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blog.daum.net·k2gim·
李商隐用典解析
굴어당
2014. 1. 29. 13:22
http://www.douban.com/note/229099451/
李商隐用典解析
2012-08-03 21:12:30
﹝序﹞
少時讀李商隱詩,但覺深愛之,而殊不曉其意。大學時作〈仿
無題三首〉,張夢機先生南來評鳳凰樹文學獎,以為「逼肖義山
風貌」,許之以才,並勉勵有加。自後持義山詩如參禪焉,唯鈍
根太重,茅塞難拔!箋注說解參閱愈多,憤悱益甚,困慮莫紓!
乃於博士班入學之初,撰《聖女祠》三首試析,幸蒙國科會獎助。
初論聖女與托喻令狐綯無關,更與女道士不倫之戀無涉。且同一
聖女也,在義山筆下:有少不更事之諧謔,亦有「同是天涯淪落
人」之感慨,尤於〈松篁臺殿〉一首,詳辨其乃諷刺而非嫉妒。
筆者對義山認知之雛型初具於此。
七年來苦思焦慮者,原因之一是:見一般鑑賞類之書,對於
李商隱之說解,普遍陳陳相因,未開卷已類能測知其說,頗以為
憾。其次是清朝以來至張爾田之牽強比附太甚,雖已經人修正,
然自民初艷情說大興,若非指義山與女冠之戀;則謂為與他人後
房姬妾有染,其勢殆至不歸楊,則歸墨。筆者唯自恨才疏,難以
為之反正也。今撰成斯篇,頗反前說,若尚有點滴可取,何敢妄
言砥柱!曰洪流頑石可也。唯自忖才識庸下,粗疏是所不免,尚
祈大方之家,不吝賜正。
本文之撰,緣於修習羅師宗濤先生之〈詩學專題研究〉,至
今有疑則問,先生不憚其煩,如鐘斯應,使筆者隨時去疑解惑,
不致橫流佚舟,人師典範,終身深銘五內焉!再者梁師冰 先
生,自大學時修其《詩經》、《曲選》以至於今,不棄愚騃,願為
指導教授,時時指瑕匡誤,本文若有可稱,梁師之功不可沒也。
復經三位初審委員冒暑審閱,並列舉高見,不厭其詳,今已一一
重新審思修正,亦特此致謝!最後當感謝者為內人張月華,自嫁
黔婁,余則初讀碩士,繼而又攻博士,其間幸賴其養兒育女,百
事操勞,當此論文最後關頭,又請假助余處理電腦資料,內心感
激莫名,茲誌於此,以示不忘焉!
----------------------- 页面 5-----------------------
李商隱詩用典析疑 目錄
第一章 緒論 ……………………………………………………………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 …………………………………………………… 1
一 李商隱詩成就高而受誣甚 …………………………………… 1
二 破舊說關鍵在用典 …………………………………………… 6
第二節 研究範疇與方法 …………………………………………… 15
一 研究範疇 ……………………………………………………… 15
二 研究方法 ……………………………………………………… 17
﹙一﹚ 傳統用典研究之省思…………………………………… 17
﹙二﹚ 以典故為穴位,以文本為經絡 ……………………… 18
1 尋正穴 …………………………………………… 18
2 經外奇穴 ………………………………………… 25
3 以文本為經絡 …………………………………… 26
﹙三﹚ 經絡如網路,以串聯並聯試通阻 …………………… 34
第二章 用典界說與李商隱之學養 …………………………………… 42
第一節 用典之界說 ………………………………………………… 42
一 「用典」溯源 ………………………………………………… 42
二 本文用典之時間限定 ………………………………………… 44
﹙一﹚ 先秦之「典」與漢之「典故」 ……………………… 44
﹙二﹚ 古「用事」論之時間斷限 …………………………… 46
第二節 用事之原始義涵 …………………………………………… 50
一 「用事」指祭祀之事 ………………………………………… 50
二 「用事」指執掌政權 ………………………………………… 51
三 「用事」指當令節氣 ………………………………………… 52
四 「用事」類同於「用典」 …………………………………… 53
第三節 用典與用事之抉擇 ………………………………………… 56
一 有誤以物類為事類者 ………………………………………… 56
二 用典與詠史之參差 …………………………………………… 59
﹙一﹚ 班固純詠史之用典 …………………………………… 59
﹙1﹚詠史之時代性與用典不同 ……………………… 60
﹙2﹚就用典層面看詠史 ……………………………… 60
﹙二﹚ 李商隱之用典與純詠史之例 ………………………… 62
﹙三﹚ 類詠史與用典 ………………………………………… 68
﹙四﹚ 用典與懷古 …………………………………………… 69
第四節 用典之文化意義與統計 …………………………………… 73
一 《詩經》「思古」是文化之集體潛意識 …………………… 73
----------------------- 页面 6-----------------------
二 孔子「好古」與「博學」之教育 …………………………… 79
三 文學批評理論之助長 ………………………………………… 81
四 義山個人學養與「獺祭魚」之疑 …………………………… 89
﹙一﹚ 「獺祭魚」說之可疑 ………………………………… 89
﹙二﹚ 楊文公《談苑》考 …………………………………… 92
﹙三﹚ 義山之學養 …………………………………………… 96
五 馮浩注徵引典故統計 ……………………………………… 100
第三章 從用典穴位刺探幾首〈無題〉與〈聖女祠〉………………… 103
第一節 從古無題到義山〈無題〉 ………………………………… 103
第二節 閶門萼綠華與吳王苑內花 ………………………………… 105
一 比興派 ………………………………………………………… 105
﹙一﹚ 君臣寓言說 …………………………………………… 105
﹙二﹚ 羈宦不得志之說 ……………………………………… 106
﹙三﹚ 從秘書省外調弘農尉之感慨 ………………………… 107
﹙四﹚ 為令狐綯而作 ………………………………………… 108
﹙五﹚ 以萼綠華比衛公 ……………………………………… 108
二 豔情說 ………………………………………………………… 109
﹙一﹚ 泛指豔情 ……………………………………………… 109
﹙二﹚ 泛指貴家妓席之作 …………………………………… 110
﹙三﹚ 指令狐綯家青衣 ……………………………………… 111
﹙四﹚ 王茂元之姬妾 ………………………………………… 111
﹙五﹚ 宮女說 ………………………………………………… 112
三 愛情說 ………………………………………………………… 112
四 萼綠華與吳王苑內花之身份問題 …………………………… 114
﹙一﹚ 萼綠華之穴位 ………………………………………… 114
﹙二﹚ 吳王苑內花之身份 …………………………………… 116
五 萼綠華與苑內花之串聯 ……………………………………… 119
六 綵鳳與萼綠華與紫玉 ………………………………………… 121
第三節 從「蓬山」典串聯看義山之生死戀情 …………………… 126
一 問題之引出 …………………………………………………… 126
二「蓬山」典之象徵 ……………………………………………… 128
三 從動機看劉郎是誰 …………………………………………… 129
﹙一﹚ 劉郎是否為劉晨 ……………………………………… 131
﹙二﹚ 劉郎是否指劉徹 ……………………………………… 133
四 何以說「更隔蓬山一萬重」 ………………………………… 134
﹙一﹚ 何人在做夢 …………………………………………… 134
﹙二﹚ 啼難喚者為誰 ………………………………………… 136
----------------------- 页面 7-----------------------
﹙三﹚ 義山睡在何處… ……………………………………… 136
﹙四﹚ 何以「更隔蓬山一萬重」 …………………………… 140
五 從更隔蓬山一萬重到此去無多路 …………………………… 143
第四節 並聯賈氏宓妃典看春心指標 ……………………………… 147
一 舊說回顧 ……………………………………………………… 148
二 賈氏窺簾與宓妃留枕之誘因 ………………………………… 150
三 金蟾與玉虎之象徵 …………………………………………… 152
四 義山之年齡問題 ……………………………………………… 156
第五節 循經配穴―― 從萼綠華診斷三首〈聖女祠〉……………… 158
一 問題之引出 …………………………………………………… 158
二 〈聖女祠〉之外在問題 ……………………………………… 162
﹙一﹚ 〈聖女祠〉之命題 …………………………………… 162
﹙二﹚ 三首〈聖女祠〉之前後順序問題 …………………… 164
三 〈聖女祠〉三首之文本析論 ………………………………… 166
﹙一﹚ A組 …………………………………………………… 166
﹙1﹚ 〈聖女祠〉 …………………………………… 166
﹙2﹚ 〈重過聖女祠〉 ……………………………… 174
﹙三﹚ B組 〈聖女祠〉 …………………………………… 179
四 小結 …………………………………………………………… 185
第四章 神女之原典與化用……………………………………………… 187
第一節 神女之原型與複合性 ……………………………………… 188
一 問題之引出 …………………………………………………… 188
二 從「西南風」轉向看翻用典 ………………………………… 190
﹙一﹚ 由西南風轉向看女變男 ……………………………… 190
﹙二﹚ 詩人何以輾轉難眠 …………………………………… 192
﹙三﹚ 莫愁堂中臥何人 ……………………………………… 195
﹙四﹚ 複合性之神女 ………………………………………… 196
﹙五﹚ 神女生涯是什麼夢 …………………………………… 201
第二節 神女典之化用 ……………………………………………… 206
一 雅艷之朝雲形象 ……………………………………………… 206
二 純美之楚女形象 ……………………………………………… 210
三 因事賦形之神女 ……………………………………………… 213
四 西廂式之艷情神女……………………………………………… 217
五 外戚之雲雨夢神女……………………………………………… 222
六 青樓雲雨夢神女………………………………………………… 225
七 寄託式之神女 ………………………………………………… 228
八 巫山夢醒 ……………………………………………………… 232
----------------------- 页面 8-----------------------
第五章 從用典看義山與道教徒之糾葛 ……………………………… 239
第一節 義山學仙玉陽之事實與時間 ……………………………… 239
一 唐朝之道教風氣與義山學仙心態 …………………………… 239
二 義山學仙玉陽東之事實與時間 ……………………………… 241
﹙一﹚ 時間與地點問題 ……………………………………… 241
﹙二﹚ 義山詩中「入靜」與「存思」之影子 ……………… 246
第二節 義山與女冠之豔情與真相 ………………………………… 250
一 問題之引出 …………………………………………………… 250
二 玉陽東之瓊瑤宮考 …………………………………………… 258
三 華陽洞穴與華陽道觀問題 …………………………………… 263
﹙一﹚ 華師與宋華陽 ………………………………………… 263
﹙二﹚ 宋華陽與宋真人 ……………………………………… 265
﹙三﹚ 華陽之另一個地名指稱 ……………………………… 266
﹙四﹚ 清都在何處 …………………………………………… 271
﹙五﹚ 宋華陽姊妹與宋真人不能比 ………………………… 275
第三節 〈燕臺〉四首之女仙真相 ………………………………… 280
一 義山之寫作對象是何人 ………………………………………… 281
二 〈燕臺〉之春 ………………………………………………… 283
三 〈燕臺〉之夏 ………………………………………………… 287
四 〈燕臺〉之秋 ………………………………………………… 291
五 〈燕臺〉之冬 ………………………………………………… 296
六 〈燕臺〉詩之荒謬趣味 ……………………………………… 300
第六章 結論 …………………………………………………………… 303
附錄 (馮浩注徵引典故統計表)… ……………………………………… 312
參考書目 ………………………………………………………………… 333
後記………………………………………………………………………… 346
----------------------- 页面 9-----------------------
.1 .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
一 李商隱詩成就高而受誣甚
李商隱字義山,別號玉谿生、樊南生。生於唐憲宗元和七年(813 年) ,卒
於唐宣宗大中十二年(858 年)1 。懷州河內人(今河南沁陽) 。義山在晚唐詩壇之
地位,絕對堪尊為祭酒。雖然在晚唐有三種組合:(一)溫、李並稱、(二) 小李、
杜之譽、(三)三十六體。然後代每認為在晚唐詩人中,李商隱應是首屈一指之
2
大家。如明代張綖曰:「李義山,晚唐之冠也。」陸時雍就七律云:「唐季得此,
所謂枇杷晚翠。」3清代葉燮就其七絕曰:「李商隱七絕,寄托深而措辭婉,實
4 5
可空百代無其匹也。」 田雯更曰:「義山佳處不可思議,實為唐人之冠。」當
6 、楊福
代如劉大杰之《中國文學發展史》,認為李商隱是「晚唐的代表詩人」
生在其《唐代律詩賞析》中也說:「李商隱是晚唐詩壇首屈一指的大家。」7
蓋溫、李雖並稱於一時,然自五代之後 ,已每有優劣之評,如《舊唐書*
李商隱傳》云:
博學強記,下筆不能自休,尤善為誄奠之辭。與太原溫庭筠、南郡段成
式齊名,時號「三十六」。文思清麗,庭筠過之。8
依整段之文意,應是說李商隱「文思清麗」,超過溫庭筠,唯辭語模糊。若參
看馬永易《實賓錄》曰:
1 李商隱之生卒年異說甚多,唯近來學術界普遍以馮浩與張爾田二家之言較為可信。二家之差異,依
吳調公之《李商隱研究》,分析岑仲勉「伸馮排張」之論,知兩者都以〈上崔華州書〉為依據,而主
要爭論點只差是在開成元年十二月,或是在開成二年一月二十四日進士放榜之前。在這前後不到兩
個月內,因為橫跨一個年度,以是推算李商隱之生年,就有西元 812 年與 813 年之異。故吳調公曰:
「張說未能進一步證明開成元年十二月上書而非次年正月放榜前上書,是論證不足處,不過岑仲勉
也未能提出有力論據以闢張說」。如此說來,實則岑仲勉固不足以駁張爾田,而張爾田亦不足以否定
馮浩。吳調公於是提出「扶床」、「記面」之參數,然小孩成長,各別差異甚多,且差距只有短短兩
2 個月,洵亦難做為論據。以是本文仍採馮浩說。
3 見劉學鍇、余恕誠、黃世中編《李商隱資料彙編》上冊,(北京:中華書局,2001 年 11 月)147 頁。
4 見劉學鍇、余恕誠、黃世中編《李商隱資料彙編》上冊,190 頁。
5 見劉學鍇、余恕誠、黃世中編《李商隱資料彙編》上冊,298 頁。
6 見劉學鍇、余恕誠、黃世中編《李商隱資料彙編》上冊,357 頁。
7 見劉大杰《中國文學發展史》,(台北:華正書局,民國 66 年 5 月版)499 頁。
8 見楊福生《唐代律詩賞析》,(安徽:文藝出版社。1999 年 4 月)358 頁。
見劉昫《舊唐書*文苑下》,第六冊,卷一百九十下(台北:鼎文書局)5078 頁。
----------------------- 页面 10-----------------------
.2 .李商隱詩用典析疑
唐李商隱博學強記,下筆不能自休。與 太原溫庭筠、南郡段成式齊名,
時號三十六體。文思清麗,視庭筠過之。 9
兩文幾乎相同,但加一「視」字,則其意明甚。唯此「三十六體」或以為專指
駢文,可是晁公武《郡齋讀書志》曰:「詩五卷,清新纖豔,故舊史稱其與溫
庭筠、段成式齊名,時號三十六體云。」 10此說或讀史未明,或其人的確將「三
十六體」之詩文等同齊觀。而范溫《潛溪詩眼》之見亦類同曰:
義山詩,世人但稱其巧麗,與溫庭筠齊名,蓋俗學但見其皮膚,其高情
遠意,皆不識也。 11
范溫此言,明顯認為溫庭筠、李商隱詩並稱,乃只是俗學膚淺之見,若就詩之
「高情遠意」論,則溫飛卿不及義山遠甚。亦不專就駢文而言,至於段成式雖
同號三十六體,唯後世則少有推其再與溫、李並比者,偶有之,亦是貶語,如
明胡震亨曰:「段成式與溫、李同號三十六體,思龐而貌瘠,故厥聲不揚。」12
可知段氏不及兩家遠甚,故以下可不必再提 。但是溫、李之比較,則歷代猶不
13
稍歇,如清王士禛曰:「溫李齊名,然溫實不及李。」 翁方綱《石洲詩話》亦
曰:
微婉頓挫,使人蕩氣迴腸者,李義山也。自劉隨州而後,漸就平坦,無
從睹此丰韻。七律則遠合杜陵;五律七絕之妙,則更深探樂府。晚唐自
小杜而外,唯有玉溪耳。溫岐、韓偓,何足比哉!14
翁方綱說:「溫岐、韓偓,何足比哉!」便將溫庭筠遠遠拋於義山之後。唯其
又曰:「晚唐自小杜而外,唯有玉溪耳。」則是認為晚唐詩可相提並論者,只
有「小李杜」而已。以是小李杜二人 ,歷來洵是評比最難分高下者。如元瑞曾
曰:
俊爽若牧之,藻綺若庭筠,精深若義山 ,整密若丁卯,皆晚唐錚錚者。
9 見馬永易《實賓錄》卷三〈三十六體〉,《宋詩話全編》第一冊,(江蘇:古籍出版社,1999 年 4
月)680 頁。
10 見劉學鍇、余恕誠、黃世中編《李商隱資料彙編》上冊,81 頁。
11 見郭少虞《宋詩話輯佚》,(台北:文泉閣出版社,民國 61 年 4 月)405 頁。又見《苕溪漁隱叢話前集》
12 卷二十二〈西崑體〉,(台北:長安出版社,民國 67 年 10 月)148 頁。
13 見胡震亨《唐音癸籤》卷八,(台北:木鐸出版社,民國 71 年 7 月)75 頁。
14 見劉學鍇、余恕誠、黃世中編《李商隱資料彙編》上冊,《花草蒙拾》語。355 頁。
見翁方綱《石洲詩話》卷二,《清詩話續編》中冊,(台北:木鐸出版社,民國 72 年 12 月)1394―1395
頁。
----------------------- 页面 11-----------------------
第一章 緒論.3.
其才則許不如李,李不如溫,溫不如杜。今人於唐,專論格不論才;於
近,則專論才不論格,皆中無定見而任耳之過也。15
依元瑞就才而論,則以杜牧為最高,義山反不如溫庭筠。然事實可加以檢驗,
且先看杜牧之特色,自《新唐書*杜牧傳》曰:「牧於詩,情致豪邁,人號為
小杜,以別杜甫云。」16 後世大致依之,如李曰剛《中國詩歌流變史》,便將
之歸為晚唐豪宕派之宗主。17葉慶炳的《中國文學史》曰:「七律至杜甫登峰造
極,中唐詩人鮮有佳構。逮杜牧、李商隱始重現光輝。」18張步雲的《唐代詩
歌》亦云杜牧之七律與義山皆為明珠。19然而以上皆僅就近體而言。若就各體
作較全面之考察,顧隨有〈論小李杜〉一文曰:
晚唐兩詩人:李義山、杜牧之。小杜雖不能謂為大詩人,但確為一詩人。
竊以為義山優于牧之,余重義山輕杜牧。原因:義山集之五七言、古近
體中皆有好詩;杜樊川則只有七律、七絕最高,五律極不成,此其不及
義山處,故生輕重分別。義山可謂全才,小杜可謂“半邊俏”。20
顧氏在申論中又曰:「義山各體皆有好詩,小杜只有七言近體好。李總體比小
21 由此可知顧氏之意,明確認為義山詩各體均佳,是比較全面性。而杜
杜好」。
牧只有七律七絕較高,故最多只是“半邊俏”。以是判定義山優于牧之。余初
亦存疑,因略讀小杜集,並細考諸名家之論,發現顧氏批評杜牧之言,前人亦
有是見矣。如明朝許學夷《詩源辯體》便有頗多貶杜牧之說,茲摘引數條為證:
(一)杜牧才力或優于許( )渾,然奇僻處多出于元和。五七言古恣意奇
僻,且多失。
(二)杜牧五言律可採者少,七言〈早雁〉一篇聲氣甚勝,餘尚有二三
篇可採,其他怪惡僻澀,遂為變中之變。
(三)杜牧七言律僻澀怪惡,其機趣實死,人稱小杜,愧甚。
15 胡震亨《唐音癸籤》,卷八 76 頁。
16 見《新唐書》第七冊,(台北:鼎文書局。民國 80 年 5 月)5097 頁。
17 見李曰剛《中國詩歌流變史》,(台北:文津出版社,民國 76 年 2 月)375 頁。
18 見葉慶炳《中國文學史》上冊,(台北:臺灣學生書局,民國 72 年 8 月)362 頁。
19 見張步雲《唐代詩歌》,(安徽:教育出版社,1994 年 4 月第 2 次印刷)449 頁。
20 見顧隨《詩文叢論》,(天津:人民出版社,1995 年 1 月)29 頁。
21 見顧隨《詩文叢論》,32 頁。
----------------------- 页面 12-----------------------
.4 .李商隱詩用典析疑
22
(四)楊用修深貶許渾,而謂晚唐律詩,義山而下,唯牧之為最。
從以上數條資料,用以比對顧隨所謂:「杜樊川則只有七律、七絕最高,五律
極不成」,而許學夷謂:「杜牧五言律可採者少」,又云:「杜牧五七言古恣意奇
僻,且多失。」兩者見解頗為相近。因此顧隨判定杜樊川不及李義山,自有其
論據。再參看金性堯之《唐詩三百首新注*前言》曰:
其中七絕一卷,杜甫只有一首,李白二首,王維一首,而李商隱佔七首,
杜牧佔九首,即小李杜多於大李杜,盛唐讓位於晚唐,雖然杜牧有兩首
不很健康,但也打破了「詩必盛唐」的偏見。23
金氏在此點出蘅塘退士孫洙與其夫人徐蘭英,在清朝乾隆二十九年合編的《唐
詩三百首》,已打破了「詩必盛唐」之偏見。而特別凸顯了杜牧與李商隱,但
這僅就七絕一體而言,若就全面觀察,金氏又指出:
在七十七位作者中,以杜甫的作品入選最多,佔第一位,其次是王維、
24
李白、李商隱。把這些詩人作為重點來突出,那也是恰當的。
就金性堯注的《唐詩三百首新注》檢索之,前四名中,杜甫入選三十五首、王
維入選二十九首、李白入選二十八首 、李商隱入選二十四首。李商隱入選詩遠
比杜牧入選的總數九首(剛好是其七絕入選之總數) ,超出十五首之多。
類此情形,尚可參看沈德潛編之《唐詩別裁集》,其書原編於清康熙五十
六年,重訂於乾隆二十八年,因此,其真正定稿的年限只不過比孫洙的《唐詩
三百首》早一年。今就《唐詩別裁集目錄》檢索,列表如下:
杜牧 李商隱
七言古詩 ○ ―
五言律詩 ○ 十一
七言律詩 七 二十
五言絕句 一 二
七言絕句 九 十
總 計 十七首 四十四首
由上表,可以看出《唐詩別裁集》選杜牧詩絕律共十七首,而選李商隱古
22 以上四條,見《許學夷詩話》卷三十。《明詩話全編》第陸冊,(江蘇:古籍出版社,1997 年 12 月)6237
23 頁、6238 頁。楊用修之言,又見劉學鍇等編《李商隱資料彙編》155 頁。
24 見金性堯《唐詩三百首新注》,(台北:里仁書局,民國 70 年 4 月)2 頁。
見金性堯《唐詩三百首新注》,2 頁。
----------------------- 页面 13-----------------------
第一章 緒論.5.
25
今各體詩共四十四首,兩者相差二十七首。 不論質與量都大大的勝過杜牧。
可見元瑞之說不可信,而顧隨認為義山是全才,勝於樊川之「半邊俏」,洵為
定論。
然而以李商隱詩之成就,古來對其詩與其 人之批評,其受誣之多,洵古今
少有。其所受之誣可分為三大方面:(一)是人格。在前舉晚 唐三大家中,杜牧
之「十年一覺揚州夢,贏得青樓薄倖名。」似少有人責難。溫庭筠之「士行塵
雜」已見斥於《舊唐書》26 。而李商隱之「無持操,恃才詭激」,「綯以為忘家
恩,放利偷合。」27評擊已甚,然此牽涉政治立場,但看令狐綯與白敏中聯手
打擊李德裕至貶死涯州,至使「 八百孤寒齊下淚」,則何者為德?何者無行?
歷史已有公斷,故不再贅筆。(二)是獺祭魚之誣。自民國六年,胡適之於《新
青年》發表〈文學改良芻議〉,提出「八不主義」,古典文學一時遭受漫天炮火,
「用典」更是箭靶之所在,而李商隱之「獺祭魚」傳說,更是靶中紅心。故江
28
亢虎雖反對胡適之見,亦有「餖飣獺祭,人早懸為厲禁」之言。 然李商隱「獺
祭魚」之傳說,見錄於清代以來諸箋注家之附錄。而引為《楊文公談苑》曰:
29
「義山為文,多簡閱書冊,左右鱗次,號獺祭魚。」唯筆者深以為此乃冬烘
先生以「重言為真」之謬說,既厚誣義山、亦貶楊億。不知此乃宋朝文同(蘇
軾之表兄)形容李堅甫之句,至吳垌《五總志》云是義山,元辛文房《唐才子
傳》又本之。清朝薛雪已曰:
溫飛卿、段柯古諸君,雖與並名(指義山),不能歷其藩翰,後人以獺
祭魚毀之,何其愚也!試觀獺祭者,能作得半句玉溪詩否?30
此真妙哉問!且不獨有偶,葉燮亦譏刺作詩作文,專為求新事新句而「獺祭魚」
31
者,如「貧兒稱貸營生,終非已物」。 反觀高才如義山、楊億者,皆下筆千言,
25 見清沈德潛《唐詩別材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 年 1 月) 。
26 見後晉劉昫《舊唐書》第六冊,卷一百九十下,(台北:鼎文書局)5079 頁。
27 見後晉劉昫《舊唐書》第六冊,卷一百九十下,5078 頁;《新唐書》第七冊,卷二百三,(台北:鼎
文書局)5790 頁。按《舊唐書》云:「綯以為忘家恩,放利偷合。」其史筆甚妙,蓋其欲明指責備義
28 山「放利偷合」之人,乃令狐綯也。以是其立場與角度便值得後人深思。
29 見《五四新文學論戰集彙編》上冊,(台北:長歌出版社,民國 64 年 12 月)97 頁。
上可參看朱鶴齡箋注、程夢星刪補《李義山詩集箋注》,(台北:廣文書局)45 頁。朱鶴齡箋注、沈厚
塽輯評《李義山詩集》,(台北:台灣學生書局)25 頁。馮浩注《玉谿生詩詳註》附〈詩話〉,(台北:
華正書局)729 頁。馮浩《玉谿生詩集箋注》,(台北:里仁書局)825 頁。屈復《玉溪生詩意》,(台北:
30 正大印書館)25 頁。葉蔥奇《李商隱詩集疏集》,(台北:里仁書局)727 頁等。
31 見薛雪《一瓢詩話》684 頁,丁福保編《清詩話本》(台北:木鐸出版社,民國 77 年 9 月)。
見葉燮《原詩》606 頁。
----------------------- 页面 14-----------------------
.6 .李商隱詩用典析疑
不能自休,可謂觸興即就,何待獺祭?必也初學晚生,才學兩缺方須靠「獺祭」
之力也。 (三)是說其與貴人姬妾、女道士、宮女、甚至尼姑,皆有不清不白之
豔情(詳第三章、第五章) 。真有令人不敢置信者。蓋義山詩集中固不乏〈和友
人戲贈〉、〈題二首後重有戲贈任秀才〉、〈贈歌妓〉、〈代應〉、〈妓席〉、〈宮妓〉
〈百果嘲櫻桃〉〈櫻桃答〉等豔體,然其題皆已明白標目,故龔鵬程云其為:「代
32
人啼笑的寫作方式」,因此主張不能作為義山心事考察之材料。 然其又以義山
代答體之創作方式以概括〈無題〉,亦類《樊南文集》「幾乎全係此類為人作嫁
衣裳的作品。」33 但是否有證據可證〈無題〉亦皆是假擬之做。且義山尚有頗
掩飾隱晦之〈有感〉、〈重有感〉等,不知是否亦無心曲與事實可探?何況此類
詩之創作心態恐怕與〈無題〉更相類也 。因此何者為是?本文乃思為之剖析真
相,此乃本文撰述之第一動機也。
二 破舊說關鍵在用典
晚唐溫杜之詩,爭議甚鮮,至少不若李商隱詩之眾說紛紜,呶呶不休。故
讀義山詩一字一句,縱使已了然於心,然又不得不虛心參考諸家箋注。唯有時
不參考尚好,一參考反失所主。難怪查初白曰:「後世箋李詩者,未必即是玉
34
溪功臣」。 而普遍是認為義山好用典故,因此乃有「獺祭魚」之說,而此說竟
有人相信,甚至千餘年來少有疑之者,其必非無因也。蓋義山詩之難讀難解,
是不爭之事實,如宋朝楊億曰:
至道中偶得玉溪生百餘篇,意甚愛之,而未得其詩之深趣。35
是義山詩之美,楊億一見便「意甚愛之」,唯義山詩之「深趣」如何?以楊億
之高才亦坦言「未得」,可見楊文公非造假之人。而另一位開創「江西詩派」
36
之大宗師黃庭堅其讀義山〈錦瑟〉,亦曰「殊不曉其意」。 至元好問〈論詩絕
32 見龔鵬程〈論李商隱的桃詩〉《文學批評的視野》(台北:大安出版社,民國 79 年 1 月)202 、203 頁。
33 龔鵬程又曰:「以無題諸作來說,哀感頑豔,注家用破工夫,努力鑽研它跟義山生平的關係;但一來
〈代贈〉〈代應〉之類作品亦多芬芳悱惻之辭,二來葉蔥奇也說過:『代應猶言代答,仍是無題一類』。」
34 其中難保沒有是代作以至市無題的。〈論李商隱的桃詩〉《文學批評的視野》201 、202 頁。
見《遺山集》卷十一,《元好問研究資料彙稨》上冊,(紀念元好問八百年誕辰學術研討會籌備會編
35 印,台北:文史哲出版社。民國 79 年 12 月)525 頁。
見江少虞《皇宋類苑》。卷三十四,(文海出版社)851 頁。
36 見黃朝英《湘素雜記》。引見程夢星《李義山詩集箋注》,附錄詩話,(台北:廣文書局,民國 70 年
8 月)46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