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不讓土壤【詞目】:泰山不讓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擇細流,故能就其深。
【發音】:tài shān bù ràng tǔ rǎng
【釋義】:泰山不排除細小的土石,所以能那麽高。比喩人度量大,能包容不同的事物。
河海不舍棄細小的水流,所以能成就它那樣的深廣。原喩要廣納人才,才能成就大業。
【出處】:戰國時期李斯 《諫逐客書》
【易錯】:易被誤認為強大的勢力不怕弱小的勢力。
【成語故事】:秦始皇當政後,國家逐漸強大,為了實現統一天下的雄心,防止異國滲透,打算驅逐異國僑民。丞相李斯得知後犯顔直柬,上書説:泰山不讓棄一粒土壤,才有如此頂天立地之大。江河對細流均吸納歸己,才有無底之深。作為一國之君,不拒絶任何黎民百姓的追隨才昭示他的賢明大德。所以疆土不論東西南北,百姓不分同族異國,只要歸順於我,都該使他們安居樂業,這樣天下太平,神靈也會降福於世,這才是以前三皇五帝無敵之所在。
李斯的觀點打動了始皇,於是收回了逐客令,並從此廣納天下人才,終於統一了六國。
後來西漢文學家韓嬰又根據李斯此論引申為“泰山不讓礫石,江海不辭小流,可以成其大。
現在人們以“泰山不讓土壤”或“泰山不讓礫石”來告戒世人要虛懷若谷,容事容人,作泰山一樣的謙謙君。
,,,,,,,,,,,,,,,,,,,,,,,,,,,,,,,,,,,,,,,,,,,,,,,,,
泰山不让土壤
【发音】:tài shān bù ràng tǔ rǎng
【释义】:泰山不排除细小的土石,所以能那么高。比喻人度量大,能包容不同的事物。
河海不舍弃细小的水流,所以能成就它那样的深广。原喻要广纳人才,才能成就大业。
【易错】:易被误认为强大的势力不怕弱小的势力。
【成语故事】:秦始皇当政后,国家逐渐强大,为了实现统一天下的雄心,防止异国渗透,打算驱逐异国侨民。丞相李斯得知后犯颜直柬,上书说:泰山不让弃一粒土壤,才有如此顶天立地之大。江河对细流均吸纳归己,才有无底之深。作为一国之君,不拒绝任何黎民百姓的追随才昭示他的贤明大德。所以疆土不论东西南北,百姓不分同族异国,只要归顺于我,都该使他们安居乐业,这样天下太平,神灵也会降福于世,这才是以前三皇五帝无敌之所在。
李斯的观点打动了始皇,于是收回了逐客令,并从此广纳天下人才,终于统一了六国。
后来西汉文学家韩婴又根据李斯此论引申为“泰山不让砾石,江海不辞小流,可以成其大。
现在人们以“泰山不让土壤”或“泰山不让砾石”来告戒世人要虚怀若谷,容事容人,作泰山一样的谦谦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