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blog.daum.net·k2gim·
典故--武器/兵器.天文/气象.天文/时令
굴어당
2011. 9. 9. 13:54
典故文明文化 |
分类: 读书观影 |
【三刀】参见人事部·睡梦“三刀梦”。唐李商隐《街西池馆》:“太守三刀梦,将军一箭歌。”
【大刀头】参见人事部·情感“刀环有约”。《玉台新咏·古绝句》:“何当大刀头,破镜飞上天。”
【牛刀】参见文明部·礼乐“武城弦”。O喻有大材之人。唐孟浩然《赠萧少府》:“鸿渐升羽仪,牛刀列下班。”
【吕虔刀】参见人事部。富贵“有佩刀”。唐杜甫《喜闻官军已临贼境二十韵》:“前军苏武节,左将吕虔刀。”
【犊佩】参见政事部·治理“卖剑买牛”。O指佩带刀剑,或指弃农背本。来苏轼《次韵聪上人见寄》:“归心忘犊佩,生术寄羊鞭”
【笑里刀】《新唐书·李义府传》:“义府貌柔恭,与人言,嬉怡微笑,而阴贼褊忌著于心,几忤意者,皆中伤之,时号义府‘笑中刀'。”O喻阴险狠毒。唐白居易《劝酒十四首》之十四;“且灭嗔中火,休磨笑里刀。”另参见人事部·情感“笑中有刀”。
【馀刃】参见九流部·杂技“庖丁解体”。宋苏轼《再送蒋颖叔二首》之二:“馀刃西屠横海鲲,应余诗谶是游魂。”
【干将】参见武备部·兵器“干镆”。唐韩翊《送刘侍御赴陕州》:“金羁映骕骦,后骑佩干将。”
【干镆】汉赵晔《吴越春秋·阎阎内传》:“干将者,吴人也,与欧冶子同师,俱能为剑。……莫邪,干将之妻也。干将作剑,采五山之铁精,六合之金英,候天伺地,阴阳同光,百神临观,天气下降,而金铁之精不销沦流、……于是干将妻乃断发剪爪,投于炉中,使童女、童男三百人,鼓槖装炭,金铁乃濡,遂以成剑。阳日干将,阴曰莫邪。”o喻宝剑,或喻良才美器。唐李商隐《赠司勋杜十三员外》:“心铁已从干镆利,鬓丝休叹雪霜垂。”另参见武备部·兵器“干将”、武备部· 兵器“莫邪”。
【丰城龙剑】《晋书·张华传》:“初,吴之未灭也,斗牛之间常有紫气,……及吴平之后,紫气愈明。(张)华闻豫章人雷焕妙达纬象,乃要焕宿,屏人曰:‘可共寻天文,知将来吉凶。'因登楼仰观。焕曰:‘仆察之久矣,惟斗牛之间颇有异气。'华日:“是何详也?'焕曰:‘宝剑之精,上彻于天耳。'……因问日: ‘在何郡?'焕曰‘在豫章丰城。'……华大喜,即补焕为丰城令。焕到县,掘狱屋基,入地四丈余,得一石函,光气非常,中有双剑、并刻题,一曰龙泉,一曰太阿。其夕,斗牛间气不复见焉。……遣使送一剑并土与华,留一自佩。……华诛,失剑所在。焕卒,子华为州从事,持剑行经延平津,剑忽于腰间跃出堕水。使人没水取之,不见剑,但见两龙各长数丈,……须臾光彩照水,波浪惊沸,于是失剑。”O指宝剑,或喻出类拔革之人及华美宝贵之物。金元好问《赠答平阳仇舜臣》: “沧海骊珠能几见,丰城龙剑不终藏。”另参见天文部·天体“星辰剑”'。地理部·城建“‘丰城气”、动物部一鳞介“未掘双龙”、九流部·神仙“剑为龙”、人事部。冤怨“剑埋狱底”、人事部·病死“剑化”。
【太阿】参见武备部·兵器“欧冶剑”。唐钱起《秋霖曲》:“焉得太阿决屏翳,还令率土见朝曦。”
【冯谖剑】参见人事部·贫贱“叹无鱼”。唐钱起《新丰主人》:“客里冯援剑,歌中宁戚牛。”
【巨阙】参见武备部·兵器“欧冶剑”。唐僧鸾《赠李粲秀才》:“笔下铦磨巨阙锋,胸中静滟西江水。”
【陆家宝剑】参见人物部·官吏“陆贾分金”。O指遗产。金元好问《九日午后人府知曹子凶问夜为不能寐》:“陆家正有诸郎在,宝剑千金更属谁?”
【欧冶剑】汉袁康《越绝书·越绝外传》:欧冶子为越王铸剑,“乃因天地之精神,悉其技巧,造为大刑三,小刑二:一日湛卢,二日纯钩,三日胜邪,四日鱼肠,五曰巨阙”。后楚王使风胡子之吴见“欧冶子、干将凿茨山,泄其溪,取铁英,作为铁剑三枚:一曰龙渊,二日泰阿,三曰工布”。O指宝剑,或喻良才、美器。唐章孝标《思越州山水寄朱庆除》:“还将欧冶剑,更淬若耶泉。”另参见武备部·兵器“太阿”、武备部·兵器“巨阙”、武备部·兵器“鱼肠”、武备部·兵器 “湛卢”。人物部·人杰“欧冶子”。
【佽非剑】参见人事部·禀性“佽飞更”。南朝梁何逊《和刘咨议守风》:“本惭佽非剑,宁慕澹台壁。”
【鱼肠】参见武备部·兵器“欧冶剑”。唐李贺《马诗二十三首》之二十:“重围如燕尾,宝剑似鱼肠。'”
【故剑】《汉书·外戚传上·孝宣许皇后传》;汉宣帝微时,娶暴室啬夫许广汉女许平君。及登帝位,“平君为捷好。是时,霍将军有小女,与皇太后有亲。公卿议更立皇后,皆心仪霍将军女,亦未有言。上乃诏求微时故剑,大臣知指,白立许捷好为皇后。”O喻称结发妻子。唐骆宾工《艳情代郭氏答卢照邻》:“倒提新缔成谦谦,翻将故剑作平平。”另参见武备部·兵器“故剑”、人事部·情感“思故剑”。【故剑】参见伦类部。亲眷“故剑”。唐长孙佐辅《古宫怨》。“莫道新绿长绝比,犹逢故剑会相追。”
【剑头炊】参见武备部·兵器“淅米矛头”。宋黄庭坚《次韵奉送公定》:“脱身天禄阁,危于剑头炊。”
【剑痕】参见器用部。车船“刻舟求创”。来苏轼《顷年杨康功使高丽还》:“作诗颂其美,何异刻剑痕?”。
【剑舞鸿门】参见人事部·行止“项庄奋剑”。清严遂成《乌江项王庙题盼:“剑舞鸿门能赦汉,船沉巨鹿竟亡秦。”
【留徐剑】参见伦类部·师友“挂剑”。唐杜甫《哭李尚书》:“欲挂留徐剑,犹回忆戴船。”
【莫邪】参见武备部·兵器“干镆”。宋苏轼《乔太傅见和复次韵答之》:“莫邪当自跃,岂复须炉炭?”
【湛卢】参见武备部·兵器“欧冶剑”。唐杜甫《大历三年春白帝城放船出瞿塘峡久居费府将适江陵漂泊有诗凡四十韵》:“朝士兼戎服,君王按湛卢。”
【弹铗】参见动物部·鳞介“冯援有鱼”。唐骆宾王《咏怀古意上裴侍郎》:“磨铅不霑用,弹铗欲谁申?”
【乌号】参见九流部·神仙“乘龙”。O指良弓。晋阮籍《咏贫》之十二:“良弓挟乌号,明甲有精光。”
【射日弓】参见天文部·天体“九日落”。唐李贺《古邺城童子谣效王粲刺曹操》:“切王剑,射日弓。”
【虚弓】《战国策·楚策四》:“更嬴与魏王处京台之下,仰见飞鸟。更赢谓魏王日:‘臣为王引弓虚发而下鸟。'魏王日:‘然则射可至此乎?'更赢曰:‘可。 '有间,雁从东方来,更赢以虚发而下之。魏玉曰:‘然则射可至此乎?'更赢日:‘此孽也。'王日:‘先生何以知之?'对日:‘其飞徐而鸣悲。飞徐者,故疮痛也;鸣悲者,久失群也。故疮未息而惊心未至也。闻弦音引而高飞,故疮陨也。”'O喻因遇灾祸而过分惊恐。唐卢照邻《失雁群》:“虞人负缴来相及,齐客虚弓忽见伤。”另参见动物部·飞禽“闻弓雁”、人事部·情感“惊弦”。
【鼎湖弓】参见九流部·神仙“乘龙”。唐元稹《宪宗章武孝皇帝挽歌词三首》之二:“狼星如要射。犹有鼎湖弓。”
【楚弓】汉刘向《说苑·至公》:“楚共王出猎而遗其弓,左右请求之,共王日:‘止。楚人遗弓,楚人得之。又何求焉?'仲尼闻之曰:‘惜乎其不大,亦曰“人遗弓,人得之”而已,何必楚也?'”O喻有失有得,或指弓。唐刘长卿《避地江东留别淮南使院诸公》:“何辞向物开秦镜,却使他人得楚弓。”
【三箭】参见武备部·其他“三矢平虏”。宋苏轼《次韵王晋卿奉诏押高丽燕射》:“天山自可三箭取,海国何劳一苇航。”
【如皋一箭】参见伦类部·亲眷“射雉”。宋刘筠《无题》三首之一:“渐渐陇麦藏鸣雉,更恨如皋一箭迟。”
【彻扎箭】参见武备部·兵器“七札贯”。札一作“扎”。宋张耒《鲁直惠洮河绿石研冰壶次韵》:“新编来如彻扎箭,劲笔更似划沙锥。”
【穿杨箭】参见武备部·其他“百步穿杨”。唐元稹《酬翰林白学士代书一百韵》:“叶怯穿杨箭,囊藏透颖锥。”
【鲁连箭】《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齐田单攻聊城岁余,士卒多死而聊城不下。鲁连乃为书,约之矢以射城中,遗燕将。……燕将见鲁连书,泣三日,犹预不能自决。欲归燕,已有隙,恐诛;欲降齐,所杀虏于齐甚众,恐已降而后见辱。喟然叹曰:‘与人刃我,宁自刃。'乃自杀。聊城乱,田单遂屠聊城。”①喻指不战而屈人之兵。唐李白《江夏寄汉阳辅录事》:“‘君草陈琳檄,我书鲁连箭。”另参见武备部·其他“聊城功”、器用部·日用“鲁连书”。
【石没羽】参见动物部·走兽“射虎”。唐李白《豫章行》:“精感石没羽,岂云惮险艰。”
【潮头弩】参见人物部·帝王“射潮”。清赵翼《西湖咏古》之二:“千秋英气潮头弩,三月风情陌上花。”
【樽中弩】汉应劭《风俗通义·怪神》:“子之祖父郴为汲令,以夏至日清见主簿杜宣,赐酒。时北壁上有悬赤弩,照于杯中,其形如蛇。宣畏恶之,然不敢不饮。其日便得胸腹痛切、妨损饮食,大用赢露,攻治万端,不为愈。后郴因事过至宣家,窥视,问其变故,云畏此蛇,蛇人腹中。郴还听事,思惟良久,顾见悬弩,必是也。则使门下史将铃下侍徐扶辇载宣于故处设酒,杯中故复有蛇。因谓宣:‘此壁上弩影耳,非有他怪。'宣意遂解,甚夷怿,由是廖平。”O喻无端多疑,自相惊扰。唐杜甫《风疾舟中伏枕书怀三十六韵》:“疑惑樽中弩,淹留冠上簪。”另参见动物部·鳞介“弓蛇”、器用部·器皿“蛇杯”、人事部·谬误“杯中影”。
【玉斧】参见人物部·官吏“持斧”。元萨都刺《上内合治书阿图鲁立先莹石》:“獬豸峨冠侍紫皇,绣衣玉斧破炎荒。”
【楯矛】参见人事部·谬误“矛盾”。清钱谦益《甲子秋北上渡淮寄里游好》之三:“楯矛互陷多奇疾,食宿相兼乏好方。”
【淅米矛头】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排调》:“桓南郡(桓玄)与殷荆州(殷仲堪)语次,因共作了语……次复作危语。桓日:‘矛头淅米剑头炊。'殷曰: “百岁老翁攀枯枝。'顾(恺之)曰:‘井上辘轳卧婴儿。'殷有一参军在坐,云:‘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O指危险或不可能的事。金元好问《感事》: “富贵何曾润髑髅,直须淅米向矛头。”另参见动物部·走兽“瞎马”、武备部·兵器“剑头炊”。器用部·饮食“剑米危炊”。
【鲁阳戈】参见天文部·天体“戈挥日”。唐杜甫《伤春五首》之五:“难分太仓粟,竟弃鲁阳戈。”
【博浪椎】参见人事部·冤怨“博浪飞椎”。清吴伟业《咏史》:“惜哉博浪椎,何如圯桥履。”
【漂杵】《尚书·武成》:“戊午,师逾盂津。癸亥,陈于商郊,俟天休命。甲子昧爽(黎明),受率其旅若林,会于牧野。“罔有敌于我师。前徒倒戈,攻于后以北。血流深杵。”O喻战争残酷激烈。五代前蜀韦庄《辛丑年》:“九衢漂杵已成川,塞上黄云战马闲。”另参见人体部,其他“漂杆血”。
【七札贯】《左传·成公十六年》:“潘尫之党与养由基蹲甲(将铠甲置物上)而射之,彻七札焉。”0喻箭术精湛,或喻速度极快。宋黄庭坚《再和寄子瞻闻得湖州》:“春波下数州,快若七札贯。”另参见武备部·兵器“彻扎箭”、九流部·杂技“七札穿”。
前一篇:典故--天文/气象
后一篇:童言无极
【九万风】参见人事部·志趣“九万欲抟空”。唐李商隐《东下三旬苦于风土马上戏作》:“天池辽阔谁相待,日日虚乘九万风。”
【千里仁风】参见政事部·治理“仁风动”。唐高湘《和李尚书命妓饯崔侍御》:“谢安春洛饯袁宏,千里仁风一扇清。”
【长风】参见人事部·志趣“乘风破浪”。唐李群玉《广州陪凉公从叔越台宴集》:“高鸟散飞惊大旆,长风万里卷秋鼙。”
【北窗风】参见人事部·雅逸“羲皇人”。唐李商隐《自贶》:“谁将五斗米,拟换北窗风。”
【风落帽】参见器用部·衣冠“孟嘉帽”。唐李白《九日龙山饮》:“醉看风落帽,舞爱月留人。”
【西风尘】参见地理部·土石“元规尘”。宋苏拭《次韵王廷老退居见寄》之一:“北牖已安陶令榻,西风还避庾公尘”
【易水风】参见地理部·水流“易水”。唐许浑《送从兄归隐兰溪二首》之二:“夜忆萧关月,行悲易水风。”
【草木风】参见武备部·军旅“草木兵”、武备部·其他“风声鹤唳”。唐杜甫《洗兵马》:“三年笛里关山月、万国兵前草木风。”
【秋风起】参见人事部·情感“忆鲈鱼”。唐韩翔《和高平朱参军思归作》:“一雁南飞动客心,思归何待秋风起。”
【朝南暮北风】《后汉书·郑弘传》李贤注引南朝宋孔灵符《会稽记》:“射的山南有白鹤山,此鹤为仙人取箭。汉太尉郑弘尝采薪,得一遗箭,顷有人觅,弘还之,问何所欲,弘识其神人也,日:‘常患若邪溪载薪为难,愿旦南风,暮北风。'后果然。”o指顺风。宋陆游《溯溪》:“闲携清圣浊贤酒,重试朝南暮北风。”另参见九流部·神仙“樵风”。
【舜风】参见人物部·帝王“舜咏”。唐张锡《奉和九月九日登慈恩寺浮图应制》:“菊彩扬尧日,萸香绕舜风。”
【天漏】参见九流部·神仙“女娲”。O喻天下雨。唐杜甫《九日守岑参》:“安得诛云师;畴能补天漏。”
【石燕】参见地理部·土石“石燕”。北周痰信《喜晴》:“已欢无石燕,弥欲弃泥龙。”【石燕】《水经注·湘水》:“湘水东南流径石燕山东,其山有石一,绀而状燕,因以名山。其石或大或小,若母子焉。及其雷风相薄,则石燕群飞,颉颃如真燕矣。”O咏雨。清尤侗《四月十五日圣驾祷雨立降喜成二律限韵》之二: “旱魃敢同石燕舞,雨师早驭土龙迎。”另参见天文部·气象“石燕拂云”、动物部·飞禽“湘燕”。
【雨垫巾】参见器用部·衣冠“折角巾”。宋杨亿《公子》:“'细雨垫巾过柳市,轻风侧帽上铜堤。”
【洗兵雨】参见武备部·军旅“洗兵”。南朝梁《陇西行》之二:“洗兵逢骤雨,送阵出黄云。'”
【随车一雨】参见政事部·治理“甘雨”。宋范成大《次韵袁起岩甘雨即日应祈》;“天造贤侯惠此州,随车一雨缓千忧。”
【联床雨】参见伦类部·亲眷。对床夜雨。清赵翼《与邵松阿别几三十年今夏始至虞山》:“廿年别绪联床雨,四海虚名满鬓霜。”
【楚雨】参见人事部·情感“朝云暮雨”、唐李商隐《梓州罢吟寄同舍》:“楚雨含情皆有托,漳滨卧病竟无憀。”
【漂麦雨】参见植物部·草本“飘麦”。清唐孙华《春日感怀次张蒿园韵》:“浥草只愁漂麦雨,鸣条无奈落花风。”
【霖雨】参见人物部,将相“济巨川”。唐张嫔《投翰林张侍郎》:“愿与吾君作霖雨,且应平地活枯苗。”
【灌坛雨】晋张华《博物志》卷七:“太公为灌坛令。文王梦妇人当道夜哭,问之,曰:‘吾是东海神女,嫁与西海神童。今灌坛令当道,废我行。我行必有大风雨,而太公有德,吾不敢以暴风雨过,是毁君德。'文王明日召太公,三日三夜,果有疾风暴雨从太公邑外过。”《搜神记》卷四略同。O咏雨,或喻有德政。唐杜甫《题都县郭三十二明府茅屋壁》:“云散灌坛雨,春青彭泽田。”另参见政事部·治理“灌坛遗风”。
【山阴野雪】参见伦类部·朋友“访戴”。唐杜甫《多病执热奉怀李尚书》:“不是尚书期不顾,山阴野雪兴难乘。”
【玉田】参见器用部·珍宝“种玉”。O喻雪景。唐李绅《登禹庙回降雪五言二十韵》:“玉田千亩合,琼室万家开。”
【披氅】参见植物部·木本“王恭柳”。①喻雪。宋苏轼《雪诗八首》之二:“闲来披氅学王恭,姑射群仙邂逅逢。”
【袁安雪】参见人事部·贫贱“袁安困雪”。清顾炎武《吴兴行赠归高士柞明》:“穷冬积阴天地闭,知君惟有袁安雪”
【雪似盐】参见人物部·妇女“谢女”_O喻雪。唐李贺《马诗》之二:“腊月草根甜,天街雪似盐。”
【梁苑雪】南朝宋谢惠连《雪赋》:“岁将暮,时既昏,寒风积,愁云繁。梁王不悦,游于兔园,乃置旨酒,命宾友,召邹生,延枚叟,相如末至,居客之右。、俄而微霰零,密雪下,王乃歌北风于《卫诗》,咏南山于《周雅》,授简于司马大夫日。‘抽子秘思,骋子妍辞,侔色揣称,为寡人赋之。””O咏文人赏雪赋诗之雅事。唐韦庄《代书寄马》:“鬃白似披梁苑雪,颈肥如扑杏园花。”另参见地理部·城建“兔园”、伦类部·宾主“延枚”、伦类部·宾主“梁国客”、文明部·诗词“赋吟梁苑雪”、文明部·诗词“授简”、文明部·文章“梁苑赋”、人事部·雅逸“声洒梁苑”。
【程门雪】参见伦类部·师友“立雪程门”。元谢应芳《杨龟山祠》:“卓彼文靖公,早立程门雪。”
【窗雪】参见文明部·学识“映雪读书”。唐贯休《寄匡山大愿和尚》:“一听玄音下竹亭,却思窗雪与囊萤。”
【灞桥风雪】参见文明部·诗词“骑驴索句”。清宋琬《长歌赠吴雪航先生》:“韦曲莺花载酒过,灞桥风雪赋诗还。”
【燕霜】《初学记》卷二引《淮南子》:“邹衍事燕惠王,尽忠、左右谮之,王系之。仰天而哭,夏五月,天为之下霜。”O指冤狱。唐李白《送张秀才谒高中丞》:“我无燕霜感,玉石俱烧焚。”另参见天文部·时令“六月降霜”、人事部·冤怨“燕狱”。
【巫山一段云】参见人事部·情感“朝云暮雨”。唐李群玉《同郑相并歌姬小饮戏赠》:“裙拖六幅湘江水,鬓耸巫山一段云。”
【亲舍云】唐刘肃《大唐新语·举贤》:“(阎立本)特荐(狄仁杰)为并州法曹。其亲在河阳别业,仁杰赴任,于并州登太行,南望白云孤飞,谓左右日:‘吾亲所居,近此云下。'悲泣,仁立久之,候云移乃行。”O喻客旅在外思念父母。元龚琉《次韵郑佥事送千寿道之慈湖长》:“亲舍云飞千里客,客篷雨涨一川黄。” 另参见伦类部·亲眷“白云行处”。
【歌云】参见文明部·歌舞“遏云歌”。宋杨亿《无题三首》之一:“才断歌云成梦雨,斗口笑电作嗔霆。”
【流霞】《论衡·道虚》:“(项)曼都好道学仙,委家亡去,三年而返。家问其状,曼都曰:‘……口饥欲食,仙人辄饮我以流霞一杯;每饮一杯,数月不饥。不知去几何年月,不知以何为过,忽然若卧,复下至此。”'O喻指酒或仙道生活。唐杜甫《官吏夕坐戏简颜十少府》:“老翁须地主,细细酌流霞。”另参见九流部 ·神仙“斥仙”、器用部·饮食“流霞酒”、器用部·器皿“霞杯”、人事部·雅逸“酌霞”。
【五里雾】《后汉书·张霸传》附《张楷传》:张楷‘性好道术,能作五里雾”。O指大雾或仙术。宋钱惟演《致斋太一宫》:“楼迷五里雾,坛烛九枝灯。”另参见九流部·神仙“五里仙雾”、九流部·杂技“雾术”。
【披云雾】参见人物部·人杰“乐广技云”。唐李白《赠澡阳宋少府陟》:“扫洒青天开,豁然披云雾。”
【南山雾】参见动物部·走兽“隐豹”。唐许浑《酬河中杜侍御重寄》:“文章已变南山雾,羽翼应持北海风。”
【阿香雷】搜神后记·卷五);“永和中,义兴人姓周,出都,乘马,从两人行。未至村,日暮。道边有一新草小屋,一女子出门,年可十六七,姿容端正,衣服鲜洁。望见周过,谓日:‘日已向暮,前村尚远。临贺讵得至?'周便求寄宿O……向一更中,闻外有小儿唤阿香声,女应诺。寻云:‘官唤汝推雷车。'女乃辞行,云:‘今有事当去。'夜遂大雷雨。”O咏雷。宋陆游《中春连日得雨雷亦应候》:“犁畔方吹社公雨,陇头又转阿香雷。”另参见九流部·神仙“阿香”、器用部 ·车船“阿香车”。
【金壶电】参见九流部·神仙“投壶玉女”。O喻雷电、雷雨。唐郑惜《奉和幸上官昭客院献诗四首》之一:“座拂金壶电,池摇玉酒霞。”
【日贯虹】参见人事部·禀性“贯白虹”。唐李白《结客少年场行》:“羞道易水寒,从今日贯虹。”
典故天文文化 |
分类: 读书观影 |
【九万风】参见人事部·志趣“九万欲抟空”。唐李商隐《东下三旬苦于风土马上戏作》:“天池辽阔谁相待,日日虚乘九万风。”
【千里仁风】参见政事部·治理“仁风动”。唐高湘《和李尚书命妓饯崔侍御》:“谢安春洛饯袁宏,千里仁风一扇清。”
【长风】参见人事部·志趣“乘风破浪”。唐李群玉《广州陪凉公从叔越台宴集》:“高鸟散飞惊大旆,长风万里卷秋鼙。”
【北窗风】参见人事部·雅逸“羲皇人”。唐李商隐《自贶》:“谁将五斗米,拟换北窗风。”
【风落帽】参见器用部·衣冠“孟嘉帽”。唐李白《九日龙山饮》:“醉看风落帽,舞爱月留人。”
【西风尘】参见地理部·土石“元规尘”。宋苏拭《次韵王廷老退居见寄》之一:“北牖已安陶令榻,西风还避庾公尘”
【易水风】参见地理部·水流“易水”。唐许浑《送从兄归隐兰溪二首》之二:“夜忆萧关月,行悲易水风。”
【草木风】参见武备部·军旅“草木兵”、武备部·其他“风声鹤唳”。唐杜甫《洗兵马》:“三年笛里关山月、万国兵前草木风。”
【秋风起】参见人事部·情感“忆鲈鱼”。唐韩翔《和高平朱参军思归作》:“一雁南飞动客心,思归何待秋风起。”
【朝南暮北风】《后汉书·郑弘传》李贤注引南朝宋孔灵符《会稽记》:“射的山南有白鹤山,此鹤为仙人取箭。汉太尉郑弘尝采薪,得一遗箭,顷有人觅,弘还之,问何所欲,弘识其神人也,日:‘常患若邪溪载薪为难,愿旦南风,暮北风。'后果然。”o指顺风。宋陆游《溯溪》:“闲携清圣浊贤酒,重试朝南暮北风。”另参见九流部·神仙“樵风”。
【舜风】参见人物部·帝王“舜咏”。唐张锡《奉和九月九日登慈恩寺浮图应制》:“菊彩扬尧日,萸香绕舜风。”
【天漏】参见九流部·神仙“女娲”。O喻天下雨。唐杜甫《九日守岑参》:“安得诛云师;畴能补天漏。”
【石燕】参见地理部·土石“石燕”。北周痰信《喜晴》:“已欢无石燕,弥欲弃泥龙。”【石燕】《水经注·湘水》:“湘水东南流径石燕山东,其山有石一,绀而状燕,因以名山。其石或大或小,若母子焉。及其雷风相薄,则石燕群飞,颉颃如真燕矣。”O咏雨。清尤侗《四月十五日圣驾祷雨立降喜成二律限韵》之二: “旱魃敢同石燕舞,雨师早驭土龙迎。”另参见天文部·气象“石燕拂云”、动物部·飞禽“湘燕”。
【雨垫巾】参见器用部·衣冠“折角巾”。宋杨亿《公子》:“'细雨垫巾过柳市,轻风侧帽上铜堤。”
【洗兵雨】参见武备部·军旅“洗兵”。南朝梁《陇西行》之二:“洗兵逢骤雨,送阵出黄云。'”
【随车一雨】参见政事部·治理“甘雨”。宋范成大《次韵袁起岩甘雨即日应祈》;“天造贤侯惠此州,随车一雨缓千忧。”
【联床雨】参见伦类部·亲眷。对床夜雨。清赵翼《与邵松阿别几三十年今夏始至虞山》:“廿年别绪联床雨,四海虚名满鬓霜。”
【楚雨】参见人事部·情感“朝云暮雨”、唐李商隐《梓州罢吟寄同舍》:“楚雨含情皆有托,漳滨卧病竟无憀。”
【漂麦雨】参见植物部·草本“飘麦”。清唐孙华《春日感怀次张蒿园韵》:“浥草只愁漂麦雨,鸣条无奈落花风。”
【霖雨】参见人物部,将相“济巨川”。唐张嫔《投翰林张侍郎》:“愿与吾君作霖雨,且应平地活枯苗。”
【灌坛雨】晋张华《博物志》卷七:“太公为灌坛令。文王梦妇人当道夜哭,问之,曰:‘吾是东海神女,嫁与西海神童。今灌坛令当道,废我行。我行必有大风雨,而太公有德,吾不敢以暴风雨过,是毁君德。'文王明日召太公,三日三夜,果有疾风暴雨从太公邑外过。”《搜神记》卷四略同。O咏雨,或喻有德政。唐杜甫《题都县郭三十二明府茅屋壁》:“云散灌坛雨,春青彭泽田。”另参见政事部·治理“灌坛遗风”。
【山阴野雪】参见伦类部·朋友“访戴”。唐杜甫《多病执热奉怀李尚书》:“不是尚书期不顾,山阴野雪兴难乘。”
【玉田】参见器用部·珍宝“种玉”。O喻雪景。唐李绅《登禹庙回降雪五言二十韵》:“玉田千亩合,琼室万家开。”
【披氅】参见植物部·木本“王恭柳”。①喻雪。宋苏轼《雪诗八首》之二:“闲来披氅学王恭,姑射群仙邂逅逢。”
【袁安雪】参见人事部·贫贱“袁安困雪”。清顾炎武《吴兴行赠归高士柞明》:“穷冬积阴天地闭,知君惟有袁安雪”
【雪似盐】参见人物部·妇女“谢女”_O喻雪。唐李贺《马诗》之二:“腊月草根甜,天街雪似盐。”
【梁苑雪】南朝宋谢惠连《雪赋》:“岁将暮,时既昏,寒风积,愁云繁。梁王不悦,游于兔园,乃置旨酒,命宾友,召邹生,延枚叟,相如末至,居客之右。、俄而微霰零,密雪下,王乃歌北风于《卫诗》,咏南山于《周雅》,授简于司马大夫日。‘抽子秘思,骋子妍辞,侔色揣称,为寡人赋之。””O咏文人赏雪赋诗之雅事。唐韦庄《代书寄马》:“鬃白似披梁苑雪,颈肥如扑杏园花。”另参见地理部·城建“兔园”、伦类部·宾主“延枚”、伦类部·宾主“梁国客”、文明部·诗词“赋吟梁苑雪”、文明部·诗词“授简”、文明部·文章“梁苑赋”、人事部·雅逸“声洒梁苑”。
【程门雪】参见伦类部·师友“立雪程门”。元谢应芳《杨龟山祠》:“卓彼文靖公,早立程门雪。”
【窗雪】参见文明部·学识“映雪读书”。唐贯休《寄匡山大愿和尚》:“一听玄音下竹亭,却思窗雪与囊萤。”
【灞桥风雪】参见文明部·诗词“骑驴索句”。清宋琬《长歌赠吴雪航先生》:“韦曲莺花载酒过,灞桥风雪赋诗还。”
【燕霜】《初学记》卷二引《淮南子》:“邹衍事燕惠王,尽忠、左右谮之,王系之。仰天而哭,夏五月,天为之下霜。”O指冤狱。唐李白《送张秀才谒高中丞》:“我无燕霜感,玉石俱烧焚。”另参见天文部·时令“六月降霜”、人事部·冤怨“燕狱”。
【巫山一段云】参见人事部·情感“朝云暮雨”。唐李群玉《同郑相并歌姬小饮戏赠》:“裙拖六幅湘江水,鬓耸巫山一段云。”
【亲舍云】唐刘肃《大唐新语·举贤》:“(阎立本)特荐(狄仁杰)为并州法曹。其亲在河阳别业,仁杰赴任,于并州登太行,南望白云孤飞,谓左右日:‘吾亲所居,近此云下。'悲泣,仁立久之,候云移乃行。”O喻客旅在外思念父母。元龚琉《次韵郑佥事送千寿道之慈湖长》:“亲舍云飞千里客,客篷雨涨一川黄。” 另参见伦类部·亲眷“白云行处”。
【歌云】参见文明部·歌舞“遏云歌”。宋杨亿《无题三首》之一:“才断歌云成梦雨,斗口笑电作嗔霆。”
【流霞】《论衡·道虚》:“(项)曼都好道学仙,委家亡去,三年而返。家问其状,曼都曰:‘……口饥欲食,仙人辄饮我以流霞一杯;每饮一杯,数月不饥。不知去几何年月,不知以何为过,忽然若卧,复下至此。”'O喻指酒或仙道生活。唐杜甫《官吏夕坐戏简颜十少府》:“老翁须地主,细细酌流霞。”另参见九流部 ·神仙“斥仙”、器用部·饮食“流霞酒”、器用部·器皿“霞杯”、人事部·雅逸“酌霞”。
【五里雾】《后汉书·张霸传》附《张楷传》:张楷‘性好道术,能作五里雾”。O指大雾或仙术。宋钱惟演《致斋太一宫》:“楼迷五里雾,坛烛九枝灯。”另参见九流部·神仙“五里仙雾”、九流部·杂技“雾术”。
【披云雾】参见人物部·人杰“乐广技云”。唐李白《赠澡阳宋少府陟》:“扫洒青天开,豁然披云雾。”
【南山雾】参见动物部·走兽“隐豹”。唐许浑《酬河中杜侍御重寄》:“文章已变南山雾,羽翼应持北海风。”
【阿香雷】搜神后记·卷五);“永和中,义兴人姓周,出都,乘马,从两人行。未至村,日暮。道边有一新草小屋,一女子出门,年可十六七,姿容端正,衣服鲜洁。望见周过,谓日:‘日已向暮,前村尚远。临贺讵得至?'周便求寄宿O……向一更中,闻外有小儿唤阿香声,女应诺。寻云:‘官唤汝推雷车。'女乃辞行,云:‘今有事当去。'夜遂大雷雨。”O咏雷。宋陆游《中春连日得雨雷亦应候》:“犁畔方吹社公雨,陇头又转阿香雷。”另参见九流部·神仙“阿香”、器用部 ·车船“阿香车”。
【金壶电】参见九流部·神仙“投壶玉女”。O喻雷电、雷雨。唐郑惜《奉和幸上官昭客院献诗四首》之一:“座拂金壶电,池摇玉酒霞。”
【日贯虹】参见人事部·禀性“贯白虹”。唐李白《结客少年场行》:“羞道易水寒,从今日贯虹。”
前一篇:可爱的王小波
后一篇:典故--天文/时令
【一枝春】参见植物部·花卉“陇头梅”。宋黄庭坚《刘邦直送早梅水仙花四首》之一:“欲问江南近消息,喜君贻我一枝春。”
【永和春】参见伦类部·师友“永和人”。来陆游《简付十八官汉孺》:“兰亭修楔近,为记永和春。”
【阳春有脚】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有脚阳春》:“宋憬爱民恤物,朝野归美,时人咸谓豫为‘有脚阳春',言所至之处,如阳春煦物也。”O喻官吏有德政。宋杨万里《送吉守赵山父移广东提刑》:“阳春有脚来江城,银汉乘搓移使星。”另参见人体部·肢体“春有脚”、政事部·治理“阳春有脚”O【阳春有脚】参见天文部·时令“阳春有脚”。元王。浑《春夜宴》:“阳春元有脚,玉度莹无瑕。”
【彩燕迎春】参见动物部·飞禽“彩燕”。宋王曾《春帖子》:“彩燕迎春人鬓飞,轻寒未放缕金衣。”
【秋风鲈脍】参见人事部·情感“忆鲈鱼”。唐白居易《寄杨六侍郎》:“秋风一筯鲈鱼脍,张翰摇头唤不回。”
【三冬】参见文明部·学识“三冬学”。唐罗隐《隐尝在江陵……感事悲身遂成长句》:“才怜曼情三冬后,艺许由基一箭中。”
【子推】参见人事部·雅逸“介推”。O代指寒食。唐孟云卿《寒食》:“贫居往往无烟火,不独明朝为子推。”
【斗草】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五月五日,四民并踏百草,又有斗百草之戏。”0代指端午,或指端午时的游戏。唐白居易《观儿戏》:“弄尘復斗草,尽日乐嬉嬉。”另参见植物部·草本“斗百草”。
【七夕】宋罗愿《尔雅翼·卷十三》:“涉秋七日,(鹊)首无故皆髡,相传以为是日河鼓(即牵牛)与织女会于汉东,役乌鹊为梁以渡,故毛皆脱去。”O咏七夕,或喻指夫妇聚会。唐杜甫《牵牛织女》:“万古永相望,七夕谁见同。”另参见天文部·天体“星桥”、地理部·城建“织女桥”、伦类部·亲眷“牛女”、动物部·飞禽“河鹊”、人物部·妇女“织女”。
【青鸟过】参见动物部·飞禽“青鸟”。O指使者。唐崔国辅《七夕》:“遥思汉武帝,青鸟几时过。”
【九日白衣人】参见器用部·饮食“白衣酒'”。唐刘方平《寄陇右严判官》:“一丛黄菊地,九日白衣人。”
【落帽期】参见器用部·衣冠“孟嘉帽”。0指九月九日重阳。唐许棠《白菊》:“所尚雪霜姿,非关落帽期。”
【登高】南朝梁吴均《续齐谐记》:“汝南桓景随费长房游学累年。长房谓曰:‘九月九日汝家中当有灾,宜急去,令家人各作绛囊,盛茱萸以系臂,登高饮菊花酒,此祸可除。'景如言,齐家登山。夕还,见鸡犬牛羊一时暴死。长房闻之,曰:‘此可代也。'今世人九日登高饮酒,妇人带来茱萸囊,盖始于此。”O咏重阳节。唐杜甫《九日》:“去年登高都县北,今日重在涪江滨。”另参见植物部·草本“茱萸”。
【题糕】宋邵博《邵氏闻见后录》卷一九:“刘梦得(禹锡)作《九日诗》,欲用糕字,以‘五经'中无之,辍不复为。宋子京(祁)以为不然。故子京《九日食糕》有咏云:‘飚馆轻霜拂曙袍,糗糍花饮斗分曹。刘郎不敢题糕字,虚负诗中一世豪。”'O咏重阳。清钱谦益《重阳次日徐二尔从馈糕蟹》:“自笑吾家传嗜蟹,敢言诗句朴题糕。”另参见器用部·饮食“题糕”、文明部·诗词“题糕字”。【题糕】参见天文部·时令“题糕”。清赵翼《九日陶然亭同人小集》:“地僻向来无古迹,兹游或可续题糕。”
【白鸡年】参见人事部·病死“白鸡梦”。O喻不祥之岁。宋王安石《诗奉送党之奉使东川》:“后会更期黄耇日,相看且度白鸡年。”
【六月降霜】参见天文部·气象“燕霜”。明刘基《夏夜台州城中作》:“六月降霜良有以,天公未必长喑聋。”
【瓜时】参见武备部·军旅“瓜戍”。O指七月。唐杜甫《秋日夔府咏怀奉寄郑监李宾客一百韵》:“瓜时犹旅寓,萍泛苦夤缘。”
【蓂全落】参见人物部·帝王“献荛蓂”。0亦用以指晦日,农历每个月的最后一天。唐宋之问《奉和晦日幸昆明池应制》;“节晦蓂全落,春迟柳暗催。”
【三伏鼓洪炉】参见天文部·天体“洪炉”。O喻指天气炎热。唐权德舆《病中苦热》:“三伏鼓洪炉,支离一病夫”
【北窗凉】参见人事部·雅逸“羲皇人”。宋陆游《暑中北窗昼卧有作》:“高卧北窗凉,超然寄疏豁。”
【吴牛喘月】参见天文部·天体“喘月”。唐李白《丁都护歌》:“吴牛喘月时,拖船一何苦。”
【邹子律】汉刘向《别录》:“邹衍在燕,燕有谷,地美而寒,不生五谷。邹衍居之。吹律而温气至,而黍生。今名黍谷。”O喻气候由寒转暖。宋黄庭坚《赠送张叔和》:“张侯温和邹子律,能令阴谷黍生春。”另参见地理部·土石“律通谷暖”。
【庚申夜】参见动物部·虫豸“三尸”。唐皮日休《奉和鲁望秋日遣怀次韵》:‘'共守庆申夜,同看乙巳占。”
典故天文文化 |
【永和春】参见伦类部·师友“永和人”。来陆游《简付十八官汉孺》:“兰亭修楔近,为记永和春。”
【阳春有脚】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有脚阳春》:“宋憬爱民恤物,朝野归美,时人咸谓豫为‘有脚阳春',言所至之处,如阳春煦物也。”O喻官吏有德政。宋杨万里《送吉守赵山父移广东提刑》:“阳春有脚来江城,银汉乘搓移使星。”另参见人体部·肢体“春有脚”、政事部·治理“阳春有脚”O【阳春有脚】参见天文部·时令“阳春有脚”。元王。浑《春夜宴》:“阳春元有脚,玉度莹无瑕。”
【彩燕迎春】参见动物部·飞禽“彩燕”。宋王曾《春帖子》:“彩燕迎春人鬓飞,轻寒未放缕金衣。”
【秋风鲈脍】参见人事部·情感“忆鲈鱼”。唐白居易《寄杨六侍郎》:“秋风一筯鲈鱼脍,张翰摇头唤不回。”
【三冬】参见文明部·学识“三冬学”。唐罗隐《隐尝在江陵……感事悲身遂成长句》:“才怜曼情三冬后,艺许由基一箭中。”
【子推】参见人事部·雅逸“介推”。O代指寒食。唐孟云卿《寒食》:“贫居往往无烟火,不独明朝为子推。”
【斗草】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五月五日,四民并踏百草,又有斗百草之戏。”0代指端午,或指端午时的游戏。唐白居易《观儿戏》:“弄尘復斗草,尽日乐嬉嬉。”另参见植物部·草本“斗百草”。
【七夕】宋罗愿《尔雅翼·卷十三》:“涉秋七日,(鹊)首无故皆髡,相传以为是日河鼓(即牵牛)与织女会于汉东,役乌鹊为梁以渡,故毛皆脱去。”O咏七夕,或喻指夫妇聚会。唐杜甫《牵牛织女》:“万古永相望,七夕谁见同。”另参见天文部·天体“星桥”、地理部·城建“织女桥”、伦类部·亲眷“牛女”、动物部·飞禽“河鹊”、人物部·妇女“织女”。
【青鸟过】参见动物部·飞禽“青鸟”。O指使者。唐崔国辅《七夕》:“遥思汉武帝,青鸟几时过。”
【九日白衣人】参见器用部·饮食“白衣酒'”。唐刘方平《寄陇右严判官》:“一丛黄菊地,九日白衣人。”
【落帽期】参见器用部·衣冠“孟嘉帽”。0指九月九日重阳。唐许棠《白菊》:“所尚雪霜姿,非关落帽期。”
【登高】南朝梁吴均《续齐谐记》:“汝南桓景随费长房游学累年。长房谓曰:‘九月九日汝家中当有灾,宜急去,令家人各作绛囊,盛茱萸以系臂,登高饮菊花酒,此祸可除。'景如言,齐家登山。夕还,见鸡犬牛羊一时暴死。长房闻之,曰:‘此可代也。'今世人九日登高饮酒,妇人带来茱萸囊,盖始于此。”O咏重阳节。唐杜甫《九日》:“去年登高都县北,今日重在涪江滨。”另参见植物部·草本“茱萸”。
【题糕】宋邵博《邵氏闻见后录》卷一九:“刘梦得(禹锡)作《九日诗》,欲用糕字,以‘五经'中无之,辍不复为。宋子京(祁)以为不然。故子京《九日食糕》有咏云:‘飚馆轻霜拂曙袍,糗糍花饮斗分曹。刘郎不敢题糕字,虚负诗中一世豪。”'O咏重阳。清钱谦益《重阳次日徐二尔从馈糕蟹》:“自笑吾家传嗜蟹,敢言诗句朴题糕。”另参见器用部·饮食“题糕”、文明部·诗词“题糕字”。【题糕】参见天文部·时令“题糕”。清赵翼《九日陶然亭同人小集》:“地僻向来无古迹,兹游或可续题糕。”
【白鸡年】参见人事部·病死“白鸡梦”。O喻不祥之岁。宋王安石《诗奉送党之奉使东川》:“后会更期黄耇日,相看且度白鸡年。”
【六月降霜】参见天文部·气象“燕霜”。明刘基《夏夜台州城中作》:“六月降霜良有以,天公未必长喑聋。”
【瓜时】参见武备部·军旅“瓜戍”。O指七月。唐杜甫《秋日夔府咏怀奉寄郑监李宾客一百韵》:“瓜时犹旅寓,萍泛苦夤缘。”
【蓂全落】参见人物部·帝王“献荛蓂”。0亦用以指晦日,农历每个月的最后一天。唐宋之问《奉和晦日幸昆明池应制》;“节晦蓂全落,春迟柳暗催。”
【三伏鼓洪炉】参见天文部·天体“洪炉”。O喻指天气炎热。唐权德舆《病中苦热》:“三伏鼓洪炉,支离一病夫”
【北窗凉】参见人事部·雅逸“羲皇人”。宋陆游《暑中北窗昼卧有作》:“高卧北窗凉,超然寄疏豁。”
【吴牛喘月】参见天文部·天体“喘月”。唐李白《丁都护歌》:“吴牛喘月时,拖船一何苦。”
【邹子律】汉刘向《别录》:“邹衍在燕,燕有谷,地美而寒,不生五谷。邹衍居之。吹律而温气至,而黍生。今名黍谷。”O喻气候由寒转暖。宋黄庭坚《赠送张叔和》:“张侯温和邹子律,能令阴谷黍生春。”另参见地理部·土石“律通谷暖”。
【庚申夜】参见动物部·虫豸“三尸”。唐皮日休《奉和鲁望秋日遣怀次韵》:‘'共守庆申夜,同看乙巳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