士 穴不見治 命與仇謀 取敗幾時 冬暖而兒號寒 年登而妻啼飢 頭童齒豁 竟死何裨 不知慮此 反敎人爲 先生曰 吁 子來前 夫大木爲杗 細木爲桷 欂櫨侏儒椳闑居楔 各得其宜 以成室屋者 匠氏之功也 玉札丹砂赤箭靑芝 牛溲馬勃 敗鼔之皮 俱收立蓄 待用無遺者 醫師之良也 登明選公 雜進巧拙 紆餘爲姸 卓犖爲傑 較短量長 惟器是適者 宰相之方也 昔者孟軻好辯 孔道以明 轍環天下 卒老于行 筍卿守正 大論是弘 逃讒于楚 廢死蘭陵 是二儒者 吐詞爲經 擧足爲法 絶類離倫 優入聖域 其遇於世何如也 今先生 學雖勤 而不繇其統 言雖多而不要其中 文雖奇而不濟於用 行雖修而不顯於衆猶且月費俸錢 歲靡廩粟 子不知耕 婦不知織 乘馬從徒 安坐而食 踵常途之役役 窺陳編以盜竊 然而聖主不加誅 宰臣不見斥 玆非幸歟 動而得謗 名亦隨之 投閑置散 乃分之宜 若夫商財賄之有亡 計班資之崇庳 忘己量之所稱 指前人之瑕疵 是所謂詰匠氏之不以杙爲楹 而訾醫師以昌陽引年 欲進其稀笭也

 

 

鰐魚文

 

昔先王 旣有天下 列山澤 罔繩擉刃 以除蟲蛇 惡物爲民害者 驅而出之四海之外 及後王 德薄 不能遠有 則江漢之間 尙皆棄之 以與蠻夷楚鉞 況潮 嶺海之間 去京師萬里哉 鰐魚之涵淹卯育於此亦固其所 今天子嗣唐位 神聖慈武 四海之外 六合之內 皆撫而有之 況禹跡所揜 陽州之近地刺史縣令之所治出貢賦 以供天地宗廟百神之祀之壤者哉 鰐魚 其不可與刺史 雜處此土也 刺史 受天子命 守此土治此民 而鰐魚睅然不安溪潭據食民畜熊豕鹿麞 以肥其身 以種其子孫 與刺史亢拒 爭爲長雄 刺史雖駑弱 亦安肯爲鰐魚低首下心 伈伈睍睍 爲民吏羞 以偸活於此耶 且承天子命 以來爲吏固其勢 不得不與鰐魚辨 鰐魚有知 其聽刺史言 潮之州 大海 在其南 鯨鵬之大 蝦蟹之細 無不容歸 以生以養 鰐魚朝發而夕至也 今與鰐魚約 盡三日 其率醜類 南徙于海 以避天子之命吏 三日不能 至五日 五日不能 至七日 七日不能 是終不肯徙也 是不有刺史 聽從其言也 不然 則是鰐魚 冥頑不靈 刺史雖有言 不聞不知也 夫傲天子之命吏 不聽其言 不徙以避之與 冥頑不靈而爲民物害者 皆可殺 刺史則選材技吏民 操强弓毒矢 以與鰐魚 從事 必盡殺乃止 其無悔

 

 

柳州羅池廟碑

 

羅池廟者 故刺史柳侯廟也 柳侯爲州 不鄙夷其民 動以禮法 三年 民各自羚奮 曰 玆土 雖遠京師 吾等亦天氓 今天 幸惠仁侯 若不化服 我則非人 於是 老少 相敎語 莫違侯令 凡有所爲於其鄕閭 及於其家 皆曰吾侯 聞之得無不可於意否 莫不忖度而後 從事 凡令之期 民勸趨之 無有後先 必以其時 於是 民業有經 公無負租 流逋 四海 樂生興事 宅有新屋 步有新船 池園潔修 猪牛鴉鷄 肥大蕃息 子嚴父詔 婦順夫指 嫁娶葬祭 各有條法 出相弟長 入相慈孝 先時民貧 以男女相質 久不得贖 盡沒爲隸 我侯之至 按國之故 以傭除本 悉奪歸之 大脩孔子廟 城郭巷道 皆治使端正 樹以名木 柳民旣皆悅喜 嘗與旣部將魏忠 謝寧 歐陽翼 飮酒驛亭 謂曰 吾棄於 時而寄於此 與若等好也 明年吾將死 死而爲神 後三年爲廟祀我 及期而死 三年孟秋辛卯 侯降于州之後堂 歐陽翼等 見而拜之 其夕夢翼而告之曰 館我於羅池 其月景辰 廟成大祭過客李儀醉酒 侮慢堂上 得疾扶出廟門卽死 明年春 魏忠歐陽翼 使謝寧 來京師 請書其事于石 余謂柳侯 生能澤其民 死能驚動禍福之 以食其土 可謂靈也已 作迎享送神詩 遺柳民 俾歌以祀焉 而幷刻之 柳侯河東人 諱宗元 字子厚 賢而有文章 嘗位於朝 光顯矣 已而擯不用 其辭曰 荔子丹兮蕉黃 雜肴蔬兮進侯堂 侯之船兮兩旗 度中流兮風泊之 待侯不來兮 不知我悲 侯乘駒兮 入廟 慰我民兮不嚬以笑 鵝之山兮柳之水 桂樹團團兮 白石齒齒 侯朝出遊兮 暮來歸 春與猿兮 秋鶴與飛 北方之人兮 爲侯是非 千秋萬歲兮 侯無我違 福我兮 壽我 驅厲鬼兮山之左 下無若濕兮 高無乾 秔稌充羡兮 蛇蛟結蟠 我民報事兮無怠 其始自今兮 欽于世世

 

 

送孟東野序

 

大凡物不得其平則鳴 草木之無聲 風撓之鳴 水之無聲 風蕩之鳴 其躍也 或激之 其趨也 或梗之 其沸也 或炙之 金石之無聲 或擊之鳴 人之於言也 亦然 有不得已者而後 言 其訶也有思 其哭也 有懷 凡出乎口而爲聲者 其皆有弗平者乎 樂也者 鬱於中而泄於外者也 擇其善鳴者而假之鳴 金石絲竹匏土革木 八者 物之善鳴者也 維天之於時也 亦然 擇其善鳴者而假之鳴 是故

以鳥鳴春 以雷鳴夏 以蟲鳴秋 以風鳴冬 四時之相推奪 其必有不得其平者乎 其於人也 亦然 人聲之精者 爲言 文辭之於言 又其精者也 尤擇其善鳴者而假之鳴 其在於唐虞 咎陶 禹 其善鳴者也 而假之以鳴 夔 弗能以文辭 鳴 又自假於韶 以鳴 夏之時 五子 以其歌 鳴 伊尹 鳴殷 周公 鳴周 凡載於詩書六藝 皆鳴之善者也 周之衰 孔子之徒 鳴之 其聲 大而遠 傳 曰天將以夫子 爲木鐸 其弗信矣乎 其末也 莊周以其荒唐之辭 鳴 楚 大國也 其亡也 以屈原 鳴 臧孫辰 孟軻 筍卿 以道鳴者也 楊朱 墨翟 管夷吾 晏嬰 老聃 申不害 韓非 愼到 田騈 鄒衍 尸佼孫武 張儀 蘇秦之屬 皆以其術 鳴 秦之興 李斯 鳴之 漢之時 司馬遷 相如 揚雄 最其善鳴者也 其下魏晉氏 鳴者不及於古 然 亦未嘗絶也 就其善者 其聲 淸以浮 其節 數以急 其辭淫以哀 其志弛以肆 其爲言也 亂雜而無章 將天醜其德 莫之顧耶 何爲乎不鳴其善鳴者也 唐之有天下 陳子昻 蘇源明 元結 李白 杜甫 李觀 皆以其所能 鳴 其存而在下者 孟郊東野 始以其詩鳴 其高 出晉魏 不懈而及於古 其他 浸淫乎漢氏矣 從吾游者 李翶 張籍 其尤也 三子者之鳴 信善鳴矣 抑不知天將和其聲 而使鳴國家之盛耶 抑將窮餓其身 思愁其心腸 而使自鳴其不幸耶 三子者之命 則縣乎天矣 其在上也 奚以喜 其在下也 奚以悲 東野之役於江南也 有若不釋然者 故 吾道其命於天者 以解之

 

 

送楊巨源少尹序

 

昔疏廣受二子 以年老 一朝辭位而去 于時公卿 設供帳 祖道都門外 車數百兩 道路觀者 多歎息泣下 共言其賢 漢史旣傳其事 而後世工畵者 又圖其迹 至今照人耳目 赫赫若前日事 國子司業楊君巨源 方以能詩 訓後進 一旦 以年滿七十 亦白丞相去 歸其鄕 世常說古今人 不相及 今楊與二疏 其意豈異也 予在公卿後 遇疾不能出 不知兩侯去時 城門外送者幾人 車幾兩 馬其駟 道傍觀者亦有歎息 知其爲賢與否 而太史氏 又能張大其事 爲傳繼二疏蹤跡否 不落莫否 見今世無工畵者 而畵與不畵 固不論也 然吾聞楊侯之去 丞相有愛而惜之者 白以爲其都少尹 不絶其祿 又爲歌詩以勸之 京師之長於詩者 亦屬二和之 又不知當時二疏之去 有是事否 古今人 同不同 未可知也 中世士大夫 以官爲家 罷則無所於歸 楊侯始冠 擧於其鄕 歌鹿鳴而來也 今之歸 指其樹曰 某樹 吾先人之所種也 某水某丘 吾童子時所 鉤遊也 鄕人 莫不加敬 誡子孫以楊侯不去其鄕 爲法 古之所謂鄕先生沒而可祭於社者 其在斯人歟 其在斯人歟

 

 

送石洪處士序

 

河陽軍節度使烏公 爲節度之三月 來士於從事之賢者 有薦石先生者 公曰 先生何如 曰 先生居嵩邙瀍穀之間 冬一裘夏一葛 朝夕飯一盂蔬一盤 人與之錢則辭 請與出遊 未嘗以事免 勸之仕則不應 坐一室 左右圖書 與之語道理 辦古今事當否 論人高下 事後當成敗 若河決下流而東注也 若駟馬駕輕車就熟路而王良造父爲之先後也 若燭照數計而龜卜也 大夫曰 先生有以自老 無求於人 其肯爲某來邪 從事曰 大夫文武忠孝 求士爲國 不私於家 方今寇聚於恒 師環其彊 農不耕收 財粟殫亡 吾所處地 歸輸之塗 治法征謀 宜有所出 先生仁且勇 若以義請而强委重焉 其何說之辭 於是 譔書詞 具馬幣 卜日以授使者 求先生之廬而請焉 先生不告於妻子 不謀於朋友 冠帶出見客 拜受書禮於門內 宵則沐浴 戒行李載書冊 問道所由 告行於常所來往 晨則畢至 張筵於上東門外 酒三行且起 有執爵而言者曰 大夫眞能以義取人 先生眞能以道自任 決去就 爲先生別 又酌而祝曰 使大夫恒無變其初 無務富其家而飢其師 無甘受佞人而外敬正士 無味於諂言 惟先生是聽 以能有成功 保天子之寵命 又祝曰 使先生無圖利於大夫而私便其身 先生起拜祝辭曰 敢不敬蚤夜以求從祝規 於是東都之人 咸知大夫與先生 果能相與以有成也 遂各爲歌詩六韻 遣愈爲之序云

 

 

送溫造處士序

 

伯樂一過冀北之野 而馬群送空 夫冀北 馬多於天下 伯樂雖善知馬 安能空其群邪 解之者曰 吾所謂空 非無馬也 無良馬也 伯樂知馬 遇其良輒取之 群無留良焉 苟無留其良 雖謂無馬 不爲虛語矣 東都 固士大夫之冀北也 恃才能 深藏而不市者 洛之北涯曰石生 其南涯曰溫生 大夫烏公以鈇鉞 鎭河陽之三月 以石生爲才 以禮爲羅 羅而致之幕下 未數月也 以溫生爲才 於是以石生爲媒 以禮爲羅 又羅而致之幕下 東都雖信多才士 朝取一人焉 拔其尤 暮取一人焉 拔其尤 自居守河南尹 以及百司之執事 與吾輩二縣之大夫 政有所不通 事有所可疑 奚所諮而處焉 士大夫之去位而巷處者 誰與嬉遊 小子後生 於何老德而問業焉 搢紳之東西行過是都者 無所禮於其廬 若是而稱曰 大夫烏公 一鎭河陽而東都處士之廬 無人焉 豈不可也 夫南面而聽天下 其所託重而恃力者 惟相與將耳 相爲天子得人於朝廷 將爲天子得文武士於幕下 求內外無治 不可得也 愈縻於者 不能引去 資二生以待老 今皆爲有力者奪之 其何能無介然於懷邪 生卽至 拜公於軍門 其爲吾以前所稱 爲天下賀 以後所稱 爲吾致私怨於盡取也 留守相公 首爲四韻詩 歌其事 愈因推其意而序焉

 

 

 

 

古文眞寶後集 卷之四

 

 

送李愿歸盤谷序

韓退之

太行之陽 有盤谷 盤谷之間 泉甘而土肥 草木叢茂 居民鮮少 惑曰謂其環兩山之間 故 曰盤 或曰是谷也 宅幽而勢阻 隱者之所盤旋 友人李愿居之 愿之言 曰人之稱大丈夫者 我知之矣.利澤施于人 名聲昭于時 坐于廟朝 進退百官而佐天子出令 其在外則樹旗旄羅弓失 武夫前呵 從者塞塗 供給之人 各執其物 夾道而疾馳 喜有賞 怒有刑 才畯滿前 道古今而譽盛德 入耳而不煩 曲眉豊頰 淸聲而便體 秀外而蕙中 飄輕裾翳長袖 粉白黛綠者 列屋而閑居 妬寵而負恃 爭姸而取憐.大丈夫之遇知於天子 用力於當世者之爲也 吾非惡此而逃之 是有命焉 不可幸而致也 窮居而野處 升高而望遠 坐茂樹以終日 濯淸泉以自潔 採於山美可茹 釣於水鮮可食 起居無時 惟適之安 與其譽於前 孰若無毁於其後 與其樂於身 孰若無憂於其心 車服不維 刀鋸不加 理亂不知 黜陟不聞 大丈夫不遇於是者之所也 我則行之 伺候於公卿之門 奔走於刑勢之途 足將進而趑趄 口將言而囁嚅 處穢汚而不羞 觸刑辟而誅戮 僥倖於萬一 老死而後止者 其於爲人 賢不肖何如也 昌黎韓愈 聞其言而壯之 與之酒而爲之歌曰 盤之中 維子之宮 盤之土 維子之稼 盤之泉 可濯可沿 盤之阻 誰爭子所 窈而深 廓其有容 繚而曲 如往而復.嗟盤之樂兮 樂且無央 虎豹遠跡兮 蛟龍遁藏 鬼神守護兮 呵禁不祥 飮且食兮 壽而康 無不足兮 奚所望 膏吾車兮 吾馬 從子于盤兮 終吾生以徜徉.

   

 

送陸歙州亻參詩序

 

貞元十八年二月十八日 祠部員外郞陸君 出刺歙州 朝廷夙夜之賢 都邑游居之良 齎咨涕洟 咸以爲不當去 歙 大州也 刺史 尊官也 由郞官而往者 前後相望也 當今出於天下 江南居十九 宣使之所察 歙爲富州 宰臣之所薦聞 天子之所選用 其不輕而重也 較然矣 如是而齎咨涕洟 以爲不當去者 陸君之道 行乎朝廷 則天下望其賜 刺一州 則專而不能咸 先一州而後天下 豈吾君 與吾相之心哉? 於是昌黎韓愈 道願留者之心而泄其思 作詩曰 我衣之華兮 我佩之光 陸君之去兮 誰與翶翔 歛此大惠兮 施于一州 今其去矣 胡不爲留 我作此詩 歌于逵道 無疾其驅 天子有詔

 

   

師說

 

古之學者 必有師 師者 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 人非生而知之者 孰能無惑 惑而不從師 其爲惑也 終不解矣 生乎吾前 其聞道也 固先乎吾 吾從而師之 生乎吾後 其聞道也 亦先乎吾 吾從而師之 吾師道也 夫庸知其年之先後生於吾乎 是故 無貴無賤 無長無少 道之所存 師之所存也 嗟乎 師道之不傳也久矣 欲人之無惑也難矣 古之聖人 其出人也遠矣 猶且從師而問焉 今之衆人 其下聖人之亦遠矣 而恥學於師 是故 聖益聖 愚益愚 聖人之所以爲聖 愚人之所以爲愚 其皆出於此乎 愛其子 擇師而敎之 於其身也 則恥師焉 惑矣 彼童子之師 授之書而習其 句讀者也非吾所謂傳其道解其惑者也 句讀之不知 惑之不解 或師焉 或不焉 小學而代遺吾未見其明也 巫醫樂師百工之人 不恥相師 士大夫之族 曰師曰弟子云者

則群聚而笑之 問之則曰 彼與彼 年相似也 道相似也 位卑則足羞 官盛則近諛 鳴乎 師道之不 復 可知矣 巫醫百工之人 君子不齒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可怪也歟 聖人無常師 孔子師郯子萇弘師襄老聃 郯子之徒 其賢 不及孔子 孔子曰 三人行 則必有我師 是故 弟子不必不如師 師不必賢於弟子 聞道有先後 術業有專攻 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 年十七 好古文 六藝經傳 皆通習之 不拘於是 請學於余 余嘉其能行古道 作師說以貽之

   

 

雜說

 

世有伯樂 然後 有天里馬 天里馬常有 而伯樂不常有 故 雖有名馬 秪於奴隸人之手 騈死於槽櫪之間 不以千里稱也 馬之千里者 一食或盡粟一石 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馬雖有千里之能 食不飽 力不足 才美不外見 且欲與常馬 等 不可得 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 食之不能盡其材 鳴之不能通其意 策而臨之曰 天下無良馬 嗚呼 其眞無馬耶 其眞不識馬耶

   

 

獲麟解

 

麟之爲靈 昭昭也 詠於詩 書於春秋 雜出於傳記百家之書 雖婦人小子 皆知其爲祥也 然 麟之爲物 不畜於家 不恒有於天下 其爲形也不類 非若牛馬犬豕豺狼麋鹿然 然則雖有麟 不可知其爲麟也 角者 吾知其爲牛 鬣者 吾知其爲馬 犬豕豺狼麋鹿 吾之其爲犬豕豺狼麋鹿 惟麟也不可知.不可知則其謂之不祥也亦宜 雖然 麟之出 必有聖人 在乎位 麟 爲聖人出也 聖人者 必知麟 麟之果不爲不祥也 又曰 麟之所以爲麟者 以德 不以形 若麟之出 不待聖人 則謂之不祥也 亦宜哉

 

   

諱辯

 

與進士李賀書 勤賀擧進士 賀擧進士有名 與賀爭名者 毁之曰賀 父名 晉肅賀不擧進士爲是 勤之擧者爲非 聽者不察 和而唱之 同然一辭 皇甫湜 曰子與賀且得罪 愈曰然 律曰二名不偏諱 釋之者曰謂若言徵不稱在 言在不稱徵 是也 律曰不諱嫌名 釋之者曰謂若禹與雨 丘與之類 是也 今賀父名晉肅 賀擧進士 爲犯二名律乎 爲犯嫌名律乎 父名晉肅 子不得擧進士 若父名仁 子不得爲人乎 夫諱 始於何時 作法制 以敎天下者 非周公孔子歟 周公作詩不諱 孔子不偏諱二名 春秋 不譏不諱嫌名 康王釗之孫 實爲昭王 曾參之父 名晳 曾子不諱昔 周之時 有騏期 漢仔時 有杜度 此其子 宜如何諱 將諱其嫌 遂諱其姓乎 將不諱其嫌者乎 漢諱武帝名 徹爲通 不聞又諱車轍之轍 爲某字也 諱呂后名雉 爲野鷄 不聞又諱治天下之治 爲某字也 今上章及詔 不聞諱滸勢秉饑也 惟宦官宮妾 乃不敢言諭及機 以爲觸犯 士君子立言行事 宜何所法守也 今考之於經 質之於律 稽之以國家之典 賀擧進士爲可耶 爲不可耶 凡事父母 得如曾參 可以無譏矣 作人得如周公孔子 亦可以止矣 今世之士 不務行曾參周公孔子之行 而諱親之名 則務勝於曾參周公孔子 亦見其惑也 夫周公孔子曾參 卒不可勝 勝周公孔子曾參 乃比於宦官宮妾 則是宦官宮妾之孝於其親 賢於周公孔子曾參者耶

 

   

藍田縣丞廳壁記

 

丞之職 所以貳令 於一邑 無所不當問 其下 主簿尉 主簿尉 乃有分職 丞 位高而偪 例以嬚 不可否事 文書 行吏抱成案 詣丞 卷其前鉗以左手 右手 摘紙尾 雁鶩行以進 平立睨丞曰當暑 丞 涉筆占位 暑惟謹 目吏問可不可 吏曰得則退 不敢略省 漫不知何事 官雖尊力勢反在主簿尉下 諺數慢必曰丞至以相訾謷 丞之設 豈端使然哉 博陵崔斯立 種學績文 以蓄其有 泓涵演迆 日大以肆 貞元初 挾其能 戰藝於京師 再進再屈於人 元和初 以前大理評事 言得失黜官 再轉而爲丞玆邑 始至喟然曰官無卑顧材不足塞職旣噤不得施用 又喟然曰丞哉 丞哉余不負丞 而丞負余則盡去牙角一躡故跡 破崖岸而爲之 丞廳故有記 壤漏汚不可讀 斯立易桷與瓦 墁治壁 悉書前任人名氏 庭有老槐四行 南墻鉅竹千梃 儼立若相持 水㶁㶁循除鳴斯立 痛掃漑對樹二松 日其間有問者 輒對曰余 方有公事子姑去 考功郞中知制誥 韓愈 記.

   

 

上宰相第三書

 

愈 聞周公之爲輔相 急於見賢也 方一食 三吐其哺 方一沐 三握其髮 當是時 天下之賢才 皆已擧用 姦邪讒佞欺負之徒 皆已除去 四海 皆已無虞 九夷八蠻在荒服之外者 皆已賓貢 天灾時變昆蟲草木之妖 皆已銷息 天下之所謂禮樂刑政敎化之具 皆已修理 風俗 皆已敦厚 動植之物風雨霜露之所霑被者 皆已得宜 休徵嘉瑞麟鳳龜龍之屬 皆已備至而周共 以聖人之才 憑叔父之親 其所輔理承化之功 又盡章章如是 其所求進見之士 豈復有賢於周公者哉 不惟不賢於周公而已 豈復有賢於時百執事者哉 豈復有所計議能補於周公之化者哉 然而周公 求之 如此其急惟恐耳目 有所不聞見 思慮有所未及 以負成王 託周公之意 不得於天下之心 設使其時 補理承化之功 未盡章章如是 而非聖人之才 而無叔父之親則將不暇食與沐矣 豈特吐哺握髮 爲勤而止哉 惟其如是故 于今頌成王之德而稱周公之功 不衰今閤下 爲輔相 亦近耳 天下之賢才 豈盡擧用 姦邪讒佞欺負之徒 豈盡除去 四海 豈盡無虞 九夷八蠻之在荒服之外者 豈盡賓貢 天灾時變昆蟲草木之妖 豈盡銷息 天下之所謂禮樂刑政敎化之具 豈盡修理風俗 豈盡敦厚 動植之物 風雨霜露之所霑被者 豈盡得宜 休徵嘉瑞麟鳳龜龍之屬 豈盡備至 其所求進見之士 雖不足以希望盛德 至比於百執事 豈盡出其下哉 其所稱說 豈盡無所補哉 今雖不能如周公 吐哺握髮 亦宜引而進之 察其所以而去就之 不宜黙黙而已也 愈之待命 四十餘日矣 書再上而志不得通 足三及門而閽人辭焉 惟其昏愚 不知逃故 復有周公之說焉古之士 三月不仕則相弔故 出疆 必載質 然 所以重於自進者 以其於周不可則去之魯 於魯不可則去之齊 於齊不可則去之宋之鄭之秦之楚也 今天下 一君 四海 一國 舍乎此則夷狄矣 去父母之邦矣 故 士之行道者 不得於朝則山林而已矣 山林煮 士之所獨善自養而不憂天下者之所能安也 如有憂天下之心則不能矣 故 愈每自進而不知愧焉 書亟上足數及門而不知止焉 寧獨如此而已 惴惴焉惟不得出大賢之門 是懼 亦惟少垂察焉.

  

 

殿中少監馬君墓銘

 

君諱繼祖司徒贈太師北平莊武王之孫少府監贈太子少傳諱暢之子生四歲以門功拜太子舍人積三十四年五轉而至殿中少監年三十七以卒有男八人女二人始余初冠應進士貢在京師窮不能自存以故人稚弟拜北平王於馬前王問而憐之因得見於安邑里第王軫其寒飢賜食與衣召二子使爲之主其季遇我特厚少府監贈太子少傳者也姆抱幼子立側眉眼如晝髮漆漆黑肌肉玉雪可念殿中君也當是時見王於北亭猶高山深林龍虎變化不測傑魁人也退見少傅翠竹碧梧鸞停峙能守其業者也幼子娟好靜秀瑤環瑜珥蘭茁其芽稱其家兒也後舍五年吾成進士去而東游哭北平王於客舍後十五六年吾爲尙書都官郞郞分司東都而少傅卒哭之又十餘年至今哭少監焉鳴呼吾未老自始至今未四十年而哭其祖子孫三世于人世何如也人欲久不死而觀居此世者何也

  

  

毛穎傳

 

毛穎者中山人也其先明目示佐禹治東方土養萬物有功因封於卯地死爲十二神嘗曰吾子孫神明之後不可與物同當吐而生已而果然明目示八世孫需免世傳當殷時居中山得神仙之術能匿光使物竊姮娥騎蟾蜍入月其後代遂隱不仕云居東郭者曰㕙狡而善走與韓盧爭能盧不及盧怒與宋鵲謀而殺之醢其家秦始皇時蒙將軍恬南伐楚次中山將大獵以懼楚召左右庶長與軍尉以連山筮之得天與人文之兆筮者賀曰今日之獲不角不牙衣褐之徒缺口而長髮八竅而趺居獨取其髦簡牘是資天下其同書秦其遂兼諸侯乎遂獵圍毛氏之族拔其豪載穎而歸獻俘于章臺宮聚其族而加束縛焉秦皇帝使恬賜之湯沐而封諸管城號曰管城子日見親寵任事穎爲人强記而便敏自結繩之代以及秦事無不算錄陰陽筮占相醫方族氏山經地志字書圖畵九流百家天人之書及至浮圖老子外國之說皆所詳悉又通於當代之務官府簿書市井貨錢注記惟上所使自秦皇帝及太子扶蘇胡偕丞相斯中車府令高下及國人無不愛重又善隨人意正直邪曲功拙一隨其人雖見廢棄終黙不洩惟不喜武士然見請亦時往累拜中書令與上益狎上嘗呼爲中書君上親決事以衡石自程雖官人不得立左右獨穎與執燭者常侍上休方罷穎與絳人陳玄弘農陶泓及會稽楮先生友善相推致其出處必偕上召穎三人者不待詔輒俱往上未嘗怪焉後因進見上將有任使拂拭之因免冠謝上見其髮禿又所摹畵不能稱上意上嘻笑曰中書君老而禿不任吾用吾嘗謂君中書君今不中書邪對曰臣所謂盡心者因不復召歸封邑終于管城子其子孫甚多散處中國夷狄皆冒管城惟居中山者能繼父祖業太史公曰毛氏有兩族其一姬姓文王之子封於毛所謂魯衛毛聃者也戰國時有毛公毛遂獨中山之族不知其本所出子孫最爲蕃昌春秋之成見絶於孔子而非其罪及蒙將軍拔中山之豪始皇封諸管城世遂有名而姬姓之毛無聞穎始以俘見卒見任使秦之滅諸侯穎與有功賞不酬勞以老見疎秦眞少恩哉.

 

 

伯夷頌

 

士之特立獨行 適於義而已 不顧人之是非 皆豪傑之士 信道篤而自知明者也 一家 非之 力行而不惑者 寡矣至於一國一州 非之力行而不惑者盖天下一人而已矣 若至於擧世非之 力行而不惑者 則千百年 乃一人而已耳 若伯夷者 窮天地瓦萬世而不顧者也 昭乎日月不足爲明 崒乎秦山不足爲高巍乎天地 不足爲容也 當殷之亡周之興徵 子賢也 抱祭器而去之武王周公 聖也 率天下之賢士 與天下之諸侯而攻之未嘗聞有非之者也 彼伯夷叔齊者 乃獨以爲不可殷旣滅矣 天下 宗周 彼二者 乃獨恥食其粟 餓死而不顧繇是而言夫豈有求而爲哉 信道篤而自知明也 今世之所謂士者 一凡人禮志則自以爲有餘 一凡人沮之則自以爲不足 彼 獨非聖人而自是如此 夫聖人 乃萬世之標準也余故曰若伯夷者雖然 徵二子 子亂臣賊子接跡於後世矣.

 

 

 

 

古文眞寶後集 卷之五

 

 

昌黎文集序

李漢

文者 貫道之器也 不深於斯道 有至者不也 易繇爻象 春秋書事 詩詠歌 書禮剔其僞 皆深矣乎 秦漢已前 其氣渾然 迨乎司馬遷相如董生揚雄劉向之徒 尤所謂傑然者也 至後漢曹魏 氣象萎苶 司馬氏以來 規範蕩悉 謂易以下 爲古文 剽掠潛竊爲工耳 文與道蓁塞 固然莫知也. 先生生大曆戊申 幼孤 隨兄播遷韶嶺 兄卒 鞠於嫂氏 辛勤來歸 自知讀書爲文 日記數千百言 比壯 經書 通念曉析 酷排釋氏 諸史百子 搜抉無陰. 汗瀾卓踔 奫泫澄深 詭然而蛟龍翔 蔚然而虎鳳躍 鏘然而韶鈞發 日光玉潔 周情孔思 千態萬狀 卒澤於道德仁義 炳如也. 洞視萬古 愍惻當世 遂大拯頹風 敎人自爲 時人始而驚 中而笑且排 先生益堅 終而翕然隨以定 嗚呼 先生於交 摧陷廓淸之功 比於武事 可謂雄偉不常者矣 長慶四年冬 先生歿 門人 隴西李漢 辱知最厚且親 遂收拾遺文 無所失墜 合若干卷 目爲昌黎先生集.

 

 

梓人傳

柳子厚

裵封叔之第 在光德里 有梓人 款其門 願傭隙宇而處焉 所職 尋引規矩繩墨 家不居礱斲之器 問其能曰 吾善度材 視棟宇之制 高深圓方短長之宜 吾指使而群工 役焉 捨我 衆寞能就一宇 故食官府 吾受祿 三倍 作於私家 吾收其直 大半焉 他日 入其室 其牀 闕足而不能理 曰將求他工 余甚笑之 謂其無能而貪祿嗜貨者 其後 京兆尹 將飾官署 余往過焉 委群材 會衆工 或執斧斤 或執刀鋸 皆環立嚮之 梓人 左執引 右執杖 而中處焉 量棟宇之任 視木之能 擧揮其杖曰 斧彼 執斧者奔而右 顧而指曰鋸彼 執鋸者趨而左 俄而 斤者斲 刀者削 皆視其色 俟其言 莫敢自斷者 其不勝壬者 怒而退之 亦莫敢慍焉 畵宮於堵 盈尺而曲盡其制 計其毫釐而構大廈 無進退焉 旣成 書于上棟曰 某年某月某建 則其姓字也 凡執用之工 不在列 余圜視大駭 然後知其術之工 大矣 繼而歎曰 彼將捨基手藝 傳其心智 而能知體要者歟 吾聞勞心者 役人 勞力者 役於人 彼其勞心者歟 能者用而智者謀 彼其智者歟 是足爲佐天子相天下法矣 物莫近乎此也 彼爲天下者 本於人 其執役者 爲徒隷 爲鄕師里胥 其上爲下士 又其上 爲中士 爲上士 又其上 爲大夫 爲卿爲公 離而爲六職 判而爲百役 外薄四海 有方伯連帥 郡有守 邑有宰 皆有佐政 其下 有胥史 又其下 有薔夫版尹 以就役焉 猶衆工之各有執伎 以食力也 彼佐天子相天下者 擧而加焉 指而使焉 條其紀綱而盈縮焉 薺其法度而整頓焉 猶梓人之有規矩繩墨 以定制也 擇天下之士 使稱其職 居天下之人 使安其業 視都知野 視野知國 視國知天下 其遠邇細大 可手據其圖而究焉 猶梓人 畵宮於堵而績于成也 能者 進而由之 使無所德 不能者 退而休之 亦莫敢慍 不衒能 不矜名 不親小勞 不侵衆官 日與天下之英才 討論其大經 猶梓人之善運衆工而不伐藝也 夫然後 相道得而萬國 理矣 相道旣得 萬國旣理 天下擧首而望曰 吾相之功也 後之人循跡而慕曰 彼相之才也 士或談段周之理者曰 伊傳周召 其百執事之勤勞 而不得紀焉 猶梓人 自名其功而執用者不列也 大哉相乎 通是道者 所謂相而已矣 其不知體要者反此 以恪勤爲公 簿書爲尊 衒能矜名 親小勞侵衆官 竊取六職百役之事 听听於府庭而遺其大者遠者焉 所謂不通是道也 猶梓人而不知繩墨之曲直 規矩之方圓 尋引之短長 姑奪衆工之斧斤刀鉅 以佐其藝 又不能備其工 以至敗績用而無所成也 不亦謬歟 或曰 彼主爲室者儻或發其私智 牽制梓人之慮 奪有世守而道謀 是用 雖不能成功 豈其罪耶 亦在任之而已 余曰不然 夫繩墨 誠陳 規矩誠設 高者不可抑而下也 狹者 不可張而廣也 由我則固 不由我則圮 彼將樂去固而就圮也 則卷其術 黙其智 悠爾而去 不屈吾道 是誠良梓人耳 其或嗜其貨利 忍而不能捨也 喪其制量 屈而不能守也 棟撓屋壞 則曰非我罪也 可乎哉 余謂梓人之道類於相 故書而欌之 梓人 蓋古之審曲面勢者 今謂之都料匠云 余所遇者 楊氏 潛其名.

 

 

與韓愈論史書

 

正月二十一日 某頓首十八丈退之侍者 前獲書言史事云 具與劉秀才書 及今見書藁 私心甚不喜 與退之往年言史事 甚大謬 若書中言 退之不宜一日在館下 安有探宰相意 以爲苟以史筆 榮一韓退之邪 若果爾 退之豈宜虛受宰相榮己 而胃居館下近密地 食奉養 役使掌故 利紙筆爲私書 取以供子弟費 古之志於道者 不宜若是 且退之以爲紀錄者 有刑禍 避不肯就 尤非也. 史以名爲褒貶 猶且恐懼不敢爲 設使退之 爲御史中丞大夫 其褒貶成敗人 愈益顯 其宜恐懼尤大也 卽又將揚揚入臺府 美食安坐 行呼唱於朝廷而已邪 在御史猶爾 設使退之爲宰相 生殺出入升黜天下士 其敵益衆 則又將揚揚入政事堂 美食安坐 行呼唱於內庭外衢已邪 何以異不爲史而榮其號利其祿者也 又言不有人禍 必有天刑 若以罪夫前古之爲史者然 亦甚惑 凡居其位 思直其道 道苟直 雖死不可回也 如回之 莫若亟去其位 孔子之困于魯衛陳宋蔡齊楚者是也 其時暗諸侯 不能以也 其不遇而死 不以作春秋故也 當是時 雖不作春秋 孔子猶不遇而死也 若周公史佚 雖紀言書事 猶遇且顯也 又不得以春秋 爲孔子累 范曄悖亂 雖不爲史 其宗族亦誅 司馬遷觸天子喜怒 班固不檢下 崔浩沽其直 以鬪暴虜 皆非中道 左丘明以疾盲 出於不幸 子夏不爲史 亦盲 不可以是爲戒 其餘皆不出此 是退之宜守中道 不忘其直 無以他事自恐 退之之恐 猶在不直不得中道 刑禍非所恐也 凡言二百年文武士多有 誠如此者 今退之曰 我一人也何能明 則同職者又所云若是 後來繼今者又所云若是 人人皆曰我一人 則卒誰能紀傳之邪 如退之但以所聞知 孜孜不敢怠 同職者 後來繼今者亦各以所聞知 孜孜不敢怠 則庶幾不墜 使卒有明也 不然 徒信人口語 每每異辭 日以滋久 則所云磊磊軒天地者 決必不沈沒 且亂雜無可考 非有志者所忍恣也 果有志 豈當待人督責迫蹙然後 爲官守邪 又凡鬼神事 眇茫荒惑 無可準 明者所不道 退之之智 而猶懼於此 今學如退之 辭如退之 好言論如退之 慷慨自謂正直行行焉 如退之 猶所云若是 則唐之史述 其卒無可託乎 明天子賢宰相 得史才如此 而又不果 甚可痛哉 退之宜更思 可爲速爲 果卒以爲恐懼不敢 則一日可引去 又何以云行且謀也 今當爲而不爲 又誘館中他人及後生者 此大惑已 不勉己而欲勉人 難矣哉

 

 

答韋中立書

 

二十一日 宗元白 辱書云 欲相師 僕道不篤 業甚淺近 環顧其中 未見可師者 雖嘗好言論 爲文章 甚不自是也 不意吾子自京都 來蠻夷間 乃幸見取 僕自卜固無取 假令有取 亦不敢爲人師 爲衆人師 且不敢 況敢爲吾子師乎 孟子稱人之患 在好爲人師 由魏晉氏以下 人益不事師 今之世 不聞有師 有輒譁笑之 以爲狂人獨韓愈奮不顧流俗 犯笑侮 收召後學 作師說 因抗顔而爲師 世果群怪聚罵 指目牽引 而增與爲言詞 嘗以是 得狂名 居長安 炊不暇熟 又挈挈而東 如是者數矣 屈子賦曰 邑犬群吠 吠所怪也 僕往聞庸蜀之南 恒雨少日 日出則犬吠 予以爲過言 前六七年 僕來南二年 冬幸大雪 踰嶺被南越中數州 數州之犬 皆蒼黃吠噬狂走者累日 至無雪乃已 然後始信前所聞者 今韓愈旣自以爲蜀之日 而吾子 又欲使吾爲越之雪 不以病乎 非獨見病 亦以病吾子 然雪與日 豈有過哉 顧吠者犬耳 度今天下 不吠者幾人 而誰敢衒怪於群目 以召鬧取怒乎 僕自謫過以來 益少之慮 居南中九年 增脚氣病 漸不喜鬧 豈可使呶呶者 早暮咈吾耳騷吾心 則固僵仆煩憒 愈不可過矣 平居 望外遭齒舌不少 獨欠爲人師耳 抑又聞之 古者重冠禮 將以責成人之道 是聖人所尤用心也 數百年來 人不復行 近者 孫昌胤者獨發憤行之 旣成禮 明日造朝至外廷 薦笏言於卿士曰 某子冠畢 應之者咸憮然 京兆尹鄭叔則 怫然曳笏却立曰 何預我邪 廷中皆大笑 天下不以非鄭尹而怪孫子 何哉 獨爲所不爲也 今之命師者 大類此 吾子行厚而辭深 凡所作 皆恢然有古人形貌 雖僕敢爲師 亦何所增加也 假而以僕年先吾子 聞道著書之日不後 誠欲往來言所聞 則僕固願悉陣中所得者 吾子苟自擇之 取某事去某事則可矣 若定是非 以敎吾子 僕才不足而又畏前所陣者 其爲不敢也決矣吾子前所欲見吾文 旣悉以陳之 非以耀明于子 聊欲以觀子氣色 誠好惡何如也 今書來 言者皆太過 吾子 誠非佞譽誣諛之徒 直見愛甚故然耳 始吾幼且少 爲文章 以辭爲工 及長乃知文者 以明道 固不苟爲炳炳烺烺 務采色夸聲音 而以爲能也 凡吾所陳 皆自謂近道 而不知道之果近乎遠乎 吾子好道而可吾文 或者其於道 不遠矣 故 吾每爲文章 未嘗敢以輕心掉之 懼其剽而不留也 未嘗敢以怠心易之 懼其弛而不嚴也 未嘗敢以昏氣出之 懼其昧沒而雜也 未嘗敢以矜氣作之 懼其偃蹇而驕也 抑之 欲其奧 揚之 欲其明 疎之 欲其通 廉之 欲其節 激而發-之 欲其淸 固而存之 欲其重 此吾所以羽翼夫道也 本之書以求其質 本之詩以求其恒 本之禮以求其宜 本之春秋以求其斷 本之易以求其動 此吾所以取道之原也 參之穀梁氏 以厲其氣 參之孟荀 以暢其支 參之莊老 以肆其端 參之國語 以博其趣 參之離騷 以致其幽 參之太史公 以著其潔 此吾所以旁推交通而以爲文也 凡若此者 果是邪 非邪 有取乎 抑其無取乎 吾子幸觀焉擇焉 有餘以告焉 苟亟來以廣是道 子不有得焉 則我得矣 又何以師云爾哉 取其實而去其名 無招越蜀吠怪 而爲外廷所笑 則幸矣

 

 

捕蛇者說

 

永州之野 産異蛇 黑質白章 觸草木 盡死 以齧人 無禦之者 然得而腊之 以爲餌 可以已 大風攣踠瘻癘 去死肌殺三蟲 其始太醫以王命聚之 歲賦其二 募有能捕之者 當其租人 永之人 爭犇走焉 有莊氏者專其利三歲矣 門之則曰 吾祖死於是 吾父死於是 今吾嗣爲之十二年 幾死者數矣 言之 貌若甚慼者 余悲之且曰 若毒之乎 余將告于莅事者 更若役 復若賦 則何如 蔣氏大慼 汪然出涕曰 君將哀而生之乎 則吾斯役之不幸 未若復吾賦不幸之心也 嚮吾不爲斯役 則久已疾矣 自吾氏三歲居是鄕 積於今六十歲矣 而鄕隣之生日蹙 殫其地之出 竭其廬之人 號乎而轉徒 飢渴而頓踣 觸風雨犯寒暑 呼噓毒癘 往往而死者相藉也 曩與吾祖居者 今其室十無一焉 與吾父居者 今其室十無二三焉 與吾居十二年者 今其室十無四五焉 非死則徒耳 而吾以捕蛇獨存 悍吏之來吾隣 叫囂乎東西 隳突乎南北 譁然而駭者 雖鷄狗不得寧焉 吾恂恂而起 視其缶而吾蛇尙存 則弛然而臥 謹食之 時而獻焉 退而甘食其土之有 以盡吾齒 蓋一歲之犯死者二焉 其餘則熙熙而樂 其吾鄕隣之旦旦有是哉 今雖死于此 比吾鄕隣之死 則已後矣 又安敢毒耶 余聞而有悲 孔子曰 茄政猛於虎也 吾嘗疑乎是 今以蔣氏觀之 尤信 嗚呼 孰知賦斂之毒 有甚是蛇者乎 故爲之說 以俟夫觀人風者得焉

 

 

種樹郭槖駝傳

 

郭槖駝 不知始何名 疾僂 隆然伏行 有類槖駝者 故 鄕人號之曰駝 駝聞之曰 甚善 名我固當 因捨其名 亦自謂槖駝云 其鄕曰豊樂 鄕在長安西 駝業種樹 凡長安豪家富人 爲觀遊及賣果者 皆爭迎取養 視駝所種樹 或移徒 無不活 且碩茂 蚤實以蕃 他植者 雖窺伺傚慕 莫能如也 有問之 對曰 槖駝非能使木壽且孶也 以能順木之天 以致其性焉爾 凡植木之性 其本欲舒 其培欲平 其土欲故 其築欲密 旣然已 勿動勿慮 去不復顧 其蒔也若子 其置也若棄 則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 故 吾不害其長而已 非有能碩而茂之也 不抑耗其實而已 非有能蚤而蕃之也 他植者則不然 根拳而土易 其培之也若不過焉 則不及焉 苟有能反是者 則又愛之太恩 憂之太勤 旦視而暮撫 已去而復顧 甚者 爪其膚 以驗其生枯 搖其本 以觀其疎密 而木之性 日以離矣 雖曰愛之 其實害之 雖曰憂之 其實讐之 故 不我若也 吾又何能爲矣哉 問者曰 以子之道 移之官理可乎 駝曰 我知種樹而已 理非吾業也 然吾居鄕 見長人者好煩其令 若甚隣焉 而卒以禍 旦暮吏來而呼曰 官命促爾耕 勖爾植 督爾穫 蚤繰而緖 蚤織而縷 字而幼孩 遂而鷄豚 鳴鼓而聚之 擊木而召之 吾小人 具饔飱以勞吏者 且不得暇 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邪 故昞且怠 若是卽與吾業者 其亦有類乎 問者喜曰 不亦善夫 吾問養樹 得養人術 傳其事 以爲官戒也

 

 

愚溪詩序

 

灌水之陽 有溪焉 東流入于瀟水 或曰冉氏嘗居也 故姓是溪 爲冉溪 或曰可以染也 名之以其能 故謂之染溪 余以愚觸罪 謫瀟水上 愛是溪 入二三里 得其尤絶者 家焉 古有愚公谷 今予家是溪而名莫能定 土之居者 尤齗齗焉不可以不更也 故更之爲愚溪 愚溪之上 買小丘 爲愚丘 自愚丘 東北行六十步 得泉焉 又買居之 爲愚泉 愚泉凡六穴 皆出山下平地 蓋上出也 合流屈曲而 南位愚溝 遂負土累石 塞其隘 爲愚地 愚池之東 爲愚堂 其南爲愚亭 池之中爲愚島 嘉木異石錯置 皆山水之奇者 以余故 咸以愚辱焉 夫水 智者樂也 今是溪獨見辱於愚 何哉 蓋其流甚下 不可以灌漑 又峻急多砥石 大舟不可入也 幽邃淺狹 蛟龍不屑 不能興雲雨 無以利世 而適類於余 然則雖辱以愚之可也 甯武子 邦無道則愚 智而爲愚者也 顔子終日不違如愚 睿而爲者也 皆不得爲眞愚 今余遭有道 而違於理 悖於事 故凡爲愚者莫我若也 夫然則天下莫能爭是溪 余得專以名焉 溪雖莫利 於世 而善鑑萬類 淸瑩秀徹 鏘鳴金石 能使愚者 喜笑眷慕 樂而不能去也 余雖不合於俗 亦頗以文墨自慰 漱滌萬物 牢籠百態 而無所避之 以愚辭 歌愚溪 則茫然而不違 昏然而同歸 超鴻蒙混希夷 寂蓼而莫我知也 於是 作八愚是 紀于溪石上

 

 

桐葉封弟辯

 

古之傳子有言 成王以桐葉 與小弱弟戱曰 以封汝 周公入蝦 王曰戱也 周公曰 天子不可戱 乃封小弱弟於唐 吾意不然 王之弟當封邪 周公宜以時言於王 不待其戱而賀以成之也 不當封邪周公乃成其不中之戱 以地以人 如小弱子爲之主 其得爲聖乎 且周公以王之言 不可苟焉而已 必從而成之邪 設有不幸 王以桐葉 戱婦寺 亦將擧而從之乎 凡王者之德 在行之何若 設未得其當 雖十易之 不爲病 要於其當 不可使易也 而況以其戱乎 若戱而必行之 是周公敎王遂過也 吾意周公輔成王 宜以道 從容優樂 要歸之 大中而已 必不逢其失而爲之辭 又不當束縛之馳驟之 使若牛馬然 急則敗矣 且家 人父子 尙不能以此自克況乎爲君臣者邪 是直小丈夫缺缺者之事 非周公所宜用 故不可信 或曰 封唐叔 史佚成之

 

 

晉門公問守原議

 

晉門公 旣受原於王 難其守 問於寺人勃 以畀趙衰余謂守原 政之大者也 所以丞天 子樹覇功 致命諸侯 不宜謀及媟近 以添王命 而晉君擇大任 不公議於朝 而私議於宮 不博謀於卿相 而獨謀於寺人 雖或衰之賢足以守 國之政不爲敗 而賊賢失政之端 由是滋矣 況當其時 不乏言議之臣乎 狐偃爲謀臣 先軫將中軍 晉君疏而不咨 外而不求 乃卒定於內竪 其可以 爲法乎 且晉君將襲帝桓之業 以翼天子 乃大志也 然而帝桓任管仲以興 進竪刁以敗 則獲原啓彊 適其始政 所以觀視諸侯也 而乃背其所以興 迹其所以敗 然而能伯諸侯者 以土則大 以力則强 以義則天子之冊也 誠畏之矣 烏能得其心服哉 其後景監 得以相衛鞅 弘石得以殺望之 誤之者 晉文公也 嗚呼 得賢臣 以守大邑 則問雖失問 擧非失擧也 然猶羞當時 陷後代若此 況於問與擧又兩失者 其何以救之哉 余故著晉君之罪 以附春秋許世子止 晉趙盾之義

 

 

連州郡復乳穴記

石鍾乳 餌之最良者也 楚越之山 多産焉 于連于韶者獨名於世 連之人 告盡焉者五載矣 以貢則買諸他部 今刺史崔公 至逾月 穴人來 以乳復告 邦人悅是祥也 雜然謠曰 甿之熙熙 崔公之來 公化所徹 土石蒙烈 以爲不信 起視乳穴 穴人笑之曰 是惡知所謂祥耶 嚮吾以刺史之貪戾嗜利 徒吾役而不吾貨也 吾是以病而焉 今吾刺史 令明而志潔 先賴而後力 欺誣屛息 信順休洽 吾以是 誠告焉 且夫乳穴 必在深山窮林 氷雪之所儲 豺虎之所廬 由而入者 觸昏霧 扞龍蛇 束火以知其物 縻繩以志其返 其勤若是 出又不得吾直 吾用是 安得不以盡告 今令人而乃誠吾告故也 何祥之爲 士聞之曰 謠者之祥也 乃其所謂怪者也 笑者之非祥也 乃其所謂眞祥者也 君子之祥也 以政 不以怪 誠乎物而信乎道 人樂用命 熙熙然以效其有 斯其爲政也 而獨非祥也歟

 

 

送薛存義序

 

河東薛存義將行 柳子載肉于俎 崇酒于觴 追而送之江之滸 飮食之 且告曰 凡吏于土者 若知其職乎 盖民之役 非以役民而已也 凡民之食于土者 出其十一 傭乎吏 使司平於我也 今受其直 怠其事者 天下皆然 豈惟怠之 又從而盜之 向使傭一夫於家 受若直 怠若事 又盜若貨器 則必甚怒而黜罰之矣 以今天下多類此 而民莫敢肆其怒與黜罰 何哉 勢不同也 勢不同而理同 如吾民何 有達于理者 得不恐而畏乎 存義假令零陵 二年矣 蚤作而夜思 勤力而勞心 訟者平 賦者均 老弱無懷詐暴憎 其爲不虛取直也的矣 其知恐而畏也審矣 吾賤且辱 不得與考績幽明之說 於其往也 故賞以酒肉而重之以辭

 

 

養竹記

 

竹似賢 何哉 竹本固 固以樹德 君子見其本 則思善建不拔者 竹性直 直以立身 君子見其性 則思中立不倚者 竹心空 空以體道 君子見其心 則思應用虛受者 竹節貞 貞以立志 君子見其節 則思砥礪名行 夷險一致者 夫如是故 君子人多樹之 爲庭實焉 貞元十九年春 居易以拔萃選及第 授校書郞 始於長安 求假居處 得常樂里故關相國私第之東亭而處之 明日屨及于亭之東南隅 見叢竹於斯 枝葉殄瘁 無聲無色 詢乎關氏之老則曰 此相國之手植者 自相國捐館 他人假居 繇是筐篚者斬焉 篲箒者刈焉 刑餘之材 長無尋焉 數無百焉 又有凡草木 雜生其中 苯薈蔚 有無竹之心焉 居易惜其嘗經長者之手 而見賤俗人之目 棄若是 本性猶存 乃刪翳薈 除糞壞 疏其間 封其下 不終日而畢 於是日出 有淸陰 風來有淸聲 依依然欣欣然 若有情於感遇也 嗟乎 竹植物也 於人何有哉 以其有似於賢 而人猶愛惜之 封植之 況其眞賢者乎 然則竹之於草木 猶賢之於衆庶 嗚呼 竹不能自異 惟人異之 賢不能自異 惟用賢者異之 故作養竹記 書于亭之壁 以貽其後之居斯者 亦欲以聞於今之用賢者云

 

 

阿房宮賦

杜牧之

六王畢 四海一 蜀山兀 阿房出 覆壓三百餘里 隔離天日 驪山北而西折 直走咸陽 二川溶溶 流入官墻 五步一樓 十步一閣 廊腰縵廻 簷牙高啄 各抱地勢 鉤心鬪角 盤盤焉 囷囷焉 蜂房水渦 矗不知其幾千萬落 長橋臥波 未雲厦龍 複道行空 不霽何虹 高低冥迷 不知西東 歌臺暖響 春光融融 舞殿冷袖 風雨凄凄 一日之內 一宮之間 而氣候不齊 妃嬪媵嬙 王子皇孫 辭樓下殿 輦來于秦 朝歌夜絃 爲秦宮人 明星熒熒 開粧鏡也 綠雲擾擾 梳曉鬟也 渭流漲膩 棄脂水也 煙斜霧橫 焚椒蘭也 雷霆乍驚 宮車過也 轆轆遠聽 杳不知其所之也 一肌一容 盡態極姸 縵立遠視而望幸焉 有不得見者 三十六年 燕趙之收藏 韓魏之經營 齊楚之精英 幾世幾年 摽掠其人 倚疊如山 一旦不能有 輸來其間 鼎鏜玉石 金塊珠礫 棋擲邐迆 秦人視之 亦不甚惜 嗟乎 一人之心 千萬人之心也 秦愛紛奢 人亦念其家 奈何取之 盡錙銖 用之如泥沙 使負棟之柱 多於南畝農夫 架梁之椽 於機上之工女 釘頭磷磷 多於在庾之粟粒 瓦縫參差 多於周身之帛縷 直欄橫檻 多於九土之城郭 管絃嘔啞 多於市人之言語 使天下之人 不敢言而敢怒 獨夫之心 日益驕固 戍卒叫 函谷擧 楚人一炬 可憐焦土 嗚呼 滅六國者 六國也 非秦也 族秦者 秦也 非天下也 嗟夫 使六國 各愛其人則足以拒秦 秦復愛六國之人 則遞二世 可至萬世而爲君 誰得而族滅也 秦人不暇自哀而後人哀之 後人哀之而不鑑之 亦使後人而復哀後人也

 

 

弔古戰場文

李華

浩浩乎平沙無垠 敻不見人 河水縈帶 群山糾紛 黯兮慘悴 風悲日曛 蓬斷草枯 凜若霜晨 鳥飛不下 獸挺亡群 亭長告余曰 此古戰場也 嘗覆三軍 往往鬼哭 天陰則聞 傷心哉 秦歟 漢歟 將近代歟 吾聞夫齊魏徭戍 荊韓召幕 萬里奔走 連年暴露 沙草晨牧 河氷夜渡 地闊天長 不知歸路 寄身鋒刃 腷訴 秦漢而還 多事四夷 中州耗斁 無世無之 古稱戎夏 不抗王師 文敎失宣 武臣用奇 奇兵有異於仁義 王道迂闊而莫爲 嗚呼噫嘻 吾想夫北風振漠 胡兵伺便 主將驕敵 期門受戰 野竪旌旗 川回組練 法重心駭 威尊命賤 利鏃穿骨 驚沙入面 主客相搏 山川震眩 聲拆 勢崩雷電 至若窮陰凝閉 凜冽海隅 積雪沒脛 堅氷在鬚 鷙鳥休巢 征馬踟躕 繒纊無溫 墮指裂膚 當此苦寒 天假强胡 憑陵殺氣 以相翦屠 徑截輜重 橫攻士卒 都尉新降 將軍復沒 屍塡巨港之岸 血滿長城之窟 無貴無賤 同爲枯骨 可勝言哉 鼓衰兮力盡 矢竭兮弦絶 白刃交兮寶刀折 兩軍蹙兮生死決 降矣哉 終身夷狄 戰矣哉 骨暴沙礫 鳥無聲兮山寂寂 夜正長兮風淅淅 魂魄結兮天沈沈 鬼神聚兮雲冪冪 日光寒兮草短 月色苦兮霜白 傷心慘目 有如是耶 始聞之 牧用趙卒 大破林胡 開地千里 遁逃匈奴 漢傾天下 財彈力痡 任人而已 其在多乎 周逐獫狁 北至太原 旣城朔方 全師而還 飮至策勳 和樂且閑 穆穆棣棣 君臣之間 秦起長城 竟海爲關 茶毒生靈 萬里朱殷 漢擊匈奴 雖得陰山 枕骸遍野 功不補患 蒼蒼烝民 誰無父母 提携捧負 畏其不壽 誰無兄弟 如足如手 誰無夫婦 如賓如友 生也何恩 殺之何咎 其存其沒 家莫聞知 人或有言 將信將疑 娟娟心目 寢寐見之 布奠傾觴 哭望天涯 天地爲愁 草木凄悲 弔祭不至 精魂無依 必有凶年 人其流離 嗚呼噫嘻 時耶 命耶 從古如斯 爲之奈何 守在四夷

 

 

 

古文眞寶後集 卷之六

 

 

待漏院記

王元之

天道不言而品物亨 歲功成者何爲也四時之吏五行之佐宣其氣矣聖人不言而百姓親萬邦寧者何謂也三公論道六卿分職張其敎矣是知君逸於上臣勞於下法乎天也古之善相天下者自咎蘷至房魏可數也是不獨有其德亦皆 務于勤爾況夙興夜寐以事一人卿大夫猶然況宰相乎朝廷自國初因舊制 設宰相待漏院于丹鳳門之右 示勤政也至若北闕向曙 東方未明 相君啓行煌煌火城 相君至止噦噦 鸞聲 金門未闢 玉漏猶滴 撤蓋 下車 于焉以息 待漏之際 相君其有思乎 其或兆民未安 思所泰之 四夷未附 思所來之 兵革未息 何以弭之 田疇多蕪 何以闢之 賢人在野 我將進之 佞臣在朝 我將斥之 六氣不和 災眚荐至 願避位以禳之 五刑未措 欺詐日生 請修德以釐之 憂心忡忡 待旦而入九門 旣啓四聰甚邇 相君言焉 時君納焉 皇風於是乎淸夷 蒼生以之而富庶若然 則總百官食萬錢 非幸也 宜也 其或私讐未復 思所遂之 舊恩未報 思所榮之 美女玉帛 何以致之 車馬器玩 何以取之 姦人附勢 我將 陟之 直 土抗言 我將黜之 三時告災 上有憂色 構巧辭以說之 群吏 弄法 君聞怨言 進諂容以媚之 私心慆慆 假寐而坐 九門旣開 重瞳屢回 相君言焉 時君惑焉 政柄於是乎墮哉 帝位以之而危矣若然則死下獄投遠方 非不幸也 亦宜也是知一國之政 萬人之命 懸於宰相 可不愼歟復有無毁無譽 旅進旅退 竊位而苟祿 備員而全身者 亦無所取焉棘寺小吏王禹偁爲文請誌院壁 用規于執政者

 

 

黃州竹樓記

 

黃岡之地多竹大者如椽竹工破之刳去其節用代陶瓦比屋皆然以其價廉而工省也子城西北隅雉堞圮毁蓁莽荒穢因作小樓二間與月波樓通遠呑山光平挹江瀨幽闃遼敻不可具狀夏宜急雨有瀑布聲冬宜密雪有碎玉聲宜鼓琴琴調和暢宜咏詩詩韻淸絶宜圍棋子聲丁丁然宜投壺矢聲錚錚然皆竹樓之所助也公退之暇披鶴氅衣戴華陽巾手執周易一卷 焚香黙坐消遣世慮江山之外第見風帆沙鳥煙雲竹樹而已待其酒力醒茶煙歇送夕陽迎素月亦謫居之勝槪也彼齊雲落星高則高矣井幹麗譙華則華矣止于貯妓女藏歌舞非騷人之事吾所不取吾聞竹工云;竹之爲瓦僅十稔若重覆之得二十稔噫!吾以至道乙未歲自翰林出滁上丙申移廣陵丁酉又入西掖戊戌歲除日有齊安之命己亥閏三月到郡四年之間奔走不暇未知明年又在何處豈懼竹樓之易朽乎?後之人與我同志嗣而葺之庶斯樓之不朽也咸平二年八月十五日記

 

 

嚴先生祠堂記

范希文

先生漢光武之故人也想尙以道及帝握赤符乘六龍得聖人之時臣妾億兆天下孰加焉?惟先生以節高之旣而動星象歸江湖得聲人之淸泥塗軒冕天下孰加焉?惟光武以禮下之在蠱之上九衆方有爲而獨不事王侯高尙其事先生以之在屯之初九陽德方亨而能以貴下賤大得民也光武以之蓋先生之心出乎日月之上光武之量包乎天之外未先生不能成光武之大 未光武 豈能遂先生之高哉?而使貪夫廉懦夫立是大有功於名敎也仲淹來守是邦始構堂而奠焉乃復其爲後者四家以奉祠事又從而歌曰;雲山蒼蒼江水怏怏先生之風山高水長

 

 

岳陽樓記

 

慶曆四年春滕子京謫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廢俱興乃重修岳陽樓增其舊制刻唐賢今人詩賦于其上屬予作文以記之予觀夫巴陵勝狀在洞廷一湖銜遠山呑長江浩湖蕩蕩橫無際涯朝暉夕陰氣象萬千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前人之述備矣然則北通巫峽南極瀟湘遷客騷人多會于此覽物之情得無異乎若夫霪雨霏霏連月不開陰風怒號濁排浪空日星隱曜山岳潛形商旅不行檣傾楫摧薄暮冥虎嘯猿啼登斯樓也則有去國懷鄕憂讒畏譏滿目蕭然感極而悲者矣至若春和景明波瀾不驚上下天光一碧萬頃沙鷗翔集錦鱗游泳岸芷汀蘭郁郁靑靑而或長煙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躍金靜影沈璧漁歌互答此樂何極登斯樓也則有心曠神怡寵辱俱忘把酒臨風其喜洋洋者矣嗟夫!予嘗求古仁之心或異二者之爲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是進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郁?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歟噫微斯人吾誰與歸?

 

 

擊蛇笏銘

石守道

天地至大有邪氣於其間干爲凶暴爲殘賊聽其肆行如天地卵育之而莫禦也人生最靈或異類出於其表爲妖怪爲淫惑信其異端如人蔽覆之而莫露也祥符年寧州天慶觀有蛇妖極怪異郡刺史日兩至於其庭朝焉人以爲龍擧州人內外遠近岡不駿奔於門以覲恭莊肅祗無敢者今龍圖待制孔公時佐幕在是邦亦隨郡刺史於其庭公曰明則有禮樂幽則有鬼神是蛇不以誣乎惑吾民亂吾俗殺無赦以手板擊其首遂斃於前則蛇無異焉郡刺史曁內外遠近庶民昭然若發蒙見靑天覩白日故不能肆其凶殘而成其妖惑易曰是故知鬼神之情狀公之謂乎!夫天地間有純剛至正之其或鍾於物或鍾於人人有死物有盡此氣不滅烈烈彌亘億萬世而長在在堯時爲指佞草在魯爲孔子誅少正卯刃在晉在齊爲董史筆在漢武帝朝爲東方朔戟在成帝朝爲朱雲劍在東漢爲張綱輪在唐爲韓愈論佛骨表逐鰐魚文爲段太尉擊朱泚 笏今爲公擊蛇笏故佞 人去堯德聰少正卯戮孔法擧罪趙盾晉人懼辟崔子齊刑明距董偃折張禹劾梁冀室乂佛老微聖道行鰐魚徒潮患息朱泚傷唐朝振怪蛇死妖氣散噫!天地鍾純綱剛至正之氣在公之笏豈徒斃蛇一而已?軒陛之下有岡上欺民先意順旨者公以此笏指之廟堂之上有蔽賢蒙惡違法亂紀者公以笏麾之朝廷之內有諛容佞色附邪背正者公以此笏擊之夫如是則軒陛之下不仁者去廟堂之上無奸臣朝廷之內無佞人則笏之功也豈止在一蛇?公以笏爲任笏得公而用公方爲朝廷正人笏方爲公之良器敢稱德于公作笏銘曰至正之氣天地則有笏爲靈物笏乃能受笏之爲物純剛正直公惟正人公乃能得笏之在公能破淫妖公之在朝讒人乃消靈氣未竭斯笏不折正道未亡斯笏不藏惟公寶之烈烈其光

 

 

諫院題名記

司馬君實

古者諫無官自公卿大夫至于工商無不得諫者漢興以來始置官夫以天下之政四海之衆得失利病萃于一官使言之其爲任亦重矣居是官者當志其大捨其細先其急後其緩專利國家而不爲身謀彼汲汲於名者猶汲汲於利也其間相去何遠哉?天禧初眞宗詔置諫官六員責其職事慶曆中錢君始書其名於版光恐久而漫滅嘉祐八年刻著于石後之人將歷指其名而議之曰;某也忠某也詐某也直某也曲嗚乎!可不懼哉?

 

 

獨樂園記

 

迂叟平日讀書上師聖人群賢窺仁義之原探禮樂之緖自未始有形之前曁四達無窮之外事物之理擧集目前可者學之未至夫可何求於人何待於外哉 志倦體疲則投竿取魚執衽采藥決渠灌花操斧剖竹濯熱盥水臨高縱目逍遙徜徉惟意所適明月時至淸風自來行無所索止無所柅耳目肺腸卷爲己有踽踽焉洋洋焉不知天壤之間復有何樂可以代此也因合而命之曰獨樂

 

 

讀孟嘗君傳

王荊公

世皆稱孟嘗君能得士士以故歸之而卒賴其力以脫於虎豹之秦嗟乎孟嘗君特鷄鳴狗盜之雄耳豈足以言得士不然擅齊之强

 

 

上范司諫書

歐陽永叔

前月中 得進秦吏報 云自陳州召至闕 拜司諫 卽欲爲一書以賀 多事匆卒 未能也 司諫 七品官爾 於執事得之不爲喜 而獨區區欲一賀者 誠以諫官者 天下之得失 一時之公議繫焉 今世之官 自九卿百執吏 外至一郡縣吏 非無貴官大職 可以行其道也 然縣越其封 郡踰其境 雖賢守長 不得行 以其有守也 吏部之官 不得理兵部 鴻之卿 不得理光祿 以其有司也 若天下之得失 生民之利害 社稷之大計 惟所見聞而不係職司者 獨宰相 可行之 諫官 可言之爾 故士學古懷道者 仕於朝 不得爲宰相 必爲諫官 諫官雖卑 與宰相等 天子曰不可 宰相曰可 天子曰然宰相曰不然 坐乎堂之上 與天子相可丕者 宰相也 天子曰是 諫官曰非 天子曰必行 諫官曰必不可行 立乎殿階之前 與天子爭是非者 諫官也 宰相尊 行其道 諫官卑 言行 行言 道亦行也 九卿百司郡縣之吏 守一職者 任一職之責 宰相諫官 繫天下之事 亦任天下之責 然宰相九卿而下失職者 受責於有司 諫官之失職也 取譏於君子 有司之法 行乎一時 君子之譏 著之簡冊而昭明 垂之百世而不泯 甚可懼也 夫七品之官 任天下之責 懼百世之譏 豈不重郁 非材且賢者 不能爲也 近執事 始被召於陣州 洛之士大夫相與語曰 我識范君知其材也 其來 不爲御史 必爲諫官 及明下果然 則又相與語曰 我識范君知其賢也 他日聞有立天子陛下 直辭正色 面爭廷論者 非它人 必范君也 拜官以來 翹首企足 竚乎有聞 而卒未也 竊惑之 豈洛之士大夫能料於前而不能料於後也 將執事有待而爲也 昔韓退之作爭臣論 以譏陽城不能極諫 卒以諫顯 人皆謂城之不諫 盖有待而然 退之不識其意而妄譏 脩獨以謂不然 當退之作論時 城爲諫議大夫已五年 後又三年 始廷論陸贄及沮裵延齡作相 欲裂其麻 纔兩事耳 當德宗時 可謂多事矣 授受失宜 叛將强臣 羅列天下 又多猜忌 進任小人 於此之時 豈無一事可言而羞七年耶 當時之事 豈無急於沮延齡論陸贄兩事耶 謂宜朝拜官而夕奏䟽也 幸而城爲諫官七年 適遇延齡陸贄事 一諫而罷以塞其責 向使止五年六年而遂遷司業 是縱無一言而去也 何所取哉 今之居官者 率三歲而一遷 惑一二歲 甚者半歲而遷也 此又非可以待乎七年也 今天子躬親庶政 化理淸明 雖爲無事 然自千里 詔執事而拜是官者 豈不欲聞正議而樂讜言乎 然今未聞有所言說 使天下知朝廷有正士 而彰吾君納諫之明也 夫布衣韋帶之士 窮居草茅 坐誦書史 常恨不見用 及用也 又曰彼非我職 不敢言 或曰我位猶卑 不得言 得言矣 又曰我有待 是終無一人言也 可不惜哉 伏惟執事 思天子所以見用之意 懼君子 百世之譏 一陳昌言 以塞重望 且解洛之士大夫之惑則幸甚

 

 

相州晝錦堂記

 

仕宦而至將相 富貴而歸故鄕 此人情之所榮 而今昔之所同也 蓋士方窮時 困阨閭里 庸人孺子 皆得易而侮之 若季子不禮於其嫂 買臣見棄於其妻 一旦高車駟馬 旗旄導前而騎卒擁後 夾道之人 相與騈肩累跡 瞻望咨嗟 而所謂庸夫愚婦者 奔走駭汗 羞傀俯伏 以自悔罪於車塵馬足之間 此一介之士 得志當時 而意氣之盛 昔人此之衣錦之榮也 惟大丞相魏國公則不然 公相人也 世有令德 爲時名卿 自公少時 已擢高科登顯仕 海內之士 聞下風而望餘光者 蓋亦有年矣 所謂將相而富貴 皆公所宜素有 非如 窮阨之人 僥倖得志於一時 出於庸夫愚婦之不意 以警駭而誇耀之也 然則高牙大纛 不足爲公榮 桓圭袞裳 不足爲公貴 惟德被生民而功施社稷 勒之金石 播之聲詩 以耀後世而垂無窮 此公之志 而士亦以此 望於公也 豈止夸一時而榮一卿哉 公在至和中 嘗以武康之節 來治於相 乃作晝錦之堂于後圃 旣又刻詩於石 以遺相人 其言以快恩讐矜名譽爲可薄 蓋不以昔人所夸者爲榮 而以爲戒 於此 見公之視富貴爲如何 而其志豈易量哉 故能出入將相 動努王家 而夷險一節 至於臨大事決大議 垂紳正笏 不動聲色 而措天下於泰山之安 可謂社稷之臣矣 其豊功盛烈 所以銘彛鼎而被絃歌者 乃邦家之光 非閭里之榮也 余雖不獲登公之堂 幸嘗竊誦之詩 樂公之志有成 而喜爲天下道也 於是乎書

 

 

醉翁亭記

 

環滁皆山也 其西南諸峰 林壑尤美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瑯王耶也 山行六七里 漸聞水聲潺潺 而瀉出于兩峰之間者 釀泉也 峰回路轉 有亭翼然 臨于泉上者 醉翁亭也 作亭者誰 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誰 太守自謂也 太守與客 來飮于此 飮少醉 而年又最高 故自號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 不在酒 在乎山水之間也 山水之樂 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開 雲歸而巖穴暝 晦明變化者 山間之朝暮也 野芳發而幽香 佳木秀而繁陰 風霜高潔 水落而石出者 山間之四時也 朝而往 暮而歸 四時之景 不同而樂亦無窮也 至於負者 歌于途 行者休于樹 前者呼 後者應 傴僂提携 往來而不絶者 滁人遊也 臨溪而漁 溪深而魚肥 釀泉爲酒 泉香而酒洌 山肴野蔌 雜然而前陳者 太守宴也 宴酣之樂 非絲非竹 射者中 奕者勝 觥籌交錯 起坐而諠譁者 衆賓歡也 蒼顔白髮 頹乎其間者 太守醉也 已而夕陽在山 人影散亂 太守歸而賓客從也 樹林陰翳 鳴聲上下 遊人去而禽鳥樂也 然而禽鳥 知山林之樂 而不知人之樂 人知從太守遊而樂 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 醉能同其樂 醒能述以文者 太守也 太守謂誰 廬陵歐陽修也

 

 

秋聲賦

 

歐陽子方夜讀書 聞有聲自西南來者 悚然而聽之曰異哉 初淅瀝以蕭颯 忽奔騰而澎湃 如波濤夜警 風雨驟至 其觸於物也 鏦鏦錚錚 金鐵皆鳴 又如赴敵之兵 銜枚疾走 不聞號令 但聞人馬之行聲 予謂童者 此何聲也 汝出視之 童子曰星月皎潔 明河在天 四無人聲 聲在樹間 予曰噫嘻悲哉 此秋聲也 胡爲乎來哉 蓋夫秋之爲狀也 其色慘淡 其容淸明 天高日晶 其氣慓洌 砭人肌骨 其意蕭條 山川寂廖 故其爲聲也 凄凄切切 呼號憤發 豊草綠縟而爭茂 佳木蔥籠而可悅 草拂之而色變 木遭之而葉脫 其所以摧敗零落者 乃一氣之餘烈 夫秋刑官也 於時爲陰 又兵象也 於行爲金 是謂天地之義氣 常以肅殺而爲心 天地於物 春生秋實 故其在樂也 商聲主西方之音 夷則爲七月之律 商傷也 物旣老而悲傷 夷戮也 物過盛而當殺 嗟乎 草木無情 有時飄零 人爲動物 惟物之靈 百憂感其心 萬事勞其形 有動于中 必搖其精 而況 思其力之不及 憂其智之所不能 宜其渥然丹者爲枯木 黟然黑者爲星星 奈何非金石之質 欲與草木而爭榮 念睡爲之狀賊 亦何恨乎秋聲 童子莫對 垂頭而誰但聞四璧 蟲聲啷啷 如助予之歎息

 

 

憎蒼蠅賦

 

蒼蠅蒼蠅 吾嗟爾之爲生 旣無蜂蠆之毒尾 又無蚊蝱之利嘴 幸不爲人之畏 胡不爲人之喜 爾形至眇 爾欲易盈 盃盂殘瀝 砧几餘腥 所希秒忽 過卽難勝 苦何求而不足 乃終日而營營 逐氣尋香 無處不到 頃刻而集 誰相告報 其在物也雖微 其爲害也至要 若乃華榱廣厦 珍簟方狀 炎風之燠 夏日之長 神昏氣蹙 流汗成漿 委四肢而莫擧 眊兩目其萍洋 維高枕之一覺 冀煩歊之蹔忘 念於爾而何負 乃於吾而見殃 尋頭撲面 入袖芽裳 或集眉端 或沇眼眶 目欲瞑而復警 臂己痹而猶攘 於此之時 孔子何由見周公於髣髴 莊生安得與蝴蝶而飛揚 徒使蒼頭丫髻 巨扇揮颺 或頭垂而腕脫 或立寐而顚㹔 此其爲害者一也 又如峻宇高堂 嘉賓上客 沽酒市脯 鋪筳設席 聊娛一日之餘閑 奈爾 衆多之莫敵 或集器皿 或屯几格 或醉醇酎 因之沒溺 或投熱羔 遂喪其魄 諒雖死而不悔 亦可戒夫貪得尤忌赤頭 號爲景迹 一有霑汚 人皆不食 奈何引類呼朋 搖頭鼓翼 聚散焂忽 往來絡繹 方其賓主獻酬 衣冠儼飾 使吾揮手頓足 改容失色 於此之時 王衍何暇於淸談 賈誼塡爲之太息 此其爲害者二也 又如醢醢之品 醬臡之制 及時月而收藏 謹缾甖之固濟 乃衆力以攻鑽 極百端而窺覬 至於大哉肥牲 嘉殽美味 蓋藏稍露而鏬隙 守者或時而假寐 纔少怠於防嚴 己輒遺其種類 莫不養息番滋 淋漓敗壞 使親朋卒至 素爾以無歡 藏獲懷憂 因之而得罪 此其爲害者三也 是皆大者 餘悉難名 嗚呼 止棘之時 垂之戮經 於此見詩人之博物 比興之爲精 宜乎以爾 刺讒人之亂國 誠可嫉而可憎

  

  

鳴蟬賦

 

嘉祐元年夏 大雨水 奉詔祈晴於醴泉宮 問鳴蟬 有感而賦云 肅祠庭以祗事兮 聸玉宇之崢嶸 牧視聽以淸 慮兮 薺 予心以薦誠 因以靜而求動兮 見乎萬物之情 於是朝雨驟止 微風不興 四無蕓而靑天 雷曳曳其餘聲 乃席芳葯臨華軒 古木數株 空庭草間 爰有一物 鳴于樹顚 引淸風以長嘯 抱纖柯而永歎 嘒嘒非管 泠泠若絃 裂方號而復咽 凄欲斷而還連 吐孤韻以難律 含五音之自然 吾不知其何物 其名曰蟬 豈非因物造形 能變化者耶 出自糞壤 慕淸虛者耶 凌風高飛 知所止者耶 嘉木茂盛 喜淸陰者耶 呼吸風露 能尸解者耶 綽約雙鬢 修嬋娟者耶 其爲聲也不樂不哀 非宮非緻 胡然而鳴 亦胡然而止 吾嘗悲夫萬物 莫不好鳴 若乃四時代謝 百鳴嚶兮 一氣候至 百蟲驚兮 嬌兒姹女語鸝菮兮 鳴機絡緯蟋蟀兮 轉喉弄舌 誠可愛兮 引腹動股 豈勉强而爲之兮 至於汚池濁水 得 雨而聒兮 飮泉食土長 夜而歌兮 彼蝦蟆 固若有欲 而蚯蚓 亦何求兮 其餘大小萬狀 不 可悉名 各有氣類 隨其物形 不知自止 有若爭能 忽]時變以物改 咸漠然而無聲 嗚呼 達士 所齋 萬物一類 人於其間 所以爲貴 -蓋以巧其語言 又能傳於文字 是以 窮彼思慮 耗其血氣 或吟哦其窮愁 或發揭其志意 雖共盡於萬物 乃長鳴於百世 予亦安知其然哉 聊爲樂以自喜 方將考得失較同異 俄而雲陰]復興 電雷俱擊 大雨旣作 蟬聲遂息

 

 

 

古文眞寶後集 卷之七

  

 

送徐無黨南歸序

 

草木鳥獸之爲物 衆人之爲人 其爲生雖而 爲死卽同 一歸於腐壞凘盡泯滅而已 而衆人之中 有聖賢者 固亦生且死於其間 而獨異於草木鳥獸衆人者 雖死而不朽 遠而彌存也 其所以爲聖賢者 修之於身 施之於事 見之於言 是三者 所以能不朽而存耶 修於身者 無所不獲 施於事 者 有得有不得焉 其見 於言者 卽又有能有不能焉 施於事矣 不見於言可也 自詩書史記所傳 其人豈必皆能言之事哉 修於身矣 而不施於事 不見 於言亦 可也 孔文第子 有能 政事者矣 有能語者矣 若顔回者 在陋巷 曲肱飢臥而已 其羣居卽黙然終日 如偶人然 自當時羣第子 皆推尊之 以爲不敢忘而及 而後世 更千百歲 亦未有能及之者 其不朽而存者 固不施於事 況於言乎 予讀班固藝文志 唐四庫書目 見其所列 自三代秦漢以來 著書之士 多者至百餘篇 少者猶三四十篇 其人不可勝數 而散亡磨滅 百不一二存焉 予竊悲其人 文章麗矣 言語工矣 無異草木榮華之飄風 鳥獸好音 之過耳也 方其用心與力之勞 亦何 異衆人之汲汲營營 而忽然而死者 雖有遲有速 而卒與三者 同歸於泯滅 夫言之不可恃 蓋如此 今之學者 莫 不慕古聖賢之不朽 而勸一世 以 盡心於文字間者 皆可悲 也 東陽徐生 少從予學 爲文章梢梢見稱於人旣去 乃與羣士 試於禮部得高第 由是知名 其文辭 日進 如水湧而山出 予欲摧其盛氣勉其思也 故於其歸 告以是言 然予固亦喜爲文辭者 亦因以自警焉

   

 

縱囚論

 

信義行於君 而刑戮施於小人 刑入于死者 乃罪大惡極 此又小人之尤甚者也 寧以義師 不苟幸生 而視死如歸 此又君子之尤難者也 方唐太宗之六年 錄大辟囚三百餘人 縱使還家 約其自歸以就死 是以君子之難能 期小人之尤者以必能也 其囚及期而卒自歸 無後者 是君子之所難 而小人之所易也 此其近於人情 或曰 罪大惡極 誠小人矣 及施恩德以臨之 可使變而爲君子 蓋恩德入人之深而移人之速 有如是者矣 曰太宗之爲此 所以求此名也 然安知夫縱之去也 不意其必來以異 免 所以縱之乎 又安知夫被而去也 不意其自歸而必獲免 所以復來乎 夫意其必來而縱之 是上賊下之情也 意其必免而復來 是下賊上之心也 吾見上下交相賊 以成此名也 烏有所謂施恩德 與夫知信義者哉 不然 太宗施德於天下 於玆六年矣 不能使小人 不爲極惡大 罪 而一日之恩 能使視死如歸而存信義 此又不通之論也 然卽何爲而可 曰縱而來歸 殺之無赦 而又縱之而又來 卽可知爲恩德之致爾 然此必無之事也 若夫縱而來歸而赦之 可偶一爲之爾 若屢爲之 卽殺人者皆不死 是可爲天下之常法乎 不可爲常者 其聖人之法乎是以 堯舜三王之治 必本於人情 不立異以爲高 不逆情以干譽

 

   

朋黨論

 

臣聞朋黨之說 自古有之 維幸人君辨其君子小人而已 大凡君子與君子 以同道爲朋 小人與小人 以同利爲朋 此自然之理也 然臣謂小人無朋惟君子卽有之其故何哉小人所好者利祿 也所貪者財貨也 當其同利之時 蹔 相黨引 以爲朋者僞也 及其見利而爭先 或利盡而交疎 甚者反相賊害 雖其兄弟親戚 不能相保 故 臣謂小人無朋 其蹔爲朋者僞也 君子卽不然 所守者道義 所行者忠信 所惜者名節 以之脩身 卽同道相益 以之事國 卽同心以共濟 終始如一此 君子之朋也 故 爲人君者 但當退小人之僞朋 用君子之眞朋 卽天下治矣 堯之時 小人共工驩蔸等四人爲一朋 君子八元八愷十六人爲一朋 舜佐堯 四凶小人之朋 而進元愷君子之朋 堯之天下大治 及舜自爲天子 而夔稷等二十二人 幷列于朝 更相稱美 更相推讓 凡二十二人爲一朋 而舜皆用之 天下亦大治 書曰 紂有臣億萬 惟億萬心 周有臣三千 惟一心 紂之時] 億萬人各異心 可謂不爲朋矣 然紂以此亡國 周武王之臣 三千人謂一大朋 而周用以興 後漢獻帝時 盡取天下名士 囚禁之 目爲黨人 及黃巾賊起 漢室大亂 後方悔悟 盡解黨人而釋之 然己無救矣 唐之晩年 摲起朋黨之論 及昭宗時 盡殺朝之名士 或投之黃河曰 此輩淸流 可投濁流 而唐遂亡矣 夫前世之主 能使人人異心 不爲朋 莫如紂 能禁絶善人爲朋 莫如漢獻帝 能誅戮淸流之朋 莫如唐昭宗之世 然皆亂亡其國 更相]稱美推讓 而不自疑 莫如舜之二十二人 舜亦不疑而皆用之 然而後世 不誚舜爲二十二人朋黨所欺 而稱舜爲聰明之聖者 以其能辨君子與小人也 周武之世 擧其國之臣三千人 共爲一朋 自古爲朋之多且大 莫如周 然周用此以興者 善人雖多而不厭也 夫興亡治亂之迹 爲人君者 可以鑑矣

   

 

族譜序

蘇明允

蘇氏族譜 譜蘇之族也 蘇氏 出於高陽而蔓延於天下 唐神堯初 長史味道 刺眉州 卒于官 一子 留于眉 眉之有蘇氏 自此始而譜不及者 親盡也 親盡則曷爲不及 譜 爲親作也 凡子得書而孫不得書者 何也 著代也 自吾之父 以至吾之高祖 仕不仕 娶某氏 享年幾 某日卒 皆書而不書者 何也 詳吾之所自出也 自吾之父 以至吾之高祖 皆曰諱某而則遂名之 何也 尊吾之所自出也 譜爲蘇氏作而獨吾之所自出 得詳與尊 何也 譜 吾作也 嗚呼 觀吾之譜者 孝悌之心 可以油然而生矣 情見于親 親見于服 服始于衰而至于麻而至于無服 無服則親盡 親盡則情盡 情盡則喜不慶憂不弔 喜不慶憂不弔 則塗人也 吾所與相視如塗人者 其初兄弟也 兄弟其初 一人之身也 悲夫 一人之身 分而至塗人 吾譜之所以作也 其意曰 分而至於塗人者 勢也 勢 吾無如之何也 其未至於塗人也 使其無致於忽忘焉 可也 嗚呼 觀吾之譜者 孝悌之心 可以油然而生矣 系之以詩曰 吾父之子 今爲吾兄 吾疾 在身 兄呻不寧 數世之後 不知何人 彼死而生 不爲戚欣 兄弟之情 如足如手 其能幾何 彼不相能 彼獨何心

   

 

張益州書像記

 

至和元年秋 蜀人傳言 有寇至邊 邊軍夜呼 野無居人 妖言流聞 京師震驚 方命擇帥 天子曰 毋養亂 毋助變 衆言朋興 朕志自定 外亂不作 變且中起 旣不可以文令 又不可以武競 惟朕一二大吏 孰能爲處玆文武之間 其命往撫朕師 乃惟曰 張公方平 其人天子曰 然 公以親辭 不可 遂行 冬十一月至蜀 至之日 歸屯軍 撤守備 使謂郡縣 寇來在吾 無以勞苦 明年正月朔旦 蜀人相慶如它日 遂以無事 又明年正月 相告留公像于淨衆寺 公不能禁 眉陽蘇洵言于衆曰 未亂易治也 旣亂易治也 有亂之萌 無亂之形是謂將亂 將亂難治 不可以有亂急 亦不可以無亂弛 惟是元年之秋 如器之欹未墜於地 惟爾張公 安坐於旁 其顔色不變 徐起而正之 旣正 油然而退 無矜容 爲天子牧小民不倦 惟爾張公 爾繄以生 惟爾父母 且公嘗爲我言 民無常性 惟上所待 人皆曰蜀人 多變 於是 待之以待盜賊之意而繩之以繫盜賊之法 重足屛息之民而以碪斧令 於是民始忍 以其父母妻子之所仰賴之身而棄之於盜賊 故 每每大亂 夫約之以禮 驅之以法 惟蜀人 爲易 至於急之而生變 雖齊魯 亦然 吾以齊魯待蜀人而蜀人 亦自以齊魯之人 待其身 若夫肆意於法律之外 以威劫齊民 吾不忍爲也 嗚呼 愛蜀人之深 待蜀人之厚 自公而前 吾未始見也 皆再拜稽首曰然 蘇洵又曰公之恩 在爾心 爾死在爾子孫 其功業 在史官 無以像爲也 且公意 不欲如何 皆曰 公則何事於斯 雖然 於我心 有不釋焉 今夫平居 聞一善 必問其人之姓名 與其鄕里之所在 以至於其長短大小善惡之狀 甚者 或詰其平生所嗜好 以想見其爲人 而史官 亦書之於其傳 意使天下之人 思之於心則存之於目 存之於目 故 其思之於心也 固 由此觀之 像亦不爲無助 蘇洵 無以詰 遂爲之記 公 南京人 爲人 慷慨有大節以度量 雄天下 天下 有大事 公可屬 系之以詩曰

天下在祚 歲在甲午 西人 傳言 有寇 在垣 庭有武臣 謀夫如雲 天子曰嘻 命我張公 公來自東 旗纛舒舒 西人 聚觀于巷于塗謂公曁曁 公來于于 公謂西人 安爾室家 無或敢訛 訛言不祥 往卽爾常 春爾桑 秋爾滌場 西人稽首 公我父兄 公在西囿 草木騈騈 公宴其僚 伐鼓淵淵 西人 來觀 祝公萬年 有女娟娟 閨閑閑 有童哇哇 亦旣能言 昔公未來 期汝棄損 禾麻芃芃 倉庾崇崇 嗟我婦子 樂此歲豊 公在朝廷 天子股肱 天子曰 歸 公敢不承 作堂嚴嚴 有廡有庭 公像在中 朝服冠纓 西人相告 無敢逸荒 公歸京師 公像在堂

   

 

管仲論

 

管仲 相威公 覇諸侯攘夷狄 終其身 齊國 富疆 諸侯 不敢叛 管仲 死 竪刁易牙開方 用 威公 薨於亂 五公子 爭立 其禍 曼廷 訖簡公 齊無寧歲 夫功之成 非成於成之日 盖必有所由起 禍之作 不作於作之日 亦必有所由兆 則齊之治也 吾不曰 管仲而曰 鮑叔 及其亂也 吾不曰竪刁易牙開方而曰管仲 何則 竪刁而牙開方三子 彼固亂人國者 顧其用之者 威公也 夫有舜而後 知放四凶 有仲尼而後 知去少正卯 彼威公 何人也 顧其使威公 得用三子者 管仲也 仲之疾也 公 問之相 當是時也 吾以仲 且擧天下之賢者以對 而其言 乃不過曰 竪刁易牙開方三子 非人情 不可近而已 嗚呼 仲 以爲威公 果能不用三子矣乎 仲與威公 處 幾年矣 亦知威公之爲人矣乎 威公 聲不絶乎耳 色不絶於目而非三子者 則無以遂其欲 彼其初之所以不用者 徒以有仲焉耳 一日無仲 則三子者可以彈冠而相慶矣 仲 以爲將死之言 可以縶威公之手足耶 夫齊國 不患有三子而患無仲 有仲則三子者 三匹夫耳 不然 天下 豈少三子之徒 雖威公 幸而聽仲 誅此三人 而其餘者 仲能悉數而去之耶 嗚呼 仲 可謂不知本者矣 因威公之問 擧天下之賢者 以自代則仲雖死而齊國 未爲無仲也 夫何患三子者 不言 可也 五覇 莫盛於威公 文公之才不過威公 其臣 又皆不及仲 靈公之虐 不如孝公之寬厚 文公死 諸侯不敢叛晉襲文公之餘威 猶得爲諸侯之盟主 百餘年 何者 其君 雖不肖而尙有老成人焉 威公之死也 一亂塗地 無惑也 彼獨恃一管仲而仲則死矣 夫天下 未嘗無賢者 盖有有臣而無君者矣 威公 在焉而曰天下 不復有管仲者 吾不信也 仲之書 有記其將死 論鮑叔賓胥無之爲人 且各疏其短 是其心 以爲是數子者 皆不足以托國而又逆知其將死 則其書誕不足信也 吾觀史鰌 以不能進蘧伯玉而退彌子瑕故 有身後之諫 蕭何 且死 擧曹參以自代 大臣之用心 固宜如此也 一國 以一人興 以一人亡 賢者 不悲其身之死 而憂其國之衰 故 必復有賢者而後 有以死 彼管仲 何以死哉

   

 

木假山記

 

木之生 或蘖而殤 或拱而夭 幸而至於任爲棟樑則伐 不幸而爲風之所拔 水之所漂 或破折或腐則爲人之所材而有斧斤之患 其最幸者 漂沈汨沒於湍沙激之間不知其幾百年而其激射齧食之餘 或髣髴於山者 則爲好事者取去 强之以爲山然後 可以脫泥沙而遠斧斤 而荒江之濱 如此者 幾何 不爲好事者所見而爲樵夫野人所薪者 何可勝數 則其最幸者之中 又有不幸者焉 予家 有三峰 予 每思之則疑其有數 存乎其間 且其而不蘖而不殤 拱而不夭 任爲棟樑而不伐 風拔水漂而不破折不腐 不破折不腐而不爲人所材 以及於斧斤 出於湍沙之間而不爲樵夫野人之所薪而後 得至乎此則其理似不偶然也 然 予之愛之則非徒愛其似山而又有所感焉 非徒感之而又有所敬焉 予見中峯 魁岸踞肆 意氣端重 若有以服其旁之二峯 二峯者 莊栗刻削 凜乎不可犯 雖其勢 服於中峯而岌然決無阿附意 吁其可敬也夫 其可以有所感也夫

   

 

高祖論

 

漢高祖 挾數用術 以制一時之利害 不如陳平 揣摩天下之勢 擧指搖目 以劫制項羽 不如張 良微此二人則天下 不歸漢而高帝 乃木彊之人而止耳 然 天下 已定 後世子孫之計 陳平張良 智之所不及 則高帝 常先爲之規畵處置 使夫後世之所爲 曉然如目見其事而爲之者 盖高帝之智 明於大而暗於小 至於此而後 見也 帝 常語呂后曰 周勃 重厚少文 然安劉氏者 必勃也 可令爲太尉 方是時 劉氏 旣安矣 勃又將誰安耶 故 吾之意 曰高帝之以太尉屬勃也 知有呂氏之禍也 雖然 其不去呂后 何也 勢不可也 昔者 武王 沒 成王 幼而三監 叛 帝意 百歲後 將相大臣及諸侯王 有如武庚祿父而無有以制之也 獨計以爲家有主母而豪奴悍婢 不敢與弱子抗 呂氏 佐帝定天下 爲諸侯大臣 素所畏服 獨此 可以鎭壓其邪心 以待嗣子之壯 故 不去呂后者 爲惠帝計也 呂后 旣不可去 故 削其黨 以損其權 使雖有變而天下 不搖 是故 以樊噲之功 一旦 遂欲斬之而無疑 嗚呼 彼獨於噲 不仁耶 且噲 與帝偕起 拔城陷陣 功不爲少 方亞父 嗾項莊時 微噲譙羽則漢之爲漢 未可知也 一旦 人有惡噲欲滅戚氏者 時噲 出伐燕 立命平勃 卽軍中斬之 夫噲之罪 未形也 惡之者誠僞 未必也 且帝之不以一女子 斬天下功臣 亦明矣 彼其娶於呂氏 呂氏之族 若産祿輩 皆庸才 不足恤 獨噲豪健 諸將 所不能制 後世之患 無大於此矣 夫高帝之視呂后 猶醫者之視菫也 使其毒 可使治病 而無至於殺人而已 噲死則呂氏之毒 將不至於殺人 高帝 以爲是足以死而無憂矣 彼平勃者 遺其憂者也 噲之死於惠帝之六年 天也 使之尙在 則呂祿 不可紿 太尉 不得入北軍矣 或謂噲 於帝最親 使之尙在 未必與産祿叛 夫韓信黥布盧綰 皆南面稱孤而綰又最爲親幸 然及高帝之未崩也 皆相繼以逆誅 誰謂百歲之後 椎埋屠狗之人 見其親戚 得爲帝王而不欣然從之耶 吾 故 曰彼平勃者 遺其憂者也

   

 

上歐陽內翰書

 

洵 布衣窮居 常竊自歎以爲天下之人 不能皆賢 不能皆不肖 是以 賢人君子之處於世 合必離 離必合 往者 天子 方有意於治 而范公 在相府 富公 在樞密 執事與余公蔡公 爲諫官 尹公 馳騁上下 用力於兵革之地 方是之時 天下之人毛髮絲粟之才 紛紛而起 合而爲一 而洵也 自度其愚魯無用之身 不足以自奮於其間 退而養其心 幸其道之將成而可以復見於當世之賢人君子 不幸道未成而范公 西 富公 北 執事與余公蔡公 分散四出 而尹公 亦失勢奔走於小官 洵 時在京師 親見其事 忽忽仰天歎息 以爲斯人之去而道雖成 不復足以爲榮也 旣復自思念 往者衆君子之進於朝其始也 必有善人焉 推之今也 亦必有小人焉 間之 今世 無復有善人也則已矣 如其不然也 吾何憂焉 姑養其心 使其道大有成而待之 何傷 退而處十年 雖未敢自謂其道 有成矣 然浩浩乎其胸中 若與囊者 異而余公 適亦有成功於南方 執事與蔡公 復相繼登於朝 富公 復自外入爲宰相 其勢將復合于一 喜且自賀以爲道 旣已粗成而果將有以發之也 旣又反而思其向之所慕望愛悅之而不得見之者 盖有六人焉 今將往見之矣 而六人者 已有范公尹公二人 亡焉 則又爲之焉出涕以悲 嗚呼 二人者 不可復見矣 而所恃以慰此心者 猶有四人也 則又以自解 思其止於四人也 則又汲汲欲一識其面 以發其心之所欲言而富公又爲天子之宰相 遠方寒士 未可遽以言通於其前而余公蔡公 遠者 又在萬里外 獨執事 在朝廷間 而其位 差不甚貴 可以叫呼攀援 而聞之以言而飢寒衰老之病 又痼而留之 使不克自至於執事之庭 夫以慕望愛悅其人之心 十年而不得見而其人 已死 如范公尹公二人者則四人者之中 非其勢不可遽以言通者 何可以不能自往而遽已也 執事之文章 天下之人 莫不知之 然竊以爲洵之知之也 特深 愈於天下之人 何者 孟子之文 語約而意深 不爲巉刻斬截之言而其鋒 不可犯 韓子之文 如長江大河 渾浩流轉 魚黿蛟龍 萬怪惶惑而抑遏蔽掩 不使自露而人 望見其淵然之光蒼然之色 亦自畏避 不敢迫視 執事之文 紆餘委備 往復百折而條達疏暢 無所間斷 氣盡語極 急言竭論而容與閑易 無艱難辛苦之態 此三者 皆斷然自爲一家之文也 惟李翶之文 其味 黯然而長 其光 油然而幽 俯仰揖遜 有執事之態 陸贄之文 遣言措意 切近的當 有執事之實而執事之才 又自有過人者 盖執事之文 非孟子韓子之文而歐陽子之文也 夫樂道人之善而不爲諂者 以其人 誠足以當之也 彼不知者 則以爲譽人 以求其悅已也 夫譽人以求其悅已 洵亦不爲也 而其所以道執事光明盛大之德而不自知止者 亦欲執事之知其知我也 雖然 執事之名 滿於天下 雖不見其文而固已知有歐陽子矣 而洵也 不幸墮在草野泥塗之中 而其知道之心 又近而粗成 欲徒手奉咫尺之書 自托於執事 將使執事 何從而知之 何從而信之哉 洵 少年不學 生二十五歲 始知讀書 從士君子游 年旣已而晩 而又不遂刻意厲行 以古人自期而視與已同列者 皆不勝已則遂以爲可矣 其後 困益甚 復取古人之文而讀之 始覺其出言用意 與己大異 時復內顧 自思其才則又似夫不遂止於是而已者 由是 盡燒其囊時所爲文數百篇 取論語孟子韓子及其他聖人賢人之文而兀然端坐 終日以讀之者 七八年矣 方其始也 入其中而惶然以惑 博觀於其外而駭然以驚 及其久也 讀之益精而其胸中豁然以明 若人之言 固當然者 然猶未敢自出其言也 時旣久 胸中之言 日益多 不能自制 試出而書之 已而再三讀之 渾渾乎覺其來之易也 然 猶未敢自以爲是也 近所爲洪範論史論 凡七篇 執事 觀其如何 噫嘻 區區而自言 不知者 又將以爲自譽 以求人之知已也 惟執事 思其十年之心 如是之不偶然也而察之 不宣洵 再拜

 

   

上田樞密書

 

天之所以與我者 夫豈偶然哉 堯不得以與丹朱 舜不得以與商均而瞽瞍不得奪諸舜 發於其心 出於其言 見於其事 確乎其不可易也 聖人 不得以與人 父不得奪諸其子 於此 見天之所以與我者 不偶然也 夫其所以與我者 必有以用我也 我 知之 不得行之 不以告人 天固用之 我實置之 其名曰棄天 自卑以求幸其言 自小以求用其道 天之所以與我者 何如而我 如此也 其名曰褻天 棄天 我之罪也 褻天 亦我之罪也 不棄不褻而人不亞用 不我用之罪也 其名曰逆天 然則棄天褻天者 其責 在我 逆天者 其責 在人 在我者 吾將盡吾力之所能爲者 以塞夫天之所以與我之意而求免夫天下後世之譏 在人者 吾何知焉 吾 求免夫一身之責之不暇 而暇爲人憂乎哉 孔子孟軻之不遇 老於道途而不倦不慍不怍不沮者 夫固知夫責之所在也 衛靈魯哀齊宣梁惠之徒 不足相與以有爲也 我亦知之矣 抑將盡吾心焉耳 吾心之不盡 吾恐天下後世 無以責夫衛靈魯哀齊宣梁惠之徒 而彼亦將有以辭其責也 然則孔子孟軻之目 將不瞑於地下矣 夫聖人賢人之用心也 固如此 如此而生 如此而死 如此而貧賤 如此而富貴 升而爲天 沈而爲淵 流而爲川 止而爲山 彼不預吾事 吾事 畢矣 竊怪夫後之賢者 不能自處其身也 飢寒窮困之不勝而號於人 嗚呼 使吾誠死於飢寒困窮耶 則天下後世之責 將必有在 彼其身之責 不自任以爲憂而我 取而加之吾身 不亦過乎 今洵之不肖 何敢亦自列於聖賢 然其心 有所甚不自輕者 何則 天下之學者 孰不欲一蹴而造聖人之域 然及其不成也 求一言之幾乎道而不可得也 千金之子 可以貧人 可以富人 非天之所與 雖以貧人富人之權 求一言之幾乎道 不可得也 天子之宰相 可以生人 可以殺人 非天之所與 雖以生人殺人之權 求一言之幾乎道 不可得也 今洵 用力於聖人賢人之術 亦已久矣 其言語其文章 雖不識其果可以有用於今而傳於後與否 獨怪夫得之之不勞 方其致思於心也 若或起之 得之心而書之紙也 若或相之 夫豈無一言之幾於道者乎 千金之子天子之宰相 求而不得者 一旦在已 故 其心 得以自負 或者天其亦有以與我也 囊者 見執事於益州 當時之文 淺狹可笑 飢寒窮困 亂其心而聲律記問 又從而破壞其體 不足觀也已 數年來 退居山野 自分永棄 與世俗日疎闊 得以大肆其力於文章 詩人之優遊 騷人之淸深 孟韓之溫醇 遷固之雄剛 孫吳之簡切 投之所向 無不如意 嘗試以爲董生 得聖人之經 其失也 流而爲迂 鼂錯 得聖人之權 其失也 流而爲詐 有二子之才而不流者 其惟賈生乎 惜乎 今之世 愚未見其人也 作策二道 曰審勢審敵 作書十篇 曰權書 洵有山田一頃 非凶歲 可以無飢 力耕而節用 亦足以自老 不肖之身 不足惜而天之所與者 不忍棄 且不敢褻也 執事之名 滿天下 天下之士用與不用 在執事 故 敢以所謂策二道 權書十篇 爲獻 平生之文 遠 不可多致 有洪範論史論十篇 近以獻內翰歐陽公 度執事 與之朝夕相從 議天下之事則斯文也 其亦庶子乎得得陳於前矣 若夫言之可用與其身之可貴與否者 執事事也 執事責也 於洵何有哉

 

   

名二子說

 

輪輻蓋軫 皆有職乎車而軾 獨若無所爲者 雖然 去軾則吾未見其爲完車也 軾乎 吾懼汝之不外飾也 天下之車 莫不由轍而言車之功 轍不與焉 雖然 車仆馬斃而患不及轍 是轍者 禍福之間 轍乎 吾知免矣

 

古文眞寶後集 卷之八

   

 

潮州韓文公廟碑

蘇子瞻

匹夫而爲百世師 一言而爲天下法 是皆有以參天地之化 關盛衰之運 其生也 有自來 其逝也 有所爲 故申呂 自嶽降 傳說 爲列星 古今所傳 不可誣也 孟子曰我 善養吾 浩然之氣 是氣也 寓於尋常之中而塞乎天地之間 卒然遇之 王公 失其貴 晉楚 失其富 良平 失其智 賁育 失其勇 儀秦 失其辨 是 孰使之然哉 其必有不依形而立 不恃力而行 不待生而存 不隨死而亡者矣 故 在天 爲星辰 在地 爲河嶽 幽則爲鬼神而明則復爲人 此 理之常 無足怪者 自東漢以來 道喪文弊 異端 竝起 歷唐貞觀開元之盛 輔以房杜姚宋 而不能救 獨韓文公 起八代之衰 而道濟天下之溺 忠犯人主之怒 而勇奪三軍之帥 此豈非參天地關盛衰 浩然而獨存者乎 蓋嘗論天人之辨 以謂人無所不至 惟天下容僞 智可以欺王公 不可以其豚魚 力可以得天下 不可以得匹夫匹婦之心 故 公之精誠 能開衡山之雲 而不能回憲宗之惑 能馴鱷魚之暴 而不能弭皇甫鎛李逢吉之謗 能信於南海之民 廟食百世 而不能使其身 一日安於朝廷之上 蓋公之所能者 天也 其所不能者 人也 始 潮人 未知學 公 命進士趙德 爲之師 自是 潮之士 皆篤於文行 延及齊民 至于今 號稱易治 信乎 孔子之言 曰 君子學道則愛人 小人 學道則易使也 潮人之事公也 飮食 必祭 水旱疾疫凡有求 必禱焉 而廟在刺史公堂之後 民以出入 爲艱 前太守欲請諸朝 作新廟 不果 元祐五年 朝散郞王君滌 來守是邦 凡所以議士治民者聽 民懽趨之 卜地於州城之南七里 期年而廟成 或曰 公去國萬里而謫于潮 不能歲而歸 沒而有知 其不眷戀于潮也審矣 軾曰 不然 公之神 左天下者 如水之在地中 無所往而不在也 而潮人 獨信之深 思之至 焄蒿悽愴 若或見之 譬如鑿井得泉而曰 水專在是 豈理也哉 元豊元年 詔封公昌黎伯 故 榜曰昌黎伯韓文公之廟 潮人 請書其事于石 因作詩以遺之 使歌以祀公 其辭 曰飄然乘風來帝旁 下與濁世掃粃糠 西游咸池略扶桑 草木衣被昭回光 追逐李杜參翾翔 汗流籍湜走且僵 滅沒倒景不得望 作書詆佛譏君王 要觀南海窺衡湘 歷舜九疑吊英皇 祝融先驅海若藏 約束蛟鰐如驅羊 釣天無人帝悲傷 謳吟下招遺巫陽 犦牲鷄卜羞我觴 於餐荔丹與蕉黃 公不少留我涕滂 翩然被髮下大荒

   

 

前赤壁賦

 

壬戌之秋七月旣望 蔬子 與客泛舟遊於赤壁之下 淸風 徐來 水波 不興 擧酒屬客 誦明月之詩 歌窈窕之章 少焉 月出於東山之上 徘徊於斗牛之間 白露 橫江 水光 接天 縱一葦之所如 凌萬頃之茫然 浩浩乎如憑虛御風而不知其所止 飄飄乎如遺世獨立 羽化而登仙 於是 飮酒樂甚 扣舷而歌之 歌曰 桂棹兮蘭槳 擊空明兮泝流光 渺渺兮余懷 望美人兮天一方 客有吹洞簫者 倚歌而和之 其聲鳴鳴然 如怨如慕 如泣如訴 餘音 嫋嫋 不絶如縷 舞幽壑之潛蛟 泣孤舟之嫠婦 蘇子愁然正襟 危坐而問客曰 何爲其然也 客曰 月明星稀 烏鵲南飛 此非曹孟德之詩乎 西望夏口 東望武昌 山川相繆 鬱乎蒼蒼 此非孟德之困於周郞者乎 方其破荊州下江陵 順流而東也 舳艫千里 旌旗蔽空 釃酒臨江 橫槊賦詩 固一世之雄也 而今 安在哉 況吾與子 漁樵於江渚之上 侶魚鰕而友糜鹿 駕一葉之扁舟 擧匏樽以相屬 奇蜉蝣於天地 渺滄海之一粟 哀吾生之須臾 羨長江之無窮 挾飛仙以遨遊 抱明月而長終 知不可乎驟得 託遺響於悲風 蘇子曰 客亦知夫水與月乎 逝者如斯 而未嘗往也 盈虛者如彼 而卒莫消長也 蓋將自其變者而觀之 則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自其不變者而觀之 則物與我皆無盡也 而又何羨乎 且夫天地之間 物各有主 苟非吾之所有 雖一乎而莫取 惟江上之淸風 與山間之明月 耳得之而爲聲 目寓之而成色 取之無禁 用之不竭 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 而吾與子之所共樂 客喜而笑 洗盞更酌 肴核 旣盡 盃盤 狼藉 相與枕藉乎舟中 不知東方之旣白

   

 

後赤壁賦

 

是歲十月之望 步自雪堂 將歸于臨皐 二客 從予 過黃泥之坂 霜露旣降 木葉 盡脫 人影 在地 仰見明月 顧而樂之 行歌相答 已而 歎曰 有客 無酒 有酒 無肴 月白風淸 如此良夜 何 客曰 今者薄暮 擧網得魚 巨口細鱗 狀如松江之鱸 顧安所得酒乎 歸而謀諸婦 婦曰 我有斗酒 藏之久矣 以待子不時之需 於是 攜酒與魚 復遊於赤壁之下 江流有聲 斷岸千尺 山高月小 水落石出 曾日月之幾何 而江山 不可復識矣 予乃攝衣而上 履巉巖披蒙茸 踞虎豹登虯龍 攀棲鶻之危巢 俯馮夷之幽宮 蓋二客之不能從焉 劃然長嘯 草木震動 山鳴谷應 風起水涌 予亦悄然而悲 肅然而恐 凜乎其不可留也 反而登舟 放乎中流 聽其所止而休焉 時夜將半 四顧寂寥 適有孤鶴 橫江東來 翅如車輪 玄裳縞衣 戞然長鳴 掠予舟而西也 須臾 客去 予亦就睡 夢 一道士 羽衣翩躚 過臨皐之下 揖予而言曰 赤壁之遊 樂乎 問其姓名 俛而不答 嗚呼噫嘻 我知之矣 疇昔之夜 飛鳴而過我者 非子也耶 道士 顧笑 予亦驚悟 開戶視之 不見其處

   

 

祭歐陽公文

 

嗚呼哀哉 公之生於世六十有六年 民有父母 國有蓍龜 斯文有傳 學者 有師 君子 有所恃而不恐 小人 有所畏而不爲 譬如大川喬嶽 雖不見其運動而功利之及於物者 蓋不可數計而周和 今公之沒也 赤子 無所仰庇 朝廷 無所稽疑 斯文 化爲異端 學者 至於用夷 君子 以爲無與爲善 而小人 沛然自以爲得時 譬如深山大澤 龍亡而虎逝則變怪百出 舞鰌鱔而號狐狸 公之未用也 天下以爲病而其旣用也則又以爲遲 及其釋位而去也 莫不冀其復用 至於請老而歸也 莫不悵然失望而猶庶幾於萬一者 垟公之未衰 孰謂公無復有意於斯世也 奄一去而莫予追 豈厭世之溷濁 潔身而逝乎 將民之無棣而天莫之遺 昔我先君 懷寶遯世 非公則莫能致而不肖無狀 夤緣出入 受敎門下者 十有六年於斯 聞公之喪 義當匍匐往吊而懷棣不去 愧古人以恧怩 緘辭千里以寓一哀而已 蓋上以爲天下慟而下以哭吾私

   

 

六一居士集序

 

夫言有大而非誇 達者信之 衆人疑焉 孔子曰天之將喪斯文也 後死者不得與於斯文也 孟子曰抑洪水 孔子作春秋 而與距楊墨 盖以是配禹也 文章之得喪 何與於天 而禹之功 與天之竝 孔子孟子以空言配之不以誇乎 自春秋作而亂臣賊子懼 孟子之言 行而楊墨之道廢 天下以爲是固然而不之大其功 孟子旣沒 有申商韓非之學 違道而趨利 殘民以厚生 其設 至陋也 而士以是 罔其上 上之人僥倖一切之功 靡然從之 而世無大人先生如孔子孟子推其本末 權其禍福之輕重 以求其惑 故其學 遂行 秦以是喪天下 陵夷至於勝廣劉項之禍 死者十八九 天下蕭然 洪水之患 蓋不之此也 方秦之未得志也 使復有一孟子 則申韓 爲空言 作於其心 害於其事 作於伎事 害於其政者 必不至若是烈也 使楊墨得志於天下 其禍 豈減於申韓哉 由此言之 雖以孟子 配禹 可也 太史公曰蓋公 言黃老 賈誼晁錯 明申韓 錯不足道也 而誼亦爲之 余以是知邪設之移人 雖豪傑之士 有不免者 況衆人乎 自漢以來道術 不出於孔氏而亂天下者多矣 秦以老莊亡 梁以佛亡 莫或正之 五百餘年而後 得韓愈學子以愈配孟子 或庶其焉 愈之後三百餘年而後 得歐陽子 其學推韓愈孟子 以達於孔氏 箸禮樂仁義之實 以合於大道 其言 簡而明 信而通 引物連類 折之於至理 以服人心 故天下師尊翕然之 自歐陽子之存 世之不悅者譁而攻之 能折困其身而不能屈其言 士無賢不肖 不謀而同曰 歐陽子 今之韓愈也 宋興七十餘年 民不知兵 富而敎之 至天聖景祐 極矣而斯文 終有愧於古 士因陋守舊 論卑而氣弱 自歐陽子出 天下爭自濯磨 以通經學古 爲高 以求時行道 爲賢 以犯顔敢諫 爲忠 長育成就 至嘉祐末 號稱多士 歐陽子之攻 爲多 嗚呼 豈人力也哉 非天 豈孰能使之 歐陽子歿 十有餘年 士始爲新學 以佛老之似 亂周孔之實 識者憂之 賴天子明聖 詔修取仕法 風厲學子 傳孔氏 黜異端 然後 風俗一變 考論師友淵源所自 復知誦習歐陽子之書 自得其詩文七百六十六篇於其子棐 乃次而論之曰 歐陽子論大道 似韓愈 論事 似陸贄 記事 似司馬遷 詩賦 似李白 此非予言也 天下之言也 歐陽子 諱修 字永叔 旣老 自謂 六一居士云

   

 

三槐堂銘

 

天可必乎 賢者不必貴 仁者不必壽 天不可必乎 仁者必有後 二者將安取衷哉 吾聞之 申包胥曰 人衆者 勝天 天定 亦能勝人 世之論天者 皆不待其定而求之 故以天爲茫茫 善者以怠 惡者以肆 盜跖之壽 孔顔之厄 此皆天之未定者也 松柏生於山林 其始也 困於蓬蒿 厄於牛羊 而其終也 貫四時閱千歲而不改者 其天 定也 善惡之報 至於子孫則其定也久矣 吾以所見所聞而考之 其可必也 審矣 國之將興 必有世德之臣 厚施而不食其報然後 其子孫能與守文太平之主 共天下之福 故兵部侍郞晉國王公 顯於漢周之餘 歷事太祖太宗 相而公 卒以直道 不容於時 盖嘗手植槐於庭曰 吾子孫必有爲三公者 已而 其子魏國文正公 相眞宗皇帝於景德祥符之間 朝廷 淸明 天下無事之時 享其福 祿榮名者 十有八年 今夫寓物於人 明日而取之 有得有否 而晋公 修德於身 責報於天 取必於數十年之後 如持左契 交手相付 吾以是 知天之果可必也 吾不及見魏公而見其子懿敏公 以直諫 事仁宗皇帝 出入侍從將帥 三十餘年 位不滿其德 天將復興王氏也歟 何其孫之多賢也 世有以晋公 比李棲筠者 其雄才直氣 眞不相上下而棲筠子之吉甫 其孫德裕 公明富貴 略如王氏等 而忠信仁厚 不及魏公父子 由此觀之 王氏之福 蓋未艾也 懿敏公之子鞏 與吾遊 好德而文 以世其家 吾是以祿之 銘曰 嗚呼休哉 魏公之業 與槐俱萌 封植之公 必世乃成 旣相眞宗 四方砥平 歸視其家 槐陰滿庭 吾儕小人 朝不謀夕 相時射利 皇恤厥德 庶幾僥倖 不種而穫 不有君子 其何能國 王城之東 晋公所廬 鬱鬱三槐 惟德之符 嗚呼休哉

   

 

表忠觀碑

 

熙寧十年十月戊子 資政殿太學士右諫議大夫知杭州軍事臣抃 言故吳越國王錢氏墳墓 及其父祖妃夫人子孫之墳 在錢塘者 二十有六 在臨安者 十有一 皆蕪廢不治 父老過之 有流涕者 謹按故武肅王鏐 始以鄕兵 破走黃巢 名聞江淮 復以八道兵 討劉漢宏 幷越州 以奉董昌而自居於杭 及昌 以 越叛 則誅昌而幷越 盡有浙東西之地 傳其子文穆王元瓘 至其孫忠獻王仁佐 遂破李景兵 取福州 而仁佐之弟忠懿王俶 又大出兵攻景 以迎周世宗之師 其後 卒以國入覲 三世四王 與五代相終始 天下大亂 豪傑蜂起 方是時 以數州之地 盜名字者 不可勝數 旣覆其族 延及于無辜知民 罔有孑遺 以吳越 地方千里 帶甲十萬 鑄山煮海 象犀珠玉之富 甲于天下 然終不失臣節 貢獻 相望於道 是以 其民 至於老死 不識兵革 四時嬉遊 歌鼓之聲 相聞 至于今不廢 其有德於斯民 甚厚 皇宋 受命 四方僭亂 以此削平 西蜀 江南 負其險遠 兵至城下 力屈勢窮 然後 束手 而河東劉氏 百戰守死 以抗王師 積骸爲城 釃血爲池 竭天下之力 僅乃克之 獨吳越 不待告命 封府庫 籍郡縣 請吏于朝 視去其國 如去傳舍 其有功於朝廷 甚大 昔 竇融 以河西 歸韓 光武 詔右扶風 修理其祖父墳塋 祠以太牢 今錢氏功德 殆過於融 而未及百年 墳墓不治 行道 相嗟 甚非所以勸獎功臣慰答民心之義也 臣 願以龍山廢佛寺曰 妙因院者 爲觀 使錢氏之孫爲道士曰 自然者 居之 凡墳墓之在錢塘者 以付自然 其在臨安者 以付其縣之淨土寺僧曰 道微 歲各度其道一人 使世掌之 籍其地之所入 以時 修其祠宇 封植其草木 有不治者 縣令丞 察之 甚者 易其人 庶幾永終不墜 以稱朝廷 待錢氏之意 臣抃 昧死以聞 制曰 可 其妙因院 改賜名曰 表忠觀 銘曰 天目之山 苕水 出焉 龍飛鳳舞 萃于臨安 獨生異人 絶類離倫 奮挺大呼 從者如雲 仰天誓江 月星晦蒙 强弩射潮 江海爲東 殺宏誅昌 奄有吳越 金券玉冊 虎符龍節 大城其居 包絡山川 左江右湖 控引島蠻 歲時歸休 以燕父老 曄如神人 玉帶毬馬 四十一年 寅畏小心 厥篚相望 大貝南金 五朝昏亂 罔堪託國 三王相承 以待有德 旣獲所歸 弗謀弗咨 先王之志 我維行之 天祚忠厚 世有爵邑 允文允武 子孫千億 帝謂守臣 治其祠墳 毋俾樵牧 愧其後昆 龍山之陽 巋然新宮 匪私于錢 惟以勸忠 非忠無君 非孝無親 凡百有位 視此刻文

   

 

凌虛臺記

 

臺有於南山之下 宜若起居飮食 與山接也 四方之山 莫高於終南山而都邑之最麗者 莫近於扶風 以至近 求最高 其勢 必得 以太守之居 未嘗知有山焉 雖非事之所以損益而物理 有不當然者 此凌虛之所爲築也 方其未築也 太守陳公 杖屨逍遙於其下 見其林木之出於上者 累累然人之旅行於墻外而見其髻也 曰 是必有異 使工 鑿其前 爲方池 以其土 築臺 出於屋之簷而止 然後 人之至於其上者 怳然不知臺之高而以爲山之踊躍奮迅而出也 公曰是宜名凌虛 以告其終事蘇軾而俾爲之記 軾 復於公曰 物之廢興成毁 不可得而知也 昔者 荒草野田 霜露之所蒙翳 狐虺之所竄伏 方是時 豈知有凌虛臺耶 廢興成毁 相尋於無窮則臺之復爲荒草野田 皆不可知也 嘗試與公 登臺而望 其東則秦穆公之祈年橐泉也 其南則漢武之長楊五祚 而其北則隋之仁壽 唐之九成也 計其一時之盛 宏傑詭麗堅固而不可動者 豈特百倍於臺而已哉 然而數世之後 欲求其彷佛而破瓦頹垣無復存者 旣已化爲禾黍荊棘丘墟隴畝矣 而況於此臺歟 夫臺 猶不足恃以長久 而況於人事之得喪 忽往而忽來者歟 而或者 欲以夸世而自足則過矣 盖世有足恃者而不在乎臺之存亡也 旣已言於公 退而爲之記

 

 

 

 

古文眞寶後集 卷之九

 

 

李君山房記

蘇子瞻

象犀珠玉珍怪之物 有悅於人之耳目而不適於用 金石草木絲麻五穀六材 有過於用而用之則弊 取之則竭 悅於人之耳目而適於用 用之而不弊 取之而不竭 賢不肖之所得各因其才 仁智之所見 各隧其分 才分 不同而求無不獲者 惟書乎 自孔子聖人 其學 必始於觀書 當是時 惟周之柱下史老聃 爲多書 韓宣子 適魯然後 見易象輿魯春秋 季札 聘於上國然後 得聞詩之風雅頌 而楚 獨有左史倚相 能讀三墳五典八索九丘 士之生於是時 得見六經者 盖無幾 其學 可謂難矣 而皆習於禮樂 深於道德 非後世君子 所及 自秦漢以來 作者 益衆 紙輿字畵 日趨於簡便而書益多 世莫不有 然學者 益以苟簡 何哉 余 猶及見老儒先生 自言其少時 欲求史記漢書而不可得 幸而得之 皆手自書 日夜誦讀 惟恐不及 近世市人 轉相模刻 諸子百家之書 日傳萬紙 學者之於書 多且易致 如此 其文辭學術 當倍蓰於昔人 而後生科擧之士 皆束書不觀 遊談無根 此又何也 余友李公擇 少時 讀書於廬山五老峯下白石奄之僧舍 公擇 旣去而山中之人 思之 指其所居爲李氏山房 臧書 凡九千餘券 公擇 旣已涉其流探其源 採剝其華實而咀嚼其膏味 以爲己有 發於文辭 見於行事 以聞名於當世矣 而書 顧自如也 未嘗少損 將以遺來者 供其無窮之求而各足其才分之所當得 是以 不藏於家而藏於故所居之僧舍 此仁者之心也 余旣衰且病 無所用於世 惟得數年之閑 盡讀其所未見之書 而廬山 固所願遊而不得者 盖將老焉 盡發公擇之藏 拾其遺棄 以自補 庶有益乎 而公擇 求余文以爲記 乃爲一言 使來者 知昔之君子 見書之難而今之學者 有書而不讀 爲可惜也

 

 

喜雨亭記

 

亭以雨名 志喜也 古者 有喜 卽以名物 示不忘也 周公 得禾 以名其書 漢武 得鼎 以名其年 叔孫勝敵 以名其子 其喜之大小 不齊 其示不忘 一也 予至扶風之名年 始治官舍 爲亭於堂之北而鑿池其南 引流種樹 以爲休息之所 是歲之春 雨脈於岐山之陽 其占 爲有年 旣而彌月不雨 民方以爲憂 月三日乙卯 乃雨 甲子 又雨 民以爲未足 丁卯 大雨 三日乃止 官吏 相與慶於庭 商賈 相與歌於市 農夫相與抃於野 憂者以樂 病者以喜而吾亭適成 於是 擧酒於亭上 以屬客而告之曰 五日不雨 可乎 曰 五日不雨則無麥 十日不雨 可乎 曰 十日不雨則無禾 無麥無禾 歲且荐饑 獄訟繁興而盜賊 滋熾則吾與二三子 雖欲優游以樂於此亭 其可得耶 今天 不遺斯民 始旱而賜之以雨 使吾與二三子 得相與優游 以樂於此亭者 皆雨之賜也 其又可忘耶 旣以名亭 又從而歌之曰 使天而雨珠 寒者不得以爲襦 使天而雨玉 飢者不得以爲粟 一雨三日 伊誰之力 民曰 太守太守不有 歸之天子 天子曰不然 歸之造物 造物不自以爲功 歸之太空 太空冥冥 不可得而名 吾以名吾亭

 

 

四菩薩閣記

 

始吾先君 於物 無所好 燕居如齋 言笑有時 顧嘗嗜晝 弟子門人 無以悅之則爭致其所嗜 庶幾一解其顔故 雖爲布衣而致晝 與公卿等 長安 有故藏經龕 唐明皇帝所建 其門四達八板 皆吳道子晝 菩薩 陰爲天王 凡十有六軀 廣明之亂 爲賊所焚 有僧忘其名 於兵火中 拔其四板以逃 旣重不可負 又迫於賊 恐不能皆全 遂竅其兩板以受荷 西奔於岐而託死於烏牙之僧舍 板留於是 百八十年矣 客有以錢十萬 得之 以示軾者 軾歸其直而取之 以獻諸先君 先君之所嗜 百有餘品 一旦 以是四板 爲甲 治平四年 先君沒于京師 軾自汴入淮 泝于江 載是四板以歸 旣免喪 所嘗與往來浮屠人惟簡 誦其師之言 敎軾爲先君捨施 必所甚愛 與所不忍捨者 軾用其說 思先君之所甚愛 軾之所不忍捨者 莫若是板 故遂以與之 且告之曰 此 明皇帝之所不能守而焚於賊者也 而況於余乎 余視 天下之蓄此者 多矣 有能及三世者乎 其始求之 若不及 旣得 惟恐失之 而其子孫 不以易衣食者 鮮矣 余自度不能長守此也 是以予子 子將何以守之 簡曰 吾以身守之 吾眼可矐 吾足可斮 吾晝 不可奪 若是 足以守之歟 軾曰 未也 足以終子之世而已 簡曰 吾又盟於佛而以鬼守之 凡取是者 與凡以是予人者 其罪如律 若是 足以守之歟 軾曰 未也 世有無佛而鬼者 然則何以守之 曰 軾之以是予子者 凡以爲先君捨也 天下 豈有無父之人歟 其誰忍取之 若其聞是而不悛 不惟一觀而已 將必取之然後 爲快則其人之賢愚 與廣明之焚此者 一也 全其子孫難矣 而況能久有此乎 且夫不可取者 存乎子 取不取者 存乎人 子勉之矣 爲子之不可取者而已 又何智焉 旣以予簡 簡以錢百萬 度爲閣以藏之 且晝先君像其上 軾助錢二十之一 期以明年冬 閣成 熙寧元年十月日 記

   

 

四表聖奏議序

 

故諫議大夫贈司徒田公表聖奏議十篇 嗚呼 田公 古之遺直也 其盡言不諱 盖自敵以下 受之有不能堪者 而況於人主乎 吾以是 知二宗之聖也 自太平興國以來 至于咸平 可謂天下大治天載一時矣 而田公之言 常若有不測之憂 近在朝夕者 何哉 古之君子 必憂治世而危明主 明主有絶人之資而治世無可畏之防 夫有絶人之資 必輕其臣 無可畏之防 必易其民 此君子之所甚懼者也 方漢文時 刑措不用 兵革不試 而賈誼之言曰 天下 有可長太息者 有可流涕者 有可痛哭者 後世 不以是 少漢文 亦不以是 甚賈誼 由此觀之 君子之遇治世而事明主法當如是也 誼受拂遇而其所言略已施行 不幸早世 功業不箸於時 然誼嘗建言 使諸侯王子孫 各以次受分地 文帝未及用 歷孝景 至武帝而主父偃 擧行之 漢受以安 今公之言 十未用五六也 安智來世 不有若偃者 擧而行之歟 願廣其書於世 必有與公合者 此亦忠臣孝子之志也

   

 

錢塘勤上人詩集序

 

昔翟公罷廷尉 賓客無一人至者 其後 復用 賓客欲往 翟公大書其門曰 一死一生 乃知交情 一貧一富 乃知交態 一貴一賤 交情乃見 世以爲口實 然余嘗薄其爲人 以爲客則陋矣 而公之所以待客者 獨不爲小哉 故太子太師歐陽公好士 爲天下第一士有一言中於道 不遠千里而求之 甚於士之求公 以故 盡致天下豪傑 自庸衆人以顯於世者 固多矣 然士之不公者 亦時有之 盖嘗慨然息 以人之難知 爲好士者之戒意公之於士 自是少倦 而其退老於潁水之上 余 往見之卽猶論士之賢者 惟恐其不聞於世也 至於負者卽曰是 罪在我 非其過 翟公之客 負公於死生貴賤之間而公之士 版公於瞬息俄頃之際 翟公 罪客而公 罪已 與士益厚 賢於古人遠矣 公 不喜佛老 其徒 有治詩書學仁義之說者 必引而進之 佛者惠勤 從公遊 三十餘年 公 嘗稱之爲聰明才智有學問者 尤長於詩 公 薨於汝陰 余 哭之於其室 其後見之 語及於公 未嘗不涕泣也 勤 固無求於世而公 又非有德於勤者 其所以涕泣不忘 豈爲利哉 余然後 益知勤之賢 使其得列於士大夫之間而從事於功名 其不負公也 審矣 熙寧七年 予 自錢塘 將赴高密 勤 出其詩若干篇 求予文以傳於世 余以爲詩 非待文而傳者也 若其爲人之大略卽非斯文 莫之傳也

   

 

稼說送同年張琥

 

蓋嘗觀於富人之稼乎 其田 美而多 其食 足而有餘 其田 美而多卽可以更休而地力 得完 其食 足而有餘卽種之 常不後時而斂之 常及其熟 故富人之稼 常美 少秕而多實 久藏而不腐今吾十口之家 而共百苗之田 寸寸而取之 日夜而望之 鋤耰銍刈 相尋於其上者 如魚鱗而地力 竭矣 種之常不及時而斂之 常不待其熟 此 豈能復有美稼哉 古之人 其才 非有大過今之人也 其平居 所以自養而不敢輕用 以待其成者 閔閔焉如瓔兒之望長也 弱者養之 以至於剛 虛者 養之 以至於充 三十而後 仕 五十而後 爵 伸於久屈之中而用於至足之後 流於 旣 溢之餘而發於持滿之末 此 古人之所以大過人而今之君子 所以不及也 吾少也 有志於學 不幸而早得與吾子同年 吾子之得 亦不可謂不早矣 吾 今雖欲自以爲不足而衆且妄推之矣 嗚呼 吾子 其去此而務學也哉 博觀而約取 厚積而薄發 吾告吾子止於此矣 子 歸過京師而問焉 有曰轍子由者 吾弟也 其亦以是語之

   

 

王者不治夷狄論

 

論曰夷狄 不可以中國之治 治也 譬若禽獸然 求其大治 必至於大亂 先王 知其然 是故 以不治治之治之以不治者 乃所以深治之也 春秋 書公會戎于潛 何休 曰王者 不治夷狄 錄戎 來者 不拒 去者 不追也 夫天下之至巖用法之至詳者 莫過於春秋 凡春秋之書公書侯書字書名 其君 得爲諸侯 其臣 得爲大夫者 擧皆齊晉也 不然卽齊晉之與國也 其書州書國書氏書人其君 不得爲諸侯 其臣 不得爲大夫者 擧皆秦楚也 不然卽秦楚之與國也 夫齊晉之君所以治其國家擁衛天子而愛養百姓者 豈能盡如古法哉 蓋亦出於詐力而參之以仁義 是 齊晉 亦未能純爲中國也 秦楚者 亦非獨貪冒無恥 肆行而不顧也 蓋亦有秉道行義之君焉 是 秦楚 亦未至於純爲夷狄也 齊晉之君 不能純爲中國而春秋之所與者常嚮焉 有善卽汲汲而書之 惟恐其不得聞於後世 有過卽多方而開赦之 惟恐其不得爲君子 秦楚之君 未至於純爲夷狄而春秋之所不與者 常在焉 有善卽累而後進 有惡卽略而不錄 以爲不足錄也 是 非獨私於齊晉而偏疾於秦楚也 以見中國之不可以一日背而夷狄之不可以一日嚮也其不純者不足以寄其褒貶卽其純者 可知矣 故曰天下之至巖而用法之至詳者 莫如春秋 夫戎者 豈特如秦楚之流入於夷狄而已哉 然而春秋 書之曰公 會戎于潛 公無所貶而戎爲可會 是獨何歟 夫戎之不能以會禮 會公 亦明矣 此 學者之所以深疑而求其說也 故曰王者 不治夷狄 錄戎 來者 不拒 去者 不追也 夫以戎之不可以化誨懷腹也 彼其不悍然執兵 以與我從事於邊鄙 固亦幸矣 又況知有所謂會者而欲行之 是豈不足以深嘉其意乎 不然 將深責其禮彼將有所不堪而發 其暴怒 卽其禍 大矣 仲尼 深憂之故 因其來而書之以會曰若是 足矣 是將以不治 深治之也由是觀之 春秋之疾戎狄者 非疾純戎狄也 疾其以中國而流入於戎狄者也

   

 

范增論

 

漢 用陳平計 間疎楚君臣 項羽 疑范增 與漢有私 銷 奪其權 增 大怒曰天下事 大定矣 君王 自爲之 願賜骸骨歸卒伍 未至彭城 疸發背死 蘇子 曰增之去 善矣 不去 羽必殺增 獨恨其不蚤耳 然卽當以何事去 增 勸羽殺沛公 羽不聽 終以此失天下 當於是去邪 曰否 增之欲殺沛公 人臣之分也 羽之不殺 猶有君人之度也 增 曷爲以此去哉 易曰知幾 其紳乎 詩曰相彼雨雪 先集維霰 增之去 當於羽殺卿子冠軍時也 陳涉之得民也 以項燕扶蘇項氏之興也 以立楚懷王孫心 而諸侯叛之也 以弑義帝且義帝之立 增爲謀主矣 義帝之存亡 豈獨爲楚之盛衰 亦增之所與同禍福也 未有義帝亡 而增 獨能久存者也 羽之殺卿子冠軍也 是 弑義帝之兆也 其弑義帝卽疑增之本也 豈必待陳平哉 物必先腐也而後蟲生之人必先疑也而後讒入之 陳平 雖智 安能間無疑之主哉 吾 嘗論義帝 天下之賢主也 獨遣沛公入關而不遣項羽 識卿子冠軍於綢人之中 而擢以爲上將 不賢而能如是乎 羽 旣 矯殺卿子冠軍 義帝 必不能堪 非羽弑帝 卽帝殺羽 不待智者而後 知也 增始勸項梁立義帝 諸侯 以此腹從 中道而弑之 非增之意也 夫豈獨非其意 將必力爭而不聽也 不用其言 而殺其所立 羽之疑增 必自此始矣 方羽殺卿子冠軍 增與羽 比肩而事義帝 君臣之分 未定也 爲增計者力能誅羽卽誅之 不能卽去之 豈不毅然大丈夫也哉 增年 已七十 合卽留 不合卽去 不以此時 明去就之分而欲依羽以成功名 陋矣 雖然 增 高帝之所畏也 增 不去 項羽 不亡 嗚呼 增亦人傑也哉

   

 

上樞密韓太尉書

蘇子由

轍 生好爲文思之至 以爲文者氣之所形 然文 不可以學而能 氣可以養而致 孟子 曰我 善養吾浩然之氣 今觀其文章 寬厚宏博 充乎天地之間 稱其氣之小大太史公 行天下 周覽四海名山大川 與燕趙間豪俊交遊故 其文 疏蕩 頗有奇氣 此二子者豈嘗執筆學爲如此之文哉 其氣 充乎其中而溢乎其貌 動乎其言 而見乎其文而不自知也 轍 生十有九年矣 其所居家與遊者 不過其隣里鄕黨之人 所見 不過數百里之間 無高山大野可登覽以自廣 百氏之書 雖無所不讀 然皆古人之陣迹 不足激發其志氣 恐遂汨沒故 決然捨去 求天下之奇 聞壯觀 以知天地之廣大 過秦漢之故都 恣觀終南嵩華之高 北顧黃河之奔流 慨然想見古人之豪傑 至京師 仰觀天子宮闕之壯與倉凜府庫城池苑之富且大也而後 知天下之巨麗 見翰林歐陽公 聽其議論之宏辨 觀其容貌之秀偉 與其門人賢士大夫遊而後 知天下之文章 聚乎此也 太尉以才略 冠天下 天下之所恃以無憂 四夷之所憚而不敢發 入卽周公召公 出卽方叔召虎 而轍也 未之見焉 且夫人之學也 不志其大 雖多而奚爲 轍之來也 於山 見終南嵩華之高 於水 見黃河之大且深 於人 見歐陽公而猶以未見太尉也 故 願得觀賢人之光耀 聞一言以自壯然後 可以盡天下之大觀而無憾者矣 轍 年少 未能通習 吏事 嚮之來非有取於升斗之祿偶然得之 非其所樂 然幸得賜歸待選 使得優游數年之間 將以益治其文 且學爲政太慰 苟以爲可敎而辱敎之 又幸矣

   

 

袁州學記

李太白

皇帝二十有三年 制詔州縣立學 惟時守令 有哲有愚 有屈力彈慮 祗順德意 有假宮借師 苟具文書 惑連數城 亡誦弦聲倡而不和 敎尼不行 三十有二年 范陽祖君無擇 知袁州 始至 進諸生 知學宮闕狀 大懼人材 放失 儒效 闊疎 無以稱上意旨 通判潁川陣君侁 聞而是之 議以克合 相舊夫子廟 陿隘 不足改爲 乃營治之東 厥土燥剛厥位 面陽 厥材 孔良 瓦甓黝堊丹漆 擧以法故殿堂室房蕪門 各得其度 生師 有舍 庖廩 有次 百爾器備 幷手偕作 工善吏勤 晨夜展力 越明年 成舍菜 且有日 旴江李敺 諗于衆曰惟四代之學 考諸經 可見已 秦以山西 鏖六國 欲帝萬世劉氏一呼而關門 不守 武夫健將 賣降恐後 何耶 詩書之道廢 人唯見利而不聞義焉耳 孝武乘豐富 世祖 出戎行 皆孶孶學術 俗化之厚 廻于靈獻 草茅危言者折首而不悔 功烈震主者聞命而釋兵 群雄相視 不敢去臣位 尙數十年 敎道之結人心如此 今代遭聖神 爾袁得賢君 俾爾由庠序踐古人之迹 天下治則譚禮樂 以陶吾民 一有不幸 尤當伐大節 爲臣死忠 爲子死孝 使人有所賴 且有所法 是惟朝家敎學之意 若其弄筆墨以徼利達而已 豈徒二三子之羞抑亦爲國者之憂

   

 

藥戒

張文潛

客有病積於其中者伏而不能下 自外至者捍而不得納從醫而問之 曰非下之 不可 歸而飮其樂 旣飮而暴下 不終日而向之伏者散而無餘向之捍者柔而不支焦鬲 導達呼吸開利快然若未始有疾者不數日痞復作投以故樂其快然也亦如初自是不逾月而痞五作五下每下輒愈然客之氣一語而三引體不勞而汗股不步而慄膚革無所耗於前而其中薾然莫知其所來嗟夫心痞非下不可已予從而下之術未爽也薾然獨何歟聞楚之南有良醫焉往而問之醫曰子無歎是然者也凡子之術固爲是薾然也坐吾語女天下之理有甚快於予心者其末必有傷求無傷於終者則初無望於快吾心夫陰伏而陽蓄氣與血不運而爲痞橫乎子之胸中者其累大矣擊而去之不須而除心大之累和平之物不能爲也必將擊搏震撓而後可夫人之和氣冲然而甚微泊乎其易及擊搏震撓之功未成而子之和盖已病矣由是觀之則子之痞凡一快者子之和一傷矣不終月而快者五則子之和平之氣不旣索乎故膚不勞而汗股不步而慄薾然如不可終日也盖將去子之痞而無害於和乎子歸燕居三月而後予之樂可爲也客歸燕居三月齋戒而復請之醫曰子之氣小復矣取藥而授之曰服之三月而病少乎又三月而少康終是年而復常且飮藥不得亟進客歸而行其說然其初使人懣然遲之盖三投樂而三及之也然日不見其所攻之效較則月異而時不同盖終歲疾乎客謁醫再拜而謝之坐而問其故醫曰是醫國之說也豈特醫之於疾哉子獨不見夫秦之治乎民悍而不聽令惰而不勤事放而不畏法令之不聽治之不變則秦之民嘗痞矣商君見其痞也厲以刑法威以斬伐悍戾猛鷙不㒃毫髮痛而力鋤之於是乎秦之政如建瓴流蕩四達無敢或拒而秦之痞嘗一快矣自孝公以至二世也凡幾痞而幾快矣乎頑者已薾强者已柔而秦之民無歡心矣故猛政一快者歡心一亡積快而不已而秦之四支枵然徒有其物而已民心日離而君孤立於上故匹夫大呼不終日而百病皆起秦欲運其手足肩旓而漠然不我應矣故秦之亡者是好爲快者之過也昔先王之民其初亦嘗痞矣先王豈不知若然擊去之以爲速也惟其有懼於終也故不敢求快於吾心優柔而撫存之敎以仁義導以禮樂陰解其亂而除去其滯使其悠然自趨於乎安而不自知方其未也旁視而懣然自有之矣然月計之歲察之前歲之俗非令歲之俗也不擊不搏無所忤逆是以日去其戾氣而不嬰其歡心於是政成敎達安樂悠久而無後患矣是以三代之治皆更數聖人歷數百年而後俗成則予之藥終年而愈疾盖無足怪故曰天下之理有甚快於吾心者其末也必有傷求無傷於其終則初無望於快吾心雖然豈獨於治天下哉客再拜而記其說

 

 

 

 

古文眞寶後集 卷之十

 

 

送秦少章序

張文潛

詩不云乎蒹葭蒼蒼白露爲霜夫物不受變則材不成人不涉難則智不明季秋之月天地始肅寒氣欲至方是時天地之間凡植物出於春夏雨露之餘華澤充溢支節美茂及繁霜夜零旦起而視之如戰敗之軍卷旗棄鼓裏瘡而馳吏士無人色豈特如是而已於是天地閉塞而成冬則摧敗拉毁之者過半其爲變亦酷矣然自是弱者堅虛者實津者燥皆歛其英華於腹心而各效其成深山之木上撓靑雲下庇千人者莫不病焉況所謂蒹葭者乎然匠石操斧以遊山林一擧而盡之以玄棟梁桷杙輪輿輹輹巨細强弱無不勝其任者此之謂損之而益敗之而成虐之而樂者是也吾黨有秦少章者自余爲大學官時以其文章示余愀然告我曰余家貧奉命大人而勉爲科擧之文也異時率其意爲詩章古文往往淸麗奇偉工於擧業百倍元祐六年及第調臨安主薄擧子中第可少樂矣而秦子每見余輒不樂不能爲言所不合不能交飮食起居動靜百爲不能勉以隨人令一爲吏皆失已而惟物之應少自偃蹇悔禍響至異時一身資養於父母令則婦子仰食於我欲不爲吏又不可得自令以往如沐漆而求解矣余解之曰子之前日春夏之草木也令日之病子者蒹葭之霜也凡人性惟安之求夫安者天下之大患也能遷之爲貴重耳不十九年於外則歸不能覇子胥不奔則不能入郢二子者方其羈窮憂患之時陰益其所短而進其所不能者非如學於口耳者之淺淺也自令吾子思前之所爲其可悔者衆矣其所知益加多矣及身而安之則行於天下無可解者矣能推食與人者常飢者也賜之車馬而辭者不畏徒步者也苟畏飢而惡步則將有苟得之心爲害不旣多乎故隕霜不殺者物之也逸樂終身者非人之福也元祐七年仲春十一日書

 

 

書五代郭崇韜傳後

 

自古大臣權勢已隆極富貴已亢滿前無所希則退爲身慮自非大姦雄包異志與夫甚庸駑昏闟茸鮮有不然者其爲謀實難不憂思之不深計之不工然異日釁之所起往往自夫至深至工是故莫若以正夫正者操術簡而周智者爲緖多而拙夫正者無所事計也行所當然雖怨雖不敢議之況繼之者賢乎郭崇韜於五代亦聰明權智之士也佐莊宗決決策梁遂一天下自見功高權重姦人議已而莊宗之昏爲不足賴也乃爲自安之計時劉氏有寵莊宗嬖之因請立爲后而中莊宗之欲又結劉氏之援此於劉氏爲莫大之恩而莊宗日以昏湎內聽婦言其爲計宜無如是之良者然卒之殺崇韜者劉氏也使崇韜繆計不過劉氏不能有所助而已豈知身死其毛哉好謀之士敗於謀好辯之士敗於辯惟道德之士爲無窮而禍福之變豈思慮能究之哉

 

 

答李推官書

 

南來多事久廢讀書昨送簡人遝忽辱惠及所作病暑賦及雜詩誦詠愛歎旣有以起竭涸之思而又喜世之學者比來稍稍追古人之文章述作體製往往已有所到也耒不才少時喜爲文辭與人遊又喜論文字謂之嗜好則可以爲能文則世自有人決不在我足下與耒乎居飮食笑語忘去屑屑而忽持大軸細書題官位性名如卑賤之見尊貴此何爲者豈妄以耒爲知文繆爲恭敬若請敎者乎欲持納而貪於愛玩勢不可得捨雖怛然不以自寧而旣辱勤厚不敢隱其所知於左右也足下之文可謂奇矣損去文墨常體力爲瓖奇險怪務欲使人讀之如見數千歲前科斗鳥跡所記弦匏之歌鍾鼎之文也足下之所嗜者如此固無不善者仰耒之所聞所謂能文者豈謂其能奇哉 能文者 固不以能寄 爲主也 夫文 何僞而設也 不知理者 不能言 世之能言者 多矣而文者 獨傳 豈獨傳哉 因其能文也而言益工 因其言工也而理益明 是以聖人 貴之自六經 下至于諸子百氏騷人辯士論述 大抵皆將以爲寓理之具也 是故 理勝者 文不期工而工 理媿者 巧於粉澤而間隙百出 此猶兩人 持牒而訟 直者 操筆 不待累累 讀之如破竹 橫斜反覆 自中節目 曲者 雖使假辭於子貢 問字於揚雄 如列五味而不能調和 食之於口 無一可愜 何況使人玩味之乎 故 學文之端 急於明理 夫不知爲文者 無所復道 如知文而不務理 求文之工 世未嘗有是也 未決水於江河淮海 水順道而行 滔滔汨汨 日夜不止 衡砥柱絶呂梁 放於江胡而納之海 其舒爲淪漣 鼓爲濤波 激之爲風飇 怒之爲雷霆 蛟龍魚黿 噴薄出沒 是水之奇變也 而水初豈如此 順道而決之 因其所遇而變生焉 溝瀆 東決而西竭 下滿而上虛 日夜激之 欲見其奇 彼其所至者 蛙蛭之玩耳 江淮河海之水 理達之文也 不求奇而奇至矣 激溝瀆而求水之奇 此無見於理而欲以言語句讀 爲奇之文也 六經之文莫奇於易 莫簡於春秋 夫豈以奇與簡 爲務哉 勢自然耳 傳曰 吉人之辭寡 彼豈惡繁而好寡哉 雖欲爲繁而不可得也 自唐以來至今 文人好奇者不一 甚者 或爲缺句斷章 使脈理不屬 又取古人訓誥 希於見聞者 衣被而綴合之 或得其字 不得其句 或得其句 不得其章 反覆咀嚼 卒亦無有 此最文之陋也 足下之文 雖不若此 然其意靡靡 似主於奇矣 故 預爲足下陳之 願無以僕之言質俚而不省也

 

 

與秦少游書

陳無已

辱書 喩以章公 降屈年德 以禮見招 不佞 何以得此 豈侯 嘗欺之耶 公卿 不下士尙矣 乃特見於今而親於其身 幸孰大焉 愚雖不足以齒士 猶當從侯之後 順下風而成公之名 然 先王之制 士 不傳贄爲臣則不見於王公 夫相見 所以成禮 以其弊 必至於自粥 故 先王 謹其始 以爲之防而爲士者世守焉 師道 於公 前有貴賤之嫌 後無平生之舊 公雖可見 禮可去乎 且公之見招 公豈以能守區區之禮乎 若冒昧法義 聞命走門則失其所以見招 公又何取焉 雖然 有一於此 幸公之他日 成功謝事 幅巾東歸 師道當御疑叚 乘下澤 候公於上東門外 尙未晩也

 

 

上林秀州書

 

宗周之制 士 見于大夫卿公 介以厚其別 詞以正其名 贄以效其情 儀以致其敬 四者 備矣 謂之禮成 士之相見 如女之從人 有願見之心而無自行之義 必有紹介 爲之前焉 所以別嫌而愼微也 故 曰介以厚其別 名以擧事 詞以道名 名者 先王所以定民分也 名正則詞不悖 分定則民不犯 故 曰詞以正其名 言不足以盡矣 名不可以過情 又爲之贄 以成其終故 授受焉 介以通名 擯以將命 勤亦至矣 然因人而後 達也 禮莫重於自盡 故祭主於盥 婚主於迎 賓主於贄 故 曰贄以效其情 誠發于心而諭于身 達于容色 姑 又有儀焉 詞以三請 贄以三獻 三揖而升 三拜而出 禮繁則泰 簡則野 三者 禮之中也 故 曰儀以致其敬 是以 貴不陵賤 下不援上 謹其分守 順于時命 志不屈而身不辱 以成其善 當是之世 豈特士之自賢 盖亦有禮爲之節也 夫周之制禮 其所爲防 至矣 及其晩世 禮存而俗變 猶自市而失身 況於禮之亡乎 自周之禮亡 士知免者 寡矣 世無君子 明禮以正之 旣相循以爲常 而史官 又載其事 故其弊 習而不自知也 師道 鄙人也 然 有聞於南豊先生 不敢不勉也 先生 謂師道曰子見林秀州乎 曰未也 先生曰行矣 師道 承命以來 謹因先生而請焉

 

 

王平甫文集後書

 

歐陽永叔 謂梅聖兪曰世謂詩能窮人 非詩之窮 窮則工也 聖兪以詩名家 仕不前人 年不後人 可謂窮矣 其同時 有王平甫者 臨川人也 年過四十 始名薦書 群下士 歷年未幾 復章綬 歸田里 其窮 甚矣而文義蔚然 又能於詩 惟其窮愈甚 故其得 愈多 信所謂人窮而後 工也 雖然 天之命物 用之不全 實者 不華 淵者 不陸 物之不全 物之理也 盡天下之美則於富貴 不得兼而有也 詩之窮人 又可信矣 方平甫之時 其志抑而不伸 其才積而不發 其號位勢力 不足動人 而人聞其聲 家有其書 旁行於一時而下達於千世 雖其怨敵 不敢議也 則詩能達人矣 未見其窮也 夫士之行世 窮達 不足論 論其所傳而已 平甫 孝悌于家 信于友 勇於義而好仁 不特文之可傳也 向使平甫 用力于世 薦聲詩于郊廟 施典策於朝廷 而事負其言 後戾其前 則幷其可傳而棄之 平生之學 可謂勤矣 天下之譽可謂盛矣 一朝而失之 豈不哀哉 南豊先生 旣敍其文 以詔學者 先生之沒 彭城陳師道 因而伸之 以通于世 誠愚不敏 其能使人 後其所利而隆其所棄者耶 因先生之言 以致其志 又以自勵云爾

 

 

思亭記

 

甄 故徐富家 至甄君 始以明經 敎授 卿稱善人而家益貧 更數十世不克葬 乞貸邑里 葬其父母兄弟凡幾喪 邑人 燐之 多助之者 旣葬 益樹以木 作室其旁而問名於余 余以謂目之所視而思從之 視干戈則思鬪 視刀鋸則思懼 示廟社則思敬 視第家則思安 夫人 存好惡喜懼之心 物至而思固其理也 今夫升高而望松梓下丘壟而行墟墓之間 荊棘 奔然 狐兎之赤 交道 其有不思其親者乎 請名之曰思亭 親者 人之所不忘也而君子 愼之 故 爲廟於郊而封溝之 爲廟於家而嘗榟之 爲衰爲忌而悲哀之 所以存其思也 其可忘乎 雖然 自親而下 至于服盡 服盡則情盡 情盡則忘之矣 夫自吾之親而至于忘之者 遠故也 此 亭之所以作也 凡君之子孫 登斯亭者 其有忘乎 因其親 以廣其思 其有不興乎 君曰博哉 子之言也 吾其庶乎 曰未也 賢不肖異思 後豈不有望其木 思以爲材 視其榛棘 思以爲薪 登其丘墓 思發其所藏者乎 於是 遽然流涕以泣 曰未也 吾爲君記之 使君之子孫誦斯文者 視其美以爲勸 視其惡以爲戒 其可免乎 君攬涕而謝曰免矣 遂爲之記

 

 

秦少游字書

 

凞寧元豊之間 眉蘇公之守徐 余以民 事太守 間見如客 揚秦子 過焉 置醴備樂 如師弟子 其時 余 病臥旅中 聞其行道 雍容 逆者 旋目 論設 偉辨 坐者 屬耳 世以此奇之而亦以此疑之 惟公 以爲傑士 是後數歲 從吾歸 見于廣陵逆旅之家 夜半 語未卒 別去 余亦以謂當建侯萬里外也 元豊之末 余客東都 秦子 從東來 別數歲矣 其容 充然 其口 隱然 余 驚焉以問 秦子 曰往吾少時 如杜牧之 彊志盛氣 好大而見奇 讀兵家書 乃與意合 謂功譽 可立致而天下 無難事 顧今二虜 有可勝之勢 願效至計 以行天誅 回幽夏之故墟 弔唐晉之遺人 流聲無窮 爲計不朽 豈不偉哉 於是 字以太墟 以遺吾志 今吾 年至而慮易 不待蹈險而悔及之 願還四方之事 歸老邑里 如馬少游 於是 字以少游 以識吾過 嘗試以語公 又以爲可 於子 何如 余以謂取善於人 以成其身 君子 偉之 且夫二子 或進以經世 或退以存身 可與爲仁矣 然行者 難工 處者 易持 牧之之智得 不若少游之掘失矣 子以倍人之材 學益明矣 猶屈意於少游 豈過直以矯曲耶 子 年益高德益大 余將屢驚焉 不一再而已也 雖然 以子之才 雖不效於世 世不捨子 余意子 終有萬里行也 如愚之愚 莫宜於世 乃當守丘墓保田里 力農以奉公上 謹身以訓閭巷 生稱善人 死表於道曰處士陳君之墓 或者天祚以年 見子功遂名成 奉身以還 王侯將相 高車大馬 祖行帳飮 於是 乘痺御駑 候子上東門外 擧酒相屬 成公知人之名 以爲子賀 蓋自此始

 

 

子長遊贈蓋邦式

馬子才

予友蓋邦式 嘗爲予言司馬子長之文章 有奇偉氣 切有志於斯文也 子其爲設以贈我 予謂子長之文章 不在書 學者 每以書求之 則終身不知其奇 予有史記一部 在名山大川壯麗可怪之處 將與子 周遊而歷覽之 庶幾乎可以知此文矣 子長 平生 喜遊 方少年自負之時 足迹 不肯一日休 非直爲景物役也 將以盡天下之大觀 以助吾氣然後 吐而爲書 今於其書 觀之則平生之所嘗遊者 皆在焉 南浮長淮 泝大江 見狂瀾驚波陰風怒號 逆走而橫擊 故其文 奔放而浩漫 望雲夢洞庭之陂 彭蠡之瀦 涵混太虛 呼吸萬壑而不見介量 故其文 渟滀而淵深 見九疑之邈線 巫山之嵯峨 陽臺朝雲 蒼梧暮煙 態度無定 靡曼綽約 春粧如濃 秋飾如薄 故其文 姸媚而蔚紆 泛沅渡湘 弔大夫之魂 悼妃子之恨 竹上 猶有斑斑而不知魚服之骨 尙無恙乎 故其文 感憤而傷激 北過大梁之墟 觀楚漢之戰場 想見項羽之喑啞 高帝之慢罵 龍跳虎躍 千兵萬馬 大弓長戟 俱遊而齊呼 故其文 雄勇猛健 使人心悸而瞻慓 世家龍門 念神禹之鬼功 西使巴蜀 跨劒閣之鳥道 上有摩雲之崖 不見斧鑿之痕 故其文 斬裁峻拔而不可援躋 講業齊魯之都 睹夫子之遺風 鄕射鄒嶧 彷徨乎汶陽洙泗之上 故其文 典重溫雅 有似乎正人君子之容貌 凡天地之間萬物之變可驚可愕可以娛心使人憂使人悲者 子長 盡取而爲文章 是以 變化出沒 如萬象 供四時而無窮 今於其書而觀之 豈不信哉 予謂欲學子長之爲文 先學其遊 可也 不知學遊以采奇 而欲操觚弄墨 組綴腐熟者 乃其常常耳 昔 公孫氏 善舞劒而學書者 得之 乃入於神 疱丁氏 善操刀而養生者 得之 乃極其妙 事固有殊類而相感者 其意 同故也 今天下之絶跋詭觀何以異於昔 子果能爲我遊者乎 吾欲觀子矣 醉把杯酒 可以呑江南吳越之淸風 拂劒長嘯 可以吸燕趙秦隴之勁氣然後 歸而治文著書 子 畏子長乎 子長 畏子乎 不然斷編敗冊 朝吟而暮訟之 吾不知所得矣

 

 

家藏古碩銘

唐子西

碩與筆墨 盖氣類也 出處 相近 任用寵遇 相近也 獨壽夭 不相近也 筆之壽 以日計 墨之壽 以月計 碩之壽 以世計 其故 何也 其爲體也 筆最銳 墨次之 碩 鈍者也 豈非鈍者 壽而銳者 夭乎 其爲用也 筆最動 墨次之 碩 靜者也 豈非靜者 壽而動者 夭乎 吾於是 得養生焉 以鈍爲體 以靜爲用 或曰壽夭 數也 非鈍銳動靜 所制 借今筆不銳不動 吾知其不能與碩久遠矣 雖然 寧爲此 勿爲彼也 銘曰不能銳 因以鈍爲體 不能動 因以靜爲用 惟其然 是以能永年

 

 

上席侍郞書

 

某 備員學校 三載于此 在輩流中 年齒最爲老大 詞氣學術 最爲淺陋 敎養訓導之方 最爲 拙 所以未卽遂去 正束頁主人以爲重 今閤下 還朝 曉夕 大用 爲執政爲宰相爲公爲師 此 誠門下小子之所願聞 然 孤宦小官 遽奪所依 此其胸中 不能無介然者 日夜思慮 求所以補報萬一 而書生門戶 無有它技 因效其所得於古人者 惟閤下 裁擇 某 初讀書時 未習時事 意古之聖賢 例須建立功名 其後 涉世益深 更事益多 攷論前代經史 益見首尾 乃知古人之心 本不知如此 舟愚險則有功 燭遇夜則有功 藥遇病則有功 桔橰 遇旱則有功 戈弩劒戟臨衝兜鍪 遇戰鬪則有功 凡物有功 悉非得已 龍蛇 雜處而禹有功 草木 障塞而益有功 民不粒食而稷有功 天理人倫 顚倒失次而契有功 夷蠻賦寇 干紀亂治而皐陶 有功 自此以降 不可勝奉 然皆因時立功 非聖賢本意 伊陟臣扈巫咸 相大戊 無它奇功 以格上帝乂王家 爲功 巫賢甘盤傅說 相祖乙相武丁 不聞有功 以保乂有商 爲功 君陳相成王 畢公 相康王 不自立功 以循周公之業 爲功 後世 知有功之爲功而不知無功之爲功 其去道 已遠 至謂聖賢 有心於功名 其探聖賢 亦淺矣 天下 承平 日久 綱紀文章 纖悉備具 無有毫髮 未盡未便 一部周禮 奉行略遍 但不姓姬耳 竊謂今日 正當持循法度 不宜復有增廣建置 歌呼於吏舍者 勿問 醉吐於車茵者 勿逐 客至欲 有所開說者 飮以醇酒 勿聽 擇士 唯取通大體知古誼者 用之 雖不立功 功在其中矣 某之所得於古人者 如此 不知其當否也 閤下倘以爲然 歸見何丞相 其亦以此說 告之

 

 

書洛陽名園記後

李文叔

洛陽 處天下之中 挾殽黽之阻 當秦隴之襟喉而趙魏 走集 盖四方必爭之地也 天下 當無事則已 有事則洛陽 必先受兵 余故 嘗曰洛陽之盛衰者 天下治亂之候也 方唐貞觀開元之間 公卿貴戚 開館列第於東都者 號天有餘邸 及其亂離 繼以五季之酷 其池塘竹樹 兵車 蹂蹴 廢而爲丘墟 高亭大榭 煙火 焚燎 化而爲灰燼 與唐共滅而俱亡 無餘慮矣 余 故 嘗曰園有志興廢 洛陽盛衰之候也 且天下之治亂 候於洛陽之盛衰而知 洛陽盛衰 候於園囿之興廢而得 則名園記之作 予 豈徒然哉 鳴呼 公卿大夫 方進於朝 放乎以一己之私 自爲而忘天下之治忽 欲退享此 得乎 唐之末路 是已

 

 

愛蓮說

周茂叔

水陸草木之花 可愛者 甚蕃 晉陶淵明 獨愛菊 自李唐來 世人 甚愛牡丹 予 獨愛蓮之出於游泥而不染 濯淸漣而不夭 中通外直 不蔓不枝 香遠益淸 亭亭淨植 可遠觀而不可褻翫焉 予謂菊 花之隱逸者也 牡丹 花之富貴者也 蓮花之君子者也 噫 菊之愛 陶後 鮮有聞 蓮之愛 同予者 何人 牡丹之愛 宜乎衆矣

 

 

  太極圖說

 

無極而太極 太極 動而生陽 動極而靜 靜而生陰 靜極復動 一動一靜 互爲其根 分陰分陽 兩儀立焉 陽變陰合而生水火木金土 五氣順布 四時行焉 五行 一陰陽也 陰陽 一太極也 太極 本無極也 五行之生也 各一其性 無極之眞 二五之精 妙合而凝 乾道 成男 坤道 成女 二氣交感 化生萬物 萬物 生生而變化 無窮焉 惟人也 得其秀而最靈 形旣生矣 神發知矣 五性 感動而善惡 分 萬事 出矣 聖人 定之以中正仁義而主靜 立人極焉 故 聖人 與天地合其德 日月合其明 四時合其序 鬼神合其吉凶 君子 修之 吉 小人 悖之 凶 故 曰立天道曰陰與陽 立地之道曰柔與剛 立人之道曰仁與羲 又曰原始反終故 知死生之說 大哉易也 斯其至矣

 

 

  視箴

程正叔

心兮本虛 應物無迹 操之有要 視爲之則 蔽交於前 其中則遷 制之於外 以安其內 克己復禮 久而誠矣

 

   

聽箴

 

人有秉彛 本乎天性 知誘物化 遂亡其正 卓彼先覺 知止有定 閑雅存誠 非禮勿聽

 

   

言箴

 

人心之動 因言以]宣 發禁躁妄 內斯靜專 矧是樞機 興戎出好 吉凶榮辱 性其所召 傷易則誕 傷煩則支 已肆物忤 出悖來違 非法不道 欽哉訓辭

 

   

動箴

 

哲人知幾 誠之於思 志士 勵行 守之於爲 順理則裕 從欲惟危 造次克念 戰競自持 習與性成 聖賢同歸

   

 

西銘

張子厚

乾稱父 坤稱母 予玆藐焉 乃混然中處 故 天地之塞 吾其體 天地之帥 吾其性 民吾同胞 物吾與也 大君者 吾父母宗子 其大臣 宗子之家相也 尊高年 所以長其長 慈孤弱 所以幼吾幼 聖其合德 賢其秀者也 凡天下疲癃殘疾惸獨鰥寡 皆吾兄弟之顚連而無告者也 于時保之 子之翼也 樂且不憂 純乎孝者也 違曰悖德 害仁曰賊 濟惡者 不才 其踐形 惟肖者也 知化則善述其事 窮神則善繼其志 不愧屋淚 爲無忝 存心養性 爲匪懈 惡旨酒 崇伯子之顧養 育英才 潁封人之錫類 不弛勞而底豫 舜其功也 無所逃而待烹 申生 其恭也 體其受而歸全者 參乎 勇於從而順令者 伯奇也 富貴福澤 將以厚吾之生也 貧賤憂戚 庸玉汝於成也 存吾順事 沒吾寧也

 

 

  東銘

 

戱言 出於思也 戱動作於謀也 發於聲 見乎四肢 謂非己心 不明也 欲人無己疑 不能也 過言非心也 過動 非誠也 失於聲 繆述其四體 謂己當然 自誣也 欲他人己從 誣人也 或者謂出於心者 歸咎爲己戱 失於思者 自誣爲己誠 不知戒其出汝者 反歸咎其不出汝者 長傲且遂非 不知 孰甚焉

 

   

克己銘

呂與叔

凡厥有生均氣同體 胡爲不仁我則有已 物我旣立私爲町畦 勝心橫發擾擾不齊 大人存誠心見帝則初無吝驕作我蟊賊 志以爲師氣爲卒徒奉辭于天誰敢侮矛且戰且徠勝私窒慾昔爲寇讐今則臣僕方其未克窘吾室廬婦姑勃磎安取厥餘 亦己克之皇皇四達洞然八荒 皆在我闥 孰曰天下 不歸吾仁一日至焉莫非吾事 顔何人哉 希之則是

 

 

古文眞寶券之十 後集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