굴어당
2012. 2. 11. 20:28
http://163.32.158.250/gift/ch/post03/index.asp 시문상석
 |
 |
 |
|
[ ~~歡迎光臨~~ ] |
 |
首頁 |
搜尋 |
整理 |
排序依據 |
[ 您是第 337203 位訪客 ] |
管理 | |
[ 本站蒐集古典詩文篇數:1138 ] [ 參加討論篇數:3369 ] [ 每頁顯示篇數:10 ] |
李賀 |
朝代:唐 |
|
|
|
|
--原詩文內容-- |
--深究與賞析-- |
嘲少年 青驄馬肥金鞍光,龍腦如縷羅衫香。 美人狹坐飛瓊觴,貧人喚雲天上郎。 別起高樓臨碧筱,絲曳紅鱗出深沼。 有時半醉百花前,背把金丸落飛鳥。 自說生來未為客,一身美妾過三百。 豈知斸地種田家,官稅頻催沒人織。 長金積玉夸豪毅,每揖閒人多意氣。 生來不讀半行書,只把黃金買身貴。 少年安得長少年?海波尚變為桑田。 榮枯遞轉急如箭,天公豈肯於公偏? 莫道韶華鎮長在,髮白面皺專相待。
注: 狹坐:一作狎坐,一作挾坐。 豈肯:一作不肯。
|
意譯:
駿馬金鞍,身穿華美的羅衫。 美人、好酒在身旁,快樂似神仙。 小竹旁蓋起高樓觀賞,絲綢用來釣弄紅魚。 有的時候半醉半醒倒臥在花叢間,有時候擲金丸打鳥玩樂。 說自己生來還不曾是過客,身邊的美人小妾超過三百。 又哪裡知道種田的那些人家,被關稅逼得沒路可走。 黃金美玉誇耀身世,身邊來往的人也多是閒雜人等。 生下來到現在沒看過半行書,只曉得用錢換自身富貴。 少年啊少年總該長大?大海還沒變成桑田罷了。 榮華富貴與窮困潦倒之間變動的象是飛梭的箭矢,老天有眼又豈會偏私? 別說年華還在,很快就滿頭白髮滿臉皺紋了。
賞析:
這篇詩歌嘲諷意味很濃厚,李賀的忿忿不平,也是對那些紈褲子弟的一種調侃。
李賀:
(790~816),字長吉,福昌(今河南省宜陽縣西)人。唐代詩人。 自幼聰穎過人,七歲能辭章,工於詩文。為詩不先立題,喜用奇字異辭,想像力豐富,風格獨特。憲宗時為協律郎。著有昌谷集。 宋景文諸公在館,嘗評唐人詩云﹕“太白仙才,長吉鬼才。”(《文獻通考》)
| |
虞世南 等人詠螢之詩詞 |
|
|
|
|
|
--原詩文內容-- |
--深究與賞析-- |
在中國文學中,和螢火蟲有關的詩詞可以說不勝枚舉;像唐詩、宋詞中,就有不少詠螢,或以螢思人、寄物懷古的詩句。以下就較為大家所熟知的詩詞依朝代先後及作者作一簡介:
(一)
詠螢 周繇 (唐)
熠熠與娟娟,池塘竹樹邊;亂飛同曳火,成聚卻無煙。
微雨灑不滅,輕風吹欲燃,舊曾書案上,頻把作囊懸。
(二)
詠螢 虞世南 (唐)
的歷流光小,飄颻弱翅輕;恐畏無人識,獨自暗中明。
(三) 早秋 許渾 (唐)
遙夜泛清瑟,西風生翠蘿;殘螢棲玉露,早雁拂金河。
高樹曉還密,遠山晴更多;淮南一葉下,自覺洞庭波。
(四) 秋夕 杜牧 (唐)
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天階夜色涼如水,坐看牛郎織女星。
(五) 隋宮 李商隱 (唐)
紫泉宮殿鎖煙霞,欲取蕪城作帝家。玉璽不緣歸日角,錦帆應是到天涯。
於今腐草無螢火,終古垂揚有暮鴉。地下若逢陳後主,豈宜重問後庭花!
(六) 長恨歌 白居易 (唐)
春風桃李花開日,秋雨梧桐葉落時;西宮南內多秋草,落葉滿階紅不掃;
梨園弟子白髮新,椒房阿監青娥老。
夕殿螢飛思悄然,孤燈挑盡未成眠;遲遲鐘鼓初長夜,耿耿星河欲曙天;
鴛鴦瓦冷霜華重,翡翠衾寒誰與共。
(七) 詠螢 羅鄴 (唐)
水殿清風玉戶開,飛光千點去還來;無風無月長門夜,偏到瑎前照綠苔。
(八) 詠螢 彥謙 (唐)
日下蕪城蒼莽中,濕螢撩亂起花叢;寒煙陳后長門閉,夜雨隋家舊苑空。
星散欲陵前檻月,影低如試北璁風;羈人此夕方愁緒,心似寒灰首似蓬。
(九) 螢火 杜甫 (唐)
幸因腐草出,敢近太陽飛;未足臨書卷,時能點客衣。
隨風隔幔小,帶雨傍林微;十月清霜重,飄零何處歸。
(十) 感螢 司馬禮 (唐)
愛爾持照書,臨書歎吾道;青熒一點光,曾娛幾人無;
夜久獨此心,環垣閉秋草。
(十一) 詠螢示情人 李白藥 (唐)
璁裡憐燈暗,瑎前畏月明;不辭逢露濕,袛為重宵行。
(十二) 螢火 前人 (唐)
巫山秋夜螢火飛,簾疏巧入坐人衣;忽驚屋裡琴書冷,復亂簷前星宿稀。
卻繞井欄添箇箇,偶經花藥弄輝煌;滄江白髮秋看汝,來歲如今歸未歸。
(十三) 秋螢引 劉禹錫 (唐)
漢陵秦苑遙,蒼蒼除根腐;葉秋螢光夜,空寥寂全氣。
淨千門九陌,飛悠揚紛論;輝映互明滅,金爐星噴鐙。
(十四) 月中飛螢 陳陽縉 (梁)
秋璁餘照盡,人暗早螢來;忽聚還同色,恒然詎落灰。
飛影黃金散,依帷縹帙開;含明終不息,夜月空徘徊。
(十五) 螢 劉筠 (宋)
荒郊多腐草,故苑近清秋;棘密何勝數,囊輕莫盡收。
月高疑爵息,天遠認星流;紫桂風微急,紅蘭露偏浮。
已能穿永巷,更欲拂高樓;滅燭方無寐,鳴蛩相薦愁。
(十六) 螢火 趙蕃 (宋)
渾忘生朽質,直擬慕光輝;解燭書幃靜,能添列宿稀。
當風方自表,帶雨忽成微,變滅多無理,榮枯會一歸。
(十七) 螢火 陳格 (宋)
翩翩飛蛾撲明燭,見烹膏油罪莫贖;嘉爾螢火不自欺,草間光照相煜煜。
卻馬已錄仙人方,映書曾登君子堂;不畏月明見陋質,但畏風雨難為光。
(十八) 螢燈 謝宗可 (元)
微熒內肉拂晴波,幾度黃昏誤舞蛾;銀票無煙棲碧蘚,玉蟲留影綴清莎。
秋空雨歇寒光度,晚逕風閒冷燼多;欲喚沙囊車武子,為渠還賦短檠歌。
(十九) 詠螢 僧德祥 (明)
含爾一身微,秋來處處飛;放光唯獨照,引類欲相輝。
白髮嫌催節,青燈妒入幃;老僧無世相,容得繞襌衣。
(二十) 螢 葉太叔 (明)
忽向籬邊繞,還從井畔飛;雨昏光不滅,露重影猶微。
伴讀來書舍,窺眠入翠幃;黃花秋老後,未識汝何歸。
|
(一) (唐)詠螢 周繇
這是描寫螢火蟲成群飛翔的情形,也描述螢火蟲的發光現象及人和螢火蟲間的密切關係;是一首頗為寫實的詩歌。
(二)
詠螢 虞世南 (唐)
在此詩中,作者描述螢火蟲雖小巧嬌弱,但卻暖暖含光,似乎隱喻人之懷才不遇,有如伯牙之期待鍾子期一般。
(三) 早秋 許渾 (唐)
「名」詩之所以能引人共鳴,在於寫景、詠物能不著痕跡地點出主題。像詩中的「西風」、「殘螢」、「早雁」、「一葉下」及「洞庭波」,都是早秋的「景象」;而這也是許渾的作品雖然不多,但此詩歌卻能成為千古絕唱的原因。
(四) 秋夕 杜牧 (唐)
這首唐詩幾乎人人都能朗朗上口;乍「聽」之下,既寫景,又抒情,又有幾分浪漫的色彩,難怪「讀」過的人愛不釋「口」。然而如究其喻意,卻令人惘悵,也充滿幾許無奈!因為這是描寫宮女孤寂心情的唐詩。久居宮中,看似榮華富貴,其實多數宮女能受寵幸者有幾?長夜漫漫,孤寂難耐,見螢拍扇,不也是打發無聊時光的方式?
(五) 隋宮 李商隱 (唐)
在中國歷史上隋煬帝雖開鑿了大運河,在水利及交通建設上,有其貢獻;但好大喜功,民不聊生;尤其他好夜遊逸樂,在洛陽景華宮曾廣徵螢火數斛,趁夜遊時野放山谷;在江都時甚至還有「放螢院」。但作者重遊隋宮廢墟,雖見螢火蟲棲地猶在,但螢光已杳,帝家早已破敗不堪!極諷荒淫王國君主之悲慘下場。而由這首詩中我們也得知隋煬帝「玩」螢無度,無生態保育觀念!
(六) 長恨歌 白居易 (唐)
這是白居易曠世之作「長恨歌」中的一段。長恨歌是白居易和友人陳鴻、王質夫同遊仙遊寺時,感懷唐玄宗和楊貴妃的愛情悲劇而創作的。這首詩不但寫實、抒情,也隱喻諷刺,表達當時社會的反映,惋惜玄宗沈迷愛情,用人不當而遭安史叛變,自嚐苦果。在這首詩中,螢火蟲為此淒美史詩平添幾分悲情。
| |
曹雪芹 |
朝代:清 |
|
|
相關網頁 |
|
--原詩文內容-- |
--深究與賞析-- |
紅 樓 夢 曲 選
終 身 誤
都道是金玉良緣,俺只念木石前盟。 空對著,山中高士晶瑩雪; 終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 嘆人間,美中不足今方信: 縱然是齊眉舉案,到底意難平。
注釋:
這首曲子寫賈寶玉對林、薛的不同態度,明顯地表現了作者的眨薛傾向。
金玉良緣—— 門當戶對的婚姻。這裏指當時賈府為了精心安排賈寶玉、薛寶釵的婚姻而製造的一種神秘氣息的輿論。薛姨媽曾對王夫人說:「(寶釵的)金鎖是個和尚給的,等日後有玉的(指寶玉)方可結為婚姻 」(二十八回)。
木石前盟—— 《紅樓夢》第一回以神話形式交代賈寶玉前身是青埂峰下的頑石,林黛玉前身是靈河岸上三生石畔的絳珠仙草。林黛玉說:「比不得寶姑娘,什麼『金』哪『玉』的!我們不過是個草木人兒罷了」(二十八回)。
雪——「薛」的諧音,指薛寶釵,兼暗諷其冷。稱她為「山中高士」,也語帶微諷。
林——指林黛玉。「世外仙姝」,暗寓黛玉之死。
|
<終 身 誤> 翻譯
都說是天定的金玉良緣應該遵從, 我只是牢記絳草玉石的前生誓盟。 毫無意義地面對道貌岸然冰冷無情的「薛」; 終生難忘的是那厭棄塵世聰明美好的「林」。 可嘆這人世間, 怎樣完美的事情總要有缺陷, 這個道理今天我才相信: 即使她有舉案齊眉般的賢德, 可我的思想感情, 到底還是難以按捺憤懣和不平。
評析: 金玉良緣是古時婚姻的象徵。它把符合社會秩序的婚姻安排蒙上了天命論的色彩,同有著對傳統保守的婚姻制度不苟同的木石姻緣是完全對立的。 賈寶玉在夢中喊罵:「什麼金玉良緣,我偏說木石姻緣」(三十九回)。林黛玉也把「金玉相對之說」斥為「邪說」(三十六回)。他們敢于反抗這種似罩著天命神聖外衣的傳統保守制度束縛,并以違抗天命、違抗古代倫理觀念的木石姻緣去對抗當時家族精心安排的金玉良緣,這是對社會制度的反叛和挑戰。 由于賈府的主子進行了總動員和全力扶持,薛寶釵當了寶二奶奶。但這種官辦婚姻根本不能消除賈寶玉同薛寶釵之間的本質衝突。他始終深切懷念犧牲于社會禮教之下精神上的紅顏知己林黛玉。曲名《終身誤》,實際上是寫賈寶玉遭受禮教約束而懷抱的終身之恨,明白顯示出古代家族一手造成的金玉良緣的結果。
取自<紅樓夢詩詞曲賦>http://web2.tcssh.tc.edu.tw/school/guowenke/books/hlmscq/poem.htm
| |
曹雪芹 |
朝代:清 |
|
|
相關網頁 |
|
--原詩文內容-- |
--深究與賞析-- |
枉 凝 眉
一個是閬苑仙葩,一個是美玉無瑕。 若說沒奇緣,今生偏又遇著他; 若說有奇緣,如何心事終虛話? 一個枉自嗟呀,一個空勞牽掛。 一個是水中月,一個是鏡中花。 想眼中能有多少淚珠兒,怎禁得秋流到冬,春流到夏!
注釋:
這首曲子寫寶黛愛情的悲劇,是哀悼林黛玉的。
閬苑仙葩——指林黛玉。閬苑,神仙的宮苑、園林。仙葩,仙花。
美玉無瑕——指賈寶玉。瑕,玉的疵斑。
嗟呀——傷感嘆息。
水中月,鏡中花——都是虛幻而非真實的景象。寶黛戀愛終成虛話,以悲劇告終,就像鏡花水月一樣,不能成為事實。
|
<枉 凝 眉>翻譯:
一個是神仙境界的奇花, 一個是純潔的美玉沒有瘢瑕。 若說是沒有不平常的因緣, 為什麼今生偏偏遇見她; 若說是有不平常的因緣, 為什麼愛情最後成了空話? 一個白白地長吁短嘆, 一個白白地費神牽掛。 他對她,如映在水裏的月影, 她對他,像照在境中的鮮花。 想那眼睛裏能有多少淚水, 怎麼能禁得起從秋流到冬, 從春又流到夏!
評析: 林黛玉浸透淚水的悲憤一生,自然不是第一回神話中說的這個絳珠仙子為了報答神瑛侍者和甘露灌溉而下凡「還淚」,而是在那家族宗法禮教的深重壓抑所造成的悲劇。林黛玉父母雙亡,「原是無依無靠投奔了來」,由賈母收養的。這種寒門弱女在賈府卻「孤高自許,目下無塵」,從來不曾奉承和討好賈府的當權人物。在賈薛兩個豪門達成了「金玉姻緣」的政治婚姻的默契之下,她一直抗拒像她這樣的貴族女子所必須恪守的禮教規範,和賈寶玉在精神上互相支持,堅持要求自己選擇命運。她和賈寶玉這對反禮教的戀人同四大家族的利益發生嚴重衝突。在古代傳統禮教的約束下,一個逼死,一個逼走,結束了他們短暫而又軟弱的抗爭。 這個曲子同前一曲<終身誤>對薛寶釵的冷淡厭惡相反,對林黛玉的不幸寄予了探切的同情和哀悼。
| |
曹雪芹的紅樓夢 |
朝代:清 |
|
|
相關網頁 |
|
--原詩文內容-- |
--深究與賞析-- |
唐 多 令
林黛玉
粉墮百花洲,香殘燕子樓。一團團、逐對成毬。 漂泊亦如人命薄:空繾綣,說風流! 草木也知愁,韶華竟白頭。 嘆今生、誰拾誰收! 嫁與東風春不管:憑爾去,忍淹留!
(註:柳 絮 詞 節錄自紅樓夢 第七十回 : 史湘雲見暮春柳絮飛舞,偶成小令。詩社就發起填詞,每人各拈一小調,限時做好。寶玉沒有寫成,卻興起續完探春的半闋;寶釵嫌眾人寫的“過于喪敗”,便翻案作得意之詞。)
注釋: **「粉墮」二句—— 粉墮、香殘,指柳絮墮枝飄殘;粉,指柳絮的花粉。 百花洲,《大清一統志》:「百花洲在姑蘇山上。姚廣孝詩:『水灩接橫塘,花多礙舟路。』」林黛玉姑蘇人,借以自況。 燕子樓,典用白居易《燕子樓三首并序》中唐代女子關盼盼,居住燕子樓懷念舊情的事。後多用以泛說女子孤獨悲愁。又蘇軾《永遇樂》詞:「燕子樓空,佳人何在?空鎖樓中燕。」故也用以說女子亡去。
**逐對成毬——形容柳絮與柳絮碰到時,黏在一起。「毬」諧音「逑」;逑,配偶。這句是雙關語。
**繾綣——纏綿;情好而難分。風流,因柳絮隨風飄流而用此詞,說才華風度。小說中多稱黛玉風流靈巧。
**誰拾誰收——以柳絮飄落,無人收拾自比。
**「嫁與東風」句——亦以柳絮被東風吹落,春天不管,自喻無家可依,青春將逝而沒有人同情。用唐人「可憐日暮嫣香落,嫁與春風不用媒」詩意。
**忍淹留——忍心看柳絮漂泊在外,久留不歸。
|
翻譯:
唐 多 令
百花洲上柳絮像粉末隨風飄落, 燕子樓中楊花的芳香仍然殘留。 一團團的白絨, 互相追趕著結隊成球。 飄泊流離也像人那樣命苦: 難捨難分也沒有用處, 再不要說過去的風流! 草木好像也知道憂愁, 這樣年輕怎麼就白了頭。 可嘆這一生, 誰留你住誰把你收? 跟著東風走春光也不管: 任憑你到處流離, 忍心地卻無法使你停留。
賞析:
在黛玉這首纏綿淒側的詞中,不但寄寓著她對自己不幸的身世和孤立無援的處境的深切哀愁,而且也有著那種預感到愛情意願行將破滅而發自內心的悲憤呼聲,「嘆今生、誰拾誰收」這固然是她淚盡夭亡的不祥預言,但同時也是對不能容她的當時社會的冷酷無情的現實的抗議。
(資料取自: 網路展書讀--紅樓夢網路教學研究資料中心--紅樓夢 詩詞曲賦 網址:http://cls.hs.yzu.edu.tw/HLM/home.htm)
| |
溫庭筠 |
朝代:唐 |
|
|
|
|
--原詩文內容-- |
--深究與賞析-- |
玉鑪香,紅蠟淚,偏照畫堂秋思。 眉翠薄,鬢雲殘,夜長衾枕寒。
梧桐樹,三更雨,不道離情正苦。 一葉葉,一聲聲,空階滴到明。
|
譯: 玉爐中點燃的縹緲之香,紅燭已經熔成點點的眼淚,這麼一絲光亮偏偏照在畫堂中掠起她不盡的愁思。眉翠間的色彩已稀疏淡薄,鬢邊的頭髮也逐漸衰殘,別後之夜是如此漫長,雖有錦被繡枕,但卻孤寂冷寒。
庭前的梧桐樹,三更半夜的風雨,不顧離愁別緒正在掠人受苦。掉落的每一葉梧桐葉,摔下的每一滴的雨聲,一直朝著寂寞的台階敲打到天明。
| |
李白 |
朝代:唐 |
|
|
相關網頁 |
|
--原詩文內容-- |
--深究與賞析-- |
《菩薩蠻》 李白
平林漠漠煙如織(1)。寒山一帶傷心碧。 瞑色入高樓(2)。有人樓上愁。 玉階空佇立(3)。宿鳥歸飛急。 何處是歸程。長亭更短亭(4)。
錄自吳熊和、徐楓、陶然注釋《唐宋詞一百首》
|
〔注釋〕
(1)平林:遠望中的樹林。漠漠:形容廣漠迷蒙的景象。煙如織:指暮煙濃密。 (2)暝色:暮色。 (3)玉階:樓前石級。 (4)長亭、短亭:古代官道邊供行人休息用的亭子。庾信《哀江南賦》:「十里五里,長亭短亭」,即十里一長亭,五里一短亭。
〔今譯〕 遠望中樹林廣漠冥迷,籠罩著一片暮煙濃密,遠山在落日裏淒慘深碧。 暮色蒼茫,漸漸隱沒了高樓,倚樓遠望的人,失望地暗暗憂愁。 庭前的石階上,茫然無奈地久久站立,入夜歸巢的群鳥,飛快地落入天際。 行者的歸程何止千里,無邊的長、亭短亭,何時才能見到他的歸跡?
〔評點〕 這首詞與下首《憶秦娥》,作者是誰,歷來聚訟不決,一般仍將它歸之李白名下。
這是一首懷人詞,寫思婦盼望遠方行人久候而不歸的心情。開頭兩句為遠景。高樓極目,平林秋山,橫亙天末,凝望之際,不覺日暮。「煙如織」是說暮煙濃密,「傷心碧」是說山色轉深。
上片先遠景後近景,用一「人」字,從全景式的平林遠山拉到樓頭思婦,猶如特寫鏡頭,暮色中彌漫著漠漠離愁。 下片由凝望轉而凝思。宿鳥歸飛而行人不返,結句「長亭更短亭」,則不但說明道路幾千,歸程遙遠,同時也說明歸期渺茫,相見無日,不露哀怨,語甚蘊藉。韓元吉《念奴嬌》詞:「尊前誰唱新詞,平林真有恨,寒煙如織。」可見南宋初這首《菩薩蠻》猶傳唱不絕。
| |
黃庭堅 |
朝代:宋 |
|
|
|
|
--原詩文內容-- |
--深究與賞析-- |
牧童
騎牛遠遠過前村,吹笛風斜隔壟聞。 多少長安名利客,機關用盡不如君。
-〈宋詩三百首〉
|
注釋:
1.壟:田埂。
2.長安:這裡借指北宋的京城。
3.機關:心機權謀。
4.君:指牧童。
語譯:
牧童騎著牛從遠方過來,經過前村時,吹笛聲從風中傳來,隔著田埂也可以聽見。那些在朝廷京城,追逐名利的人,用盡心機權謀,都比不上牧童快樂自在。
賞析:
這首詩在描寫鄉村牧童的悠閒自在,藉著名利客與牧童相互對照,更加烘托出牧童的快樂,同時可以看出作者的生活態度。
| |
鄭獬ㄒㄧㄝˋ |
|
|
|
相關網頁 |
|
--原詩文內容-- |
--深究與賞析-- |
晚晴
人間久厭雨,最快是初晴。
驟見碧林影,喜聞歸雁聲。
乾坤一蘇醒,耳目兩聰明。
寄語浮雲意,休來污太清。
-〈宋詩三百首〉
|
注釋:
1.碧林影:樹林間的月光。
2.太清:天空。
語譯:
人世間最討厭久雨,最快樂是剛剛放晴時。突然看見樹林間的月光,很高興聽到雁兒歸來的聲音。
天地間一甦醒過來,耳聰目明。希望浮雲不要污染天空。
賞析:
這首詩在寫晚晴的情景,看見樹林間的月光,聽到雁兒歸來的聲音,而由景生情,天地甦醒,耳聰目明,最後希望晚晴風光長存,浮雲休污太清。由此可以看出古人對浮雲蔽日的恐懼。
| |
王安石 |
朝代:宋 |
|
|
相關網頁 |
|
--原詩文內容-- |
--深究與賞析-- |
書湖陰先生壁二首〈選一〉
---王安石
茅檐長掃靜無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護田將綠繞,兩山排闥送青來。
〈取自宋詩三百首〉
|
注釋:
1.湖陰先生:楊德成的別號,作者在金陵時的鄰居。
2.綠:指河水的顏色。
3.排闥ㄊㄚˋ:推開門。
4.闥:門
語譯:
由於經常打掃, 茅屋簷下乾乾淨淨,沒有一點苔癬,而那一畦畦的花木都是你親自栽種的。一道清澈的小河圍繞著田地。兩座山直闖進門,送來了青翠的山色。
賞析:
這首詩是題在楊家牆壁上,主要寫山中人家的初夏景色,讚美楊家庭院內外環境的優美。而「一水護田將綠繞,兩山排闥送青來」,則是描寫初夏田野景色之傳神,乃是古今法誦 之名句。
| |
本網頁改寫自〔桂正和 暨 網研CLUB〕之留言板程式,特此致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