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宗皇帝御製曰,
居必擇隣 交必擇友。
嫉妬 勿起於心,
讒言 勿宣於口。
骨肉貧者 莫疎,
他人富者 莫厚。
克己 以勤儉為先,
愛眾 以謙和為首。
常思已往之非,
每念未來之咎。
高宗皇帝御製曰,
一星之火 能燒萬頃之薪,
半句非言 誤損平生之德。
身被一縷 常思織女之勞,
日食三飱 每念農夫之苦。
苟貪妬損 終無十載安康。
家語云,
水至清,則無魚,
人至察,則無徒。
許敬宗曰,
春雨如膏 行人惡其泥濘,
秋月揚輝 盜者憎其照鑑。
蘇東坡曰,
無故而得千金,不有大福,必有大禍。
大廈千間 夜臥八尺
良田萬頃 日食二升。
悶(悯)人之凶 樂人之善,
濟人之急 救人之危。
經目之事 恐未皆真,
背後之言 豈足深信。
性理書云,
接物之要 己所不欲 勿施於人,
行有不得 反求諸己。
子曰,
木從繩則直,人受諫則聖。
馬援曰,
終身行善 善猶不足,
一日行惡 惡自有餘。
漢昭烈將終 勅後主曰,
勿以善小而不為 勿以惡小而為之。
莊子曰,
一日不念善
諸惡皆自起。
太公曰,
見善如渴,聞惡如聾。
又曰,
善事須貪,惡事莫樂。
子曰,
見善如不及,
見不善如探湯。
尺璧非寶 寸陰是競。
渴時一滴 如甘露,
醉後添盃 不如無。
種瓜得瓜 種豆得豆,
天網恢恢 疏而不漏。
遠水 不救近火,遠親 不如近鄰。
性理書云,
見人之善 而尋己之善,
見人之惡 而尋己之惡,
如此 方是有益。
景行錄云,
大丈夫 當容人,無爲人所容。
子孝雙親樂,家和萬事成。
太公曰,
勿以貴己而賤人,
勿以自大而蔑小,
勿以恃勇而輕敵。
道吾善者 是吾賊,
道吾惡者 是吾師。
太公曰,
勤為無價之寶,
愼是護身之符。
近思錄云,
懲忿 如故人,
窒慾 如防水。
景行錄云,
知足可樂,
務貪則憂。
知足者 貧賤亦樂,
不知足者,富貴亦憂。
荀子曰,
無用之辯,不急之察,棄而勿治。
濫想 徒傷神,
妄動 反致禍。
子曰,
眾好之 必察焉,
眾惡之 必察焉。
安分吟曰,
安分身無辱,
知機心自閑,
雖居人世上
卻是出人間。
書曰,
滿招損,謙受益。
景行錄云,
觀朝夕之早晏,
可以卜人家之興替。
時時防火發,夜夜備賊來。
蘇東坡云,
富不親兮貧不疎
此是人間大丈夫,
富則進兮貧則退
此是人間真小輩。
出門如見大賓,入室如有人。
老少長幼 天分秩序
不可悖理而傷道也。
詩曰,
父兮生我,母兮鞠我,
哀哀父母 生我劬勞。
欲報深恩 昊天罔極。
子曰,
孝子之事親也,
居則致其敬,
養則致其樂,
病則致其憂,
喪則致其哀,
祭則致其嚴。
子曰,
父母在 不遠遊,
遊必有方。
子曰,
父命召 唯而不諾,
食在口則吐之。
太公曰,
孝於親 子亦孝之,
身既不孝 子何孝焉。
景行錄云,
寶貨 用之有盡,
忠孝 享之無窮。
履霜 堅氷至,臣弑其君
子弑其父 非一旦一夕之事,
其由來者 漸矣。
幼兒尿糞穢 君心無厭忌
老親涕唾零 反有憎嫌意
親有十分慈 君不念其恩,
兒有一分孝 君就揚其名。
孔子三計圖云,
一生之計 在於幼,
一年之計 在於春,
一日之計 在於寅,
幼而不學 老無所知,
春若不耕 秋無所望,
寅若不起 日無所辦。
性理書云,
五敎之目 父子有親,
君臣有義 夫婦有別,
長幼有序 朋友有信。
三綱 君為臣綱,
父為子綱,夫為婦綱。
范忠宣公 戒子弟曰,
人雖至愚 責人則明,
雖有聰明 恕己則昏,
爾曹 但當以責人之心 責己,
恕己之心 恕人,
不患不到聖賢地位也。
景行錄云,
責人者 不全交,
自恕者 不改過。
以愛妻子之心 事親則曲盡其孝,
以保富貴之心 奉君則無往不忠,
以責人之心 責己則寡過,
以恕己之心 恕人則全交。
景行錄云,
屈己者 能處重,
好勝者 必遇敵。
凡事留人情 後來好相見
景行錄云,
為政之要 曰 公與清,
成家之道 曰 儉與勤。
太公曰,
人生不學
如冥冥夜行。
朱文公曰,
家若貧 不可因貧而廢學,
家若富 不可恃富而怠學,
貧若勤學 可以立身,
富若勤學 名乃光榮,
惟見學者顯達 不見學者無成。
學者 乃身之寶,
學者 乃世之珍,
是故 學則乃為君子 不學則為小人,
後之學者 宜各勉之。
少年易老學難成,
一寸光陰不可輕。
未覺池塘春早夢,
階前梧葉已秋聲。
陶淵明詩云,
盛年不重來,
一日難再晨。
及時當勉勵,
歲月不待人。
子曰,
博學而篤志,
切問而近思,
仁在其中矣。
論語曰,
學如不及 惟恐失之。
莊子曰,
事雖小 不作不成,
子雖賢 不教不明。
景行錄云,
木有所養則根本固而枝葉茂
棟梁之才成,
水有所養則泉源壯而流派長
灌溉之利博,
人有所養則志氣大而識見明
忠義之士出,可不養哉。
漢書云,
黃金滿籯 不如教子一經,
賜子千金 不如教子一藝。
至樂 莫如讀書,
至要 莫如教子。
人皆愛珠玉 我愛子孫賢。
黃金千兩未為貴,
得人一語勝千金。
荀子曰,
士有妬友 則賢交不親,
君有妬臣 則賢人不至。
諷諫云,
水底魚天邊雁 高可射兮低可釣,
惟有人心咫尺間 咫尺人心不可料。
畫虎畫皮難畫骨,知人知面不知心。
對面共話,心隔千山。
相識滿天下 知心能幾人。
酒食兄弟千個有,
急難之朋一個無。
君子之交淡如水,
小人之交甘若醴。
不結子花休要種,
無義之朋不可交。
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
注:十多年前,韩国江原大学的辛教授到我们实验室进行合作访问,其妻及两孩一同前来,时其女儿尚为高年级小学生。有一次,我见她拿着一本有汉字内容的书在读。出于好奇,我问是什么书,辛教授说这是他女儿的一本辅助教材。我要来仔细翻看,发现其中汉字部分都是一些国学内容(本文所列即按原字原文所录)。每一段汉字下面都配有插图和大段韩文文字(应该是故事或解释)。辛教授见我爱不释手,遂征得其女儿同意(她已学完),将该书赠送于我。
我看到此书后,感慨万千、悲欣交集。何以故?我们祖先几千年来积累沉淀下来的这些宝贵智慧经验,可谓字字珠玑,而我们却从小学到大学都没有在课本上正式见过,所以兴悲也。但是真金不怕火炼,国人遗弃的所谓的“封建思想糟粕”,总会有人尊重———韩国小学生仅一本教材上就有这样多的国学内容!正所谓“道不孤、必有邻”,所以欢欣也。我时常思考,倘若我们每个国人从小就能熟读此类人生智慧之精华,我们现在会是什么样的人?而国家又会有什么样的社会?
《礼记》有云“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教育实为立国之本。其关键在于何所教、何所学。“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有什么样的教育,就会有什么样的国人与社会。五四运动以来,国人废经废伦、抛弃传统国学教育,全盘引进西方教育方法,从此小学生的颂经背典被“小狗叫、青蛙跳”之类的儿歌式学习所取代。在人生最宝贵的学习阶段,学生们背了一脑子以后难以再有用的东西,反复做了千万道加减乘除。试想,舍弃国学教育、轻视德行培养而只偏重知识传授,何来国学大师?何来圣君、贤臣?何来社会和谐?相信历史已经给出了有力的回答。
遍观当今社会,全面推崇唯物主义思想的结果是,人心无所归、因果无人信、天下难得宁、唯金主义及其它邪知邪见盛行于世,肆无忌惮、惟利是图之人之事处处可见、时时可闻,可谓史无前例、登峰造极,其嚣张猖狂之程度已达到人神共愤之地步。若究其根源,则皆因不闻不信古圣先贤慈悲智慧之教诲耳。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无论身处何位,凡是来路不正、用之不善之财,即使堆积如山,也不过是帐号数字、临时看管,不可常保耳,总有一日会如过眼云烟、重返人间!此乃历史所反复见证者。不唯若此也。即使正财,若稍有不慎,也会毁害自己及子孙于一旦,更何况人天皆怒视之不义之财乎!贪赃妄为之人见饵不见钩、见钱不见祸、奋不顾身、前仆后继,置自己性命及子孙福祉于不顾,不知“无故而得千金,不有大福,必有奇祸;”“天网恢恢,疏而不漏;”“善恶之报,如影随形,丝毫不爽;”“不是不报,时机未到;”“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法网可躲,天网定是难逃。待到自己眼光落地之时,必将深刻感受到“一日无常到,方知梦里人;万般将不去,唯有业随身”之真实不虚也,惜悔之晚矣。为钱为财而痴迷颠倒若此,悲夫!
所幸者,物极则必反,有大乱则必有大治。历史潮流、时代变迁,势不可挡。“留着青山在,不怕没柴烧。”二十一世纪是中国传统儒家文化的世纪。早在上世纪七十年代,英国大历史学家汤恩比博士就在《展望21世纪》一书中揭示,人类社会已经到了一个最危机的时代,而且还是人们咎由自取的结果。汤恩比博士被公认为是二十世纪最当之无愧的历史学家和伟大的智者。他认为人类的智慧和良知是高于一切的。和汤恩比博士有相同认识的还有日本思想家、世界和平活动家、国际创价学会会长池田大佐。两人在该书中深刻讨论了人、社会以及生命和宇宙的本质,并在几十年前就预言:人类必因过度的自私和贪婪而迷失方向,科技手段将毁掉一切,加上道德衰败和宗教信仰衰落,世界必将出现空前的危机。诚哉是言也!且看四十年后的当今世界,危机四伏、物质发达、精神颓废、天灾人祸频繁、人人不得安宁,不正是此远见预言之直接验证吗?两位智者且达成共识,只有中国的传统儒家文化和大乘佛法才能拯救二十一世纪的世界。
二十一世纪是中国的世纪。但欲民族复兴,其根本则必赖于恢复传统文化与国学教育之地位。《大学》亦早有云:“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一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可见古圣先贤早已将治国平天下之大根大本彻底参透。简言之,即是由上至下,人人修身。身不修而天下治,不可得!一人修身,一人发达;一家人修身,一家族兴旺;一国人修身,一国家太平昌盛。大道至简至易,有何疑哉?难道身为凡夫俗子的我们,物欲未格、烦恼未断、私心杂念未除,而有智慧想出更高明之良策?恐纵有其心,亦无其力耳。圣人与凡夫,其境界及智慧差别,岂止天渊!
社会问题虽错综复杂,但其根源即在人心。而心病还需心药医。人心之疑难杂症,靠经济不能解决,靠科技不能解决,靠法律不能解决,靠制度亦难以根本解决。难道百年历史和眼前现实还不足以说明一切吗?欲挽回世道人心,惟有圣贤教育,别无他途。抛弃传统文化,所谓的此主义、彼思想,皆是寻枝摘叶、舍本逐末之戏论耳。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东敲西探,虽似辛劳,但于表面上做工夫,可得长久根本之效用乎?
不妨扪心自问,除了被面目全非的山河大地,我们还能留给后人几句在百年之后、千年之后值得反复传诵的智慧话语?在中华民族繁衍不息的漫漫历史长河中,我们所见证的时代恐怕只不过是传统儒家文化被一些物质主义思潮所取代,从而圣学不继、纲常不振、礼仪不兴、民心不安、人祸不断、崇尚竞争、食饮苦毒、金钱万能、物欲横流、世风日下之百年乱世和一段沉痛历史教训而已。此言过其实、危言耸听乎?但愿如此。哀哉!
附 现代因果实录:
http://blog.163.com/shugen_zhang/blog/static/817771201171562752959/?latestBlog
'http:··blog.daum.net·k2gim·' 카테고리의 다른 글
명심보감.전국한시백일장에서 (0) | 2012.01.07 |
---|---|
외로운 밤 찬 서재서 당신 그리오.정선용 (엮음) 지음 .일빛 (0) | 2012.01.07 |
르네상스맨, 정약용 올해 탄생 250주년 유네스코도 기념일로 (0) | 2012.01.05 |
Re:世界文化名人:齐白石《松柏高立图·篆书四言联》 最昂贵的近代国画(组图) (0) | 2012.01.05 |
미술계 '中 돈바람'… 피카소도 끌어내려 (0) | 2012.01.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