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由来
关盼盼,唐代
彭城人,约生活于唐代贞元、元和年间,是一位能歌善舞、精通管弦、工诗擅词的才女。这位良家
少女,因出身寒微生活无着而隶身乐籍,以声乐事人。后被
张音以重金够得,再经过一番专门训练而成为一时名妓。她能舞唐代著名的《霓裳曲》,舞姿轻盈柔美,婀娜动人。她的歌喉圆润,声音清丽,诗人
张仲素称之为“歌尘”,说她唱起歌来,音调抑扬跌宕,清脆激越,其势可以阻遏天边的流云,冲起
燕子楼全貌
雕梁上的暗尘。关盼盼还是一位富有音乐天赋的管弦里手,对于“玉箫”,”琴瑟”之类乐器十分精通,吹奏弹拨起来音调和谐,优美动听。她经常与文人雅士交往,向他们学习诗词歌赋,渐渐通晓韵律,终至成为一名女诗人。她有诗300首,名《燕子楼》集,可惜未能传世。
关盼盼姿色俏丽,品貌出众,对爱情忠贞不渝。由于张音同情她的遭遇,关心她的生活,珍视她的技艺,尊重她的人格,通便视张音为知己、知音,与他结为伉俪。张音死后,她矢志不嫁,在燕子楼中度过了孤独、凄凉的后半生。燕子楼之所以闻名遐迩,除了与关盼盼
终于爱情的寂寞身世有关外,也与历代武术文人以燕子楼为题材吟诗填词、度曲作文有关。唐宋有吟咏燕子楼的诗词名篇,元代有《燕子楼》杂剧,明代《
警世通言》和清代《
聊斋志异》等小说中都曾提及燕子楼本事,《红楼梦》里
林黛玉《柳絮》词中有“香残燕子楼”的诗句。
最早将燕子楼与关盼盼入试的是唐代著名使人
张仲素与白居易的一组唱和诗《燕子楼》。贞元二十年(804年)白居易在
校书郎任上,春天自长安东游徐、泗,受到了武宁军
节度使张愔的盛情款待,宴席间关盼盼的才貌举止给白居易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白居易曾赠诗赞誉她“徐州故
张尚书有爱妓曰盼盼,善歌舞,雅多风态,余为校书郎时,游徐,泗间。张
尚书宴余,酒酣,出盼盼以佐欢,欢甚。余因赠诗云:‘醉娇胜不得,风袅牡丹花’。一欢尔去,尔后绝不相闻,迨兹仅一纪矣。昨日,
司勋员郎张仲素绘之访余,因吟新诗,有《燕子楼》三首,词甚婉丽,诘其由,为盼盼作也。绘之从事武宁军(唐代地方军区之一,治徐州。)累年颇知盼盼始末。云“尚书既役,归葬东洛,而彭城有张氏旧第,第中有小楼名燕子。盼盼念旧爱而不嫁居是楼十余年,幽独块然,于今尚在。”余爱绘之新咏,感彭城旧游,因同其题,作三绝句。
历代兴废
千百年来,燕子楼屡毁履建,基址几经变迁,历经沧桑。唐朝宗景福二年(公元893年),
朱全忠攻打徐州,徐州行营兵马都统溥(彭城人,曾任武宁军节度使)战败,携妻子登此楼自焚而死,楼亦被烧毁。此后,州人思念关盼盼为人,多次续建续修燕子楼。明万历二十一年(公元1953年),重修燕子楼于城西北隅。清光绪九年(公元1833年),徐州知府曾广照移至城西南隅城亘上重建,楼上下两间,飞檐拱角,四面皆窗。光绪十五年(公元1819年),徐州道段喆又迁建于城西北隅。
1914年重修。1928年城墙被拆除,此楼亦被毁坏。1932年,又于西南隅重建,楼为二级,5楹7户16 ,前有轩可方丈环以槛,璧嵌白居易《燕子楼》诗等刻石5方。日伪时期拆楼改建平房,遂使千古名楼再次湮没。
1985年,徐州市人民政府重建燕子楼。登楼瞩目,近水远山,花木扶疏,诗情画意,令人心旷神怡。楼内陈列着红木家具,悬挂着
中国著名书法家
赵朴初为燕子楼写的白居易咏燕子楼的诗句。
楼上残灯伴晓霜,独眠人起合欢床。相思一夜情多少,地角天涯未是长。
燕子楼
──关盼盼(唱:张仲素)
满床明月满帘霜,被冷灯残拂卧床。燕子楼中霜月夜,秋来只为一人长。
──白居易
这里讲的是张仲素和白居易两位诗人唱和的两组诗,各三首。燕子楼的故事及两人作诗的缘由,见于白居易诗的小序。其文云:“徐州故张尚书有爱妓曰盼盼,善歌舞,雅多风态。余为校书郎时,游徐、泗间。张尚书宴余,酒酣,出盼盼以佐欢,欢甚。余因赠诗云:”醉娇胜不得,风袅牡丹花。‘一欢而去,尔后绝不相闻,迨兹仅一纪矣。昨日,司勋
员外郎张仲素绘之访余,因吟新诗,有《燕子楼》三首,词甚婉丽,诘其由,为盼盼作也。绘之从事武宁军(唐代地方军区之一,治徐州。)累年,颇知盼盼始末,云:“尚书既殁,归葬东洛,而彭城(即徐州)有张氏旧第,第中有小楼名燕子。盼盼念旧爱而不嫁,居是楼十余年,幽独块然,于今尚在。’余爱绘之新咏,感彭城旧游,因同其题,作三绝句。”张尚书名愔,是名臣
张建封之子。有的记载以尚书为建封,是错误的。因为白居易做校书郎是在贞元十九年到元和元年(803-806),而张建封则已于贞元十六年(800)去世,而且张愔曾任武宁军节度使、检校
工部尚书,最后又征为
兵部尚书,没有到任就死了,与诗序合。再则张仲素原唱三篇,都是托为盼盼的口吻而写的,有的记载又因而误认为是盼盼所作。这都是应当首先加以辩正的。
燕子楼前关盼盼塑像
张仲素这第一首诗写盼盼在十多年中经历过的无数不眠之夜中的一夜。起句中“残灯”、“晓霜”,是天亮时燕子楼内外的景色。用一个“伴”字,将楼外之寒冷与楼内之孤寂联系起来,是为人的出场作安排。次句正面写盼盼。这很难着笔。写她躺在床上哭吗?写她唉声叹气吗?都不好。因为已整整过了一夜,哭也该哭过了,叹也该叹过了。这时,她该起床了,于是,就写起床。用起床的动作,来表达人物的心情,如
元稹在《会真记》中写的“自从消瘦减容光,万转千回懒下床”,就写得很动人。但张仲素在这里并不多写她本人的动作,而另出一奇,以人和床作极其强烈的对比,深刻地发掘了她的内心世界。合欢是古代一种象征爱情的花纹图案,也可用来指含有此类意义的器物,如合欢襦、合欢被等。一面是残灯、晓霜相伴的不眠人,一面是值得深情回忆的合欢床。在寒冷孤寂之中,这位不眠人煎熬了一整夜之后,仍然只好从这张合欢床上起来,心里是一种什么滋味,还用得着多费笔墨吗?
后两句是补笔,写盼盼的彻夜失眠,也就是《诗经》第一篇《关雎》所说的“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地角天涯”,道路可算得长了,然而比起自己的相思之情,又算得什么呢?一夜之情的长度,已非天涯地角的距离所能比拟,何况是这么地过了十多年而且还要这么地过下去呢?
先写早起,再写失眠;不写梦中会见情人,而写相思之极,根本无法入梦,都将这位“念旧爱”的女子的精神活动描绘得更为突出。用笔深曲,摆脱常情。
白居易和诗第一首的前两句也是写盼盼晓起情景。天冷了,当然要放下帘子御寒,霜花结在帘上,满帘皆霜,足见寒气之重。帘虽可防霜,却不能遮月,月光依旧透过帘隙而洒满了这张合欢床。天寒则“被冷”,夜久则“灯残”。被冷灯残,愁人无奈,于是只好起来收拾卧床了。古人常以“拂枕席”或“侍枕席”这类用语代指侍妾。这里写盼盼“拂卧床”,既暗示了她的身份,也反映了她生活上的变化,因为过去她是为张愔拂床,而今则不过是为自己了。原唱将楼内残灯与楼外晓霜合写,独眠人与合欢床对照。和诗则以满床月与满帘霜合写,被冷与灯残合写,又增添了她拂床的动作,这就与原唱既相衔接又不雷同。
后两句也是写盼盼的失眠,但将这位独眠人与住在“张氏旧第”中的其他人对比着想。在寒冷的有月有霜的秋夜里,别人都按时入睡了。沉沉地睡了一夜,醒来之后,谁会觉得夜长呢?古诗云:“愁多知夜长”,只有因愁苦相思而不能成眠的人,才会深刻地体会到时间多么难以消磨。燕子楼中虽然还有其他人住着,但感到霜月之夜如此之漫长的,只是盼盼一人而已。原唱作为盼盼的自白,感叹天涯地角都不及自己此情之长。和诗则是感叹这凄凉秋夜竟似为她一人而显得特别缓慢,这就是同中见异。
北邙松柏锁愁烟,燕子楼中思悄然。自埋剑履歌尘散,红袖香销已十年。
──关盼盼(唱:张仲素)
钿晕罗衫色似烟,几回欲著即潸然。自从不舞《霓裳曲》,叠在空箱十一年。
──白居易
原唱第二首,写盼盼抚今追昔,怀念张愔,哀怜自己。起句是张愔墓前景色。
北邙山是汉、唐时代
洛阳著名的坟场,张愔“归葬东洛”,墓地就在那里。北邙松柏,为惨雾愁烟重重封锁,乃是盼盼想象中的景象。所以次句接写盼盼在燕子楼中沉寂地思念的情形。“思悄然”,也就是她心里的“锁愁烟”。情绪不好,无往而非凄凉黯淡。所以出现在她幻想之中的墓地,也就不可能是为丽日和风所煦拂,只能是被惨雾愁烟所笼罩了。
古时皇帝对大臣表示宠信,特许剑履上殿,故剑履为大臣的代词。后二句是说:自从张愔死后,她再也没有心绪歌舞,歌声云散,舞袖香销,已经转眼十年了。白居易说她“善歌舞,雅多风态”,比之为“风袅牡丹花”,可见她去伺候其他贵人,是不愁没有出路的。然而她却毫无此念,忠于自己的爱情,无怪当时的张仲素、白居易乃至后代的
苏轼等都对她很同情并写诗加以颂扬了。(《
永遇乐。彭城夜宿燕子楼梦盼盼因作此词》是苏词中名篇之一。)
白居易的第二首和诗便从盼盼不愿再出现在舞榭歌台这一点生发,着重写她怎样对待歌舞时穿著的首饰衣裳。
年轻貌美的女子谁个不爱打扮呢?可是盼盼几回想穿戴起来,却又被另外一种想头压了下去,即:打扮了给谁看呢?想到这里,就只有流泪的份儿了。所以,尽管金花褪去了光彩,罗衫改变了颜色,也只有随它们去吧。“自从不舞《霓裳曲》”,谁还管得了这些。《霓裳羽衣》是
唐玄宗时代著名的舞曲,这里特别点出,也是暗示她的艺术之高妙。空箱的“空”字,是形容精神上的空虚,如妇女独居的房称空房、空闺,独睡的床称空床、空帷。在这些地方,不可以词害意。
张诗说“已十年”,张愔死于元和元年(806),据以推算,其诗当作于元和十年。白诗说“十一年”,当是“一十年”的误倒。元和十年秋季以前,两位诗人同在长安,诗当作于此时。其年秋,白居易就被贬出京,十一年,他在
江州,无缘与张仲素唱和了。
在这首诗里,没有涉及张愔。但他并非消失,而是存在于盼盼的形象中。诗人展现的盼盼的精神活动,乃是以张愔在她心里所占有的巨大位置为依据的。
适看鸿雁洛阳回,又睹玄禽逼社来。瑶瑟玉箫无意绪,任从蛛网任从灰。
──关盼盼(唱:张仲素)
今春有客洛阳回,曾到尚书墓上来。见说白杨堪作柱,争教红粉不成灰?
──白居易
原唱第三首,写盼盼感节候之变迁,叹青春之消逝。第一首写秋之夜,这一首则写春之日。
起句是去年的事。鸿雁每年秋天由北飞南。徐州在洛阳之东,经过徐州的南飞鸿雁,不能来自洛阳。但因张愔墓在洛阳,而盼盼则住在徐州,所以诗人缘情构想,认为在盼盼的心目中,这些相传能够给人传书的候鸟,一定是从洛阳来的,可是人已长眠,不能写信,也就更加感物思人了。
次句是当前的事。玄禽即燕子。社日是春分前后的戊日,古代祭祀土神、祈祷丰收的日子。燕子每年春天,由南而北。逼近社日,它们就来了。燕子雌雄成对地生活,双宿双飞,一向用来比喻恩爱夫妻。盼盼现在是合欢床上的独眠人,看到双宿双飞的燕子,怎么能不发生人不如鸟的感叹呢?
人在感情的折磨中过日子,有时觉得时间过得很慢,所以前诗说“相思一夜情多少,地角天涯未是长”;而有时又变得麻木,觉得时间流逝很快,所以本诗说:“适看鸿雁洛阳回,又睹玄禽逼社来。”这两句只作客观描写,但却从另外两个角度再次发掘和显示了盼盼的深情。
后两句从无心玩弄乐器见意,写盼盼哀叹自己青春随爱情生活的消逝而消逝。周邦彦《
解连环》云:“燕子楼空,暗尘锁一床弦索”,即从这两句化出,又可以反过来解释这两句。瑟以瑶饰,箫以玉制,可见贵重,而让它们蒙上蛛网灰尘,这不正因为忆鸿雁之无法传书,看燕子之双飞双宿而使自己发生“绮罗弦管”,从此永休“(蒋防《
霍小玉传》)之叹吗?前两句景,后两句情,似断实连,章法极妙。
和诗的最后一首,着重在“感彭城旧游”,但又不直接描写对旧游之回忆,而是通过张仲素告诉他的情况,以抒所感。
当年春天,张仲素从洛阳回来与白居易相见,提到他曾到张愔墓上去过。张仲素当然也还说了许多别的,但使白居易感到惊心动魄的,乃是坟边种的白杨树都已经长得又粗又高,可以作柱子了,那么,怎么能使得盼盼的花容月貌最后不会变成灰土呢?彭城旧游,
何可再得?虽只是感今,而怀旧之意自在其内。
这两组诗,遵循了最严格的唱和方式。诗的题材主题相同,诗体相同,和诗用韵与唱诗又为同一韵部,连押韵各字的先后次序也相同,既是和韵又是次韵。唱和之作,最主要的是在内容上要彼此相应。张仲素的原唱,是代盼盼抒发她“念旧爱而不嫁”的生活和感情的,白居易的继和则是抒发了他对于盼盼这种生活和感情的同情和爱重以及对于今昔盛衰的感叹。一唱一和,处理得非常恰当。当然,内容彼此相应,并不是说要亦步亦趋,使和诗成为唱诗的复制品和摹拟物,而要能同中见异,若即若离。从这一角度讲,白居易的和诗艺术上的难度就更高一些。总的说来,这两组诗如两军对垒,工力悉敌,表现了两位诗人精湛的
艺术技巧,是唱和诗中的佳作(沈祖棻
程千帆)。
“燕子楼”说“燕”
陆昕
苏轼《永遇乐》一词,题:“彭城夜宿燕子楼,梦盼盼,因作此词。”
词曰:“明月如霜,好风如水,清景无限。曲港跳鱼,圆荷泻露,寂寞无人见。紞如三鼓,铿然一叶,黯黯梦云惊断。夜茫茫,重寻无处,觉来小园行遍。天涯倦客,山中归路,望断故园心眼。燕子楼空,佳人何在?空锁楼中燕。古今如梦,何曾梦觉,但有旧欢新怨。异时对,
黄楼夜景,为余浩叹。”
燕子楼在彭城(今
江苏徐州)。传说此楼是唐时尚书张愔为其爱妓盼盼所建。盼盼能歌善舞风姿出众。张建封死,盼盼念旧爱而不嫁,居燕子楼中十余年。二百多年后,苏轼知徐州,某夜居燕子楼,因梦而有此作。
词上半阙写园中夜景:月色明亮,皎洁如霜;秋风
徐来,清凉如水;曲港跳鱼,泼剌有声;圆荷泻露,晶莹剔透。然深沉秋夜中,一片叶落,却如三更鼓响。梦醒惊艳,心底一片迷茫。
下半阙苏轼从身世遭逢生发出对宇宙人生的深远思考。头三句讲现实中自己的
仕途不顺,异地飘零,不得归乡。然而,作者马上将历史与现实联系,在时空转换中问道:“燕子楼空,佳人何在?空锁楼中燕。”意思是,如今的燕子楼早已空空荡荡,当年风雅而多情的盼盼又在何处?楼中恐也就只有燕子还在繁衍栖息。
沛然而出的是无限的沧桑感。
燕子楼是沧桑的记载,佳人是沧桑的瞬间。人生如梦,却难以梦觉,只因旧欢新怨不断。今天,千年已逝,当我在此深夜时,为苏轼浩叹,谁又知道,千年之后,后人还可否为前人浩叹?
█ 苏门之比
苏东坡和
秦少游是宋朝有名的词人,两人常在一起舞文弄墨,秦少游被列为「苏门四学士」之一,苏东坡对他是很器重的,大抵是亦师亦友的交情。有一天,秦少游去看苏东坡,苏东坡问他最近有什么作品,秦少游答称写了“小楼连苑横空,下窥绣毂雕鞍骤”这样的句子。苏东坡笑他:“十三个字,只说得一个人骑马楼前过。”秦少游也反问苏东坡最近有什么好作品,苏东坡答称:“燕子楼空,佳人何在?空锁楼中燕。”陪在一旁的苏门四学士之一的
晁补之接著说:“只三句,便说尽张建封事”。
秦少游的才情很高,为什么“十三个字,只说得一个人骑马楼前过”?原来他是把一个女郎的名字融入词里,才不敢当面反驳苏东坡。暂且不提他这段爱情故事,先讲苏东坡的燕子楼。
苏轼《永遇乐》
明月如霜,好风如水,清景无限。曲港跳鱼,圆荷泻露,寂寞无人见。紞如三鼓,铿然一叶,黯黯梦云惊断。夜茫茫,重寻无处,觉来小园行遍。 天涯倦客,山中归路,望断故园心眼。燕子楼空,佳人何在?空锁楼中燕。古今如梦,何曾梦觉,但有旧欢新怨。异时对、黄楼夜景,为余浩叹。
这是苏东坡到彭城“夜宿燕子楼,梦盼盼”的作品。“黄楼”是他以前守徐州治
黄河水患所建的楼,和燕子楼不同。他由燕子楼的人事全非,想到自己所建黄楼未来的命运,才有一番感触。而词人夜宿燕子楼,会梦到“盼盼”,这“盼盼”又是
何许人?
盼盼姓关,是唐朝徐州的美女,才情也高,被当时镇守徐州的
张建封纳为宠姬,住在张宅的燕子楼。盼盼当时的名气很大,白居易有次到张家,就写诗赠她。隔几年,张建封过世,盼盼不离开张家,在燕子楼一住就十一、二年,写了燕子楼诗三百首,白居易辗转读到她的诗作,也和了三首燕子楼诗,对她的才情及志节很是推崇。
不过,白居易最后赠她一首绝句:“黄金不惜买蛾眉,拣得如花三四枝;歌舞教成心力尽,一朝身去不相随。”讲的是张建封宠爱盼盼的旧事。没想到盼盼读了非常感慨,认为白居易误会她了,解释她所以没陪著张建封一死,是因为怕人家把张建封讲成爱慕女色,所以自己才孤独留在燕子楼住者。
盼盼最后仍以诗明志:“自守空楼敛恨眉,形同春后牡丹枝;舍人不会人深意,讶道泉台不去随。”诗成后郁郁寡欢,绝食数日后死亡。
这段凄美的故事打动了许多文人的心,唐宋咏燕子楼的诗词很多,苏东坡夜宿燕子楼会梦到盼盼,也是真性情的人才会有的际遇。他的《永遇乐》主要写自己落寞的情怀,提到燕子楼的,真的就只“燕子楼空,佳人何在?空锁楼中燕。”三句,难怪晁补之会称赞:“只三句,便说尽张建封事。”
回过头来看看秦少游的《水龙吟》:
小楼连苑横空,下窥绣毂雕鞍骤。
朱廉半卷,单衣初试,清明时候。破暖轻风,弄晴微雨,欲无还有。卖花声过尽,斜阳院落,红成阵,飞鸳甃。 玉佩
丁东别后,怅佳期参差难又。名缰利锁,天还知道,和天也瘦。花下重门,柳边深巷,不堪回首。念多情但有,当时皓月,向人依旧。
这是秦少游在
蔡州的作品。据说当时他和蔡州的营妓娄琬有一段交情,所以写这水龙吟赠她。“小楼连苑横空”是镶了“娄琬”二字,而娄琬字东玉,下阕也以“玉佩丁东别后”起首,是秦少游“爱情的秘密”,难怪被苏东坡嘲笑“十三个字,只说得一个人骑马楼前过”也不好分辩。
关于关盼盼,《全唐诗》(扬州诗局本)有这样的介绍:“关盼盼,徐州妓也,张建封纳之。张殁,独居彭城故燕子楼,历十馀年。”
《全唐诗》是把她做诗人看的,录她四首诗如下:
《燕子楼三首》:①楼上残灯伴晓霜,独眠人起合欢床。相思一夜情多少,地角天涯未是长。②北邙松柏锁愁烟,燕子楼中思悄然。自埋剑履歌尘散,红袖香销已十年。③适看鸿雁洛阳归,又睹玄禽逼社来。瑶瑟玉箫无意绪,任从蛛网任从灰。《和白公诗》:自守空楼敛恨眉,形同春后牡丹枝。舍人不会人深意,讶道泉台不去随。
其实《全唐诗》弄错了,《燕子楼三首》并非关盼盼所作。《管锥编增订》有云:“关盼盼《燕子楼》诗关盼盼当作张仲素。《白氏长庆集》卷一五《燕子楼三首》序:‘司勋员外郎张仲素缋之访予,因吟新诗,有燕子楼三首,词甚婉丽。诘其由,为盼盼作也。……予爱缋之新咏,感彭城旧游,因同其题,作三绝句。’”对此,钱钟书有过批注:“遵改。本据《全唐诗》妇女门录出,未究其本也。” 这里所说的张仲素,是张建封的堂兄,曾在张建封手下任职多年,诗,是他假借关盼盼身份而作。可以说,关盼盼悲剧性的结局,正是由他的这几首诗引发的,其后,白居易的应答诗,把关盼盼推向了殉情自杀的绝地。
关盼盼生于唐德宗贞元三年,时为徐州名妓,“善歌舞,雅多风致”,被张建封娶回为妾(也有学者考证应是张建封的儿子张愔。此处仍依张建封说)。张建封,字本立,南阳人,少喜文章,尚气节,历官御史大夫、徐泗濠节度使。张建封大概是在唐宪宗元和年间出守徐州的,他虽妻妾成群,却对关盼盼情有独钟,宠爱有加,婚后专筑了一座小楼供其居住,因楼成后多有燕子飞临筑巢嬉戏,便取名燕子楼。两人都有文才,想来琴瑟相和,十分恩爱。关盼盼的轻歌曼舞,妙语解颐,大概也曾给这位奔波于官场的封疆大吏带来了诸多的浪漫和安慰吧。
白居易是贞元十九年(803年)来徐州的,素慕白居易诗才的张建封邀他到府中,设盛宴殷勤款待,盼盼佐饮,欢甚。酒酣时,盼盼演歌舞,其婀娜多姿让白居易大为倾倒,即席赋诗赞赏,中有“醉娇胜不得,风嫋牡丹花”之句。不久张病逝,葬于洛阳北邙山。张死后,府中姬妾很快风流云散,只有年轻貌美的关盼盼无法忘记夫妻情谊,矢志为张守节,独居燕子楼,只有一位年迈的仆人相从,过着几乎与世隔绝的生活,这样一晃十年。
十年后,如果没有张仲素的诗和拜访白居易之行,也许一切就这样归于平淡。但在元和十四年,张仲素的到访和他的诗,令白居易这位曾与关盼盼有一宴之交的大诗人颇为震动,他当即和诗三首:①满床明月满帘霜,被冷灯残拂卧床。燕子楼中霜月夜,秋来只为一人长。②红晕罗衫色似烟,几回欲著即潸然。自从不舞《霓裳曲》,叠在空箱十一年。③今春有客洛阳回,曾到尚书墓上来。见说白杨堪作柱,争教红粉不成灰?
光是这三首诗还罢了,他偏还要“复寄一绝,微风(讽)焉”。《尧山堂外纪》录了这首题为《感张仆射故妓诗》:黄金不惜买娥眉,拣得如花四五枚;歌舞教成心力尽,一朝身去不相随。
这首目的欲作“微风”的诗,实则含着恶毒的蕴意,其中“一朝身去不相随”句,竟是露骨地责备关盼盼没在张建封病殁时从死。《全唐诗》云:“盼盼得诗,泣曰:‘妾非不能死,恐我公有从死之妾,玷清范耳。’乃和白诗,旬日不食而卒。”
关盼盼之死,正是白居易以诗而杀之!
关盼盼的和诗,即《全唐诗》所收的《和白公诗》,诗中所言“深意”,当即指“恐我公有从死之妾,玷清范耳”。她临死前还曾留有一诗,名《临殁口吟》,但只有“儿童不识冲天物,漫把青泥污雪毫”一句见于《全唐诗》。不过,即便只有这么一句,也可以看出,她是怀着深深的哀怨和愤恨离开人世的。
燕子楼前的廊墙上,还刻有许多后人的题咏,苏轼的,文天祥的……这些题咏对关盼盼多有赞叹,但对白居易的作为却不着一字,更别说对他发出谴责之声。
苏轼词《永遇乐》诗中有这样的句子:“燕子楼空,佳人何在?空锁楼中燕。古今如梦,何曾梦觉,但有旧欢新怨……”这里所流露的,好像只是同情,以及对人生世态的感慨。文天祥的诗,是他被俘北上经徐州凭吊燕子楼时所作,其中“蛾眉代不乏,埋没安足论。因何张家妾,名与山川存?自古皆有死,忠义常不没”句尤其为人称道,但可以看出,他有些借题发挥,抒发的是自己的忠义报国之情。倒是钱谦益的一首七绝引起了我的注意,其中“天涯大有多情客,不忍轻过燕子楼。”句令人感慨。钱纳名妓柳如是为妾,钱死后,柳如是被逼自杀,其爱情因果,与燕子楼情状倒有几分相似。钱之“不忍轻过”句倒像蕴有深意。
但还是文天祥的诗最能给人启发。的确,如果没有关盼盼的死,她大概不会“名与山川存”,而是要“埋没安足论”了。从这个角度说,白居易倒像是作出了“贡献”。
事越千年,画梁着燕,废沼鸣蛙,燕子楼前的垂柳年年绿。这里,已成公园一景,虽然许多人可能并不知道它的来历,但它仍是恋人们流连的地方。
燕子楼
作词:
徐誉滕
作曲:徐誉滕
编曲:徐誉滕
演唱:徐誉滕
楼中燕未成双
孤灯伴晓霜
楼外我的秋来为你长
千里人不返的他乡
留在盼归的弦柱上
弹着半生思量
古今如梦
我沉醉在你的亭台檐廊
朝云暮雨昨日花黄
终染不上画栋雕梁
门前那波湖光
定然记得
你静静凭栏怅望的模样
楼中燕未成双
孤灯伴晓霜
楼外我的秋来为你长
风轻荷动舞千年梦
还在等你的霓裳
楼中燕未成双
单飞空铙梁
楼外无眠月光上晓窗
照着文墨为你的诗
字字皆含香
张仲素:燕子楼(第一首)
【原文】
楼上残灯伴晓霜,独眠人起合欢床。相思一夜情多少,地角天涯未是长。
蔡伸(宋):<<满庭芳>>(半阕)
【原文】
念紫箫声阕,燕子楼空.好是卢郎未老,佳期在,端有相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