굴어당

굴어당의 한시.논어.맹자

http:··blog.daum.net·k2gim·

学对联“三十六”忌

굴어당 2011. 11. 15. 17:04

《学对联“三十六”忌》
 
开 场 白

  本文是笔者十余年来从研究对联知识、主办义务函授和创作实践的心得小结,以初学对联的联友为对象而命笔的。不过有些行家在未进行系统的自我总结之前,读一读将有一得。

  着重声明的是,本文秉着“对联学基本原理”出发。因为学艺的原则是先严而后在娴熟的基础上变通,不宜先离开“规范”这个前提。

(一)动  机
  1、忌无决心、无恒心。对联是文学,不是“笔墨游戏”,而是“做学问”,社会功能极广极大。三日打鱼两天晒网不行,须持之以恒。“持之以恒”并非要放弃或削弱本职工作(指在岗和寻觅生活者),意指经常妙巧地抓紧安排“读、想、练”。想学不想学,不想学又想学的动机难以成功。

  2、忌贪快。决心很大,追求“快”,恨不得“一举成名天下知”,世间哪有那么“便宜事”。从小学到大学,要十多年;从懂得做对联到出佳作,绝非朝夕工夫,短得要两三载,此亦“恒”也。别被吓住,朝夕能出精品,这就在于个人基础。

  3、忌贪长厌短。对联一般宜短而精,一味认为“长联易得出名”,非高手反而弄巧成拙。因为长联易犯“重字”,内部结构对应关系等复杂较难匹配。

  4、忌贪奇贪异。实用对联作法尚未过关,便去搞巧、奇、怪之类的对联,则会失去重心。

  5、忌贪多。懂得对联基础知识后,就年产对联几百甚至千余副,欲以“高产”称著,或者赶时间,急于出集子,操之过急。正确的方向是“少而精,精后多”。

  6、忌骄。发表几副或一些作品,或得过一两次小奖(一指地区不广,二指含金量不足),便不想钻读报刊上的好作品(包括理论等),守株待兔无益。“功夫到家”这个话实难结论,在甲次征联获甲等奖,乙次不一定获奖,总有间破的。

(二)句  式
  7、忌句子长短不一。古传有这种例子,如“红颜配老翁,妙;知己成佳偶,堪欢。”这不是“对联”。有的联书收入它,贻误初学知多少?!

  8、忌节奏不相称(注意“假对”例外)。如某书中:“掌握/科学/创/大业;黄土/育出/金和玉”,除了缺乏对联味,上句是二二一二式,下句是二二三式,属对不成。

  9、忌把律诗对偶句式与非律诗对偶混谈。律诗对偶句式是固定的,有二二三(或二二一二)和二二二一两种节奏(音步)。非律诗句式,每个节奏的字数不能固定,以词、词组语意而定。总之,音步必在同一“点”上,如周恩来一联:

  与/有肝胆人/共事;
  于/无字句处/读书。

(三)音  韵
  10、忌音步平仄不协。对联基本原理——音韵(或叫声律)方面,是要讲平仄对仗的:

  本句之中,第一音步用平,第二音步必仄,第三音步又要回复用平……叫平仄相间(或交替)。
  对句之间,第一音步必仄,第二音步必平,第三音步必须用仄声……叫平仄相对(或相反)。

  此说既适应律诗对偶句式,也适应非律诗对偶句式。例如我的“祖国颂”百佳联:

  日出(●)东方(○)九万里(●)就无(○)哪个(●)重谈(○)冷;
  斗悬(○)北国(●)两半球(○)难得(●)有人(○)不道(●)明。

  不过律诗对偶型,句子的平仄要求严谨些,仄起句子(指上联)要避拗句,平收句子(指下联)要避孤平。犯了“拗、孤”要补救,因而要正确理解古传的“一三五不论”。如果你听某些人“不要提拗句、孤平”的说法,那就对于律诗对偶格律型和非律诗对偶格律型混淆不清,你上当了。例如:“金盾杯”全国征联赛有个出句:

  金盾耀金辉,题词五载千军奋;

  五、七句子都是律诗句式,平仄严谨。获奖的对句中有:

  警威凭警德,造福一方百姓安。(一等奖)

  从句脚“德对辉”来看,是古声,因“德”在今声中为“平”,那么七言句的“一”古乃仄声,便犯了孤平。如以今声论,不是孤平,但“德、辉”乃平对平,亦失律。终于留下遗憾,不能忽视。

  11、忌同声(同调)落脚。上下联尾不能平对平、仄对仄。应“仄起平收”。古有个别例子,不能视为合理的平仄格式。

  12、忌三平尾。这是专指律诗对偶型而言的,三连平影响音韵铿锵;三仄尾在遣词无法解决时可不避,因为仄调有上去入,(今声有上去两种),它们本身有高低升降之别,不可能同为去声(或上声)。

  13、忌长联句脚平仄乱阵。通常是保持“马蹄格”形式,也可同字连脚(这是押韵式的一种),如“看我非我,我看我,我真非我;装谁像谁,谁装谁,谁就像谁”以及某些排偶自对等有规律的形式。不宜把句脚搞得时而平对平、时而平对仄、时而仄对仄。米汤煮芋子,糊糊呷呷乏味。

  14、忌邻音字安排不当。并非禁止使用,安排不当念起来拗口,有些像绕口令,则欠韵味。

  15、忌不突出读音重点。对联虽与诗词不同体裁,但同属音韵文学这一范畴。虚词宜少用,音节上恰到好处时,选择音节响亮的词(开口呼的词),配合平仄安排,一念朗朗上口,更臻协调风趣和色彩。

  所以,只保持“上仄下平收尾”的宽对,而不讲究以上音韵常识的作品,除少数意境出奇者外,大多过不了美学关。只能说“大多”,因为对联“美”是多方面的。

(四)字  词
  16、忌同位重字。例如:“国对国,天对天”,一来同义同音,二来用楷隶书写不美观,三是缺“对象”。但有少数情形,如明代高贲亨题白鹿书院联:

  列嶂成垣,永护考亭之遗迹;
  环溪作泮,遥通泗水之真源。

  没有这个“之”,文句照样流利,实际是仿骈体形式,最好不用。

  17、忌异位重字。如当代某君一联:

  九州创空前伟业;
  万马图无量前程。

  又如郭沫若题四川风物联,异位重“风”字,亦未能幸免。

  杏花春雨杨柳轻风,酒兴汹浓春色绝;
  沫水澄波峨嵋滴翠,仙人风物此间多。

  据孙髯大观楼长联下幅,有两个“尽”字,排版都有说明,因简体关系,第二个“尽”有“亻”旁。不要盲目接受“重字无妨”的说法。

  18、忌把字词机械分类。字,不一定都是词,要晕字与字或字与词结合才能成为词,如“垃”与“圾”合成,才变为“垃圾”一词。能否独立表达语意,是字与词的分水岭。除了少数字,绝大多数字的含义不是孤立的,可以活用,一字多义,以造语的表达意义来定“词类”,遣词如果机械化,便会出现“细羽家禽砖后死”对“粗毛野兽石先生”。

  19、忌“字眼”模糊。一首诗看来平淡而其中若有“顶峰”句,则变平淡为崛奇。一副对联,如果讲究“字眼”(联珠),不论是虚是实,乃描绘意境思维形象的关键。舍此,谈不上“字眼”。例如我的“百杰”联:

  最最亲,惟共产党摧三山建国治国;
  真真好,乃红太阳泽万物裕民强民。

  “最惟真乃”四个字,是显示整个境象轮廓的画笔。删掉,既不真又无情,可以说“不成对联”。

  20、忌“不明语法成分的用词”。老是强调“汉字分类”,欠科学性。在这个前提下,我曾提出“做对联要以语法(句法)开路”的观点。明确“主谓宾定补状”六种成分各用哪些词,“主、谓、宾”对仗严一点,“定、补、状”乃附加品,对仗可以延伸(并非说它不起决定优劣的功能)。例如:

  一日/无心/出;
  群峰/不敢/高。 (泰山绝顶联)
  定主  状  谓

  做到“定语对定语,状语对状语,主语对主语……”就是词语上的“工对”。曾有人说“心是名词,敢是动词,词类对仗不当”,谬之千里矣!

  21、忌“把词和词组混淆”。一个字的“词”称单音词,两个字(或多个)的词称复音词(合成词)。在某些情形下,常有把合成词与“词组”混淆的,例如:“繁荣、富贵、福寿、世界和平……”你说是名词还是词组?辨别的标准是:凡词,结构整密,无法加进别的语法成分,而词组可以拆开或加进有关成分。如“繁荣”可以组成“繁繁荣荣”,“世界和平”可分为“世界”、“和平”。有人说“名词不能与词组属对”,这种限制没有必要。凡具有名词性质(即既抽象又具体的词)的动词、形容词或词组,可视为“名词”,这也是由造语意义去权衡,不可一意孤行。

 

(五)结  构
  22、忌“不学语法”。曾遇到这么一回事:某友寄来一联,征求意见。我认为上了水平线,但要求他进行句法分析,终于没有达到目的。句子的正常结构是:

    定+主│状十谓 (定+宾) 补 语
  ─────┼────────────
   主语部分│  谓 语 部 分

  定语、状语在句中有时省略,有时可以超越一个。当然,有些句子对“主、谓、宾”也常分别使用省略方式。但要注意:谓语后边的连带部分,带了宾语就不带补语,相反亦然,没有“主谓宾补”的句法。

  有时也可使用倒装句,有全联倒装对仗的,也有半联倒装对仗的(这属假对范畴)。

  掌握了语法及其六种成分的用词,创作的路子自然拓宽了。

  23、忌“事物结构随便”。例如某水库联:

  四面山青花鸟俏; (花鸟乃一植一动)
  一湖水碧鸭鹅欣。 (鸭鹅乃二家禽)

  以匹配对仗的镜子一亮,不成“对象”,不宜疏忽呀!然而杜甫诗有偶句:

  五更鼓角声悲壮;
  三峡星河影动摇。

  “鼓角”是平行二物,又何以对得“星河(银河)一物?二比一也不成对象。这是因为“鼓角”在句意中并非指两种军用品,而是“战事(或烽火)”的指代词。事物在对联中的变幻融通表现形式是多样的,“红黄姹紫”有时可以对“龙凤山川”,前者为同一范畴的色彩,后者为“动物、地理”两个方面的事物,虽未体现对仗的彻底性,延伸而言,上下相对同为自现物体。不过,难谈上“工整”二字呀。

  24、忌“主次颠倒”。古代有如下一联:

  子能登父业;
  臣未报君恩。

  乍看,没有弊病,实际在组句结构上,“尊卑倒置”,所以当场有人改成“君恩臣未报;父业子能登”,把“君父”摆到首位。此例可提醒我们一下,比如有些内容,或按时间、或按程度、或按轻重远近,要有结构次序。近见新作:“三代恩如尧舜禹;九州景胜画诗书”,“尧舜禹”顺序不可颠倒,“画诗书”是平行的,可以随意布局。

  25、忌“长联结构呆板”。这要注意两点:①长短句搭配要得当,通常是长句在后,短句在前,如果用三、两字收尾,要有分量,不然“前重后轻”。特别是双句联,不搭短句前后都是同样的字数,弄不好最显呆板(八言四四式例外)。联中短句较多,可增加内容拱张画面。②段落层次结构要有序,亦防个别意义重复。

(六)内  容
  26、忌上强下弱。例如有副获奖的环保联:

  改造环境,更须保护环境;
  征服自然,还要珍惜自然。

  把“更还”对换位置,下联才略胜上联语气。又如:“万仞惊峰承日月;一株柔柳伴花枝。”前句高唱,后句低吟,应当避免。当然,下句如擂之过盛,也欠妥。

  27、忌前后重复。例如:

  一方灾难人人助,万户门迎千禧日;
  全国风流处处同,八方歌颂九州春。

  其中的“全国、处处”和“八方、九州”在句中雷同,内涵自然就单薄无力了。

  28、忌“合掌”。对联合掌,常谓“同边对”,即上下两方意义雷同,炒现饭,熬现菜。如我的一联:

  墙高不塌根基正;
  室陋无奇墨迹香。

  某君建议将“墨迹香”改为“骨架刚”,这样便成了合掌对。

  合掌,主要是内容单调围着“现意思”打圈圈,不善于借题就相关方面去发挥,并不是“同义词”决定的,在尚未理解“合掌”之前,少用同义也有好处。

  29、忌风马牛不相及。就是指上下联各自说的事物事理毫不相关,这是最重要的一忌。因为它无法使上下联成为一个整体来表达全联的主题(中心)思想。

  另一种情形,看似写同一事物,各个都不知所云,如某君的“地名巧对”:

  黄石黄冈黄果树;
  黑河黑水黑龙江。

  两两对峙,说明什么?但有人会提出,“无情对果然一点不相干怎么承认是对联?”所谓“果然不相干、越是风马牛不相及越好”,是指上下支取题(题材),不是指题旨,成功的无情对都能表达一定的中心思想。思想内涵不相关,只“对”不“联”非对联。

  30、忌奢华浮躁。例如一婚联:

  缔良缘两户英雄儿女;
  成佳偶一双模范夫妻。

  作为普通婚联,形容过火,过分夸张。还有堆砌词藻不讲事实(指高度概括),人谓华而不实。

(七)其  它
  31、忌“典庆联用字色素”。凡婚寿联及重大典庆联,要注意色彩用字,“黑、白”或有关贬义词,宜禁用。说来似乎带迷信色彩,然中华传统民俗风气,逢“喜”总要讲究一个吉祥的兆头,给人们欢欣鼓舞,奋发向前。

  至于其他对联,如春联“红梅白雪”,格言联中的“黑白分明”,不在上述之列。

  32、忌“无创意”撰作。动笔做联,先要根据题目(自拟或他拟),设计一个或几个方案。所谓方案,包含创意及方式等等。然后据此寻找有关资料(如典故、史实)。

  创意豁达则作品脱俗,才可避免“似曾相识”而不断提高到精品。除了应征外的创作,做好联还要立足“移植”,不是眼前凑热闹。

  脱化式的作品,多数不开拓,少数由于创意豁达,也惊人。

  创意的过程,是一种主观与客观结合的逻辑思维过程。

  33、忌“口号式”。对联是文学,也属应用领域,不能无文学味而写成干巴巴的口号式。如“发展就是硬道理;廉洁堪称好作风”。要通过冶炼把思想政治的时效性融合在字里行间,以文学手段来展现。

  34、忌创作不注入情感。有情感的作品才能打动人心,无情感则作品苍白。情感是思想性的结晶,作品既要代表大多人的心思,也有“我在其中”,联中无我是空白一片。写什么内容是客观物体,借写这种物体来告诉人们一些什么,这是“发射”情感时刻的去处。

  情感当然有深浅程度,这个不能要求一律。所谓“情境意义”,是作品的深层意义。

  35、忌“错用标点”。标点(不指书法)用妥当了,轻可变重,浅可变深。如我的一副格言联:

  日暮应先将胆放;
  峰高未必碍人攀!

  收入某书时,下联用的是句号,从而“点评”末尾说“有弱于上联之嫌”。更重要的是,有人提出“除了问号、叹号外,每联字数不多,中间无停顿的,上联尾打逗号,下联尾打句号;若中间停顿的地方有打了分号或句号的,上下联尾都打句号”。如果真的照这样做,不分两行而连着排版或插在文中,连对联的意识形象都被抹煞了。如古胜迹联:

  疏烟流水自千古;
  山色湖光共一楼。

  除了“问、叹”号收尾之外,长短联上尾必用分号,下尾必用句号。

  36、忌“古今”声调混用。首先看两副实例:

  (1)人从宋后羞名桧;
    我到坟前愧姓秦。

  联中均无入声字,但不能说“古代有今声对联了”。

  (2)花满九州香四海;
    雨滋万木绿千山。 (当代·标明今声)

  出句无入声字,对句中有“木、绿”两个入声字,并非“入转平”,古今皆仄。一说是今声,一说是古声,各执一端,争论不休。

  以上二例,实质都是古声。另一种情形,出句亦古亦今,要求对句“古今皆宜,但忌混用”。如:

  邪教害人,弟子自焚师冷笑; (出句)
  科学驱昧,瘟神名裂众群攻。 (对·今声)

  这种类型,我把它叫“半古半今”。正确而无争议的“今声”作品是什么呢?上下联都应使用“入转平”(含少数古平转今仄)的字。例如:

  税费改革,农村气象春风柳; (出句)
  职责明确,公仆情怀夏日莲。 (对句)

  “入转今平”的字,用到上下联音步(或联尾)而对仗,这才是“今声对联的正统”。前面的情形,应该说是混用。使用古声或今声,应由爱好者自择。


尾   声
  目前情况,对课尚未正式进入学校,普及与提高仍是楹联书籍、报刊的当务之急。但出个人诗联专集者大大超过“知识理论”的册子,固然是好事,留心授业则更臻完善。

  本文所谓“忌”,实则是指有了一定的对联知识后而做对联要“注意哪些”,从而把对联做上路子、做得准一些的提示。至于“怎样提高”,将打算从理论和技巧等方面,另作总结。

--------------------------------------------------------------------------------

--  作者:知了
--  发布时间:2005-2-3 9:05:23

--  
对联平仄的宽严

对联和其他所有文学一样,有它自己的要素(特点),如果没有了这些要素(特点),对联就没有了灵魂和生命,就不可能独立地存在于世界上。  

对联的要素(特点)有很多,平仄相对就是其中之一。所谓平仄相对,顾名思义,就是说在上下联相同位置上的字,平仄要相对。这里就有一个问题,是不是每一个字都要相对?可不可放宽?我认为,每一个字平仄都要相对既不可能,也没必要,可以放宽,这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是已经解决了的问题。问题是怎样放宽?放宽到什么程度?这是目前大家关心和争论的焦点,也是普及楹联知识的关键问题之一。今天,我就学习对联知识和开展楹联活动中的一些体会谈一点看法,不当之处,请联友和方家指正。

三个关键部位从严   

一、上、下联的最后一个字。

上、下联中最后一个字的要求应该严格。上联最后一个字必须是“仄”声字,下联最后一个字必须是“增”声字,也就是仄起平收。例:

西望瑶池降王母(仄)

东来紫气满函关(平)——李鸿章 

二、词组的最后一个字。

词组是中国文字,也是对联文字的基本单位。词组大多是由两个字组成,也有由三个字组成的。例:

书山有路勤为径;

学海无涯苦作舟。

在这一副对联里,上联的词组是:书山、有路、为径;下联的词组是:学海、无涯、作舟。抓住词组的最后一个字,就是要求山和海、路和涯、径和舟一定要平仄相对。这里除了径和舟因为是上下联的最后一个字,必须是上仄下平外,其他字的平仄只要相对就行,看,这副对联是做到了这一点的。除了词组最后一个字外,其他的字可平可仄,请看书和学、有和无、为和作,有的是平对平,有的是平对仄。

三、长联中每句的最后一个字。

长联由很多的句子组成,每一句的最后一个字必须平仄相对,这实际上是扩展了的词组的要求。这一点我就不细说了。

综上所述,归纳到一点,就是在节奏点上,平仄一定要严。

  
对联平仄的宽严    

一、关于在上联或下联自身的句子里,词组要平仄交替这一条可放宽。

这一条可以这样要求,如能做到这一点,当然是好的,但应当放宽。也就是说,在这方面不必强求一律,可严可宽。这是因为:

(1)成语在中国汉学的词组中,占了很大的比重,它以精练的文字、丰富的内涵,在各种文学作品中,特别引入注目,对联也不例外。可是在众多的成语中,有相当的成语词组,自身没有交替。例如:黔驴技穷、貌合神离、愚公移山、登峰造极、力争上游、精打细算、群策群力等等,这些词组就没有交替,总不能把这么多、这么好的成语排斥在楹联之外吧?

(2)中国的文字有几千年的历史。如同其他事物一样,随着历史不断发展和变化,一大批新的、富有时代特色以及外来的词组成了常用的文字,这些词组也有很多自身没有平仄交替。如:五讲四美、精神文明、讲政治、讲正气、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展是硬道理、实践检验真理等等。如果过分强调自身平仄交替,这些词组就永远无法进入楹联。真是这样的话,那我们的楹联就成了死守古板套话、千篇一律的陈腔滥调,缺乏时代气息,毫无生命力。

1999年1月2日299期《中国楹联报》上湖南黄炳麟先生“富有特色的当代联语”中的几副对联,是很好的对联。现妙录其中一副:

是姓“社”,还是姓“资”?用“三个有利于”来判断;

要防“右”,更要防“左”,以“百年不动摇”去力行。 

这副对联,尽管在对仗上有些问题,但瑕不掩瑜,仍不失为一副好对联,它充满时代气息,很有特色。其他几副也是如此。如按古板的平仄要求,恐怕就要被枪毙了。

二、关于三连平或三连仄的问题,也可放宽。

这是因为:有一些专用词组,像祁连山、意大利、俄罗斯、新加坡、土库曼等,如用在上联或下联的最后,就成了三连平,或三连仄,如不放宽,这些专用词组岂不永远被打进冷宫? 今年春节是世纪之交、跨越千年的第一个春节,许许多多的对联上下联,最后用上了“跨世纪”、“迎千年”三字,我看没有什么不好。

邓小平同志提出“发展是硬道理”后,有一年春节,我用这句话撰了一副对联:

发展就是硬道理;

廉洁堪称好作风。 

这副对联就是基于上述认识而写的。

三、一些趣联、游戏联可以放宽。

这方面的对联,在许多情况下,是即兴而作。过于苛求,就无趣、无戏可言。 例如:

坐,请坐,请上坐;

茶,喝茶,请喝茶。 

山好好,水好好,入亭一笑无烦恼;

来匆匆,去匆匆,饮茶几杯各西东。

为名忙,为利忙,忙里偷闲,喝杯茶去;

劳心苦,劳力苦,苦中作乐,拿壶酒来。

若按平仄交替的死板要求,这样的对联还不应打入地狱么?可人们就是喜欢它。

四、不少优秀的对联在这方面是放宽了的。

有些人们交口相传的对联,既奇特又贴切,是公认的雅俗共赏、妙趣横生的佳联,我记得有这样几副对联:

计利当计天下利;

求名应求万世名。——于右任

板凳要坐十年冷;

文章不写一句空。——范文澜

如果过分强调自身的交替,这几副对联恐怕是重病在身了,然而却流传了多少年。可见,在自身交替方面,事实已经放宽,我们有什么理由死死抓住这条不放呢 

还有一个“粘”的问题,应放到提高的范围去研究。为了普及,在一般的情况下,应该放宽,不去考虑。

关于“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问题 

关于平仄问题,有一种流行的提法,那就是“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总的来说,这种提法简明扼要说明了对联的平仄要求,但不够确切,也就是说,有的适用,有的不适用。例如:

松竹梅岁寒三友;

桃李杏春暖一家。

这副对联是三、二、二结构,按节奏点要求,上联的“梅、寒”和下联的“杏、暖”,是在第三位置上,一定要平仄相对,而第二、四、六位置上的字,因不在节奏点上,则可平可仄,这就不符合“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要求。又如:

不信美人终薄命;

古来侠女出风尘。——蔡锷
这副对联是二、二、三(一、二)结构,按“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要求,这副对联上下的第二、四、六位置上的字,除二、四位置上的字,因是词组最后一个字,是节奏点,平仄应相对外,第六个字“薄”与“风”,因不是节奏点,就没有平仄相对,我们不能说这不是一副好对联。当然,“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有的时候又适用,例如:

又是一年芳草绿;

依然十里杏花红。

这副对联是二、二、三(二、一)结构,词组最后一个字,上联的“是、年、草”和下联的“然、里、花”,这几个字要平仄相对。符合“二、四、六”分明的要求。

鉴于上述几种情况,个人认为不必简单地强调“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

  (转载)

--------------------------------------------------------------------------------

--  作者:知了
--  发布时间:2005-2-3 9:09:00

--  

(转贴)文房四宝的雅称及来源

文房四宝雅称

笔: 管、寸翰、柔翰、毛颖、管城子、中书令、中书君、毫锥、毛锥、龙须友、墨曹都统、毫州刺史

墨: 元光、青松子、松滋侯、玄圭、乌金、组圭、龙宾、龙香剂、黑松使者、松烟都护、玄香太守、陈玄

纸: 楮知白、楮先生、楮生、云肪、云蓝

砚: 石虚中、居默、即墨侯、石友、石泓、黑白月

笔、墨、纸、砚,雅称“文房四宝”或“文房四士”。前者源于梅尧臣《再和歙州纸砚》诗:“文房四宝出二郡,迩来赏爱君与予。”后者出自陆游《笔砚纸墨戏作》诗:“水复山重客到稀,文房四士独相依。”由于文人雅士珍爱文房四宝,所以给它们送了许多雅号。

先说笔(毛笔)。笔的使用在我国已有四五千年的历史了,今天仍有不可取代的作用。由于笔为文房四宝之首,故雅号、戏称也多。最早的当推《诗经·静女》:“静女其娈,贻我彤管。”这里称笔为“管”。曹植则称笔为“寸翰”,其《薤露行》云:“骋我径寸翰,流藻垂华芬。”左思称笔为“柔翰”,如《咏史》诗:“弱冠异柔翰,卓荦观群书。”韩愈更为笔立传封爵,其拟人化寓言《毛颖传》云:“毛颖者,中山人也,封诸管城,号曰管城子,累拜中书令,呼为中书君,与绛人陈玄、弘农陶泓、会稽楮先生友善。”此传问世后,毛颖、管城子、中书令、中书君,便成了笔的雅称。而陈玄、陶泓、楮先生则成了墨、砚、纸的别名。白居易称笔为“毫锥”,故《寄微之》诗云:“策目穿如札,毫锋锐若锥。”陆游则称笔为“毛锥”,其《醉中作》诗云:“驿书驰报儿单于,直用毛锥惊杀汝。”此外,笔尚有“龙须友”、“墨曹都统”、“毫州刺史”等诸多雅号。

次说墨。三千年前,墨就产生了,并与笔相提并论,如《庄子·田子方》所云:“宋元君将画图,众史皆至,受揖而立,舐笔和墨,在外者半。”宋苏易简《文房四谱·墨谱》引唐人文嵩《松滋侯元光传》云:“易元光,燕人也,其先号青松子,颇有才干,封松滋侯。”易水盛产名墨,故墨姓易,墨黑而有光,故名“元光”。墨系用松烟制成,故称其先人为“青松子”。这样,“元光”、“青松子”、“松滋侯”,便成了墨的雅号或戏称。墨色黑而形似圭,故又称“玄圭”,如杨万里《春兴》诗:“急磨玄圭染霜纸,撼落花须浮砚水。”另外,墨还有“乌金”、“组圭”、“龙宾”、“龙香剂”、“黑松使者”、“松烟都护”、“玄香太守”等雅号,语出唐冯贽《云个杂记·墨封九锡》:“薛稷又为墨封九锡,拜松烟都护、玄香太守、兼毫州诸郡平章事。”
再说纸。纸的应用要晚于笔和墨,产生于东汉。《文房四谱·纸谱》引文嵩《好畤侯传》云:“楮之白,字守玄,华阴人,中常侍蔡伦搜访得之于耒阳,贡于天子,封好畤侯。”楮皮白,可造纸,故称为“楮知白”,亦称“楮先生”,简化为“楮生”。纸还有“云肪”、“云蓝”之称,如米芾《寄薛郎中》诗:“象管钿轴映瑞锦,玉麟棐几铺云肪”。袁枚《随园诗话》卷六:“胸中多少英雄泪,洒上云蓝纸不知。”
后说砚。砚产生于春秋时期,比纸的历史悠久。《文房四谱·砚谱》引文嵩《即墨侯石虚中传》云:“石虚中,字居默,南越人,因累勋绩,封之即墨侯。”于是“石虚中”、“居默”、“即墨侯”,便成了砚的雅号。砚还有“石友”、“石泓”之称。如王炎《题童寿卿博雅堂》诗:“判溪来楮生,歙穴会石友。”黄庭坚《次韵黄斌老所画横竹》诗:“晴窗影落石泓处,松煤浅染饱霜兔。”苏轼则称砚为“黑白月”,其《龙尾石月砚铭》云:“萋萋兮雾毂石,宛宛兮黑白月。”砚形似月,分割为磨墨和盛水两部分,前者黑,后者白,故有此称。

--------------------------------------------------------------------------------

--  作者:知了
--  发布时间:2005-2-13 8:26:45

--  

           春联撷趣


古往今来,对联撰写是一种高雅的文化活动,撰写对联不仅注重语言文字的表达技巧,而且要具备较高的文化素养和知识层次。下面列举几例个性化春联的语言文字技巧和修辞手法,以飨读者。

  笑联:我国有些寺院景点的“笑联”,是人遇麻烦心事时的一剂清心良药。四川乐山凌云寺:“笑古笑今,笑东笑西,笑南笑北,笑来笑去,笑自己原本无知无识;观事观物,观天观地,观日观月,观上观下,观他人总是有高有低。”云南昆明华亭寺联:“青山之高,绿水之深,岂必佛方开口笑;徐行不困,稳步不跌,何妨人自纵心游。”湖南衡阳罗汉寺联:“大肚能容,容人间恩怨亲仇,个中藏有几许;开口便笑,笑世上悲欢离合,此处已无些烦。”

  戏联:有些戏联,读来似在说戏,又似在说人生,真中有假,假中有真;既冷眼,又超然,而且语言明快,声调铿锵,读之既语意深刻,又妙趣横生,耐人寻味。如:“人生到底好排场,耀武扬威,任你放开眉目做;世事原来多假局,装模作样,惟吾脚踏实地看。”又如:“或为君子小人,或为才子佳人,登场便见;有时欢天喜地,有时惊天动地,转眼皆空。”再如:“台上笑台下笑台上台下笑惹笑;看古人看今人看古看今人看人。”

   棋联:“九十点无穷变化,千种情趣,半喜忧喜,问甚胜负?在仙府也称雅对,洞天天长斜枰影;州二路极致厮杀,万般寻思,转瞬沉浮,怎论得失?是人间一大快事,月夜夜半敲棋声。”据说这是一位棋人为了庆贺一象棋名宿的酒店开张而特撰写的。读罢使人领略到棋局的无穷奥妙和棋迷们的乐此不疲之情。据史书记载,清朝有一雅士,出了一上联来征对:“大帅用兵,士卒救命,车辚辚,马萧萧,气象巍巍,祝此去一炮成功,方不愧出将入相。”面对此形势,有人灵机一动,对出了下联:“至尊在野,长短休论,文泄泄,武沓沓,议和叠叠,到后来万人失望,直落得抢地呼天。”此上联得体地把象棋子借用到联中去,下联则匠心独具地将骨牌诸子嵌至联中,与上联相互呼应,浑然一体。整副对联工稳妥贴,语意双关,读来上口,令人玩味无穷。

  钱联:明代,浙江海宁县城内有南安知府张津题撰的一副楹联:“宽一分则民可受一分赐;取一文则官不值一文钱。”当然,在封建社会里贪官污吏很多。有这样一副楹联,是一位县官为自己公正廉洁提出的虚伪自夸联:“若受暮夜钱财,天诛地灭;如听衙役说话,男盗女娼。”有一副写财神的联更有趣:“只有几文钱,你也求,他也求,给谁为好?不做半点事,朝又拜,晚又拜,教我为难。”林则徐有一副谈钱的联,很值得玩味:“子孙若如我,留钱作什么?贤而多财,则损其志;子孙不如我,留钱作什么?愚而多才,益增其过。”

   竹联:苏东坡爱竹,有联云:“可使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看来,苏东坡是宁瘦不俗了。“山色不随春老;竹枝长向人新。”“为天地生春,抚节长存终占绿;与松梅作伴,洁身共证辟寒心。”翠竹四季长青,给大地注入永恒生机。松竹梅为“岁寒三友”,不畏风霜雨雪,始终保持纯洁,令人钦佩赞叹。“千古虚心尊此老;九州高节拜先生。”“宜和竹论虚和实;不与谁争高与低。”赋予竹以人格灵性,虚怀若谷,高风亮节,既虚又实,能高可低,受到世人的尊敬。


--------------------------------------------------------------------------------

--  作者:纯棉女人
--  发布时间:2005-2-17 16:21:33

--  

玻璃字集(兼有连绵词语集)
玻璃字集

乂 艾 庵(葊) 安 雸 鞌 盫 萻 罯 暗(闇) 案 荌 盎 凹 嚣 芺 奥 嶴 岙
奧 奡


八 峇 癹 罢 白 百 斑 板(闆) 半 褒(闁) 暴 曓 杯(盃) 背 悲 北 菩 苝
贝(貝) 辈(輩) 辈(輩) 奔 贲(賁) 本(夲 楍) 苯 畚 笨 軬 崩 奟 甭 菶 鼻
逼(畐) 啚 比(夶) 毕(畢) 荜(蓽) 筚(篳) 畀(畁) 罼 箅 币 皕 奰 *(贔) 辡
辨(辬) 辩(辯) 辫(辮) 弁(覍) 昪 釆 变 閞 蔈 爂 嫑 篻 禀(稟) 仌 丙 昺
并(並 竝 幷) 窉 苪 靐 癶 蕃 苩 帛 謈 僰 坣(壆) 不 箁


采(寀) 菜 参(絫 叄) 蚕 曹(曺) 草(艸) 屮 * 蓸 茦 策(筞 筴 萗) 册(冊)
岑 笒 曾 芆 * 臿 查 茶 苴 丳 阐(闡) 旵 昌 菖 阊(閶) 闛 常 尝(甞)
巢(巣) 晁 车(車) 莗 棽 尘 爯 呈 乘(乗) 媸(妛) 赤(灻 烾) 蚩 笞 荎 尺
啻 雴 充 茺 舂 憃 虫 崈 崇 重 罿 臭 出 畜 亍 閦 矗 川 篅 圌 串
窗(窓) 垂(埀) 菙 棰(箠) 春 箺 蠢(惷) 萶 兹 茲 慈 朿 茦 从 苁 忩 丛
賨 汆 窜 篡 爨 萃 崒 莝 


荅 答(畗) 笚 畣 耷 笪 羍 大(亣) 眔 呆 怠 带(帶) 簤 单(単 單) 箪(簞)
丹 亶 旦 当(當) 筜(簹) 党(黨) 凼 闣 宲 德(恴 惪) 登 簦 凳 蔐 籴 苖
笛 帝 蒂(蔕) 地(坔) 慸 埊 啇 典 奠 蕇 簟 奝 吊 丁 町(甼) 艼 鼎 薡
丢 丟 东(東) 菄 岽(崬) 董 蕫 峒(峝) 箽 兜(兠) 蔸 豆(荳) 斗(鬥) 窦(竇)
篼 阇(闍) 竺 芏 螙 耑 兑(兊 兌) 朵


恶(悪 惡) 垩(堊) 鬲 噩 蘁 蝁 恩 蒽 奀 而 儿(兒) 荋 尔(爾 尒) 薾 二


発 番 翻(畨) 蕃 凡(凣) 笲 樊(棥) 梵 蠜 軬 非 暃 婓 斐 蜚 菲 霏 棐
奜 蕜 芾 贲(賁) 蕡 焚(燓) 粪(糞) 奋 风(風 凨 凬 凮) 丰(豐) 葑(蘴) 靊
寷 凤 奉 否 雬 夫 葍 芙 幅(畐 畗) 芣 巿 芾 罘 甶 父 釜 冨 富 竎



尜 盖(葢 蓋) 篕 干 竿 筸 甘 苷 芉 冈(岡) 岗(崗) 高(髙) 膏 篙 杲 睪
睾 皋(皐 臯) 羔(羙) 槁(槀) 藁 藳 菒 夰 暠 稾(稁) 阁(閤) 鬲 革 搿 鞷
个(箇) 亘 羹 工 共 愩(慐) 公 宫 篢 拲 蛬 汞 贡(貢) 拱(廾) 冓 篝 辜
蓇 骨 古 罟 蛊(蠱) 谷 固 崮 怘 筈 罣 乖 莞(萖) 关(関 闗 關) 贯(貫)
筦 丱 卝 毌 盥(泴) 光(灮 炗 烡) 茪 臦 臩 圭 茥 筀 窐 闺(閨) 癸 昋
贵(貴) 炅 丨 呙(咼) 国(囯 囗 囶) 果


奤 害 函(圅) 寒 罕 闬(閈) 旱 菡 行 筕 笐 蒿 皓(暠) 昦 昊 合(閤) 盒
禾 盉 篕 盍(盇) 阖(闔) 黑(黒) 轰(軣 轟) 謍 黉(黌) 哄(閧 鬨) 乎 壶(壺)
苸 芔 雽 华(華 崋 蕐) 画 荁 苋(莧) 患 皇 葟 篁 凰 黄(黃) 荒(宺) 簧
晃 回(囬) 茴 会(會) 荟(薈) 惠(恵) 蕙 阓(闠) 卉(芔) 恚 圚 寭 荤(葷) 火


几 萁 苙 基 箕 簊 齑(齏) 笄(筓) 击 丌 赍(賫) 脊 吉 棘 蕀 亼 荠 霁
芰 冀(兾) 惎 系 諅 赍(賫 賷) 忌(坖) 暨(臮) 夹(夾) 筴 荚(莢) 甲 贾(賈)
幵 兼 蒹 *(姦) 间(間) 蕳 蕑 葌 尖 简(簡) 謇 笕(筧) 柬 茧 见(見) 畺
葁 姜(薑) 疆(畕) 交 茭 筊 笅 皛 觉(覚 覺) 藠 嘦 窌 罝 杰 菨 介 芥
界 岕 今 菳 金 禁 巾 堇 菫 蓳 尽 荩 晋(晉) 臸 菁 箐 茎 京(亰) 晶
兢 景 井(丼) 阱(穽 汬 宑) 竞(競 竸) 竟 誩 冂(冋) 冏(囧) 炅 煛 煚(燛)
臩 韭(韮) 臼 萛 苴 罝 輂 弆 閰 莒 筥 举(挙) 具 窭(窶) 寠 惧(愳) 桊
眷 帣 絭 罥 玨 觉 斍 菌 军(軍) 箘


开(開) 闿(闓) 刊(栞) 冚 坎(凵) 闶(閌) 亢 囥 窠 壳 克 峇 肯(肎) 空 箜
口 窋 哭 苦 凷 宽(寛) 夼 矿(丱) 卝 葵 奎 蒉(蕢) 篑(簣) 阃(閫) 困 卵
壸(壼 閸) 筈


来(來) 莱(萊) 赉(賚) 箂(筙) 兰(蘭) 阑(闌) 籣 婪 岚 罱 坔 簝 乐(樂 楽)
累(纍) 蔂(虆 蘲) 畾 靁 厽 垒(壘 壨 亝 塁) 雷 藟(蕌 蘽 虆) 櫐 蘽 絫
耒 蕾 类 离 蓠 篱 荲 里 礼(豊) 丽(婯) 栗 吏(叓) 蒚 立 苙 笠 篥 詈
叕 岦 帘 莶(薟) 萰 娈(孌) 恋(戀) 亮 量 两(両 兩) 尞 寮(竂) 嶛(嶚) 簝
膋 林 箖 霖 邻(厸) 禀(稟) 菻 吝 焛 苓 笭 零 囹 霝 蘦 灵(靈 霊) 孁
蕶 令 留(畄 畱) 六 罶(羀) 篢 娄(婁) 蒌(蔞) 窭(窶) 篓(簍) 寠 鲁(魯) 坴
圥 甪 闾(閭) 吕(呂) 率(卛) 峦(巒) 娈(孌) 栾(欒) 脔(臠) 挛 銮(鑾) 羉 圝
圞 卵 仑(侖 崙) 芲(菕) 囵(圇)


蟆(蟇) 亇 閁 买(買) 荬(蕒) 卖(賣 売) 曼 蔓 蛮 矕 蔄 奀 莽 茻 卯(戼)
茆 峁 萺 昴 冒(冐) 帽(冃) 貌(皃) 梅(槑) 美(羙) 闷(悶) 门(門 閅) 亹 菛
瞢 莔 蕄 冞 米 芈 蓂 幂(冪) 觅(覓 覔) 鼏 羃 峚 糸 芇 面(靣) 苗 淼
灭 忞 闵(閔) 簢 皿 闽(閩) 冥 蓂 命 谟(謩) 摹 麽(尛) 末 茉 莫 寞 墨
瞐 厶 某 亩 墓 幕 暮 慕 目 苜 木


拿 笝 奈 萘 柰 囡 南 罱 闹(閙) 内 兒 霓 逆(屰) 溺(氼) 年(秊) 卄 廿
苶 聂(聶) 臬 闑 宁(寧) 甯 寍 苧 寕 弄 女 恧 奻 搻


番 攀 盘 奤 奅 辔(轡) 閛 朋 芃 菶 丕 罴 囨 貵 篻 票 苤 品 汖 荓
平 苹 荓 咅 莆 菩 甫 圃 普(暜) 菐


妻 萋 桼 其 棋(棊) 萁 綦 齐 亝 亓 丌 岂(豈) 器(噐) 弃 荠 千 芊 茾
搴 佥(僉) 签(簽) 欠 芡 茜 凵 羌 蔷(薔) 乔(喬) 荞(蕎) 簥 壳 悫 且 妾
笡 亲 堇 芩 秦 蓁 琴(琹 珡) 禽 覃 吣(吢) 青(靑 寈) 圊 苘 檾 蛬 焭
酋 囚 去(厺) 曲 筁 阒 全 荃 筌 桊 拳 泉 灥 峑 闎 阕(闋) 囷


冉(冄) 苒 荛(蕘) 壬 人 仁(忈 忎) 日 容 蓉 荣(栄 榮) 冗(宂) 茸 嵘(嵤)
禸 肉(宍) 薷 入 耎 繠 蕊(蘂 橤) 芮 惢 笍 闰(閏) 若(叒)


卅 塞 簺 赛(賽) 三 叁 彡 伞(傘) 桑(桒) 喿 啬(嗇) 蔷 森 杀 霎 霅 菨
山 膻(羴) 芟 闪(閃) 善 商 蔏 赏(賞) 上(丄) 尚(尙) 筲 莦 畲 畬 奢 輋
舌 佘 阇(闍) 舍 申 穼 深(罙) 参(絫 叄) 罧 棽 燊 莘 峷 审(審) 慎(昚)
眘 生 圣 时(峕) 十 叓 屎(宩) 实(實 宲 実) 市 士 奭 示 筮 室 噬(簭)
世(卋 丗) 手 首 受 掱 兽(嘼) 殳 黍 束 耍 率 闩(閂) 双 爽 水(氺) 思
罳 丝(絲) 糸 四(亖) 厶 兕 松(枀 梥) 枩 嵩 怂 耸 宋 讼(吅) 叟 蓃 叜
窣 素 粟 坴 莤 祘 蒜 筭 算 虽 荽 祟 岁(亗) 莤 索 


沓 荅 譶 譶 胎(囼) 台(臺) 苔 炱 薹 籉 旲 奤 猋 太(夳) 态 泰(冭) 贪
蕈 昙(曇) 榃 菼 闛 坣 棠 堂 夲 誊 霯 替 天(兲) 田 寘 窴 阗(闐) 畠
窕 宨 粜 亭 葶 囲 同 仝 茼 筒 童 罿 峒(峝) 突 葖 凸 秃 荼 筡 啚
图(圖 圗 図) 土 峹 嵞 圌 吞 氽 妥 莌


窐 凹 洼(屲) 歪 完 万(萬) 卍 卐 网 王 委 萎 崣 亹 胃 未 軎 昷 文
蚊(螡 蚉) 芠 雯 闻(聞) 阌(閿) 紊 璺 问(問) 忞 稳(桽) 芠 莴 窝 巫 无
芜 兀 吴 茣 莁 蘁

 


奚 熹 西 茜 息 蒠 昔 悉 蒵 葸 喜 熹 阋(鬩) 卌 玺(璽) 壐 枲 葈 窸
下(丅) 筪(笚) 莶 仙(仚) 闲(閑 閒) 显 苋 县 宪(憲) 香 享(亯) 向 萫 肖
宵 霄 嚣(囂) 小 皛 笑 莦 血 燮(爕) 辛 莘 心 芯 馨(馫) 鑫 舋 兴(興)
荥(滎) 幸 杏 莕 臖 凶(兇) 兄 岫(峀) 焸 苬 飍 需 畜 蓄 宣 萱(藼) 箮
玄 悬 峃 泶(澩) 穴 茓 燢 血 学(壆) 熏 薰 窨 顨


亚(亜 亞) 丫 弇 燕 岩(嵓 喦) 言 芫 炎(炏) 闫(閆) 阎(閻) 妍(蔅) 兖(兗)
宴 焱 晏 妟 嬿(嬊) 央 羊 养 恙 要 葽 夭 宎 幺 尧(堯 尭) 荛(蕘) 嶤
垚 爻 窅 杳 舀 窔 筄 爷 野(埜) 业(業) 嶪 页(頁) 曅 叶(葉 枽) 一 壹
萓 霬 宜 意(悥) 义 薏 睪 益 亦 弈 奕 帟 乂 圛 昱 叕 帠 异(異) 因
茵 垔 闉 音 訔 訚(誾) 圁 寅 崟 窨 婴(嬰) 蘡 英 霙 荌(嫈) 蓥 茔(塋)
荧(熒) 荥(滎) 莹(瑩) 萗(禜) 萤(蛍 螢) 营(營) 萦(縈) 謍 甬 恿(惥) 蒏 用
幽 由 莤 酉 丣 又 于 禺 愚 盂 竽 舆(輿) 萸 余 畬 舁 芋 宇 雨 圉
薁 育 寓 玉 誉 悆 囦 元 园 员(員) 圆(圓 円) 曰 龠 菕 籥 月 阅(閱)
乐(樂) 藥 蒀 晕(暈) 云(雲) 芸(蕓) 贠(貟) 筼(篔) 霣 允


灾 甾 宰 崽 再 赞(賛) 凿 早 蚤 枣(棗) 责(責) 箦(簀) 曾 闸(閘) 斋 寨
章 掌 兆 瞾 嚞 蓁 真 支 只 直 黹 至 窒 志 置(寘) 中 忠 盅 众 重
周 舟 胄 宙 咒 昼 竹 竺 主 宔 罜 苎 专(耑) 茁 兹(茲) 玆 亝 自 宗
总 奏 卒 崒 箤 罪(辠) 坐 凿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2-17 16:23:08编辑过]
--------------------------------------------------------------------------------

--  作者:紫霄命府
--  发布时间:2005-6-28 22:55:02

--  
站长辛苦了!有机会请多指教!
--------------------------------------------------------------------------------

--  作者:知了
--  发布时间:2005-7-16 8:45:10

--  
古今妙联分韵集锦 平水韵卷上
一东
人类进化;世界大同。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地静一尘不起;楼高四望皆通。开卷神游千载上;垂帘心在万山中。扬子江头万里浪;滕王阁下一帆风。叶公好龙,真龙必出;伯乐相马,凡马皆空。底事干卿,风吹皱一池春水;多情笑我,浪淘尽千古英雄。

其二:郁郁佳气;泱泱大风。万山拜其下;孤云卧此中。有理尽管胆大;无私何妨心雄。世须才才亦须世;公负我我不负公。天上有星皆拱北;世间无水不朝东。长啸一声,山鸣谷应;举头四顾,海阔天空。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其三:旗开得胜;马到成功。半夜二更半;中秋八月中。鹊报援朝胜利;花贻抗美英雄。世间清品至兰极;贤者虚怀与竹同。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开辟荆榛,千秋功业;驱除荷虏,一代英雄。雪里白梅,雪映白梅梅映雪;风中绿竹,风翻绿竹竹翻风。

其四:一身正气;两袖清风。鸿是江边鸟;蚕为天下虫。独木难支大厦;众智可夺天工。水如碧玉山如黛;露似珍珠月似弓。行无愧怍心常坦;身处艰难气若虹。诗酒烟花,百年过半;妻财子禄,四大皆空。顾曲有闲情,不碍破曹真事业;饮醇原雅量,偏嫌生亮并英雄。

以上联依次为:
其一:①孙中山赠戴季陶联;②宋苏辙题湖北黄冈快哉亭联;③佚名集明杨慎句题江苏南京清凉寺扫叶楼;④清邓石如自题联;⑤清阮元题江西“红船”联;⑥清叶大题湖南巡抚暑招贤馆联;⑦近代樊樊山题湖北武昌戏院联。
其二:①佚名题广西景风阁联;②清道据上人题安徽黄山文殊院联;③江西烈士曾延生自题联;④清郭嵩涛挽左宗棠联;⑤传统格言联;⑥清范当世题江苏南通狼山寺联;⑦明解缙讽不学无术者联。
其三:①1927年题军旗联;②明金圣叹对古寺长老联;③周恩来题何香凝抗美援朝花鸟画联;④集羲之《兰亭序》字联;⑤当代范文澜自勉联;⑥郭沫若题福建厦门郑成功祠联;⑦宋黄庭坚对佛印和尚联。
其四:①传统格言联;②清杨一清对客人联;③传统格言联;④唐诗集句;⑤陈独秀赠刘海粟联;⑥旧社会某秀才五十自寿联;⑦佚名题岳阳周瑜墓联。

二冬

以父作马;望子成龙。八刀分米粉;千里重金锺。推倒一时豪杰;拓扩万古心胸。海到无边天作岸;山登绝顶我为峰。人生不满公今满;世上难逢我恰逢。帝子长洲,仙人旧馆;将军武库,学士词宗。身在庐山,不识庐匡真面目;足临胜境,方知胜地豁心胸。

其二:时时有戏;刻刻过冬。笔下文章润;人间雨露浓。石径有尘雨洗;洞门无锁云封。立志要存千载想;闲谈不过五分钟。文章西汉两司马;经济南阳一卧龙。醇味冲天,鸟闻变凤;酒槽抛海,鱼食成龙。好人多自苦中来,莫图便易;凡事皆缘忙里错,且更从容。

以上联依次为:
其一:①明解缙少时对客人联;②清李调元对旅店老板联;③陈独秀题安微芜湖科学图书社联;④佚名题泰山玉皇殿联;⑤清王文清贺百岁老人寿联;⑥清阮元题江西南昌滕王阁联;⑦佚名题江西庐山清风阁联。
其二:①电视、冰箱谜语联;②清吴宝琛题杭州西冷印社联;③佚名题广东罗浮山朱明洞联;④现代沈钧儒自勉联;⑤清左宗棠自题联;⑥佚名赞茅台酒联;⑦清吴大自题联。

三江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峰峦低枕席;星斗列轩窗。海内文章第一;朝中宰相无双。千载伤心三字狱;万家切齿“四人帮”。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茂盛达三江。做人要稳,做事要狠;捉贼拿赃,捉奸拿双。乔女自然娇,深恶胭脂胶肖脸;人言虽可信,谨防渭水混泾江。

以上联依次为:
①传统格言联;②清岑春暄题上海爱俪园联;③明唐寅题江苏吴县王鳌坟联;④当代傅衣凌等挽邓拓联;⑤传统春联;⑥俗语趣对;⑦旧传巧对。

四支

听鸟说甚;问花笑谁。老骥思千里;鹪鹩足一枝。以宇宙为教室;奉自然作宗师。有关家国书常读;无益身心事莫为。霁月光风在怀抱;白云苍雪共襟期。桃李增华,坐帐无鹤;琴书作伴,支床有龟。水水山山,处处明明秀秀;晴晴雨雨,时时好好奇奇。

其二:辞汉万户;送秦一锥。寿比肖伯纳;功追高尔基。国之将亡必有(妖);老而不死是为(贼)。稻草系秧父系子;竹篮提笋母怀儿。公门桃李争荣日;法国荷兰比利时。人生得一知已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舟系洞庭,世上疮痍空有泪;魂归洛水,人间改换已无诗。

其三:烹天子父;作圣人师。知足知不足;有为有弗为。帝力与我何有;臣清恐人不知。书似青山常乱叠;灯如红豆最相思。黑发不知勤学早;白头方悔读书迟。人称其才,我称其德;不为良相,便为良医。海气百重楼,总为浮云能蔽日;文章千古事,萧条异代不同时。

其四:石城对奕;钟阜开基。狗啃河上(和尚)骨;水流东坡诗(尸)。四壁剑光披拂;一帘花气淋漓。对己何妨真面目;待人总得大肚皮。古人却向书中见;男子要为天下奇。庆父不去,鲁难未已;陈东而在,宋事可为。七尺长埋,此处尚余干净土;寸心不死,何时望到太平时。

以上联依次为:
其一:①佚名题云南昆明华亭寺联;②清翁方纲自题联;③现代陶行知题北京晓庄师范联;④现代徐特立赠王汉秋联;⑤明左光斗自题联;⑥周恩来等贺马寅初六十寿联;⑦清黄文中题西湖天下景亭联。
其二:①现代于右任题陕西留坝张良庙联;②叶挺等贺郭沫若五十寿联;③近代章炳麟讽康有为联;④民间流传巧对;⑤近代何淡如撰无情对;⑥鲁迅赠瞿秋白联;⑦清佚名题广州三忠祠联。
其三:①项姓姓氏联;②冰心祖父自题联;③明末清初吴三桂自题春联;④清许乃普对葛秋生联;⑤传统劝学联;⑥清刘石庵赠人联;⑦清金眉生题江西九江琵琶亭联。
其四:①佚名题江苏南京莫愁湖胜棋楼联;②宋佛印和尚对苏轼联;③清宋曹自题居室联;④某地寺庙弥勒佛联;⑤近代黄兴赠人联;⑥“五四”运动中,北京师范学校挽北大学生郭钦光联;⑦民国岳阳李匹杜自挽联。

五微

花木和气;山水清晖。大泽龙方蛰;中原鹿正肥。静坐常思已过;闲谈莫议人非。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已成铅椠千秋业;依旧乾坤一布衣。铜琶铁板,大江东去;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欠食饮泉,白水焉能得饱;无才抚墨,黑土岂可充饥。

其二:华侨旗帜;民族光辉。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幸早里,且从容;奈这事,须当归。天兵怒气冲霄汉;帝子乘风下翠微。笔下留有余地步;胸中养无限天机。观五岳而知众山小;凡百川咸于大海归。为政若作真书,缜密无间;爱民如保赤子,体会入微。

以上联依次为:
其一:①清戴鸿庥题江苏南京愚园联;②明末牛金星赠李自成联;③传统格言联;④清光绪挽邓世昌联;⑤当代虞北山赠聂绀弩联;⑥佚名题湖北黄州赤壁联;⑦旧时某穷书生自题联。
其二:①挽陈嘉庚联;②传统格言联;③《朝野遗记》载苏轼对刘联。幸早里,谐“杏、枣、李”,从容谐“苁蓉”,一种补药。奈这事,谐“奈(苹果)、蔗、柿”,当归、药名。④当代李一氓集毛泽东诗词;⑤清姚铁松自题联。⑥传统厅堂联;⑦清程恩泽赠林则徐联。

六鱼

干国家事;读圣贤书。不明财主弃;多故病人疏。醉翁之意不在;君子之交淡如。向阳门第春常在;积善人家庆有余。愿乘风破万里浪;甘面壁读十年书。治国若鱼,不扰为福;养民如马,有害必除。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迹,任天上云卷云舒。

其二:一椽得所;五桂安居。共知心是水;安见我非鱼。宜宾最宜宾住;乐山可乐山居?好古不求秦以下;游心常在物之初。与有肝胆人共事;从无字句处读书。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苞丁解牛,游刃有余。眼前一簇园林,谁家庄子?壁上两行文字,哪个汉书?

以上联依次为:
其一:①明海瑞自勉联;②清纪昀改孟浩然诗句讽庸医联;③佚名对友人联;④传统常用春联;⑤孙中山言志联;⑥清姚句龙集曹全碑。⑦当代刘海粟自题联。
其二:①孙中山题广东故居联;②清宋荦题浙江苏州沧浪亭联;③四川地名趣对;④清郭尚先自题联;⑤周恩来自题联;⑥集成语联;⑦明陈道复对人联。

七虞

家无儋石;气雄万夫。放眼瀛台小;置身天地孤。中国捷克日本;南京症庆成痘猛蕴饬?虎谇逶?獍不账匏尚」律搅?虎圬乜谷照秸だ?虎苊骼铌拮蕴饬?虎萸逡獍参⒙戆吧教?茁チ?虎廾鹘鹕蕴饬??
其二:①佚名题福建五夷山一览亭联;②佚名题某地诸葛


古今妙联分韵集锦 平水韵卷上 2

九佳

为善最乐;读书便佳。泉声常入室;草色不侵阶。海阔天高气象;风光霁月襟怀。六经责我开生面;七尺从天乞活埋。看镜已成双白鬓;名山踏破几青鞋。言论大苏,性情小谢;襟怀北海,风度西涯。不设樊篱,恐风月被他拘束;大开户牖,放江山入我襟怀。

其二:鸣扬万壑;水击千崖。气憾黄龙府;心伤金字牌。悲哉秋之为气;惨矣瑾其可怀。刘伶借问谁家好?李白还言此处佳。世界花花,浮生若梦;劳人草草,小住为佳。有万夫不当之勇;无一事自足于怀。白水泉边女子好,少女更妙;山石岩前古木枯,此木为柴。

以上联依次为:
其一:①宋朱熹题书斋联;②佚名题台湾开元寺联;③冰心题福州老家厅堂联;④明王夫之自题联;⑤旧传酒店联;⑥厅堂联;⑦清朱彝尊题浙江嘉兴山晓阁联。
其二:①佚名题山东萍乡鸣水桥联;②清朱焰题河南汤阴岳飞庙联;③佚名挽秋瑾联;④旧传酒店联;⑤佚名自题联;⑥佚名题湖南常德公园联。⑦民间流传巧对。

十灰

大江东去;爽气西来。虚心成大器;劲节见奇材。复生不复生矣;有为安有为哉。二分山色三分水;五斗功名八斗才。莫放春秋佳日过;最难风雨故人来。明日逢春好不晦气;终年倒运少有余财。白鸟忘机,看天外云舒云卷;青山不老,任庭前花落花开。

其二:人淡似菊;品逸于梅。天地入胸臆;文章生风雷。泉从几时冷起;峰从何处飞来。一味黑时犹有骨;十分红处便成灰。一担重泥(仲尼)逢子路;两堤夫子笑颜回。独坐亭阶,天高月满;忽披书本,古到今来。长与流芳,一片当年干净土;宛然浮玉,千秋此地妙高台。

其三:千红一窟(哭);万艳同怀(悲)。因荷(何)而得藕(偶);有杏(幸)不须梅(媒)。水自西湖借得;竹从南国移来。佳节每从愁里过;远书忽向病中开。师姑田里挑禾上(和尚);美女房中抱绣栽(秀才)。交游四海,乐道人善;胸罗万卷,不矜其才。竹本无心,节外偏添枝叶;藕虽有孔,胸中不染尘埃。

以上联依次为:
其一:①清林则徐题客室联;②旧传竹器店门联;③清康有为挽谭嗣同联;④佚名赠陶氏上任鼓泽县令联;⑤清孙星衍自题联;⑥明祝允明戏财主联;⑦清张英自题联。
其二:①近代高燮赠郑逸梅联;②明吕留良自题联;③明董其昌题杭州西湖冷泉亭联;④传统物理联;⑤旧传谐音巧对;⑥佚名题四川成都洪春坪联;⑦清米仓湄题浙江温州江心寺联。
其三:①清曹雪芹《红楼梦》中联语;②明程敏政少时对宰相李贤联;③佚名题天津水上公园联;④明李东阳集唐诗;⑤旧传谐音妙对;⑥清佚名赠人联;⑦旧传巧对。

十一真

帝出乎震;人生于寅。但愿人皆健;何妨我独贫。炮竹一声除旧;桃符万象更新。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正邪自古同冰炭;毁誉于今判伪真。身无半亩,心忧天下;读破万卷,神交古人。世事如棋,一着争来千古业;柔情似水,几时流尽六朝春。

其二:民国万税;天下太贫。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不可说,不可说;如其仁,如其仁。春风大雅能容物;秋水文章不染尘。人间岁月闲难得;天下知交老更亲。花放水流,自有旨趣;禽鸣鱼乐,各具天真。同是肚皮,饱者不知饥者苦;一般面目,得时休笑失时人。

其三;望洋兴叹;与鬼为邻。养天地正气;法古今完人。无公则无民国;有史便有斯人。人从宋后羞名桧;我到坟前愧姓秦。愿得此身长报国;每逢佳节倍思亲。力求有功,方能无过;必先去旧,然后立新。村舍俨然,笑渔人迷不得路;水源宛在,偕太守常来问津。

其四:闻鸡起舞;跃马争春。一柱擎东亚;群星拱北辰。汉柏秦松骨气;商彝瓦鼎精神。几间东倒西歪屋;一个南腔北调人。但愿世间人无病;何愁架上药生尘。生也千古,死也千古;功满三秦,怨满三秦。盘膝曲肱,醉倒尊前君莫笑;明心见性,浪游世外我为真。

以上联依次为:
其一:①清乾隆题山东泰山联;②民国医生程道周题门联;③传统春联;④明松江女史题浙江杭州西湖岳飞庙联;⑤当代沙孟海题西湖岳飞庙联;⑥清左宗棠自题联;⑦明朱元璋题江苏南京莫愁湖胜棋楼联。
其二:①民国刘师亮讽国民党政府联;②五代孟昶题桃符春联;③近代佚名挽宋教仁联;④清邓石如自题联;⑤清王文治自题联;⑥佚名集石鼓文联;⑦清朱彝尊题某地施粥厂联。
其三:①清徐桐题门联;②孙中山自勉联;③近代章太炎挽黄兴联;④清秦大士题西湖岳王坟联;⑤集唐诗联;⑥民国蔡延楷自题联;⑦清曾昭寅题湖南桃花源联。
其四:①童璞题1984年(鸡年)春联;②当代潘力生题人民大会堂联;③传统祝寿联;④明徐渭自题联;⑤某名医自题门联;⑥民国杨虎臣挽保卫西安死难将士联;⑦传唐吕洞宾题湖南岳阳楼联。

--------------------------------------------------------------------------------

--  作者:知了
--  发布时间:2005-7-16 8:46:04

--  

十二文

行己有耻;博学为文。辽海吞边月;长城锁乱云。蚕吐丝以自缚;龙呵气而成云。门前学种先生柳;岭上长留处土坟。返国空余挂暮剑;斫泥难觅运风斤。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木三分。千里为重,重水重山重庆府;一人为大,大邦大国大明君。

其二:曾三颜四;禹寸陶分。净者心多妙;飘然思不群。由此登堂入室;任君步月凌云。神女生涯原是梦;落花时节又逢君。歌管楼台声细细;清明时节雨纷纷。不为圣贤,即为禽兽;莫问收获,但问耕耘。造物忌多才,龙凤岂容归一室;先生如不死,江山未必许三分。

以上联依次为:
其一:①明顾炎武自题联。②佚名题北京长城居庸关联。③清黄遵宪对祖父联。祖父出下联,黄遵宪对上联,皆指吸食鸦片;④清唐陶山题江西九江陶渊明祠联;⑤郭沫若题鲁迅雕像联;⑥郭沫若题山东淄博蒲松龄故居联;⑦明某重庆书生对朱元璋联。
其二:①清郑板桥题浙江苏州网师园联;②清张鳌题四川神水阁联;③旧鞋店联;④唐诗集句;⑤佚名集千家诗题三月春社戏台联;⑥清曾国藩撰格言联;⑦佚名题四川落风坡庞靖侯祠联。

十三元

浮舟沧海;立马昆仑。哭公只有泪;提笔竟无言。大抵浮生若梦;姑从此处销魂。直上青天揽日月;欲倾东海洗乾坤。山间明月长如此;耳外浮云何足论。朗月照人,如鉴临水;时雨润物,自叶流根。两小无猜,几个古泉先下定;万方多难,三杯淡酒便成婚。

其二:难乎能忍;妙在不言。梨园小天地;天地大梨园。严父肩挑日月;慈母手转乾坤。莺花尚恋霓裳影;环佩空归月夜魂。千年老树当衣架;万里长江作浴盆。升官发财,请走别路;贪生怕死,莫入此门。鸟识玄机,衔得春来花上弄;鱼穿地脉,挹将月向水边吞。

其三:大千世界;不二法门。生意如春意;财源似水源。近耻近仁近勇;立功立德立言。一诗二表三分鼎;万古千秋五丈原。双手辟开生死路;一刀割断是非根。敌乎友乎,余唯自问;知我罪我,君已无言。虞兮奈何,自古红颜多薄命;姬耶安在,独留青冢向黄昏。

其四:顾之则笑;问也无言。悬将小日月;照彻大乾坤。不识人间烟火;难寻世外桃源。萧何月下追韩信;贾谊江边吊屈原。挺起铁肩担道义;不辞热血荐轩辕。奇乎?不奇,不奇亦奇;园耶?是园,是园非园。江户矢丹枕,感君首赞同盟会;轩亭洒碧血,愧我今招侠女魂。

以上联依次为:
其一:①周恩来赠王朴山联;②现代张难先挽严重联;③清方地山赠妓女大姑联。④现代徐悲鸿自题联;⑤民国吉鸿昌集宋之问、白居易诗句自题联;⑥林则徐自题联;⑦方地山题女儿新婚联。
其二:①明吕坤题处世联;②旧戏台联;③明解缙少时答人问父母职业联;④清毕沅题陕西兴平马嵬坡联;⑤解缙少时对父亲联;⑥孙中山题广东黄埔军校校门联;⑦宋朱熹题福建漳州开元寺联。
其三:①佛教联语;②明唐寅题财主春联;③俗语联;④佚名题四川成都诸葛祠联;⑤明朱元璋题阉猪户春联;⑥现代徐懋庸挽鲁迅联;⑦佚名题浙江上虞县虞姬墓联。
其四:①民国佚名讽“顾问”一职联;②旧眼镜店联;③俗语联;④典故联;⑤当代费新我挽张志新联;⑥佚名题陕西西安“奇园茶社”联;
⑦孙中山挽秋瑾联。

十四寒

见机而作;入土为安。夕阳无限好;高处不胜寒。结幽兰以延伫;抚古松而盘桓。门大要容千骑入;堂深不觉百思欢。万事不如公论文;千秋难泯寸心丹。世上疮,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地位清高,日月每从肩上过;门庭开豁;江山常在江中看。

其二:止谈风月;不具衣冠。莲子心中苦;梨儿腹内酸。既生瑜,何生亮;卿不死,孤不安。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事业已为前辈录;典型留与后人看。柳骨颜筋,千秋楷法;苏潮韩海,万顷文澜。天作棋盘星作子,谁人能下;地为琵琶路为弦,哪个敢弹。

以上联依次为:
其一:①现代陈寅恪抗战时题防空洞联;②清端方题江苏镇江夕阳楼联;③清翁方纲自题联;④宋苏轼题王文甫除夕门联;⑤当代佚名挽邓拓联;⑥郭沫若题四川成都杜甫草堂联;⑦宋朱熹题福建白云岩书院联。
其二:①清俞樾题厅堂联;②明金圣叹临刑自题联。③佚名借袁世凯口气挽宋教仁联;④传统格言联;⑤佚名题福建张煌言祠联;⑥旧传颂撰书文典范联;⑦明解缙对曹尚书联。

--------------------------------------------------------------------------------

--  作者:知了
--  发布时间:2005-7-16 8:46:52

--  

十五删

力争青岛;死重泰山。净地何须扫;空门不用关。桃花流水之曲;绿荫芳草之间。黄河跃浪三三曲;青草流沙六六湾。尊王言必称尧舜;忧世心同切孔颜。才子风流,岂在色字;名贤忠正,不附权奸。刚直不阿,留将正气凌霄汉;幽愁发愤,著成信史照尘。

其二:山高月小;天淡云闲。学究天人际;名垂宇宙间。形其量者沧海;何以寿之名山。杨三已死无苏丑;李二先生是汉奸。花开花落僧贫富;云去云来客往还。东壁图书,西园翰墨;南华秋水,北苑春山。一饭一粥,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惟艰。

以上联依次为:
其一:①五四时佚名挽北大学生郭钦光联;②佚名题福建福州涌泉寺联;③佚名题浙江杭州西湖葛岭联;④《巧对录》引《九鲤湖志》载傅黄门对海外国王联。⑤佚名题山东邹县孟庙联;⑥佚名题浙江苏州唐寅墓联;⑦佚名题陕西韩城司马迁祠联。
其二:①清胡震自题联;②佚名题陕西凤翔张(载)公祠联;③清张元济贺康有为六十寿联;④佚名讽李鸿章联;⑤清郑燮赠焦山长老联;⑥清刘熙载自题联。⑦格言联。


古今妙联分韵集锦 平水韵卷下 1

一先

水天一色;风月无边。愿君化慧孛;为我扫幽燕。世界山河两大;平原道路几千。万卷古今消永日;一窗昏晓送流年。天若有情天亦老;月如无恨月常圆。红树青山,斜阳古道;桃花流水,福地洞天。今尚祀虞,东汉已无高后庙;斯真霸越,西施羞上范家船。

其二:凛凛生气;悠悠苍天。三强韩魏赵;九章勾股弦。此是山**上;如来西子湖边。高山流水诗千首;明月清风酒一船。有美一人凤兮凤;与君同乐仙乎仙。灯明月明,大明一统;君乐臣乐,永乐万年。琴瑟琵琶,八大王王王在上;魑魅魍魉,四小鬼鬼鬼犯边。

其三:宁为玉碎;不作瓦全。江山如画里;人物已超前。袁世凯千古;中华民国万年。火烧赤壁兵难进;雪拥蓝关马不前。闭门推出窗前月;投石冲开水底天。雨入花心,自成甘苦;水归器内,各现方圆。虎贲三千,直扫幽燕之地;龙飞九五,重开尧舜之天。

其四:山川异域;风月同天。两崖如剑立;一江似布悬。夫夫妇妇今日;子子孙孙他年。宰天下有如此肉;治大国若烹小鲜。迎来海外三千履;望尽齐州九点烟。宇内江山,如是包括;人间骨肉,同此团圆。赤手挽银河,公自大名垂宇宙;青山埋白骨,我来何处吊英贤。

以上联依次为:
其一:①传李白题湖南岳阳楼联;②近代章太炎挽谭嗣同联;③近代方地山赠张大千联;④宋陆游题书斋联;⑤宋石曼卿集句;⑥佚名题湖南桃花源联;⑦清倪元璐题浙江上虞虞姬庙联。
其二:①佚名题河南汤阴岳飞庙联;②当代华罗庚撰人名巧对;③佚名题浙江东湖联;④清曹雪芹自题联;⑤近代蔡锷赠小凤仙联;⑥明彭印山少时对帝联;⑦传清朝政府代表对八国联军代表联。
其三:①传统格言联;②陈毅题四川峨眉山报国寺联;③佚名讽袁世凯联;④清何金涛题浙江西湖岳飞庙联;⑤传宋秦观对苏小妹联;⑥清王锡龄对人联;⑦清洪秀全题天京(南京)龙凤殿联。
其四:①佚名题江苏扬州鉴真纪念堂联;②佚名题长江三峡联;③近代吴恭享撰贺婚联;④旧时厨房联;⑤当代张伯驹题山东崂山联;⑥旧时北京草厂胡同一汤圆馄饨店门联。⑦明王守仁题杭州于谦祠联。



梅花数点;月色一寮。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风景这边独好;江山如此多娇。曾经沧海千重浪;又上黄河一道桥。安得倚天抽宝剑;只识弯弓射大雕。帝女合欢,水仙含笑;牵牛迎辇;翠雀凌霄。戊戌同体,腹中只欠一点;已已连踪,足下何不双挑?

其二:英雄无种;良玉须雕。国清才子贵;家富小儿骄。此后恩恩爱爱;从今暮暮朝朝。积石导流归大海;崆峒倚剑上重霄。旧书细读犹多味;佳客能来不费招。道不行,乘槎浮于海;人之患,束带立于朝。万瓦千砖,百匠造成十佛寺;一舟二橹,三人摇过四仙桥。

以上联依次为:
其一:①近代郑逸梅题居室联;②佚名集宋之问诗题浙江杭州西湖韬光寺;③郭沫若集诗词;④清查廷华题甘肃兰州镇远桥联;⑤集诗词;⑥旧传花名巧对,帝女、合欢,水仙、含笑,牵牛、迎辇,翠雀、凌霄均为花名,又是八味中草药名;⑦清蒲松龄《聊斋志异》中妙联。上联为两鬼女出,挑逗书生。书生不应,鬼女自对下联。
其二:①佚名题湖北武汉黄鹤楼联;②格言联;③佚名撰贺婚联;④清左宗棠题甘肃兰州拂云楼联;⑤清黄铖自题联;⑥明海盗郭学显自题联;⑦某地十佛寺联。

--------------------------------------------------------------------------------

--  作者:知了
--  发布时间:2005-7-16 8:47:31

--  

三肴

泽被后世;名列前茅。文章千古事;肝胆十年交。也可粗茶淡饭;不求美酒佳肴。每闻善事心先喜;但见奇书手自抄。到此皆洁已之士;相对乃忘形之交。色染莺黄,雨肥梅子;池添鸭绿,露冷松梢。画上行人,无雨无风常打伞;屏间飞鸟,有朝有暮不归巢。

以上联依次为:①成语巧对;②清林旭如挽傅年联;③佚名自题联;④明祝允明自题联;⑤旧传澡堂联;⑥佚名集宋卢涛、周邦彦、赵师侠、辛弃疾词句;⑦清吴文之对客人联。

四豪

但丁神曲;屈子离骚。一日无心出;群山不敢高。小子暗藏春色;大人明察秋毫。头上有钱飘翠羽;胸中无策退红毛。事能知足心常惬;人到无求品自高。为何死了七个同学;只因不习十分钟操。遵道而行,但到半途须努力;会心不远,欲登绝顶莫辞劳。

其二:亭如人好;月比山高。士为知己用;节不岁寒凋。耽文艺如奢欲;联古人若朋曹。秋风古道题诗瘦;落日平原纵马豪。世上岂无千里马;人间难得九方皋。白云既开,远山齐出;清风所至,流水与遭。冻雨洒窗,东二点西三点;切瓜分客,下七刀上八刀。

以上联依次为:
其一:①现代章衣萍拟赠李金发联;②清萧髯公题山东泰山玉皇殿联;③传明解缙少时对客人联;④佚名讽清末官僚联;⑤清陈白崖自题联;⑥挽同学联;⑦佚名题湖南衡山半山亭联。
其二:①清张之洞题湖北恩施问月亭联;②《重订增广》中格言联;③清石涛自题联;④清刘可毅赠人联;⑤传统格言联;⑦明蒋焘对人联。

五歌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室雅何须大;花香不在多。不可说,不可说;如之何,如之何。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但觉眼前生意满;须知世上苦人多。谤满天下,泪满天下;创造共和,再造共和。两舟并行,橹速(鲁肃)不如帆快(樊哙);八音齐奏,笛清(狄清)难比箫和(萧和)。

其二:将错就错,以讹传讹;李东阳气暖;柳下惠风和。打开天窗说话;摸着石头过河。百年心事归平淡;十载狂名换苎萝。英名盖世三岔口;杰作惊天十字坡。龙跃九霄,云腾致雨;潭深千尺,水不扬波。远富近贫,以礼相交天下少;疏亲慢友,因财而散世间多。

其三:磨穿铁砚;打破沙锅。天高皇帝远;民少相公多。我欲举杯邀月;谁能对酒当歌。劝子勿为官所腐;知君欲以诗相磨。此木为柴山山出;女家即嫁可可哥。万寿无疆,普天同庆;三军败绩,割地求和。磨砺以须,问天下头颅有几;及锋而试,看老夫手段如何!

以上联依次为:
其一:①格言联;②清郑燮题居室联;③现代佚名挽杨杏佛联;④传统格言联;⑤清姚文然题北京普济堂联;⑥现代于右任挽黄兴联;⑦明杨慎对某武状元联。
其二:①集俗语联;②明李东阳少时对客人联;③集俗语联;④现代郁达夫集句自题联;⑤现代田汉赠盖叫天(英杰)联;⑥佚名题山东泰山黑龙潭联;⑦清鄂比赠曹雪芹联。
其三:①集俗语联;②格言联;③佚名题酒楼联;④清梁章钜集苏轼句赠余小霞联;⑤佚名贺律师联;⑥清末佚名讽慈禧做寿联;⑦清石达开题理发店联。

六麻

秦时明月;洞口桃花。白眼观天下;丹心报国家。黄酒隽鸡风味;白头老妪生涯。泰华西来云似盖;大江东去浪淘沙。从来名士能评水;自古高僧爱斗茶。真学问都从悲愤起;大文豪何惧斧铖加。西望关中,百战十年空兔鸟;北临绵上,千秋一例感龙蛇。

其二:忠贤将相;道德名家。珍妃苹果脸;瑞士葡萄牙。坐,请坐,请上坐;茶,泡茶,泡好茶。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云龙搏浪飞三级;天马行空载五华。十步之间,必有芳草;八月既望,常见浮槎。四口同,外口皆归内口管,五人共,小人全仗大人遮。

其三:陶朱事业;端木生涯。娃挖蛙出瓦;妈骂马吃麻。一刻莫贻岁月;十分珍重年华。红杏枝头春意闹;乌衣巷口夕阳斜。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八大家。忧乐是岳阳楼套子;渔樵乃洞庭湖生涯。七十二健儿,酣战春云湛碧血;四百兆国子,愁看秋雨湿黄花。

其四:丹心报国;白手起家。清操厉冰雪;赤手捕长蛇。慎交游,勤耕读;笃根本,去浮华。心中已无少年事;门外犹多长者车。春风放胆来梳柳;夜雨瞒人去润花。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种豆得豆,种瓜得瓜。著述最谨严,岂徒中国小说史;遗言太沉痛,莫做空头文学家。

以上联依次为:
其一:①佚名题湖南桃花源联;②近代宋教仁自题联;③近人杨了公赠某地熟鸡肆老妪联;④佚名题吉林北山玉皇阁联;⑤清郑燮题茶坊联;⑥冯玉祥赠杜重远联;⑦清杨听庐题山西介休韩信墓联。
其二:①佚名题安徽合肥包公祠联;②旧传无情对;③清郑燮讽和尚联,联语系将和尚前后的几句话随手拈来集成;④清郑燮自题居室联;⑤现代方志敏自题联;⑥集史书句;⑦明杨溥少时对县官联。
其三:①银行业联;②旧传谐音巧对;③旧传钟表店联;④清朱彝尊集句;⑤清张鹏翮题四川眉山三苏祠联;⑥明杨翔凤题湖南岳阳楼联;⑦近代黄兴题广州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联。
其四:①集俗语联;②现代邓中夏自题联;③清左宗棠自题联;④佚名集唐诗自题门联;⑤郑燮自题联;⑥集成语巧对。⑦陈毅挽鲁迅联。

--------------------------------------------------------------------------------

--  作者:知了
--  发布时间:2005-7-16 8:48:14

--  

七阳

天覆地载;山高水长。海为龙世界;天是鹤家乡。门对千根竹短;家藏万卷书长。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宰相合肥天下瘦;司农常熟世间荒。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龙涧风回,万顷松涛连海气;鹫峰云敛,千年桂月映湖光。

其二:曲高和众;波远泽长。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三十夜大月亮;廿七岁老新郎。本日果然亡日本;皇天竟不佑天皇。诗人老去莺莺在;公子归来燕燕忙。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身在朝廷,原无论先主后主;名高天下,何必辨襄阳南阳。

其三:白虹贯日;金鸡纳霜。小楼容我静;天地任人忙。此屋安能居住;其人好不悲伤。人世难逢开口笑;老夫聊发少年狂。两脚踏东西文化;一心评宇宙文章。酹酒花间,磨针石上;倚剑天外,挂弓扶桑。十口心思,思子思妻思父母;寸身言谢,谢天谢地谢君王。

其四:百年好合;五世其昌。起病六君子,送命二陈汤。一样浮萍身世;千秋白水文章。红拂有灵应识我;青山何幸此埋香。《曲礼》一篇无母狗;《春秋》三传有公羊。费国民心血已?亿;集天下混蛋于一堂。事父无能,入庙倾诚皆末节;悦亲有道,见我不拜也无妨。

以上联依次为:
其一:①近代吴昌硕自题联;②清邓石如自题联;③明解缙题门联;④曹雪芹《红楼梦》中联语;⑤佚名讽李鸿章、翁同和联;⑥林则徐自题联;⑦赵孟浙江杭州灵隐寺联。
其二:①老舍赠曲波联;②现代李大钊赠吴弱男联;③民国胡适自题结婚联;④民国益阳龙逸才讽日本战败联;⑤宋苏轼戏张先联;⑥集俗语联;⑦明顾嘉衡题河南南阳卧龙岗联。
其三:①无情巧对;②佚名题广东罗浮山酥醪观联;③明祝允明戏财主联;④清王文治顺题戏台联;⑤林语堂自题联;⑥郭沫若题安徽马鞅山太白纪念馆联;⑦清纪昀对乾隆联。
其四:①传统婚联;②佚名集中药名讽挽袁世凯;③近代佚名悼林白水联;④佚名题湖南醴陵红拂墓联;⑤明韩慕庐对客人联;⑥民国乔大壮讽国民党国民大会联;⑦明徐渭题浙江上虞曹娥庙联。

八庚

独持己见;一意孤行。诗堪称弟子;酒不让先生。望崦嵫而勿迫;恐鹈颊之先鸣。春随芳草千年艳;人与梅花一样清。精神到处文章老;学问深时意气平。帝倚以为股肱耳目;民望之若父母神明。不合时宜,唯有朝云能识我;独弹古调,每逢暮雨便思卿。

其二:月色如故;江流有声。一生不自保;千载有英名。于两间留正气;为万世开太平。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遥山皆有情。世间有石皆奴仆;天下无山可弟兄。既谏直言,休思后路;但行好事,莫问前程。白水如棉,不用弓弹花自散;红岩似火,何须薪点焰长存。

其三:众生平等;一切有情。二人土上坐;一月日边明。得英才而教育;以山水为性情。悲欢聚散一杯酒;南北东西万里程。友如作画须求淡;文似看山不喜平。一浪未平,一波又起;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不着衣冠,门前久谢乘轩客;只谈农圃,月下欣闻打稻声。

其四:经纶天下;衣被苍生。天地有正气;人间重晚晴。一生不曾屈服;临死还要斗争。诗堪入画方称妙;官到能贫乃是清。计利当计天下利;求名应求万世名。俯仰之间,已为陈迹;少长咸集,畅叙幽情。听涧底泉声,呼天地是歌是哭;看阶前月色,问英雄还死还生。

以上联依次为:
其一:①现代徐悲鸿自题联;②清何绍基题四川江油太白楼联;③鲁迅集《离骚》句自勉;④明徐霞客自题联;⑤清石韫玉自题联;⑥清梁章钜赠林则除联;⑦宋苏轼挽妾朝云联。
其二:①佚名题湖北黄冈赤壁联;②近代吴芝瑛挽秋瑾联;③当代梁寒操题台北翠亨阁联;④梁章钜集句题浙江苏州沧浪亭;⑤明黄绍址题安微黄山联;⑥当代赵润生题联;⑦清严寅亮题贵州黄果树瀑布联。
其三:①孙中山自题联;②金代李妃对金章宗联;③清郑志题江西信江书院亦乐堂联;④传统格言联;⑤佚名题甘肃敦煌阳关联;⑥集成语联;⑦清薜时雨题桑根书舍联。
其四:①清张之洞题湖北武昌纺织局联;②集文天祥、李商隐诗句;③现代章乃器挽鲁迅联;④清戴远山赠友联;⑤民国于右任赠蒋经国联;⑥佚名题浙江绍兴兰亭联;⑦明史可法题安徽宿松县白崖寨联。

--------------------------------------------------------------------------------

--  作者:知了
--  发布时间:2005-7-16 8:48:55

--  
古今妙联分韵集锦 平水韵卷下 2
九青

水翻鸭绿;山叠螺青。四诗风雅颂;三光日月星。狂歌可以当哭;众醉何必独醒。贾岛醉后非假倒;刘伶饮尽不留零。十岁儿童当马驿;万年天子坐龙庭。夏鼎商彝,秦碑汉瓦;刘略班艺,贾策扬经。白蛇过江,头顶一轮红日;青龙挂壁,身披万点金星。

其二:人间土净;江上峰青。有竹人不俗;无兰室自馨。生米煮成熟饭;新酒装在旧瓶。诸葛大名垂宇宙;元戎小队出郊。名画要如诗句读;古琴兼作水声听。秋月照人,春风坐我;青山当户,白云过庭。从头收拾了山河,一身尘土;正气磅礴在天地,万古日星。

以上联依次为:
其一:①清乾隆题浙江杭州西湖玉泉联;②宋苏轼对辽使联,辽使出下联;③近代佚名挽蒋克庄联;④旧传酒店联;⑤明某牧童对朱元璋联;⑥佚名撰古籍联;⑦传统谜语联(油灯、秤)。
其二:①佚名题安微宿松小孤山联;②清李自题居室联;③集俗语联;④明顾嘉衡集杜诗题河南阳武侯祠联;⑤清张问陶自题联;⑥佚名题浙江雁荡山会文书院联;⑦近代王齐辰挽蔡锷联。


急则抱佛;老欲依僧。子孝双亲乐;家和万事兴。只许官州放火;不许百姓点灯。投水屈原真是屈;杀人曾子又何曾。存心不作烟霞侣;立品偏交松石朋。世界大同,兼施博爱;人间郅治,举贤授能。莫薄微材,寸短尺长皆有用;勿偏巨物,驼高羊矮各怀能。

其二:
风行雷厉;霞蔚云蒸。纳贿鱼吞饵;贪花蝶扑灯。东一句西一句;里三层外三层。今日方知心是佛;前身安见我非僧。夜雨长深三尺水;春风新上数支藤。群贤毕至,少长成集;清风徐来,水波不兴。国乱民愁,王不出头谁作主;天寒地冻,水无一点不成冰。

以上联依次为:
其一:①宋王安石对客人联;②传统格言联;③成语联;④梁章钜《巧对续录》载某秀才对县官联;⑤清佚名言志联;⑥现代林散之言志联;⑦当代王新华撰格言联。
其二:①成语无情对;②当代王新华自题联;③俗语联;④近代弘一法师自题联;⑤现代蔡元培自题联;⑥佚名集《兰亭序》《前赤壁赋》句题广东珠江亭;⑦明葛思对朱无璋联。

十一尤

昼夜不舍;天地同流。两表酬三顾;一对足千秋。无丝竹之乱耳;乐琴书以消忧。劝君更尽一杯酒;与尔同销万古愁。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天下文章,莫大乎是;一时贤士,皆从之游。史册流芳,虽未成功终可法;洪恩浩荡,不能报国反成仇。

其二:苑在;一半勾留。[注] 独自成千古;悠然寄一丘。好事流芳千古;良书播惠九州。生有自来文信国;死而后已武乡侯。六宫粉黛无颜色;万国衣冠拜冕旒。酒能成事,酒能败事;水可载舟,水亦覆舟。爽气西来,云雾扫开天地憾;大江东去,波涛洗尽古今愁。

其三:人淡似菊;屋小如舟。风定花犹落;鸟鸣山更幽。铁汉三杯软脚;金刚一盏摇头。枫叶荻花秋瑟瑟;闲云潭影日悠悠。黄鹤飞去且飞去;白云可留不可留。韩愈送穷,刘伶醉酒;江淹作赋,王粲登楼。牧野鹰扬,百岁功名才一半;洛阳虎视,八方风雨汇中州。

其四:求贤若渴;嫉恶如仇。四诗风雅颂;三代夏商周。聋两耳,跛一足;学三绝,人千秋。四面湖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避席畏闻文字狱;著书都为稻梁谋。搁笔题诗,两人千古;临江吞汉,三楚一楼。厚地高天,堪叹古今情不尽;痴男怨女,可怜风月债难酬。

以上联依次为:
其一:①清宁鹏年题山西太原难老泉联;②明游俊题湖北襄阳隆中三顾堂联;③集刘禹锡《陋志铭》、陶渊明《明去来辞》句;④明林震集李白、王维名句;⑤格言联;⑥清段誉庆赠王士贞联;⑦明佚名讽洪承畴联。
其二:①佚名题杭州西湖湖心亭联;②现代齐白石自题联;③郭沫若题浙江宁波天一阁联;④佚名题浙江温州文天祥祠联;⑤佚名集唐诗题山西文水县则天庙;⑥格言联;⑦清符秉忠题武汉黄鹤楼联。
其三:①佚名题浙江绍兴三味书屋联;②宋王安石集谢贞、王籍句;③酒店联;④清阮元集唐诗题南昌滕王阁;⑤宋胡寅题黄鹤楼联;⑥佚名题广东潮州韩江酒楼联;⑦近代康有为贺吴佩孚五十大寿联。
其四:①集成语联;②宋王安石对人联;③近代俞志韶赠吴昌硕联;④清周立中题岳阳楼联;⑤现代郁达夫集龚自珍诗自题;⑥佚名题黄鹤

楼联;⑦曹雪芹《红楼梦》中联语。

十二侵

德贯天地;道牟古今。酒逢知己饮;诗向会人吟。以教人者教己;在劳力上劳心。太极两仪生四象;春霄一刻值千金。徒令上将挥神笔;长使英雄泪满襟。志在高山,志在流水;一客荷樵,一客听琴。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其二:山襟水带;虎啸龙吟。钱财如粪土;仁义值千金。岂能尽如人意;但求无愧我心。绣阁团栾同望月;香闺静好对弹琴。犹留正气参天地;永剩丹心照古今。大处看眼,小处着手;群居守口,独居守心。何处招魂,香草还生三户地;当年呵壁,湘流应识九歌心。

其三:倔强犹昔;沉吟至今。饱暖思淫欲;饥寒起盗心。求学将期致用;读书先在虚心。有意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湖山此地曾埋玉;花月其人可铸金。秋月春花,不少佳趣;高山流水,别有知音。我本楚狂人,五岳寻仙不辞远;地犹邹氏邑,万方多难此登临。

以上联依次为:
其一:①佚名题山东曲阜孔庙联;②格言联;③现代陶行知题北京晓庄师范联;④清纪昀对袁枚联;⑤佚名集唐诗,题四川云阳县张飞庙;⑥佚名题武汉古琴台联;⑦明顾宪成题无锡东林书院联。
其二:①佚名题安徽和县霸王祠联;②格言联;③格言联;④纪昀贺牛稔文娶媳联;⑤佚名题浙江温州文天祥祠联;⑥清曾国藩撰格言联;⑦清秦瀛题长沙屈原祠联。
其三:①清屠敬山自题联;②传统格言联;③格言联;④格言联;⑤佚名题杭州西湖苏小小墓联;⑥传统厅堂联;⑦清彭玉麟题泰山万仙楼联。

十三

持山作寿;与佛同龛。骨贵三分铁;心香一簇兰。白马秋风塞上;杏花春雨江南。无求不着看人面;有酒可以留客谈。夫子贤于尧舜远;至诚可与天地参。取静于山,寄情于水;虚怀若竹,清气若兰。有亭翼然,占绿水十分之一;何时闲了,与明月对饮而三。

其二:汝能如此;我何以堪。水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身与杖黎为二;影将明月成三。百年史学推瓯北;万首诗篇爱剑南。鹦鹉能言争似凤?蜘蛛虽巧不如蚕。臣本布衣,未忘勤苦;我有旨蓄,不亚肥甘。洪水横流,淹没汉满蒙回藏;宪章文武,尽是公侯伯子男。

以上联依次为:
其一;①齐白石自寿联;②当代王新华自题联;③徐悲鸿自题联;④明徐渭自题联;⑤佚名题山东曲阜孔庙联;⑥集《兰亭序》字为联;⑦清黄奎光题昆明翠湖海心亭联。
其二:①近代章太炎挽长女(自杀)联;②佚名集宋朱熹诗句题广西桂林朔画山联;③宋秦观自题联;④清陈桓自题联;⑤宋王禹对太守联。⑥清万丈敏题河北谷熟菜熟轩联;⑦佚名讽袁世凯称帝(号洪宪)联。

十四盐

宽以济猛;俭能养廉。人情多冷暖;世态每凉炎。四爱诗文书画;一生苦辣酸甜。除却诗书何有癖;独于山水不能廉。为爱鸟声多种树;因留花气久垂帘。有子有孙,鳏寡孤独;无家无室,柴米油盐。此处既非灵山,毕竟什么世界?其中如无活佛,何用这样庄严。

以上联依次为:①旧厅堂联;②传统格言联;③当代马萧萧自题联;④清鄂尔泰赠法渊若联;⑤佚名自题联;⑥清吴熙载自题联;⑦佚名题浙江绍兴戒珠寺联。

十五咸

此韵较偏。古今以此韵结尾的楹联作品极少,更无名联,故不滥竽充数。


--------------------------------------------------------------------------------

--  作者:知了
--  发布时间:2005-8-3 18:42:42

--  

怎样做对联(一)

  总有新来的联友询问怎样做对联,一时之间也实难回复,在下虽喜欢对联,但对对联的知识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来,特地去网上查了一下,找到这篇文章,转贴过来,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中华书局《文史知识》编辑部在《怎样作对联》一文中,作了系统的归纳。

  现摘录如下:作对联,要合于下列规律:

  (一)上下联的字数必须相等,不能用重复的字。 

  (二)上联的末一句必须是仄声,下一联的末一字必须是平声。

(三)上下联的句式必须一致(词类相当,结构相应)。

  (四)上下联的平仄要相对立,上联要用平声字的地方,下联就得用仄声字,反过来也一样(平:平声字;仄,仄声字,包括上、去、入三声的字)。  

  (五)上下联意思可以相近或相反,可以只说一事,也不妨分说两事。如:

祖国壮山河

人民岁月新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上联的“祖国”、“山河”和下联的“人民”、“岁月”都是名词,上联的末字“壮”和下联的末字“新”,都是形容词,上下相对,平仄协调,内容与形式都与上述的五条规律符合。

  总之,作对联要音韵和谐。语言精炼,合于规律,而又有一定的内容。文字不相对,平仄不协调或把标语口号式的句子分写两行,全不能算是对联。

  对上面的介绍的内容,我们可以归结为“四讲”,即“字数讲相等,字音讲平仄,词语讲对仗,句法讲对称”。

  同时,上下联内容要有一定的联系,但不能雷同或重复,雷同的对句俗称为“合掌对”,如“新年迎五福,春节接三多”,其中的“新年”和“春节”、“迎”和“接”都同意,传统上认为这样的楹联犯制作楹联的大忌。

  对文中“‘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原则,也适用于对联”,是指五、七言诗每句的第一、三、五字,不拘平仄,当用平声字的用了仄声字,或当用仄声字的用了平声字,皆无不可;而每句的第二、四、六字,则须平仄分明,不容更换。皆因一、三、五字平仄移易,读音影响不大,二、四、六字平仄失调,则读之拗口,乃律诗之大忌,用于楹联创作,也是传统楹联作法之大忌。

  以上介绍的是传统楹联的作法及程式,随着对联艺术的逐步成熟和发展,各种新奇的作法跟句式也不断出现,还出现了许多独特的联格,所谓非正宗楹联,是指不过分强调平仄、工仗、用韵的楹联。这种联语作品,长期以来被斥为“非正宗”的楹联作品。其实,从对偶修辞手法孕育了楹联的客观实际看,不拘平仄的楹联与平仄协调的楹联的句式、句法、结构是同时具备的;从贴桃符到贴楹联这一民俗习惯看,不拘平仄的楹联与平仄协调的楹联,也是同时产生和发展的。不拘平仄楹联的写作灵活自由,可以根据实际内容量体裁衣,完全适应推广普通话的新形势,具备强烈的时代感,愈来愈显示出其强大的生命力,正以其直切、朴实、稳重的艺术风格,在联海中闪耀着奇光。

  不拘平仄楹联的格局和程式是:出乎自然,不事雕琢,不拘平仄,不强求工仗乃至以同字相对。因为这种格局、程式和传统的楹联写作格局、程式相悖,故历来不为人们所重视,更是被历代文人墨客所否定,但是,它并没有因此而绝迹,相反,随着时代的发展,越来越显示其强大的生命力。

  在元代,中原红巾军初起之时,写在战旗上的“旗联”是:

虎贲三千,直抵幽燕之地;

龙飞九五,重开大宋之天。

  这副“旗联”充分反映了红巾军浩大的声势和所向无敌的英雄气概。在写作格局和程式上,并不强求工仗,且有同字相对,但其影响极大。在尔后明代中叶刘六、刘七起义时,西路军战旗的旗联仅改“大宋”二字为“混沌”而已:

虎贲三千,直抵幽燕之地;

龙飞九五,重开混沌之天。

  在清末太平天国起义军占领南京之后,在龙凤殿两旁柱子上又见到了这副楹联的身影,只不过仍是更易二字:

虎贲三千,直抵幽燕之地;

龙飞九五,重开尧舜之天。

  在清朝,据梁章钜《楹联丛话·格言》载,胡可泉知苏州,揭一联于门外,联语是:

相面者,算命者,打抽丰者,各请免见;

撑厅者,铺堂者,撞太岁者,俱听访拿。

  这说明那种不强求工仗,且有同字相对的楹联,当时在官厅衙门亦有所张贴。又据徐珂《清稗类钞·文学类·纪文达所见马神庙联》载云:“纪文达在京师,尝偕友过马神庙。庙门左掩一扇,上有联云:‘左手牵来千里马。’友谓文达曰:‘且勿观下联,试各思之。’文达曰:‘下联当为前身终是九方皋。’及审视,乃右手牵来千里驹也。”

  这段记载再次说明,以不拘平仄、不事雕琢、不强求不仗的格局和程式去创作楹联是很常见的。这一般有两种情况:一是民间那些文化水平不高的人,此手居多,像上举的“左手”、“右手”联即是;二是文人雅士,为准确表示自己的联作主旨,不愿受传统的楹联写作格局和程式的束缚,明知违律而有意为之。

  但总起来讲,这种不拘平仄的楹联在过去是难登大雅之堂的,“五四”运动之后,新文化运动冲击了整个学术文化界,这种楹联逐渐多了起来,并为人们所接受,一些名人也开始创作这种联语。比如我们现在在许多学校常见到这样一副联语: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

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这是1944年12月郭沫若为南京晓庄师范校园内陶行知先生墓门所题写的楹联。再如,1930年12月,红军总前委在宁都县召开军民誓师大会时,毛泽东在主席台两旁亲撰一联:

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游击战里操胜算;

大步进退,诱敌深入,集中兵力,各个击破,运动战中歼敌人。

  综上所述,这种不拘平仄的楹联,给联苑带来新的气象,是应该予以充分肯定和推荐的,正如哈哈在说诗中所提倡用今音今韵作旧体诗词一样,也应该提倡用灵活的格式撰写传统的楹联。


--------------------------------------------------------------------------------

--  作者:知了
--  发布时间:2005-8-3 18:44:26

--  

怎样做对联(二)

下面是一些传统对联的制作方法:
  一、叠字
  叠字,又名“重言”,系指由两个相同的字组成的词语。人们在创作楹联时,常常将叠字运用于联语创作的方法,就是叠字法。用叠字法作楹联,可以生动地表现楹联的意境,语音上和谐悦耳,节奏明朗,韵律协调,具有个情达意的形象性,因而可以增强楹联的艺术魅力,获得特定的表达效果。在楹联创作中,叠字法的运用是非常广泛的,几乎随处可见。比如:
  风风雨雨,暖暖寒寒,处处寻寻觅觅。 莺莺燕燕,花花叶叶,卿卿暮暮朝朝;
  这是苏州网师园的一副叠字楹联,上联化用李清照词《声声慢》,使联语独具特色。全联从纵和横的角度描写了该园山重水复、鸟语花香的美景和游客流连忘返、恋人们卿卿我我的境况。该联读来声韵铿锵,语句含义丰富深长,为游人增添了无限情趣。再如:
  南南北北,文文武武,争争斗斗,时时杀杀砍砍,搜搜刮刮,看看干干净净;
  户户家家,女女男男,孤孤寡寡,处处惊惊慌慌,哭哭啼啼,真真凄凄惨惨。
  这副楹联在解放前流传一时,它形象地嘲讽了国民党统治下旧中国的凄惨景象,把当时的社会现实暴露无遗。
  叠字联将同一个字接连叠用,其势似穿珠成串,在节奏上可产生明显的音律效果。请看俞樾做的这副杭州九洞十八溪联:
  重重叠叠山,曲曲环环路; 高高下下树,叮叮咚咚泉。

  作者将四个形容词“重叠、曲环、高下、叮咚”进行了特殊处理,效果便发生了很大变化,感觉清澈,情景宜人。
  再如大家十分熟悉的西湖联:
  山山水水,处处明明秀秀; 晴晴雨雨,时时好好奇奇。
  联句立意新颖,用字娇嫩,将此联用于西湖这一特定景观之中,非常自然、贴切。西湖美景如在眼帘,使游人留连忘返,陶醉于山光水色之中。

  二、反复
  为了加强楹联的语气,以突出联意,加深联语的深度和广度,把所要叙述的事物表达的更加形象生动,将同样一个或几个字在楹联中间隔地运用或者重复地运用,使之既紧相连结而意义不尽相同的一种作联方法,称之为反复法。反复法作的楹联,有时是联意的反复,有时是用字的反复,但决不是重复。如:
  在新城,演新戏,欢迎新同志,迎接新胜利; 除旧貌,破旧习,打倒旧军阀,摧毁旧世界。
  据《井冈山的武装割据--革命历史资料丛书之二》所载,这是1928年12月11日,红五军到达宁冈县新城,在欢庆红四军和红五军会师的万人大会上,讲台两侧贴的楹联。这副楹联上联反复用了四个“新”字,使欢迎新战友的气氛更加热烈;下联反复用了四个“旧”字,表达了红军战士摧毁旧世界的坚强决心。再如:
  好领导,好政策,好形势,好上加好; 富国家,富集体,富社员,富了又富。
  这副楹联“好”字、“富”字反复出现了五次,使联意层层深入,把农村出现的好形势及出现这种形势的原因说得清清楚楚,深刻透彻。又如:
  开关早,关关迟,迎过客过关; 出对易,对对难,请先生先对。
  这副楹联看似平常,实则暗藏机巧。其中“关”字与“对”字均为复字,而“关关”与“对对”又貌似叠字,其实前一个“关”与“对”是作动词用,后一个“关”与“对”是作名词用,意义各不相同,整副楹联叙事简明又富有情趣。
  也有几个字在联语中间间隔地出现的。如:
  三十年前,县考无名,府考无名,道考无名,人眼不开天眼见;
  八十日里,乡试第一,京试第一,殿试第一,蓝袍脱下紫袍归。
  相传清朝大余县有个戴衢亨,勤奋好学,才华颇高,可因县官不识才,到30余岁连个秀才也没捞到。他的朋友出于义愤为他买了个秀才,得以取得乡试资格。在80天里,他由乡试到京试再到殿试,连中三元,被点为状元,衣锦归乡,感慨之余,写下了这副楹联。联语中“考无名”与“试第一”各自间隔出现三次,形象地表述了自己仕宦途中的坎坷经历,同时警告了那些玩忽职守、埋没人才的官吏,堪称联坛佳话,联中上品。


--------------------------------------------------------------------------------

--  作者:知了
--  发布时间:2005-8-3 18:46:02

--  
三、复叠
  在同一联语中,既用叠字又用反复的制联方法称为复叠法。用复叠法写作的楹联往往能兼有复字法和叠字法的艺术效果。
  请看下联:
  年年难过年年过; 处处无家处处家。
  这是在旧社会流传很广的一副对联,联中的“年年”、“处处”为叠字,“过”、“家”为复字,这副楹联把旧社会穷苦人流离失所的痛苦处境和对旧社会的不满与抗议充分地表达在联语的字里行间。
  再看下联:
  军阀跑,国防跑,富绅跑,跑跑跑,看着跑垮刮民党; 工人来,农民来,士兵来,来来来,共同来建苏维埃。
  这副楹联相传是一个私塾先生所写。联语通过“跑”字和“来”字间隔出现和重叠运用,对革命形势的发展作了高度形象的概括,这是一副通俗易懂,思想性、艺术性俱佳的上乘之作。
  请看下联:
  松声竹声钟馨声,声声自在;山色水色烟霞色,色色皆空。
  这是吴忠礼题南京弘济寺的一副对联。作者在创作中将复字法和叠字法重复使用,上联突出一“声”字,下联突出一“色”字,既是写景,又是写情,楹联虽短而寓意深刻,与浙江天台山方广寺“风声水声虫声鸟声梵呗声,总和三百六十击钟鼓声,无声不寂;月色山色草色树色云霞色,更兼四万八千丈峰峦色,有色皆空”的长联有异曲同工之妙。
  四、顶真
  顶真法又叫联珠法,是将前一句或前一节奏的尾字又作为后一句或后一节奏的首字,使两个音节或两个句子首尾相连,前后承接,产生上递下接的效果,好像串珠子似的一种制联方法。用顶真法创制的联语,要做到语句递接紧凑、生动明快方为佳联。顶真与叠字形式相仿但本质却不同,顶真可以是一个单字,也可以是一个复词或词组,既可以一次使用,也可以重复使用。
  请看下联:
  寿禄比南山,山不老,老福人,人杰年丰,丰衣足食,食的珍肴美味,位列三台,台享荣华宝贵,贵有稀客,客多是理,理正言顺也;
  晦气如东海,海真大,大贪鬼,鬼面兽心,心术不端,端是财痞杂种,终必一死,死无下葬墓地,地伏饿狼,狼撕其身,身败名裂哉!

  相传这副楹联的上联是个好吹牛拍马的富家子弟给一个大富翁送的寿联。做寿之日无人能对下联,喜得富翁眉开眼笑。一个穷秀才见了上联,即对出下联,叫一小孩送上,气得富翁七窍生烟,寿席不欢而散。这副楹联的上下联都是采用顶真法创制的,联语象一条环环相扣的链子,上联把富翁捧上了天,下联却把富翁骂得狗血喷头,死有余辜,令人拍手称快。
  请看一副风景联:
  听雨雨住,住听雨楼边,住听雨声,声滴滴,听、听、听; 观潮潮来,来观潮阁上,来观潮浪,浪涛涛,观、观、观。
  这副顶真对,既有句内顶真,又有分句之间的顶真。上联妙用一字两义,“住”一作“停止”,一作“住宿”,把听雨观潮之妙趣随着语意的跳跃尽纳联中。
  下面一副戏台联堪称顶真联中的佳品:
  看我非我,我看我,我也非我; 装谁象谁,谁装谁,谁就象谁。
  这副顶真楹联概括力极强,仅用了八个字,就把戏剧演员忘掉自我、逼真肖人的精彩表演描述出来了,该联对仗工稳,精巧风趣,联意隽永,是一副绝妙戏联。

--------------------------------------------------------------------------------

--  作者:知了
--  发布时间:2005-8-3 18:47:23

--  
五、析字
  在楹联创作中,将楹联中的汉字的形体分拆或合并,巧妙地制作联语的一种方法叫拆拼法。用拆拼法制作的联语,既要保持楹联原有的对仗特点,又要受所拆拼的字的形体结构的严格约束,因而在制作时有一定难度。但是制得好的拆拼楹联,能使语言曲折有致,而又耐人咀嚼,有如用拆拼法所制作的谜语一样,富于趣味性。好的拆拼楹联实有画龙点睛之妙,从而使联语达到某种特殊的艺术效果。析字包括拆字和合字两种形式。
  1.拆字
  就是将一个或数个独立的汉字折成若干个独立的汉字,并用所拆之字完成和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如:
  鸿是江边鸟; 蚕为天下虫。
  鸿是由江、鸟二字组成,蚕是由天、虫二字组成。一是左右结构,一是上下结构。一作鸟,一作虫,江对天,可为严对之例。
  请看下联:
  鳳山山出鳳,鳳非凡鸟; 龙口口回龙,龙本宠身。
  相传出句是广西凤山县第八代土官之女韦小姐所撰。其人才貌过人,及笄之年,求婚者络绎不绝,韦小姐想觅一匹配郎君,遂出上联征偶。求婚者绞尽脑汁,却无一应对,故此韦小姐也遗憾终身而命归九泉。上联以当地地名出句,环环相扣,又将“出”、“鳳”析出。由二三字组成第四字,第五字又与第一、第六字相同,八、九两字合起来又构成第六字。下联为今人所作,龙口为山东一市名,以龙对凤,对工得体,有龙凤呈祥之意。回字又析出两口字,同出句相比有异曲同工之妙。“宠身”所指“龙”字,比较上联,不失风采,可谓出句之佳对。


一般拆字联多将所拆之字嵌入联内,使人一目了然。但也有不嵌所拆之字,暗藏机关,需要细心琢磨,方悟其意。如下联:

  本非正人,装作雷公模样,却少三分面目; 惯开私卯,会打银子主意,绝无一点良心。

  相传清朝同治年间,四川某县县官姓柳名儒卿者,欺上瞒下,横行不法,人称其为“柳剥皮”。有人便用他的名字作了这样一副拆拼式楹联送给他。上联拆隐“儒”字,因为“儒”字可拆为“亻、雨、而”三部分:“亻”--非正人,雨--装作雷公模样,而--却少三分面目(面去三为而);下联拆隐“卿”字,“卿”字可拆为“卯、艮”两部分,“卯”--惯开私卯,“艮”--绝无一点良心(良去点与艮近似)。借对“儒卿”二字的拆析与描划,贬斥“儒卿”的阴险歹毒,字字句句鞭挞入里。这副楹联既是一则谜语,也是拆拼联中的绝妙之作。

--------------------------------------------------------------------------------

--  作者:知了
--  发布时间:2005-8-3 18:48:44

--  
2.合字

就是将两个或若干个汉字合成一个字,做到内容贯通并将所组合的文字巧妙地组成联句。如:

日在东,月在西,天上生成明字;女居左,子居右,世间配成好人。

  此联最大的特点是自然舒展,不牵强,不做作,字面和现实十分贴切,耐人品味。

  下联是乾隆和纪昀的一副应答联:

  心口十思,思子思妻思父母; 寸身言谢,谢天谢地谢君王。
  据说乾隆察觉纪昀有思家之意,便出上联试探他。纪昀以实奏闻,以对句相答。
  在析字联中,有时将拆字与合字用于同一联中,达到更为巧妙的艺术效果。如下联:
  张长弓,骑奇马,单戈独戰;嫁家女,孕乃子,生男曰甥。
  上联拆拼“张、骑”二字又合并“戰”字,下联拆拼“嫁、孕”二字又合并“甥”字,分别表现了驰骋疆场和儿女情长的两种场面,富于趣味性和艺术魅力

  六、镶嵌
  为了表达某种特定的意义,以达到某种特定的创作目的和获得特定的艺术效果,人们在写作楹联时,经常把某些特定的字词,诸如人名、地名、数字、方位以及所写的事件或中心词等,巧妙而自然地嵌入联语,这种创作方法称为镶嵌法。镶嵌法是联语创作中特殊而又常用的一种方法。此法因其精巧,创作难度颇大;因其别具雅趣,深受世人喜爱;因其用处较多,人们愿知难而进。古来颇多佳作传世。

 一、镶嵌联的使用范围及其基本内容
 镶嵌联的使用范围极为广泛,内容十分丰富,现撷取数例,以现一斑。
 1.镶嵌节气
  天气大寒,霜降屋檐成小雪;日光端午,清明水底见重阳。

  此联描绘了“大寒”和“端午”时节的自然景象,上联镶嵌“大寒”、“霜降”、“小雪”三个农事节气,下联镶嵌“端午”、“清明”、“重阳”三个农时节日,别有一番情趣。

  2.镶嵌姓字

  鱼游万孔秋江冷; 柏成林丛夏岳高。

  此联描绘的是一幅秋景,全部是用姓字镶嵌而成。

  3.镶嵌序数

  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圭爻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此联以一至十的序数镶入上联,以东西南北中和金木水火土嵌入下联,把诸葛亮一生的主要功绩纳入一副楹联之中,实在高妙。
 4.镶嵌方位
 坐南朝北吃西瓜,皮向东放;由上向下读左传,书往右翻。

 在镶嵌序数联中我们已经欣赏到“方位联”之妙,而这一副纯是方位之对。传说旧时张、李两考生在炎夏苦读,暑热难当,乃共食一瓜,张生出上联。

描绘自己吃瓜的情态;李生一时难以对上,后展书触情,回敬下联,描绘自己读书的情景,以供笑乐。联语对仗工整,堪称佳作。  

5.镶嵌药名

  白头翁,持大戟,跨海马,与木贼、草寇战百合,旋复回朝,不愧将军国老;红娘子,插金簪,戴银花,比牡丹、芍药胜五倍,苁蓉出阁,宛若云母天仙。

 该联镶嵌了十多种药名,借药名以叙事抒情,风雅别致,诙谐多趣。

 6.镶嵌年号
顺泰康宁雍然乾德嘉千古;治平熙世正是隆恩庆万年。
 此联相传为清朝嘉庆年间一个叫李绍仿的状元所写,联中镶嵌了自顺治至嘉庆历朝的年号,上下相连,颇显才气。
 7.镶嵌名称

 桂省府数次搬迁,宜山不宜,都安不安,百色百变,从此凌云直上,安居乐业;四战区再度撤退,向华失向,夏威失威,云淞云散,盼望龙光反照,气煞健生。

 该联真实地记述了1944年的一段历史事实,上联镶入宜山、都安、百色、凌云、乐业等地名,下联嵌入向华(第四战区司令官张发奎)、夏威(桂系将领)、云淞(桂林卫戍司令韦云淞)、龙光(驻防钦州、防城一线的邓龙光)、健生(白崇禧)等人名,将日寇南进时广西省政府一搬再搬的地点和国民党将领一败再败的狼狈相清晰地勾勒出来,对仗工整,切中时弊,嘲讽怒骂的愤懑之情跃然纸上。
 8.镶嵌偏旁部首
 烟锁池塘柳;炮镇海城楼。

  用相同的偏旁部首镶嵌于楹联之中,其局限性很大,但一旦写作成功,则趣味性浓郁。这副楹联的上下联偏旁分别以“金、木、水、火、土”五行相对应,常被人们称作绝对。

  二、镶嵌联制作的基本形式
 镶嵌联的格式很多,主要有整嵌、横嵌、竖嵌等十二种,举例分述如下:

  1.整镶

  所谓整镶,移是将所要镶嵌的名称在每一联中占一个位置,不能拆开,使其具有整体性。如:
  前年杀吴禄贞,去年杀张振武,今年杀宋教仕; 你说是洪述祖,他说是赵秉钧,我说是袁世凯。
  这是章太炎先生目睹袁世凯篡政后,对辛亥革命党人残酷镇压而深表愤慨之作。全联别出心裁,交错纵横地整镶了六个人的名字,把最为典型的历史事件穿插在楹联之中,构思精巧,使袁世凯之面目暴露无遗。

  2.横嵌

  所谓横嵌,就是将所要镶嵌的名称,予以分拆后镶嵌于一联之内。如:
  王师岂无能,啸聚山林,风(峰)声鹤唳,敌寇未来先丧胆; 程度果合格,汝图宝贵,淮(怀)安旦夕,人民生死不关心。
  抗战时期,国民党鄂东挺进军第十七纵队司令程汝怀、副司令王啸峰,不仅不抗日,反而把枪口对着八路军。有一文人志士,用横嵌的方法,把他们二人的名字拆开嵌入联中,给以辛辣的讽刺和有力的鞭挞。


--------------------------------------------------------------------------------

--  作者:知了
--  发布时间:2005-8-3 18:50:03

--  
怎样做对联(三) 3.竖嵌
   所谓竖嵌,就是将所要镶嵌的名称分拆开后,分别镶嵌于上下联中。竖嵌的样式颇多,简单地分有首嵌、腹嵌和尾嵌三种。有的地方考虑楹联与律诗和诗钟的某种联系,根据所镶嵌的字在上下联中的位置情况,细分为13个格,并借助动物形体部位,将有的格予以十分形象生动的命名。运用这些格式,将竖嵌联制作的浑然天成,不着痕迹,方为上乘佳作。


  鹤顶格

  鹤顶格又称“冠头格”、“凤顶格”、“丹顶格”、“顶头格”、“藏头格”等,是把要镶嵌的文字,按顺序分别镶嵌于上下联语开头的格式。运用鹤顶格能使所镶嵌的文字突出显眼,故此较后面诸格更为人们所常用。如:

  明月有情常照我; 清风无事乱翻书。

  这是清初时有人写的一副楹联,当时反清复明的斗争以各种各样的方式存在,作者有意在这副联语之首镶嵌“明”、“清”两字,一褒一贬,显而易见。

 ●燕颔格

  燕颔格是把所要镶嵌的文字,按顺序分别镶嵌在上下联语第二字的位置。如:

  修竹千竿,横拖直扫,扫金扫银扫国币;小轩一角,日煮夜烹,烹鱼烹肉烹民膏。

  刘竹轩任反动县长时,因其生活荒淫,作恶多端,日积民愤,某文人将其名“竹轩”分别镶嵌于上下联第二字的位置,用语直切地痛加揭露贬斥之。

 ●鸢肩格

  鸢肩格将所要镶嵌的文字顺序镶嵌于上下联语的第三字。如:

  调将翠黛眉偷画; 吟到荷花口有香。

  这是某位文人为一名叫“翠荷”的女子所题楹联,作者将其名字巧嵌于上下联的第三字,语显新奇。

  ●蜂腰格

  蜂腰格是将要镶嵌的文字顺序镶嵌于上下联语中间的一种镶嵌格式,其具体字数随联语字数不同而不同。如:

  莫学芙蓉空有面; 应笑芬芳发自心。
  这是1940年郭沫若写给侄媳魏蓉芳的楹联。联语巧嵌“蓉芳”二字,并富有哲理。

  ●鹤膝格

  鹤膝格又称作鹤尾格,是指把所要镶嵌的文字,按顺序镶嵌在上下联语第五字的一种格式。如:
  鸭摸螺蛳张瘪口; 狗咬皮条扬偏头。
  这副楹联表面上是描写鸭吃田螺和狗咬皮条的形态,实为张、杨二人互相戏谑而作的联语,上联嵌张,下联嵌杨(杨扬同音),互相打趣、斗智。

 ●凫胫格

 凫胫格,又叫雁翎格,是把要镶嵌的文字顺序镶嵌在上下联的第六字。如:
 泗水文章流紫水; 尼山木铎振荆山。

 太平天国首领之一冯云山筹划起义时,曾在广西桂平紫荆山以教私塾为掩护,他运用凫胫格的形式将“紫荆”二字嵌于联中,并将这副楹联书写在孔子牌位两旁,以展示自己的理想和抱负。

 ●雁足格
  雁足格,又谓之“藏尾格”、“凤尾格”、“脱靴格”等,是把要镶嵌的文字顺序镶嵌在上下联语末尾的一种格式。它也比较突出显眼,运用者颇多。如:
 士不忘丧其元; 公胡为改其度。
 李元度系曾国藩的部将,屡为太平军所击败。在衢州一役,李军伤亡惨重,有人将其名嵌于联尾,作此联以嘲讽之。

 ●魁斗格
  所谓魁斗格,是将所要镶嵌的字顺序嵌于上联的联首和下联的联尾的一种镶嵌格式。如:
  小楼一夜听春雨; 姐妹花开月月红。
 此联既暗隐人名“小红”于联中,又描绘了春天多雨、百花繁茂的景象,颇具情趣。

  ●蝉联格
蝉联格与魁斗格相反,是将所要镶嵌的字顺序嵌于上联的联尾和下联的联首。如:
 香如兰蕙温如玉; 云想衣裳花想容。

 此联镶人名“玉云”于联尾联首,虽系相赠之戏作,但比喻、手法的巧用,使联语颇富浪漫色彩。

 ●云泥格

  所谓云泥格,是指将所要镶嵌的字,顺序镶嵌于上联的第二字和下联的倒数第二字的一种镶嵌格式。如:

  饮酒愿人容我醉; 怡情与子赏花开。

  此联一说饮酒,一道赏花,“酒、花”二字分嵌于上下联中,更能加深读者对联意的理解。

 ●碎锦格

  与上所述诸格顺序镶嵌不同,碎锦格是将所要镶嵌的字不拘次序地镶嵌在上下联的适当位置中,且上下联镶嵌的字,也不一定要相对或相等。如:

  四壁图书三尽剑; 半月行李一张琴。
  该联交叉镶嵌“张三李四”,不愧碎锦格之佳作。

 ●晦明格
  所谓晦明格,是指将所要镶嵌的字,在上联暗示,下联明嵌;或者上联明嵌,下联暗示的一种镶嵌格式。如刘振威先生所作一联:

  携酒与鱼游赤壁; 随蜂伴蝶赏东篱。
上联明嵌一“酒”字,下联借“蜂”、“蝶”、“东篱”隐示一“花”字,一明一晦,令人回味。

  上述诸联除单独运用外,还可以综合运用。比如蔡锷将军赠“小凤仙”一联,便合用了“鹤膝格”与“雁足格”:
  有美一人凤兮凤;与卿同梦仙乎仙。

  竖镶除了上述种种格式外,还有一种插嵌,是将多个要镶嵌的字,有规则插入联语之中,像前面所举的镶嵌年号联就是典型的一例。
4.递嵌
  所谓递嵌,是指将一个名称顺次在上下联中横嵌一部分,使上下联横嵌之名合起来才成系统的一种镶嵌方式。如:

民犹是也,国犹是也,何分南北?总而言之,统而言之,不是东西!

 这副楹联顺次递嵌“民国总统”,针对袁世凯篡夺辛亥革命成果,做了窃国大总统,骂他不是个东西。

5.省嵌

  所谓省嵌,就是将一个名词的主要部分镶嵌于联中的一种镶嵌格式。如:
  博济群伦挺身为民主,惊传凶讯增悲痛;发扬正义飞楫载和平,岂意黑茶赋招魂。
  1946年4月8日,博古、叶挺、邓发、王若飞等一行13人由重庆回延安途中,不幸飞机在山西兴县黑茶山失事。噩耗传来,全国震悼,该联是八路军西安情报处的同志写的一副楹联,联中的“博、挺、发、飞”分别为上述四人名之省嵌。

 6.叠嵌
 所谓叠嵌,就是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名称交叉重叠地镶嵌于联语中的一种镶嵌方式。如:

  冬夜灯下,夏侯氏读《春秋传》; 东门楼上,南京人唱《北西厢》。

  在这副楹联中,“春秋”交叉重叠共用,它一作“春夏秋冬”中的“春秋”,一作书名《春秋传》中的“春秋”;“北西”同理,一作方位中的“北西”,一作杂剧剧名《北西厢》中的“北西”,《北西厢》即《西厢记》,因后来李日华作《南西厢记》,便有人称王实甫所作为《北西厢》。

  7.暗嵌

  所谓暗嵌,是指将所要镶嵌之名改变形式镶嵌于联中的一种镶嵌方式。如:

  少目焉能评文字; 欠金岂可望功名。横披:口大欺天

 清朝乾隆年间,直隶学士吴省钦主持乡试,贪脏受贿,录取不才。落第生员愤而在试场门口贴出此联。上联暗嵌“省”字(少目合而为省),下联暗嵌“钦”字(欠金合而为钦),横披暗嵌“吴”字(口天合而为吴)。联语使吴省钦的劣迹昭然若揭,声名狼迹,引起全城轰动。

8.对嵌

  所谓对嵌,是指在上下联中均镶嵌名称的一种镶嵌方式,上面所列举的嵌名联皆是,不再重复。

 9.单嵌
 顾名思义,单嵌就是只在上联或下联中镶嵌名称。如:
 人自玉堂来,吏亦称仙原不俗;神从金马至,民能使富莫忧贫。
 这副楹联传为林则徐赠到云南富民县作官者叶某的,联语仅在下联中镶嵌“富”、“民”二字,以扣合县名。

 10.顺嵌
 所谓顺嵌,是指将名称从右到左(对联右为上联)、从上到下镶嵌于联中的一种镶嵌方式。如:
  才子重文章,凭他二赋八诗,都争传苏东坡西游赤壁; 英雄造时势,待我三年两载,必艳说湖南客小住黄州。
  这是黄州苏东坡纪念馆二赋堂前圆柱上所悬黄兴撰写的楹联,联中顺次镶嵌着“苏东坡游赤壁”、“湖南客住黄州”,古今对比,气势不凡。
 11.反嵌
 所谓反嵌,是指将名称不按从右到左、从上到下的次序镶嵌,而是反序镶嵌。如:
 一丛人影三弓地; 四面和风二月天。
 这副楹联中镶嵌“天地人”和“一二三四”,只有借助倒读、反读才能读出所镶嵌的文字。



  12.综合嵌



  综合镶嵌,就是几种镶嵌方式的综合运用。比如:

  韩愈送穷,刘伶醉酒; 江淹作赋,王粲登楼。



  这副楹联综合运用了整嵌和竖嵌两种方式,在整嵌了四个文豪大名的同时,不露痕迹地兼用了竖嵌中的“鹤顶格”和“凤尾格”,在联首和联尾嵌入了“韩江酒楼”,达到了炉火纯青的艺术高度。



  七、加减



  由于某种需要,将某副楹联的上下联增加或减少一些字词或笔划,使联意发生变化,造成新的意境,组成新的楹联,这种制联方法叫做加减法。这种作联的方法在某些特定的场合时常出现,所撰楹联多含有诙谐、戏谑、讽刺意味。



  1.加字



  又称续字。传说有一年除夕王羲之连续写了多副春联均被人揭走,最后撰一联贴于门上:



  福无双至; 祸不单行。



  因联语不吉利才没有被人揭走,晚上王羲之又在上下联后各添三字,大家在春节早上见到的春联就变成了:



  福无双至今日至; 祸不单行昨夜行。



  还有一个传说。明朝才子解缙未成名时,住所与一富翁家的竹林相对。除夕,他在门上贴了一副春联:



  门对千根竹; 家藏万卷书。



  富翁见状大怒,心想我家的竹园岂容他人借用?便令家人将竹子砍掉一截。解缙自知其意,便在上下联各添一字:



  门对千根竹短; 家藏万卷书长。



  富翁见之,更加恼火,干脆把竹根也刨掉了。解缙只觉好笑,便把楹联又添二字:



  门对千根竹短无;家藏万卷书长有。



  任凭富翁将竹砍短、除根,楹联依景而变,只气得富翁目瞪口呆,无计可施。此联两次加字,实属不易。用加减法制作楹联要求联意不做作,不牵强,字生趣,意通神。



  2.加笔划



  相传有一仕宦人家,父子俩有权有势,横行乡里,老百姓对他们敢怒而不敢言。父子俩都买了进士,婆媳均封夫人,为了光宗耀祖,装点门面,便在门上挂出一副楹联:



  父进士,子进士,父子皆进士;婆夫人,媳夫人,婆媳均夫人。



  门对刚刚贴出,便有人乘其不注意时通过改增笔划,变成了另一副楹联:



  父进土,子进土,父子皆进土; 婆失夫,媳失夫,婆媳均失夫。

  如此一改,内容便大相径庭,父子俩也只有自叹倒霉而已。



  3.减字



  楹联的针对性楹强,不能轻易混淆。传说旧时有一家人家结婚,把丧联“流水夕阳千古恨,春露秋霜百年愁”错贴于喜堂之上,客人一见,无不惊异,因碍于情面又不便明说。当新娘来到喜堂见此联时,不免暗中叫苦,但她灵机一动,来到丧联旁,将上下联尾各截去一字,丧联立刻变成下面的喜联:



  流水夕阳千古; 春露秋霜百年。



  类似这样加减字词的故事,在民间广有流传。


--------------------------------------------------------------------------------

--  作者:知了
--  发布时间:2005-8-3 18:52:32

--  
怎么做对联(五) 2.设问求答
  请看梁启超答对张之洞联:

   四水江第一,四时夏第二,先生居江夏,谁是第一,谁是第二?三教儒在前,三才人在后,小子本儒人,何敢在前,何敢在后!



  梁启超在武昌讲学时,坐镇武昌的湖广总督张之洞以“礼贤下士”的客套话出上联设问求答,锋芒显露,咄咄逼人。对此,梁启超不卑不亢,避其锋芒,含蓄作答,以柔克刚,真不愧联坛高手。



  3.设问不答



  请看下联:



  磨砺以须,问天下头颅几许? 及锋而试,看老子手段如何?



  该联相传为石达开所作,上下联全是反诘语气,诙谐风趣,虽没有明确作答,然其乐观豪迈、气势凛然的联语本身就寓答案于其中了。



  再看董其昌题杭州西飞来峰联:



  泉自几时冷起; 峰从何处飞来。



  作者以西湖景物落笔,全盘提出疑问。这种方式常给人以朦胧神秘的色彩,把答案留给读者,使人们产生无尽的悬念。



  十三、反问



  为强调某一观念或结论的正确,故意以反问的形式把本意托出,令人注意,使读者从句中找到答案,这种制联方法叫反问法。反问的目的在于给读者以艺术的感染。



  请看邓小平同志为士兵所撰联:



  列为无产者; 宁不革命乎。



  此联采用流水对,仅十字,并在联中嵌“列宁”二字,充分表现了作者远大的胸怀和坚定的信念。作者运用了否定句询问的形式表示肯定的答案,为反问句式的另一种。



  再看下联:



  不受几番磨炼; 怎成一段锋芒。



  下面这副对联也属此种形式:



  经忏可超生,难道阎王怕和尚? 纸钱能赎命,分明菩萨是赃官!



  另一种形式则是用肯定的询问式,表示否定的答案。如:

  除却诗书何所癖;



  独于山水不能廉。 许德衍挽陶行知联:



  教育做合一,若干年来,倡导生活教育,身体力行,论功岂止武训第二;智仁勇兼备,胜利前后,呼号和平民主,赴汤蹈火,说死实与李闻为三。



  此联紧扣逝者事迹,所引对比人物十分贴切。此句联属反对,增加了被答者的份量和位置。



  反问法与设问法有相通之处,不同的是一为正面提问,一为反问,故也有人将二法合为一法,通称“设问法”。



  十四、双关



  双关法是利用汉字的特点,巧用汉字的字、音、义的相同相异之差别而组成字面与字音,形成言此而及彼的语言效果,两者在形式上虽然平行,但在意义上却有主次之分。双关的形式主要有谐音、借义两种。用好双关,可增加对联的趣味和深度。



  1.谐音



  谐音法就是利用汉字中同音字词较多的特点,使联语语意双关,一联多意,既可以从字面上理解,又可以联想出更深层意思的制联方法。用谐音法制作的楹联,联谜兼备,别具情趣。如:



  普天同庆,当庆当庆当当庆; 举国若狂,且狂且狂且且狂。



  此联以“当庆、且狂”谐锣鼓之声,使人在吟诵之时,有如身临锣鼓喧天的欢乐气氛之中。欣赏这样的楹联,谐趣无穷。再如:



  因荷而得藕;有杏不须梅。



  据传,这是明代宰相李贤在招婿前与陈敏政的一次测试应答对。李贤指着桌上的果品出上句,陈敏政马上领会其意,随口答出下联。此联以“荷、藕、杏、梅”与“何、偶、幸、媒”谐音的特点,隐含另一层意思是“因何而得偶?有幸不须媒”。一谈蔬果花卉,一谈人事姻缘,联意隽永,引人入胜。又如:



  莲子心中苦;梨儿腹内酸。



  该联相传为金圣叹在刑场离别子女时所作。联语表面意思是写莲心之苦、梨核之酸,实际上是以“莲”谐音“怜”和“连”,寓含“可怜”、“连累”之意;以“梨”谐音“离”,寓含“离别”之意,全联意为“怜子心中苦,离儿腹内酸”。准确、形象、生动地表现了父子刑场离别时的心情,确为对偶精工、文辞优美的佳联。



  2.借义



  利用汉语中一个字或词语有不种含义的特点制联,同时表示两种事物的制联方法乃借义法。用这种方法制成的联语,一般用在某些特定的场,一词二意,启人联想,发人深思。如:



  虚心成大器; 劲节见奇才。



  这是在竹器店中常见到的一副联语。联中的“虚心”、“劲节”既言竹器,也喻人的品格德行,联语简洁却富于哲理。又如:



  龙井泉多奇味; 武夷茶发异香。

  这是一副茶叶店联,其中的“龙井”、“武夷”既是地名又是茶名,既描绘了龙井、武夷两地的特点,又指明了店中名茶,使人见而思饮。再如:



  稻粱菽,麦黍稷,许多杂种,不知谁是先生? 诗书易,礼春秋,皆是正经,何必问及老子!



  这是一副应答联,有人出上联讽刺老师,联中“杂种”、“先生”语意双关,问得可谓尖酸刻薄;但“先生”不急不恼,以“正经”、“老子”的双层语意,堂而皇之地回敬了讽刺者,可谓妙语天成。



  十五、同音



  同音法即同音异字法,又称异混,它跟谐音法一样,都是建立在汉字特有的同音多字基础上的,与谐音法不同的是,它是将几个字形、字义不同而读音相同的字用于同一副楹联之中,从而使联语具有组合精巧、构思奇特、风趣别致的艺术魅力。此种方法听起来难以分辨,看起来一目了然。常见的同音异字法楹联有如下几种样式:



  1.同音异字叠韵连用



  饥鸡盗稻童筒打; 暑鼠凉梁客咳惊。



  这副楹联写的是生活中的趣事,因其制作难度较大,常将其附会于名人雅士。有一种说法是:李调元一次正与农家大嫂谈天说地,一群鸡跑来啄食晒场上的稻子,两个挥舞竹筒的小孩把鸡赶走了。大嫂见状,便出上联请李调元答对。正在李感到为难时,偶然发现屋梁上一只正东张西望的老鼠被他的咳嗽惊跑了,他心中一动,对出了下联。这副对联构思精巧,情趣盎然,特别是六组同音字字义各异,对仗工稳,是一副绝妙的同音异字对联。还有人添加事例,将此联加以扩充,如:



  暑鼠凉梁,唤匠描猫惊暑鼠;饥鸡盗稻,呼童拾石打饥鸡。



  暑鼠凉梁,请画师笔壁描猫惊暑鼠; 饥鸡盗稻,呼童子沿檐拾石打饥鸡。



  2.同音异字、双声、叠韵间用



  嫂扫乱柴呼叔束; 姨移破桶叫姑箍。



  这副楹联写的也是生活中的两件烦事,联中的“嫂扫”、“叔束”、“姨移”、“姑箍”皆为双声兼叠韵,相间出现于联语中,则生发出奇趣,使联语的娱乐性和趣味性油然而生。



  3.同音异字间用



  天心阁,阁落鸽,鸽飞阁未飞;水陆洲,洲停舟,舟行洲不行。



  这副楹联中的“阁”与“鸽”、“洲”与“舟”同音异字相间使用,使楹联产生回环反复的妙趣。



  1981年,《中国青年报》曾以“童子打桐子,桐子落,童子乐”为题征联,应征者多有妙对,如“玉头起芋头,芋头枯,玉头哭”、“和尚游河上,河上幽,和尚忧”等,与古对“丫头啃鸭头,鸭头咸,丫头嫌”有异曲同工之妙。



  十六、转类



  转类法又称多音法或异音法,它与同音、谐音等方法利用汉字同音异字不同,是利用汉字一字多音多义、词义通假的特点,造成同一个字在联中的音调

变化,给人以奇诡绝妙之感。多音法楹联中最著名的当推河北山海关姜女庙联:



  海水朝朝朝朝朝朝朝落; 浮云长长长长长长长消。



  这副联语上联连用七个“朝”字,下联连用七个“长”字,如果不懂读法,很难理解联意。其实,这里运用了通假法,就是利用汉字一字多音的特点构成联句。如果熟谙汉字一字多音多义的特征,则深觉此联妙趣无穷。对该联的读法,方舟认为共有十种,有的则认为更多,但大家熟悉的是以下两种:



  海水潮,朝朝潮,朝潮朝落; 浮云涨,长长涨,长涨长消。



  海水潮,朝潮朝潮,朝朝落; 浮云涨,长涨长涨,长长消。



  如此一读,其景自现,它将天与云的变化规律高度概括,使水与云的景观跃然纸上:碧冥沧海,日日潮起潮落;皓穹长空,常常云涌云消。再将孟姜女望夫哭长城的故事加以联想,岂不令人感慨万千。与此联用字、格式相同的楹联在我国很多,像福州罗星塔联、江西赣南梅江畔古庙联、浙江温州江心寺联、四川长宁朝云庙联等,足见此联影响之大之广。



  有一副豆芽店门联,比上一副楹联更加奇特,其联云:



  长长长长长长长; 长长长长长长长。



  对此,有人如此解读:上联第一、三、五、六字读“cháng,经常”,第二、四、七字读“zhǎng,生长”,下联则正好相反,上下联的意思就是所生豆芽经常长,越长越大的意思。



  上述两联可以说是充分利用了汉字通假字的特点。再看下面一联:



  好读书不好读书; 好读书不好读书。



  从字面上看去,上下联相同,一字不差。如果不是运用转类法,就不能称其为联了。此联就是巧用“好”的多义效能。上联第一个“好”字读“hǎo”,第二个“好”字读“hào”,下联则相反。其联中之意是:有利于读书时却不喜欢读书,等到年老喜欢读书之时却又不便于读书了。此联用来解释“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十分贴切。



十七、飞白
  明知某一词有错而故意使用,将错就错,这种修辞方法称为“飞白”。“白”是“别”、“错”的意思。飞白原是书法绘画中的一种手法,后来借作修辞之用,这是文学作品中经常运用的。在制联方法中,同样有这种技巧,通过飞白手法,以收到特殊的效果。请看下联:



  礼记一书无母狗; 春秋三传有公羊。



  相传清初苏州有一个叫韩慕庐的秀才,在某家教私塾,这家的主人自以为很有才学,经常替韩上课以炫耀自己的学问。有一天他教学生读《礼记》中的《曲礼》一篇,竟将“临财毋苟得”,读成“临财母狗得”。此时,一位饱学之士由此经过,错认为是韩念的,觉得好笑,因此在窗外高声念出上联。韩慕庐一听,知道是冲他来的,于是立即应声答出下联。那人听后,方知此先生不是凡俗之辈,于是登门求见。二人见面一谈,才知念“母狗”者不是韩先生,后来韩中了进士。韩以“《春秋》三传有公羊”为对句,对得很妙。公羊是复姓,即指给《春秋》做注释的作者之一公羊高,另二位先生是左丘明、谷梁赤。三传是指《左传》、《谷梁传》、《公羊传》。那位学士将错就错地将“母狗”直接替代了“毋苟”,即飞白法,下联以“公羊”对“母狗”更是妙语惊人。



  再看一联:



  一代奇书镜花录; 千秋名士杜林胡。

  传说文革期间,有一个半文盲被派到某图书馆担任驻馆代表。此人将《镜花缘》误读为《镜花録》,还有一次,其人领导学习《反杜林论》,杜林是十九世纪德国一位反对马克思劳动价值与剩余价值说的哲学家和经济学家,人们在批判他时,常有“杜林胡说什么”一语。这位驻馆代表听不懂,误以为“杜林胡”是一位中国的什么人,便大声说“杜林胡反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应该拉出去枪毙!”于是有人以此为题,撰成上面一联。这副对联先录其错读,后录其错断并加以嘲讽,用的正是飞白手法。



  十八、回文



  使联语的上下联顺读、倒读皆能成联,且贴切而不混乱,这种制联方法称作回文法。回文法楹联写作极不容易,写好就更不容易,不过一旦写好了,就能产生引人注目的效果。用回文法制作的楹联常见的有两种格式:



  一是上下联是中间为界,两边用字相同,这样不论倒读正读,联意都是一样的,这种联一般称为对称回文。在回文法楹联中,这种格式最为常见。试举几例:



  客上天然居,居然天上客; 僧过大佛寺,寺佛大过僧。



  上海自来水来自海上; 前门出租车租出门前。



  我爱邻居邻爱我; 水傍鱼活鱼傍水。



  需要指出的是,在对称回文中,还有一种谐音回文,其文字虽不能倒排,但字音倒读却与顺读一样。谐音回文中,最有名的首推传说为唐寅所作的一联:



  画上荷花和尚画 书临汉帖翰林书。



  二是上下联使用不同的字,但顺读倒读均能读通,有点类似于回文诗,此种联称为反复回文。这种楹联顺读倒读往往会产生联意上的不同。如:



  风送花香红满地; 雨滋春树碧连天。



  这副写景楹联把春风吹拂红花送来阵阵花香、细雨滋润春树大地一派澄清的盛景描绘的很细腻生动。如果将该联倒读,则为:



  天连碧树春滋雨; 地满红香花送风。



  联意则变成了蓝天连碧树,春景润春雨;大地红香满,花儿随风舞。我们仿佛能够感觉到春雨春风中送来的阵阵清香。



  十九、列品



  列品法有点类似于修辞手法中的排比,要求连续列举三个以上类似的、或有联系的事物成联,所列举的事物之间不掺杂任何间隔词语。使用列品方法,可以强化对联所吟咏的事物,收到其它方法所难以达到的效果。



  请看下联:



  白马秋风塞上; 杏花春雨江南。



  作者运用白描手法,只将几种事物和谐地列举出来,不加任何渲染,给读者提供了一种悠远的艺术空间。



  请看浙江莫干山十二生肖公园联:

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



  上联列十二地支,下联列十二种动物,此外不加一字一语,干净利索,自然出奇。



  再看清代窦垿所撰岳阳楼联:



  一楼何奇?杜少陵五言绝唱,范希文两字关情,滕子京百废俱兴,吕纯阳三过必醉,诗耶?儒耶?吏耶?仙耶?前不见古人,使我怆然涕下;



  诸君试看:洞庭湖南极潇湘,扬子江北通巫峡,巴陵山西来爽气,岳州城东道岩疆,渚者,流者,峙者,镇者,此中有真意,问谁领会得来。



  上联列举杜、范、滕、吕四人史事,“五言绝唱”,指杜甫的《登岳阳楼》诗,“两字关情”指范仲淹《岳阳楼记》中“忧”、“乐”二字,“百废俱兴”是指滕子京谪守巴陵郡(今岳阳)时的政绩,“三过必醉”指传说中八仙之一的吕洞宾岳阳醉酒的轶事;下联列洞庭湖等四处风景特征应对,上下数百年,纵横上千里,使读者对岳阳楼这一千古名楼有更加深刻的印象,堪称联中佳对。



  列品与排比、分总两种制联方法有相似之处,其异同点参排比、分总法简介。


--------------------------------------------------------------------------------

--  作者:知了
--  发布时间:2005-8-3 18:55:14

--  

二十、排比

   用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结构相似、字数相等的平行短句,组合在一起表示相关的意思,这种制联方法称作排比法。运用排比仅限于上下联的内部,而以长联较多。运用排比法要注意排比的事物要有内容上的联系,而且要求次序须有规律,给人以审美之感。



  请看李联芳题武昌黄鹤楼联:



  数千年胜迹,旷世传来,看凤凰孤屿,鹦鹉芳洲,黄鹤渔矶,晴川杰阁。好个春花秋月,只落得剩水残山。极目古今愁,是何时崔颢题诗,青莲搁笔;



  一万里长江,几人淘尽?望汉口夕阳,洞庭远涨,潇湘夜雨,云梦朝霞。许多酒兴风情,尽留下残阳晚照。放怀天地窄,都付与笛声缥缈,鹤影蹁跹。



  作者利用排比之法,将武汉三镇的主要胜迹囊括无作。联语颇富文采,只是因其历史之局限,格调及情绪较为低沉。



  再看现代语言学家王力先生写的桂林小广寒楼联:



  甲天下名不虚传:奇似黄山,幽如青岛,雅同赤壁,佳拟紫金,高若鹫峰,穆方牯岭,妙逾雁荡,古比虎丘。激动着倜傥豪情,志奋鲲鹏,思存霄汉,目空培楼,胸涤尘埃,心旷神怡消块垒;



  冠寰球人皆向往:振衣独秀,探隐七星,寄傲伏波,放歌叠彩,泛舟象鼻,品茗月牙,赏雨花桥,赋诗芦笛。引起了联篇遐想,弄甘陇亩,士乐缥湘,工展宏图,商操胜算,河清海晏庆升平。



  该联上联写桂林之胜景,“奇似黄山,幽如青岛,雅同赤壁……”,八个排比句式衬托得其风光无与伦比;下联叙桂林的名胜,“振衣独秀,探隐七星,寄傲伏波……”,令人向往,引人入胜。全联信手拈来,如数家珍,借景抒情,颂今怀古,对仗工整,文采斐然,堪称佳构。



  排比法与列品法有相似之处,都是相关、相似事物的罗列。所不同的是,排比法要求各分句间结构相似,字数相等,既可以说是当句对的进一步扩展,也可以看作是列品法的特殊形式。



  二十一、分总



  像列品法排列物品那样组句,但有分述有总述的制联方法称为分总法。使用分总法,必须集三个以上的物品并列排列,而且中间不用其它词语混杂间隔。
分总法主要有先总后分和先分后总两种形式。



  1.先总后分



  请看北宋文学家刘攽对王安石联:



  三代夏商周;四诗风雅颂。



  刘攽才华出众,王安石有意以此联难他,然刘稍思片刻便对出了下联。此联难度在于解决下联总括数目与列品数目字、义与上联的矛盾,或多或少都很难成对。刘以巧取胜,别开洞天,从《诗经》中独辟蹊径。风、雅、颂为《诗经》的四个组成部分,其中雅分大雅、小雅,历史上通称为四诗。以“四诗”对“三代”,以“风雅颂”对“夏商周”,妙语惊人,被称为传世绝对。



  2.先分后总



  请看一副春联:



  松竹梅岁寒三友; 桃李杏春暖一家。



  即是先分后总式。上联先列松、竹、梅,再以文人雅称“岁寒三友”总之;下联亦然,桃、李、杏在初春相继开花,且有红、白、粉等不同颜色,古人常以之代春,故曰“春暖一家”。



  邓琰的自题碧山书屋联也属此类:



  沧海日,赤城霞,峨嵋雪,巫峡云,洞庭月,彭蠡烟,潇湘雨,武夷峰,庐山瀑布,合宇宙奇观,绘吾斋壁;



  少陵诗,摩诘画,左传文,马迁史,薛涛笺,右军帖,南华经,相如赋,屈子离骚,收古今绝艺,置我山窗。



  作者在这副联中,上下嫌分别用九种事物排列,这种对法又称连环法,此联即为九连环,环环相扣,节奏紧凑,音调铿锵,回环跌宕,气势宏大,可谓波澜壮阔,在对联中是不多见的。制作这种对联,应当注意上下联所排列的事物、结构必须一致,比如上联是偏正结构,下联也应当采用偏正结构。



  二十二、组串



  组串,或称串组,就是将一些本来没有联系的事物的名称按一定的规律串联起来,从而使之表示出某种意思。用组串法制作的对联,常见的有组串人名、地名、植物名、词牌名等。请看下面这副对联:



  中国捷克日本; 南京重庆成都。



  这副对联是一爱国人士为欢庆抗日战争胜利而写的。乍一看这副对联的上联是三个国名,下联则是中国的三个城市名。但其更深层的意思,上联是中国胜利地打败了日本(这里捷克转义为克敌),下联是南京重新庆祝成为首都。这样,就用三个国名和三个城市名,巧妙地组合成一副庆祝抗日战争胜利的贺联。



  再看这样一副对联:



  碧野田间牛得草; 金山林里马识途。



  这是在1982年,由中央电视台等单位联合举办的春节征联活动中,择优选出的一副对联。上联为出句,下联为首选对句。上下联各由三个人名连缀成
句,意义连贯,毫无生硬之感,堪称组串佳对。



 再看由词牌组串的一副巧联:



  水仙子持碧玉簪,风前吹出声声慢;虞美人穿红绣鞋,月下行来步步娇。



  联中串出六个词、曲牌名《水仙子》、《碧玉簪》、《声声慢》、《虞美人》、《红绣鞋》、《步步娇》,描绘出了一幅美人轻移莲步,观月赏景的美丽卷。



  二十三、集引



  集引,就是收集和引用的意思。楹联创作中的集引法,是指摘取或引用别人的诗句、词句、文章佳句、成语、格言以及书名、刊名、影视名等,运用在自己楹联之中,“活”用前人佳句,构成新的意境。比如大家经常见到这样一副春联:



  飞雪迎春到; 风雨送春归。



  该联就是集引毛泽东诗词中的句子而成。集引联有的全联皆是摘引他人词语,像上联就是;有的联中部分摘引他人词语,如“诸葛大名垂宇宙,隆中胜迹永清幽”,上联集杜甫《咏怀古迹五首》之佳句,下联乃作者董必武自撰;还有的将集引的内容简化压缩后用于联语之中,如“后乐先忧,范希文庶几知道;昔闻今上,杜少陵可与言诗”,上联之“后乐先忧”与下联之“昔闻今上”,乃分别简化范仲淹《岳阳楼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和杜甫《登岳阳楼》诗“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而来。



  用集引法制作楹联,可供集引的内容很多,如前人佳句、成语俗语、人名地名、书籍报刊、戏剧电影等等,试举数例于下:



  梅花欢喜漫天雪;玉宇澄清万里埃。(集毛泽东诗句)



  江山如此多娇,飞雪迎春到; 风景这边独好,心潮逐浪高。(集毛泽东词句)



  沧海横流,云蒸霞蔚;春风得意,人寿年丰。(集成语)



  十分货物十分价; 一寸光阴一寸金。(集俗语)



  《中华少年》《探索》《大自然》; 《风流一代》《追求》《健与美》。(集刊名)



  《马兰花》《苦菜花》《白莲花》《蒙根花》《五朵金花》《战地黄花》《生活的浪花》《繁花似锦》;



  《雁荡山》《杜鹃山》《六盘山》《火焰山》《雪海银山》《万水千山》《沸腾的群山》《江山多娇》。(集电影名)



  “白头翁”“牵牛”耕“熟地”; “女贞子”“打马”过“淮山”。(集中药名)



  帝女合欢,水仙含笑; 牵牛迎辇,翠雀凌霄。(集花卉名)


--------------------------------------------------------------------------------

--  作者:知了
--  发布时间:2005-8-3 18:56:35

--  
二十四、用典



  将联语之意寓历史掌故之中,借典故或有出处的词语以表达联语的思想内容的作联方法叫用典法。在我国悠久的历史发展中,可用的典故很多,比如古典书籍中的轶事、趣闻、寓言,传说人物或有出处的诗句、文章等,都可以当作典故运用,因此,用典法在联语制作中运用的比较广泛。大家看一看李渔所著《笠翁对韵》,就会发现其中近一半的内容是用典,比如“庄周梦化蝶,吕望兆飞熊”、“跨凤登台,潇洒仙姬秦月玉;斩蛇当道,英雄天子汉刘邦”、
“灭项兴刘,狡兔尽时走狗死;连吴拒魏,貔貅屯处卧龙归”等等。我国旧体诗文中多喜用典。对联制作中也不例外,不少对联因为用典而使其光彩夺目,文情隽永。如下联:



  铁板铜琵,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 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



  郭沫若在当代文人中是制联较多的,其突出特点之一就是喜欢用典。上联是郭老为济南辛弃疾祠的题联,其中“铁板铜琵”、“美芹”、“悲黍”等,分别出自俞文豹《吹剑续录》、《列子·杨朱》、《诗经·王风》之中典故,通过用典和描写,评述了辛弃疾词章的豪放和艺术成就的高超,赞扬了辛弃疾爱国之心至死不变的豪情壮志,典故起了很好的烘托和强化作用。再如:



  观瞻气象耀民魂,喜今朝祠宇重开,老柏千年抬望眼;收拾山河酬壮志,看此日神州奋起,新程万里驾长车。



  此联为赵朴初同志所作,联中用了五个典故:“老柏”系指岳飞墓前的精忠柏,传为岳飞忠魂所化。“抬望眼”、“收拾山河”、“壮志”、“驾长车”,皆出自岳飞《满江红》词。



  在对联中用好典故,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然而,用典要讲技巧,必须做到用典准确、恰当,有的放矢,用典不当,也会使作品褪色,用典过分和不及都将成为败笔。



  请看小凤仙挽蔡锷联:



  不幸周郎竟短命; 早知李靖是英雄。



  上联以蔡锷比周瑜岁在青年而夭,又暗喻袁世凯是曹操;下联将自己比做红拂,将蔡锷比作李靖。全联用典贴切、自然,令人生发联想。


--------------------------------------------------------------------------------

--  作者:知了
--  发布时间:2005-8-3 18:57:44

--  

二十四、用典



  将联语之意寓历史掌故之中,借典故或有出处的词语以表达联语的思想内容的作联方法叫用典法。在我国悠久的历史发展中,可用的典故很多,比如古典书籍中的轶事、趣闻、寓言,传说人物或有出处的诗句、文章等,都可以当作典故运用,因此,用典法在联语制作中运用的比较广泛。大家看一看李渔所著《笠翁对韵》,就会发现其中近一半的内容是用典,比如“庄周梦化蝶,吕望兆飞熊”、“跨凤登台,潇洒仙姬秦月玉;斩蛇当道,英雄天子汉刘邦”、
“灭项兴刘,狡兔尽时走狗死;连吴拒魏,貔貅屯处卧龙归”等等。我国旧体诗文中多喜用典。对联制作中也不例外,不少对联因为用典而使其光彩夺目,文情隽永。如下联:



  铁板铜琵,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 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



  郭沫若在当代文人中是制联较多的,其突出特点之一就是喜欢用典。上联是郭老为济南辛弃疾祠的题联,其中“铁板铜琵”、“美芹”、“悲黍”等,分别出自俞文豹《吹剑续录》、《列子·杨朱》、《诗经·王风》之中典故,通过用典和描写,评述了辛弃疾词章的豪放和艺术成就的高超,赞扬了辛弃疾爱国之心至死不变的豪情壮志,典故起了很好的烘托和强化作用。再如:



  观瞻气象耀民魂,喜今朝祠宇重开,老柏千年抬望眼;收拾山河酬壮志,看此日神州奋起,新程万里驾长车。



  此联为赵朴初同志所作,联中用了五个典故:“老柏”系指岳飞墓前的精忠柏,传为岳飞忠魂所化。“抬望眼”、“收拾山河”、“壮志”、“驾长车”,皆出自岳飞《满江红》词。



  在对联中用好典故,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然而,用典要讲技巧,必须做到用典准确、恰当,有的放矢,用典不当,也会使作品褪色,用典过分和不及都将成为败笔。



  请看小凤仙挽蔡锷联:



  不幸周郎竟短命; 早知李靖是英雄。



  上联以蔡锷比周瑜岁在青年而夭,又暗喻袁世凯是曹操;下联将自己比做红拂,将蔡锷比作李靖。全联用典贴切、自然,令人生发联想。

二十五、无情



  无情联是巧妙联中最有趣味性,最能体现“对”这一特点的一类对联。其特点是上、下联中相应最小的词素贴得很近,对得很工,但是词义各异,相去甚远,简直对不起来。一般对联讲究上下联内容相关,无情对偏偏不相关。它有两个标准,一是类别要互不相干,二是内容上要离题千里。



  请看下联:



  妹妹我思之; 哥哥你错了。



  这是一副风格奇特的即席对。说的是清朝某年科考,试题中有句:“昧昧我思之”。一考生粗心将“昧”字写成“妹”字,嘲为上联。评卷先生见此,不禁失笑,于是顺手批曰:“哥哥你错了”。此联以回答方式出现,寄无限情趣于对话中,待你发现精妙处,顿有豁然开朗之感。此联奇中见奇,考生误将“昧”置成“妹”,音同而意迥,可谓差之毫厘,谬之千里。奇在阅卷先生将错就错顺水推舟,竟以妹妹身份出现,称此考生为“哥哥”以戏之,宛若含羞怯之意曰“你错了”。无情之格中含有情之态,真乃楹坛之佳品。



  无情对,多为字与字严格相对,而联句立意却风马牛不相及,造成一种对联艺术的差距美。



  请看下联:



  庭前花始放; 阁下李先生。



  上联是院中花开的景象,下联则是人文称呼,句意相去甚远。但仔细分析就会发现,上下联的每一个字都对得异常工稳。“庭”与“阁”为宫室小类工对,“前”与“下”同为方位词,“花”与“李”同属植物类,“始”与“先”同为副词作状语,“放”与“生”则是动词相对。字字工对却意远千里,这正是无情对的妙处。


再看下联:



  树已半残休纵斧; 萧何三策定安刘。



  这也是一副无情佳对。上下句意义毫不相干,上联为一古诗句,是说要爱护树木,不要乱伐残树。下联却以萧何献策定汉业的历史故事相对,相差十万八千里,却在字性上结成缘份,有天造地设之妙。上联尾字“斧”是工具,下联尾字“刘”指兵器,在本句中则指汉高祖刘邦;“树”对“萧”,萧,植物名即艾蒿,乃植物小类相对;“已”对“何”,为虚词相对;“半残”对“三策”为数量词相对;“休纵”对“定安”都为虚词相对。联中惟“残”与“策”乍看不似工对,但二字在这里均可视为动词,“残”为伤害之意,“策”有拄、扶之意,仍然对仗工整。



  二十六、两兼



  两兼即指在一副对联中一个字可与前后的字同时组词,在读时可读成两种组合句式,两种效果。



  请看下联:



  李东阳气暖; 柳下惠风和。



  此联巧在以不同句式的读法读出不同的效果,若按三、二句式读,可读出两个人名的名字:李东阳和柳下惠。李东阳,明代诗人,天顺年进士,官至吏部尚书,华盖殿大学士。此人秉性温和,善依附周旋。柳下惠,春秋鲁国大夫,任士师(掌管刑狱的官吏),以善讲贵族礼节和坐怀不乱而著称。联以“气暖”、“风和”喻二人,十分贴切、自然。如按二、三式去读,其意义则变成了这样的意思:李树的东边阳气暖,柳树的下边惠风和。



  不管以何种句式读,对仗、结构都很工整。其一,“李东阳”对“柳下惠”,人名相对,“气暖”对“风和”,主谓语词组相对。其二,“李”对“柳”是植物对,“东”对“下”方位对,“阳气”对“惠风”偏正词组对,“暖”对“和”形容词相对。



  再看下联:



  孟光轧姘头,梁鸿志短; 宋江吃败仗,吴用威消。



  据说此联为著名画家吴湖帆讽刺汉奸梁鸿志、吴用威所做。孟光是梁鸿的妻子,《后汉书·逸民传》记载:梁鸿每归,妻子孟光为其具食,不敢于鸿前仰视,举案齐眉,说的是夫妻相敬相爱的故事。吴用是梁山宋江的军师,足智多谋,计谋迭出。上联“梁鸿”、“梁鸿志”均为人名,下联“吴用”、“吴用威”也均为人名。名套名,以乱读者视觉。作者将梁鸿夫妻的故事反其意而用之,意在讽梁鸿志,下联亦然。作者撰联之时乃抗战胜利,外寇投降、汉奸失宠之时,以此联喻之,大快人心。



  二十七、衬托



  将楹联的创作主题不作正面描写,而是借助其它事物从侧面或反面去显示的一种作联方法称为衬托法,或映衬法。被衬托的对象称为主体,做衬的事物称衬体。运用这种方法创作的楹联,主题含蓄,耐人寻味。衬托分正衬和反衬两种方法。正衬的日的是使被衬托的主题在形象上更加鲜明。如:



  生为国家,死为人民,耿耿忠心照日月;功同山岳,德同湖海,洋洋正气结丰碑。



  这是一副悼念周总理的挽联。全联用“日月”、“山岳”、“湖海”等来映衬总理之丰功伟绩,形象之高大,联语错落有致,当称佳对。


  再看孙中山挽黄兴联:

  常恨随陆无武,绛灌无文,纵九等论交到古人,此才不易; 试问夷惠谁贤,彭殇谁寿,只十载同盟有今日,死后何堪。



  《晋书·刘元海载记》:“常鄙随、陆无武,绛、灌无文”,指随何、陆贾、绛侯周勃、灌婴同是辅刘邦的大臣;“九等”,古代将士分为九品;夷惠指伯夷、柳下惠等古贤人;“彭殇”,指彭祖、殇子。作者旨在挽黄兴,却以古人兴亡衬之,实旨未写古人,“此才不易”褒在黄兴。下联写彭祖之寿,只在惋惜黄兴之青春夭折。作者情感悲绝,可谓一字一泣也。



  再看一联:



  鼠因粮绝潜踪去;犬为家贫放胆眠。



  此联相传为一个屠夫所写。有一年除夕,他家中穷得连过年之物也难以准备,便满怀愤懑之情写了这样一副楹联。全联以鼠的“潜踪去”与狗的“放胆眠”,明白如画地映衬出家中的穷苦因境,充分表现了他内心的凄苦与无奈。



  反衬即用相反的事物,从反面衬托主题。



  如下联:



  远富近贫,以礼相交天下少;疏亲慢友,因财而散世间多。



  此联为清代鄂比赠曹雪芹联,全联巧用反义词相对,旨在使读者明了褒贬之意,同时也可以看做是作者对曹的赞颂。



二十八、借代
  陈望道先生在《修辞学发凡·借代》中说:“所说事物纵然同其他事物没有类似点,假使中间还有不可分离的关系时,作者也可借那关系事物的名称,来代替所说的事物。”在楹联创作中,为了简明扼要地说明一个事物,也常采用借代手法,即不直接说出事物的原体,而借用另外一种与其有可换关系的名称。借代与本体有可换关系,借体可以代表本体。如:



  家有万金不算富;命里五子还是孤。



  传说古时一老翁无人养老,遂贴出此联,外人不解,老翁说:“我有十个女儿,人称女儿千金,我不是家有万金吗?我有十个女婿,都说女婿半子,我不是命里五子吗?可女儿女婿都不管我,岂能算富不孤!”这里就是以“千金”指代女儿,“半子”指代女婿。老人的对联贴出后,女儿女婿十分惭愧,乃争相赡养。由此看来,楹联的作用还是很大的。又如:



  千古此诗王,流寓遍襄阳烟水,蜀道云山,故国有思,常感秋风怀杜曲;五陵孰年少,知交祗陇右词臣,咸阳节度,京华在望,每因泪雨忆长安。



  这是一副表示对诗圣杜甫思念之情的楹联,其中以“陇右词臣”指代诗仙李白,以“咸阳节度”指代对杜甫多有帮助的严武。再如:



  未晚先投二十八;鸡鸣早看三十三。



  旧时小旅店常见的楹联是“未晚先投宿,鸡鸣早看天”,这副楹联中的“二十八”、“三十三”乃是借用神话传说中的“二十八宿”和“三十三天”,指代“宿”和“天”,别有一番情趣。



  湖南醴陵红拂墓有一联



  红拂有灵应惜我; 青山何幸此埋香。



  红拂,原为隋朝宰相杨素侍姬,钟情于李靖,随李靖于军中,后病逝于醴陵。下联的“香”在古时多喻妇女所用饰品,故古诗文中常借称为妇女。此处代称红拂,此是以物代人。

  二十九、拟声



  拟声是对联的写作技巧之一,也称摹声。它是通过模拟人物、动物、神仙、器物等事物的声音的手法来取得一种艺术效果。有这样一副别致有趣的对联:



  独榄梅花扫腊雪; 细睨山势舞流溪。



  看上去这不失为一副诗味浓郁的写景联。然而,细心品读,你会发现另有所指。原来,上联是由乐谱1、2、3、4、5、6、7的谐音而来;下联则是阿拉伯数字一、二、三、四、五、六、七的谐音化出,不过这种读音只是浙江地区的方言而已。



  又如,旧时有一讽刺袁世凯称帝的对联:



  普天同庆,当庆当庆当当庆; 举国情狂,情狂情狂情情狂。



  上下联均是模拟锣鼓的敲击声。“当”拟小锣声,“庆“拟小钹声,“情”拟大钹声,“狂”拟大锣声。从内容上来讲,“普天同庆”当然应是“当庆”,“举国情狂”,“情狂”也是理所当然的。不过“情狂”二字是贬义词,有指男女苟合之意。用在窃国大盗袁世凯及其追随者身上很合乎情理。



  以上二联是模拟人物、器物之声,下面一联则是模拟动物之声,请看:



  母鸡下蛋,谷多谷多只一个;小鸟上树,酒醉酒醉无半杯。



  “谷多谷多”是仿母鸡的叫声,“酒醉酒醉”是仿小鸟的叫声。联语意境含蓄,生活气息犹浓,读之情趣盎然。






--------------------------------------------------------------------------------

--  作者:知了
--  发布时间:2005-8-3 19:03:13

--  
三十、绘态



  绘态也称摹状。即是描绘人们对客观事物情状的感觉的方法。它直观地临摹事物的情状、声音和色彩等。常运用叠字、双声、叠韵或其他方式表达出来。这种方式多用于讽刺、诙谐联中。



  如:



  著!著!著!主子洪福;是!是!是!皇上圣明。



  此联是讽刺清道光年间两个军机大臣潘世恩和穆彰阿的。他们惯于阿谀奉承,凡是皇帝说的话,他俩无不头。“著!著!著!”“是!是!是!”是对二人奴颜形象的描绘。读之如闻其声,如见其状,形象生动。



  近年有人写了一副嘲讽“妻管严”联:



  老母任磕头:哎哎哎,嗳嗳嗳; 娇妻只呶嘴:哦哦哦,噢噢噢。



  作者以漫画的手法,刻划出这种对母逆、对妻纵的面孔。上、下联尾重用六个语气词,绘形绘声,妙不可言。



  再看一副于谦反讥和尚联:



  三丫成鼓架; 一秃似擂槌。

  传说明代于谦自幼聪慧。一天,一过路的和尚见了在门口游玩的于谦,摸着他头上的小爪髻,出上联逗他。没想到于谦却马上以下联进行反讥。全联对于谦爪髻、和尚秃头的描绘可谓维妙维肖,但于谦的下联却未免有点刻薄。



  三十一、假称



  假称也称借称。是作者有意将对联中要表达的意思,将有关的对象用第一人称说出来。



  如一庙联:



  你求名利,他卜吉凶,可怜我全无心肝,怎出得什么主意; 庙遏烟云,堂列钟鼎,堪笑人供此泥土,空费了多少钱财。



  联语借庙中泥塑木雕的菩萨口吻,说出作者劝世良言。言辞诙谐、有趣,容易被人接受。



  杭州岳飞墓有一联这样写道:



  咳!仆本丧心,有贤妻何至如是; 啐!妇虽长舌,非老贼不至今朝。



  清道光年间.有人在杭州岳飞墓前题此联悬挂,形象地表现了一对奸贼互相埋怨,垢厉的口吻,真是刻画入微,维妙维肖。



  还有-副为道土写的挽联:



  吃的是老子,穿的是老子,一生到老全靠老子;唤不回天尊,拜不灵天尊,两脚朝天莫怪天尊。



  作者借道教鼻祖老子的口吻成联,意在讽刺道士的寄生生涯,天尊亦指老子,唐朝老子被封为“太清道德天尊”。



  三十二、比拟



  根据感情的需要,作者特意以人喻物,或者以物喻人,或把甲当作乙来描绘,这种制联方法称为比拟法。通常人们将被比拟的对象称为主体,比拟的部分称拟体。运用比拟法,可以使楹联更加生动,意味深长。比拟法有拟人和拟物两种。



  1.拟人



  与文学修辞方法一样,拟人法也是把没有感情和生命的事物当作人来描绘,从而使所描绘的事物人格化,增强感情色彩。如下面一副挽联:



  杨柳春风怀逸致; 梨花寒食动哀思。



  作者把杨柳、春风、梨花、寒食等植物、时令都人格化了,宛如它们也如现实世界中的人们一样,对死者寄予无限的哀思。



  2.拟物



  与拟人法相反,拟物是将人当作物来描绘。拟物的目的较为复杂,有的褒扬,有的讽刺,有的调侃。请看下联:



  红莲开并蒂; 彩凤喜双飞。



  作者将一对新婚夫妇比作“红莲”、“彩凤”,因红莲、彩凤之类在人们的习惯意识中是美丽、吉祥的象征,把喜庆中的新人喻为红莲、彩凤,是符合情理和人们的审美意识的。

  三十三、比喻



  在修辞学中,一个很重要的方法就是比喻,无论诗词曲赋、散文韵文,这一方法可说无处不在。其基本的含义就是用大家所熟悉、具体的事物或现象,概括而形象地说明另一较为复杂、抽象的事物和现象,使之更具体、更形象、更生动。在楹联创作中,这一修辞方法也被广泛地应用,可分为明喻、隐喻、借喻三种形式。



  1.明喻



  这种形式多带有比喻词,以“如”、“像”、“似”、“若”等连接本体和喻体。请看下联:



  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心似平原走马,易放难收。



  该联以“逆水行舟”、“平原走马”两件具体的事件,来比喻“学”和“心”这两件难以捉摸的事物,使学习之艰难与心之易放纵变抽像为具体、模糊为清晰,比喻贴切,富于哲理。



  再看下联:



  浮沉宦海为鸥鸟; 生死书丛似蠹鱼。



  此联为纪晓岚所撰,上联写他的从政经历,下联写他的治学生涯。我们透过“鸥鸟”、“蠹鱼”之形象生动的比喻,不是对其从政之坎坷起伏、治学之严谨刻苦有了更清楚的了解吗?



  2.隐喻



  即省去比喻词,隐去了比喻的形迹。明喻的形式是“甲如同乙”,隐喻的形式是“甲就是乙”。明喻的形式是相类的关系,隐喻的形式却是相合的关系。如:



  谷乃园之宝; 民以食为天。



  “谷”、“民”均是本体,“宝”、“天”是喻体。通过系词“乃”、“以”二字,把本体和喻体组成相合的关系。



  3.借喻



  即把比喻的事体借来,当作被比喻事物来说,而被比喻的事物在联中不出现。借喻的喻体不能取代本体,只是相似而已。



  如现代学者辜鸿铭引用苏轼《赠刘景文》诗句成联:



  荷尽已无擎雨盖; 菊残犹有傲霜枝。



  据说此联是辜为讽刺北洋军阀张勋而作。张的亲信部队号称“辫子军”,张勋被戏称“辫帅”。联中的“擎雨盖”暗喻清朝官员的帽子,“傲霜枝”喻清代人头上的辫子。这副对联在于讽刺张勋已到了“荷尽”、“菊残”的地步。


--------------------------------------------------------------------------------

--  作者:知了
--  发布时间:2005-8-3 19:05:32

--  

怎么做对联(七)

三十四、夸张
与比喻一样,夸张也是文学作品中一种常用的修辞方法,其目的是为了突出某一事物的特征,将其巧妙地夸大或缩小,以造成一种奇观效果,如运用得法,可起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楹联创作中,借助丰富的想象,运用“言过其实”的语言,以达到某种特殊的艺术效果的制联方法就是夸张法。夸张可分两种,一种是把所要表达的事物从性质、状态、数量等方面直接夸大或缩小,类似的描写叫做单纯夸张;另一种是通过比喻、比拟、借代、对比等修辞手法进行夸张法,称作间接夸张。



  请看下联:



  猛虎一杯山中醉; 蛟龙两盏海底眠。



  一看就知这是悬挂于酒店的楹联。作者借助于自己的想象,把酒店中酒的威力作了极力的夸张,这在生活中是不真实的,但在艺术创作中却是真实的,因为这正是夸张的效果,通过夸张,把所要表达的内容,尽情地表现出来了,其效果必“三碗不过岗”有过之而无不及。



  再看一副名胜联:



  声驱千骑急; 气卷万山来。



  这是钱塘江观潮亭联。联语以“千骑急”、“万山来”极力夸张潮势之汹涌,“潮”与“骑”、“山”虽无共同之处,但利用“千骑急”和“万山来”之气势,来形容“潮”之涨落之势,在艺术表现上仍给的以真切之感,不愧为写潮佳作。



  再如下联:



  天作棋盘星作子,谁人敢下; 地当琵琶路当弦,哪个能弹。



  此联巧妙抓住事物的形象特征,突发联想,借题发挥。作者在夸张的同时运用了比喻的手法,以突出对联的艺术色彩,属于间接夸张。



  还有的对联运用借代、比拟等形式进行夸张,都是可以的,但要注意运用夸张务比做到合乎情理才会收到好的艺术效果,否则就会适得其反。



  三十五、对称



  对称亦称玻璃对,其特点就字型而言,上、下或左、右字型结构基本对称一致,造成字本身的一种形态美。这样的字用篆书写在玻璃上,无论正看、反看字体均相同。如“大”、“文”、“因”、“天”之类。



  有一玻璃联这样写道:



  山中日出;水里风来。



  清代梁章钜《楹联续语》中说:吴山尊学士,始出意制玻璃联子。一片光明,雅可赏玩。玻璃联因用篆字书于玻璃上,选字必须要求对称统一,以达正反如一。这副对联,简练精短,用词严谨,而且符合玻璃对的基本要求,是一副极妙的绝对。



  请看下联:



  文同画竹两三个;丁固生松十八公。



  此联载于清人李伯元的《南亭四话》,联语中的文同为宋代大画家.以善画竹和山水著称。“两三个”是指竹叶,恰似“个”字。丁固为三国时吴国人,初仕尚书,因梦松树生于腹上,便对人说:“松字拆开乃十八公也,再过十八年我当为公。”后果官至司徒(汉时称司马、司徒、司空为三公),此联不仅反正皆宜,且用典自然,可称形式与内容完美统一。

反正皆宜,且用典自然,可称形式与内容完美统一。



  下联出句为1990年辽宁营口市环保局等单位联合征联:



  山水林田,至营口宜赏美景; 桑蚕米果,出盖县富甲关东。



  出句写营口市的环境特点,对句写盖县(营口辖)的农土特产。对句在句式、词性等方面与出句基本相对,用玻璃对式相对,实属不易。



  三十六、换位



  换位法是为了某种需要,故意将句子中的词语作对换位置的一种修辞方法。



  抗日战争时期,由于国民党反动派采取不抵抗政策,致使日寇长驱直入,中华民族陷入水深火热之中。可国民党军队却一退再退,大吃大喝。当时有人写一副对联讽之:



  前方吃紧;后方紧吃。



  这副对联通俗、直白、语句精短。仅八个字,一个“前方”,一个“后方”;一个“吃紧”,一个“紧吃”,形象地描绘了当时的两种势态。上联“吃紧”,指情况紧张。下联做了-下换位,则变为大吃大喝,不可终日的意思。稍动一字,差之千里。从中不仅领会作者遣词之妙。同时,也悟到了中国汉字的神奇魔力。看来好联不在辞众,而在意法之妙。



  1905年,慈禧七十大寿,章太炎为此写了一副寿联:



  今日到南苑,明日到北海,何时再到古长安?叹黎民膏血全枯,只为一人歌庆有;五十割琉球,六十割台湾,而今又割东三省,痛赤县邦圻益蹙,全逢万岁祝疆无。



  作者在联尾,故意将“有庆”、“无疆”二词做换位处理,其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上联尾句变成了只为一人祝寿歌舞,却使黎民百姓膏血全枯;下联尾句变成了每次到慈禧庆寿之际,总是被割掉疆土之时。作者对慈禧进行了尖锐、辛辣的讥讽,无情地揭露了慈禧不顾百姓死活和国土沦亡的卑劣行径,得到了极好的艺术效果。



乾隆五十五年,农历九月九日的重阳节,乾隆一行北巡热河。一日,在万松岭住下,准备去承德为自己祝寿。随行的有纪晓岚等几位重臣。其中有一位叫彭羡门的出一上联,想难一难纪晓岚。联曰:



  八十君王,处处十八公,道旁介寿;



  此联很有深度,这年正是乾隆八十岁,而十八公喻指万松岭的松树,故将松字拆成“十八公”,与前面的八十正好颠倒换位,纪听后,随即以对:



  九重天子,年年重九节,塞上称觞。



  帝王所居之所称“九重”,时逢重阳节又称“重九”,也正好与“九重”换位。此句实属难得,非大家不能为之。

  三十七、偏旁



  所谓偏旁法,是利用汉字的偏旁为构思方法,以一定的规则排列组合成联。同旁组合千姿百态。有的利用相同偏旁,有的在对仗处使用一个偏旁,以表达一个完整的内容。这类对联的难点和妙处在于串组的自然合理,一旦生硬牵强,便索然无味。



  请看下联:



  寂寞寒窗空守寡; 惆怅忧怀怕忆情。



  出句是一副古联,据说是一大家闺秀,及笄之年向求婚者悬一副联。声言谁若对上此联,便许出嫁。当时无人应对,其女也“寂寞”而死。下联为近人所对,平仄似乎欠妥,但做为巧对,是可以的。



  虎门有一副对联:



  烟锁河堤柳; 炮镇海城楼。



  与上联不同的是,上联上下句各用一个同旁,此联则在对仗处使用同旁,独具特色。联语自然贴切,如诗如画,而且字义贯通,意境高远,实属难得之佳作。



  再请看下联:



  王老者一身土气; 朱先生半截牛形。



  上联“王老者”三字带有土字旁,说一身土气实不为过,下联“朱先生”三字都可看出牛的字形。语言谈谐,令人发笑。



  三十八、绕口



  采用汉语一字多音,异字同音的特点组成复杂的有趣联语,以造成变读绕口的效果,这种制联方法称作绕口法。



  请看下联:



  屋北鹿独宿; 溪西鸡齐啼。



  据说这是一位叫徐晞的文人和太守的应对。出句为太守求对联,对句是徐的即兴应对。出句除“北”外,其它字的韵母都是“u”,下联字的韵母都是“i”。对句高出句一筹,而内容更为丰富、自然。



  清代楹坛大家梁章钜写过一副联:



  客来醉,客去睡,老无所事呼可愧; 论学粗,论政疏,诗不成家聊自娱。



  此联为押韵对,只是对句的“娱”押“ü”韵,与“粗”、“疏”相比,稍有变韵之嫌。



  再如:



  游西湖,提锡壶,锡壶掉西湖,惜乎锡壶; 寻进士,遇近视,近视中进士,尽是近视。



  上联“西湖”与“锡壶”两个截然不同的词却声韵相同。下联“进士”、“近视”也然。作者采用了同音异词之妙,组装成联,使二词相互关联,读之上口,又别有情趣。




--------------------------------------------------------------------------------

--  作者:知了
--  发布时间:2005-8-3 19:12:35

--  

三十九、互文

互文也称互参,它的手法是把本应该合起来的话分做两句说,使两者互相补充、渗透。

请看毛泽东为刘胡兰烈士的题词:

生的伟大; 死的光荣。

上联写生,下联写死,从两个方面入笔,却写的都是一种精神,是说她生与死都是伟大而光荣的。

再看下联:

诸葛一生唯谨慎; 吕端大事不糊涂。

人生处事,要谦虚谨慎,小事要通融马虎,大事要坚持原则。联语借用了两个古人为典,从两个方面去写,说明的却是一个道理,这也是互文的一种。

再请看:

宁为玉碎; 不作瓦全。

此联写做人之道,应刚直不阿、无私无畏、一身正气,不奴颜婢膝、苟且偷生。作者在上联以“玉”自誉,下联以“瓦”点化。两个角度,一种精神,闻声见物,令人叹止,乃精妙之笔。

四十、反语

反语即是将意义相同或相反的两个或几个词组成联,从而产生一种既相互矛盾又相互统一的效果。这种手法在对联中极为常用。它含蓄有味,能增强讽刺性和幽默感。

例如,在军阀混战时期,南京城内有人写了这么一副春联:

许多豪杰; 如此江山。

“豪杰”的本意是指才能出众的人。但联中却指的是那些割地分封的军阀。“如此江山”原为褒意,在这里喻为军阀混战中的破碎山河。

再看下面这副对联:

红黑炭火,烫冷热美酒,名传远近; 大小布匹,裁老少新装,美化短长。

这是为一门两店写的对联。一店是酒馆,一店为裁缝铺。作者抓住两种事物的特点,发挥开去,使生意性质得到了升华。可以说,这种手法对于二者来说发挥得淋漓尽致,是一副运用技巧非常高妙的反语对联。

再看下联:

细羽家禽砖后死;粗毛野兽石先生。

这是蒲松龄早年应对一位姓石的塾师先生的对联。据说,一日老师将蒲松龄喂养的家雀摔死,放在原处,用砖头堵好,并在墙上戏书一联:

  细羽家禽砖后死;

当蒲松龄发现家雀死了,又见墙上对联,断定是先生所为,于是续了一联:

粗毛野兽石先生。

石先生见了大为恼火,当面质问学生不该这样来辱驾老师,蒲松龄从容地解释道:我是按老师的联属对的,如果写得有错,请老师指教。老师再仔细分析,发现联中用的反语属对,可以说是对得天衣无缝,挑不出半点毛病,无言以对,只好拂袖而去。

四十一、越递

越递又称巧意、层递。即在联语中将某一词语越过一词,而使之递进。此法有两类:凡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低到高、由小到大的推进方法叫阶升法。反之为阶降法。



  1.阶升法



  请看下联:



  坐、请坐、请上坐; 茶、泡茶、泡好茶。



  此联传说是清代学者阮元游平山堂,寺庙方丈将阮元当做一位普通游客,只说了一声“请”,又对下人说“茶”。随之交谈,觉出语不凡,便改了口气“请坐”,吩咐下人“泡茶”。后来当他知道是大学土阮元时又换成了“请上坐”、“泡好茶”,到了阮元临走时,方丈恳求墨宝,阮即出此联,活脱脱描绘了一个前倨后恭者的面目。作者以方丈的言语入联,对仗十分工整,别开生面,确是一副很难得的佳联。



  再看陶行知先生为晓庄师范学校题联:



  认请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为好教育;发明工具、制造工具、运用工具,是真文明。



  作者从事物最初层次着笔,不断向中高层次递进,采用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观察方法,给人们揭示了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方法,不仅文字工整,立意也巧。



  2.阶降法



  请看下联:



  尧舜生、汤武净、五霸七雄丑末耳,伊尹太公便算一支耍手,其余拜将封侯,不过摇旗呐喊称奴婢;



  四书白、六经引、诸子百家杂说也,杜甫李白会唱几句乱弹,此外咬文嚼字,大都缘街乞食闹莲花。



  此联以戏谑为快,不免有狂妄不当之弊。但其手法却为独特。把所评对象分别以“生”、“净”、“丑”、“末”、“耍手”、“奴婢”对号入座。用的是阶降的手法。



  也有一联,是采用阶升、阶降两种手法同时运用的。



  例如:

  万砖千瓦,百工造成十佛寺; 一篙二橹,三人摇过四平桥。



  上联使用了阶升法,下联使用阶降法。这两种方法层次清楚,能给读者一种新鲜的感觉。



  四十二、物色



  物色即饰“物“以“色”,在巧联中有重要作用。它能创造鲜明的视觉形象,反映事物的特征,从而提高对联的深刻内涵。



  如下联:



  鹅黄鸭绿鸡冠紫; 鹭白鸦青鹤顶红。



  将自然界中最能表现颜色的几种禽鸟入联,虽多种颜色堆砌却不觉生硬,语言自然,风格绮丽,被人喜爱。



  有一关帝庙联不仅使用物色,还是一副迭字对:



  赤面赤心扶赤帝; 青灯青史映青山。



  物色应注重色彩在联中的主导作用,方能显出其特色。



  请看下联:



  绿水搅黄泥,红火黑烟,烧出青砖白瓦; 翠湖凌紫阁,丹梁碧枝,停浮玉殿金宫。



  其中色彩字绿、黄、红、黑、青、白、翠、紫、丹、碧、玉、金,几乎占去联中一半,把一个凌紫阁的建筑过程细微地描绘出来。



  四十三、数字



  数量词在对联中有着特殊意义,用数量词组成的对联的作用主要有:创造形象和意境、加大对仗难度、进行数学运算、数字合称词的阐释、连续嵌入自然数等。



  请看下联:



  乾八卦,坤八卦,八八六十四卦,卦卦乾坤已定;鸾九声,凤九声,九九八十一声,声声鸾凤和鸣。



  此联巧用了数字成对,出句构思奇特,下联对仗贴切,用数应用乘法,合理、自然,而且符合事理。



  下联是庐山东林寺联:



  桥跨虎溪,三教三源流,三人三笑语;莲开僧舍,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



  上联叠用“三”字,“三教”,指儒、释、道三教;“三人”,指儒陶渊明、释慧远、道陆修静;“一花”,指菩提花;“一世界”,指佛家过去现在将来为一世,东西南北上下为一界;“一叶”,指禅宗的一个宗派;“如来”,指释迦牟尼。此联为后人写三人谈儒论道流连忘返而且留下言谈三笑的故事。联语以一对三,工整独到,境界优美。作者善于从驳杂的事物中提取完美和谐的艺术体裁,有巧夺天工之妙。

  

--------------------------------------------------------------------------------

--  作者:知了
--  发布时间:2005-8-3 19:12:53

--  

四十四、方位

  所谓方位法,即在对联中重用方位词,以造成描写空间上的特殊效果。常用的方位词主要是“东西南北中,上下,左右,前后”等。



  江西滕王阁有一名联,为清同治进士金桂馨所撰:



  大江东去; 爽气西来。



  作者抓住滕王阁的自然特点,以最洗练的语言进行高度的概括,达到一种超然洒脱、大气磅礴的境界。一“东”一“西”,囊括了事物的独特情韵。犹如一副写意画,给人一种横空出世之感。



  再看下联:



  坐北朝南吃西瓜,皮往东甩; 思前想后看左传,书向右翻。



  联句中巧妙嵌用了“北南西东,前后左右”八个方位词,其实真正表达方位的只有“北”、“南”、“东”、“西”,其余的方位词与别的词搭配,词义产生了变化。比如“西瓜”是瓜名,《左传》是书名,两者与方位无关系,“思前想后”是时间范畴词,其意义与方位词关系不甚紧密,然而读起来仍和谐统一。或许,这就是作者的创作初衷。



  再看下联:



  南通州北通州,南北通州通南北; 东当铺西当铺,东西当铺当东西。



  相传此联为乾隆下江南经通州时与纪晓岚相对而成。联句以南北东西入联,此迭字法上联三出“通州”,三现“南北”;下联三出“当铺”,三现“东西”,然而联尾的东西两字在这里也产生了变化,从方位词变成了名词。形同而义变,情味盎然。



  四十五、虚词



  古虚词是在汉语中没有实际意义的字,其中一部分相当于现代的虚词。虚词不能独立成句,只有配合实词来完成语法结构。虚词对实词有协助作用,这类词包含介、连、助、叹、副、象声六大类。虚词在联句中的作用非同小可,有的联只因一虚词之差,便谬之千里。巧妙运用虚词,可使联句增色,情趣斐然。



  请看下联:



  君恩似海矣; 臣节如山乎。



  原来此联是明末陕西总督洪承畴的门联,原本无联句尾处两虚字,为“君恩似海,臣节如山”,是一副表白自己、歌颂皇恩的对联。洪承畴后来投敌卖国,遭人唾弃,便有人在原联句尾添此“矣”、“乎”二字,其意即大相径庭,成为一副绝妙的讽刺联。



  再看这样一副对联:



  民犹是也,国犹是也,何分南北; 总而言之,统而言之,不是东西。



  这副对联是王湘绮写的讽刺袁世凯的,被近代人称为名联。联中嵌入“民国总统”四字,并在联尾点出“不是东西”,上联的“也“字和下联的“之”字都运用得很好,如去掉虚字,则难称佳作。

四十六、联绵
  在汉语中,有一种词叫联绵词。所谓联绵词,就是由两个音节联缀成义而不能分割的词。它们或有双音、迭韵的关系,如“玲珑”、“徘徊”、“窈窕”、“磅礴”;或无双声但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如“蜈蚣”、“胭脂”、“妯娌”;或同音相重复,如“白白”、“津津”、“脉脉”等等。在对联中,联绵词必须对应联绵词,不能与其它词性的词相对。古代严式对更主张在联绵词中必须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



  例如:



  独抱琵琶寻旧曲; 数教鹦鹉念新词。



  联中“琵琶”对“鹦鹉”,此联属联绵对。



  再如:



  入室饮茶,直步可登麒麟阁; 临池染翰,何年得到凤凰台。



  联中以“麒麟”对“凤凰”,视为联绵对。



  福州春意亭联:



  莺啼燕语芳菲节; 蝶影蜂声浪漫诗。



  江西蓝桥公园佳婚事联:



  有情终配鸳鸯侣; 相爱总结连理枝。



  再有杭州梅竹亭联:



  雪里梅花红烂漫;霜间竹叶碧玲珑。



  第一联中“芳菲”对“浪漫”,第二联中“鸳鸯”对“连理”,第三联中“烂漫”对“玲珑”,都属于联绵词相对。



  四十七、标点



  所谓标点法,即在对联中突出标点符号的特殊作用,多以符号代替数字使用,以达到一种特殊的效果。下面是1976年“四·五”运动悼念周总理的一副对联:



  ?



  !



  全联仅用两个标点符号成联,隐含着极深沉的意义。上联一个“?”,下联一个“!”,如果不是在那个特定的历史事件中,是难以评断其内在的含义的。全联没有文字却胜过千言万语。可说是楹联史上最短的对联。



  请看下联:

??????




  !!!!!!




  1949年,南京大专院校举行反饥饿、反内战游行,国民党特务镇压学生运动,打死两名学生。在举行的追悼会上就有这样-副无字联。对联巧用12个标点,并采用层盖手法,问叹相对,悲痛交织,情感层层递进。上联是向反动当局质问,血泪控诉;下联是写向反动势力讨还血债的决心,真乃“此处无声胜有声”。




  1948年3月,南京政府召开国民党代表大会,中央大学教授乔大北撰写一联嘲讽之:




  费国民血汁已?亿; 集天下混蛋于一堂。




  联语直抒胸襟,愤不可遏,骂得痛快淋漓,有理有据。作者为国人鸣不平,怒目之态跃然纸上。上联的一个“?”是说南京政府盘剥了人民多少资财,本来就是一个未知数,不得而知。作者的无限愤懑,也许就在这一“?”中。




  四十八、其他




  1.倒顺法2.制谜法3.易词法4.同出法5.连环法 6.落帘法7.卷帘法8.脱靴法9.婉曲法10.同划法




  1.倒顺法




  将联语中的某些字来回反复使用,使楹联产生一种特殊的意趣,这种制联方法称作倒顺法。如:




  水车车水水随车,车停水止; 风扇扇风风出扇,扇动风生。




  此联以“水、车、风、扇”前后倒顺回读成联,并利用词性的活用变化,产生了回环往复之趣,形象地描绘以“水车车水”和“风扇扇风”的形态,富于哲理和生活情趣。




  喜爱对联的朋友都知道这样一个故事,一位秀才进京应试,路遇一富家小姐对联招亲,其上联是:




  走马灯,灯走马,灯息马停步;




  联语以“走马灯”倒顺回读成联,巧妙而又工整,秀才对此印象很深。应试时发现有一题正是要求对联,其联是:




  飞虎旗,旗飞虎,旗卷虎藏身。




  联中以“飞虎旗”倒顺回读成联,形象逼真地描绘了“飞虎旗”的静态和动态。秀才以“走马灯”对之,考取了功名,回程途中又以“飞虎旗”对招亲联,娶得了佳人。一联成就其功名姻缘,岂不妙哉?




  2.制谜法




  为了使创作的楹联能表达某种特定的创作意图,有时在楹联中不直说,而是隐寓于上联语之中,要“捕捉”其联意,和猜谜语一样,一要费一番思索的,用这种方法制作楹联叫制谜法。用制谜法所创作的楹联实际上就是谜目的谜语楹联。这种楹联往往具有双重的含义:一重是楹联本身的宣示之意,是比较明确的含义;一重是其深层之义,是在联语背后所隐寓的含义。这样的楹联,趣味性、娱乐性、知识性、宣传性等多种效果兼备,在民间更为多见。常见的制谜语的楹联,主要有如下几种形式:




  (1)联中隐字




  东生木,西生木,掰开枝丫用手摸,中间安个鹊窝窝; 左绕丝,右绕丝,爬到树尖抬头看,上面躲着白哥哥。




  这副楹联所表现的似是讲农家小孩爬树取鸟蛋,描绘相当形象生动,凡农家孩子多有体会。其实这是一副谜语联,上联隐一“攀”字,利用隐示法,先隐示“木木”,利用象形法,隐示“大”和“爻”,再加一“手”字,则组成“攀”字;下联用同样的方法,将“幺幺、木、白”隐示出来,可组合成“乐(繁体)”字,颇富巧思。




  (2)联中隐事




  雄鸡鲤鱼猪婆肉; 香菇木耳曲子耙。




  相传此联出自湖北某地的一个杂货铺。楹联中所列举的六味食品都是温补的“大发”食品,也是一般杂货铺里常有出售的食品。该联所隐示的是“开门大发”之意。这样的楹联看似粗俗平常,实则匠心独具,耐人寻味。




  (3)联中隐物




  万顷波涛乘骑过; 不胜将军弃甲逃。




  该联上联指“海马”,下联指“酱(败将)”,在谜语联中,这种写意隐物的楹联是很多的。
(4)联中隐物指事




  吴下门风,户户尽吹单孔笛; 云间胜景,家家皆鼓独弦琴。




  此联为苏州王鳌与松江徐阶的戏谑联,上下联似乎是讲吹笛弹琴之事,实则上联所要表达的一层意思是指“吹火筒”,下联则隐指“弹棉花”一事。这样的楹联均能一语二用,语意双关,联意含蓄。




  3.易词法




  易词,即在同一联中,将一个词作词用之后接着又做词组使用。有的是将一个固定的词分离,重新组句,达成原词异义的效果。




  请看:




  膏可吃,药可吃,膏药不可吃; 脾好医,气好医,脾气不好医。




  “膏药”和“脾气”是两个固定词,在联中,作者突发异想,将两词分离成与原来词义截然不同的词来,让人大开眼界,去领悟中国汉字的魅力。同时也完成了一种劝导,让人改掉脾气才是高人。据说这是一副中药店联,只当给患者吃了一付舒心丸。




  请看下面一副联:




  复生,不复生矣; 有为,安有为哉。




  此联是康有为为纪念六君子之一谭嗣同撰写的一副挽联。谭嗣同字复生,与康均为同盟会成员。上联的第一个“复生”,为谭的字,是名词。第二个即是再生之意,偏正结构。下联第-个有为是作者的名字,是名词,第二个“有为”含有所作为之意,也是偏正结构。联不仅对得好,更巧的将是二人的名字做了巧妙的组合。

  4.同出法




  同出即将出于同一事物的几个词语巧妙地组合到联中,使上、下联各表其意而又互相对应。




  如:




  荷叶莲花藕; 真丝蛹茧蚕。




  荷叶、莲花、藕为同一根上长出来的东西。真丝、蛹、茧、蚕也是同一动物在发展过程中所变化的不同形态,只是“真”对“荷”有些不妥。




  下联也属同出手法,比上联显得更准确、工稳。




  炭黑火红灰似雪; 谷黄米白饭如霜。




  上联写木炭,下联写大米,相传这是明代文学家杨慎在少年时随父到御花园玩,与弘治皇帝的一副妙对。




  5.连环法




  即联中巧用同字、谐音、同旁等不同的修辞方法,嵌成联句环环相套的形式,以达到独特的艺术效果。符合这一特定要求的联句即为连环式。




  请看这样一副对联:




  点灯登阁各攻书; 移椅倚桐同赏月。




  联中出句“灯”与“登”、“各”与“阁”既音同,而且“登”、“各”又各自是灯(古字“燈”)、“阁”字的偏旁。对句中的“椅”和“倚”是同偏旁,“同”又是“桐”的偏旁,读音相同而且“移”和“椅”声母也相同,符合出句的要求。




  6.落帘法




  即在联句中以同一词语开头,又以同一词语或谐音结尾,使联句现出一种文字和音韵的美感。




  请看下联:




  教无所教偏成教; 官不成官却是官。




  联句以“教”、“官”二字起头,又以“教”、“官”二字结尾。落帘格与回文格不同,落帘格联不能倒读。此联为讽刺清末教官一职,此职当时无足轻重,但为此官者又非鄙则吝,故有人以此联讽之。文字幽默苛刻,嘲讽轻快得体。




  明大学土解缙曾写过这样一副联:




  蒲叶桃叶葡萄叶,草本木本; 梅花桂花玫瑰花,春香秋香。




  此联的上半句为落帘式,重在谐音。“蒲”、“桃”的谐音为“葡萄”,“梅”、“桂”的谐音是“玫瑰”。而后半段的“本”、“香”亦为落帘式却重在同音。




  苏东坡与黄庭坚的一副应答对,也属落帘式:




  松下围棋,松子每随棋子落; 柳边垂钓,柳丝常伴钓丝悬。




  苏、黄二人为挚友,一天他俩在松下下棋,忽有松子落到棋盘上.苏东坡信口念出上联,黄庭坚知是让自己对下句。对联上句下句各以“松”、“棋”、“柳”、“钓”引出上半句,下半句对以同样的字落笔,前后遥遥相衬,形成鲜明的对称美。另外后半句的“子”、“丝”也同样具备落帘效果。联句构思精美,立意新颖,形象鲜明、生动、自然,对仗亦工。




  7.卷帘法




  卷帘也称倒叙、逆挽。即与小说、散文中的倒叙法相似,是一种先说后事,后说先事的方法。很像帘子倒卷而上.所以称卷帘格。




  例如:




  回日楼台非甲帐; 去时冠剑是丁年。




  上联先说从军归来之况,下联再说离家从军之事。




  8.脱靴法




  在联句中形成先抑后扬、先引后拔、(缺)如西安莲湖公园奇园茶社联:




  奇乎!不奇,不奇也奇; 园耶?是园,是园非园。




  奇园茶社是抗日战争时期地下工作者梅永和夫妇建的秘密交通站。当时此联挂出世人不解,解放后人们才知道此联的真正含义。作者王超北是我情报处负责人。联语不但使用了脱靴法,还运用了嵌名法,四处嵌名,不显雕琢。
 9.婉曲法




  婉曲也称折绕。有些要表达的意思,作者不想直接说出,或因社会等各种原因不敢明说。而是采取一种迂迥的表现手法。使读者透过委曲、含蓄、隐约的语言领会作者的内在含义。这种方法称为婉曲法。




  请看一副旧联:




  月无贫富家家有; 燕不炎凉岁岁来。




  联中两句为折体。作者故意将本体隐去不说。联中要说的意思是:还笊钗颐瞧逗沂?没有的,只有月亮和燕子不嫌弃我们,常光顾这里,暗喻世态的炎凉。联语通过月和燕而收到一种特殊的艺术效果。这比直接说出来要好得多。




  10.同划法




  同划,联中均由同笔划数的汉字组成。




  古人写过这样一副对联:




  屋後流泉幽咽洽香草; 庭前垂柳珍重待春风(繁体)。

  这不是一副普通的迎春联。其妙在上、下联都是九个字,其中的每个字都是由九划组成,这是对联中一种非常特殊的形式。古人称“消寒迎春联”。因从冬至(一九)到九九正好是八十一天,上、下联句笔划正好是八十一划。这样从冬至开始,每天写上下联各一笔,到九九的第九天,全联全部写完,至此,严冬已去,春到人间。故此,称此联为“消寒迎春联”。

这种联构思精巧,须费尽心思,选择适当的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