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慶春 徐凝
당나라 목종 시기의 봄 날에
山頭水色薄籠姻 산 언저리 물 빛은 엷게 덮인 안개
遠客新愁長慶年 멀리서 온 나그네의 새로운 시름 이는 장경년간
身上五劳仍病酒 몸의 오장은 술에 흠뻑 취해
夭桃窓下背花眠 예쁜 복숭아 나무 창가에서 복사 꽃 뒤로하고 잠이 들었네.
五劳=五臟
病酒1.술에 흠뻑 취함 2.지나치게 술을 마셔 병이 생김.
夭桃:아름다운 복숭아 꽃을 이름.
山はうっすらと霞がたちこめ 水をたたえたような色
春を迎え 年号も長慶と改まったが ふるさとを遠く離れてさすらうこの身は
愁いを新たにするばかり
身体は五臓みな疲れ果て おまけに相変わらずの二日酔い
窓辺に咲く みずみずしい桃の花も 楽しむ気にはなれず 背を向けて寝てしま う
,,,,,,,,,,,,,,,,,,,,,,,,,,,,,,,,,,,,,,,,,,,,,,,,,,,,,,
唐代徐凝
简介
,约公元八一三年、唐宪宗元和中前后前后在世。字不详,睦州人。唐分水柏山(今桐庐县分水镇柏山村)人。与施肩吾同里,日共吟咏。初游长安,因不愿炫耀才华,没有拜谒诸显贵,竟不成名。南归前作诗辞别侍郎韩愈:“一生所遇惟元白,天下无人重布衣。欲别朱门泪先尽,白头游子白身归。”抨击了当时只重名望,不重真才实学的社会现象。白居易任杭州刺史,尝于杭州开元寺观牡丹,见徐凝题牡丹诗一首,大为赞赏,邀与同饮,尽醉而归。后与颇负诗名的张祜较量诗艺,祜自愧勿如,白居易判凝优胜题牡丹诗,为白居易所赏,元稹亦为奖掖,诗名遂振于元和间。至长安,不善干谒,仅游韩愈之门,竟不成名。将归,以诗辞韩愈,有“欲别朱门泪先尽,白头游子白身归”之句。唐元和中,举进士,官至金部侍郎。
遂归里,优悠诗酒以终。(唐诗纪事引郡阁雅谈云:“官至侍郎”,与此全不同。此依唐才子传)凝所作诗,《全唐诗》录存一卷。
风格
诗朴实无华,意境高远,笔墨流畅、自然。《题处州缙云鼎湖》:“黄帝旌旗去不回,空携片石碧崔嵬。有时风卷鼎湖浪,散作青天雨点来。”被奉为绝唱,后来竟无敢题者。
徐凝的书法著称于时。据《宣和书谱》载:“徐凝,书有行法,其笔意自具儒家风范,非规规于书者。”其《黄鹤楼》、《荆巫梦思》两诗的墨宝,为宋代宫廷所收藏。
代表作
古诗:忆扬州
萧娘脸薄难胜泪,桃叶眉长易觉愁。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
,,,,,,,,,,,,,,,,,,,,,,,,,,,,,,,,,,,,,,,,,,,,,,,,,,,,,,,,,,,,,,,
http://www.chazidian.com/shiren/xuning/
徐凝,约公元八一三年、唐宪宗元和中前后前后在世。字不详,睦州人。唐分水柏山(今桐庐县分水镇柏山村)人。与施肩吾同里,日共吟咏。初游长安,因不愿炫耀才华,没有拜谒诸显贵,竟不成名。南归前作诗辞别侍郎韩愈:“一生所遇惟元白,天下无人重布衣。欲别朱门泪先尽,白头游子白身归。”抨击了当时只重名望,不重真才实学的社会现象。白居易任杭州刺史,尝于杭州开元寺观牡丹,见徐凝题牡丹诗一首,大为赞赏,邀与同饮,尽醉而归。后与颇负诗名的张祜较量诗艺,祜自愧勿如,白居易判凝优胜题牡丹诗,为白居易所赏,元稹亦为奖掖,诗名遂振于元和间。至长安,不善干谒,仅游韩愈之门,竟不成名。将归,以诗辞韩愈,有“欲别朱门泪先尽,白头游子白身归”之句。唐元和中,举进士,官至金部侍郎。
遂归里,优悠诗酒以终。(唐诗纪事引郡阁雅谈云:“官至侍郎”,与此全不同。此依唐才子传)凝所作诗,《全唐诗》录存一卷。
徐凝诗朴实无华,意境高远,笔墨流畅、自然。《题处州缙云鼎湖》:“黄帝旌旗去不回,空携片石碧崔嵬。有时风卷鼎湖浪,散作青天雨点来。”被奉为绝唱,后来竟无敢题者。
徐凝的书法著称于时。据《宣和书谱》载:“徐凝,书有行法,其笔意自具儒家风范,非规规于书者。”其《黄鹤楼》、《荆巫梦思》两诗的墨宝,为宋代宫廷所收藏。
古诗:忆扬州
萧娘脸薄难胜泪,桃叶眉长易觉愁。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
,,,,,,,,,,,,,,,,,,,,,,,,,,,,,,,,,,,,,,,,,,,
徐凝与庐山瀑布诗(上)
图:网络
唐代有一位诗人叫徐凝,约公元八一三年唐宪宗元和前后在世,字不详,唐朝分水柏山(今桐庐县分水镇柏山村)人,与施肩吾同里,日共吟咏。徐凝曾于杭州开元寺题过牡丹诗,为白居易所赏,元稹亦为奖掖,诗名遂振于元和间。初游长安,因不愿炫耀才华,没有拜谒诸显贵,竟不成名。南归前作诗辞别侍郎韩愈:“一生所遇惟元白,天下无人重布衣。欲别朱门泪先尽,白头游子白身归”。徐凝抨击了当时只重名望、不重真才实学的社会现象。白居易任杭州刺史时,某日游开元寺观牡丹,见徐凝题牡丹诗一首,大为赞赏,遂邀与同饮,尽醉而归。徐凝后与颇负诗名的张祜较量诗艺,祜自愧勿如,白居易判凝优胜。唐元和中,举进士,徐凝官至侍郎,所作的诗全唐诗录存仅一卷,有92首作品,其中称得起上品的寥寥无几,但一首《忆扬州》却让我们不得不对徐凝另眼相看,甚至怀疑全唐诗没有将徐凝的精华作品选辑在内。
徐凝《忆扬州》中的“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一举成名天下知,“二分明月”已经成为扬州的代名词了。虽然后来又有了杜牧的“二十四桥明月夜”、张祜的“月明桥上看神仙”等诗,但在题写扬州的唐诗之中,徐凝的《忆扬州》可以称得上是魁首之作了。尽管如此,我们还是遗憾地发现,现存徐凝所遗的诗篇中真正有“实力”的作品还是不多。甚至有一首写庐山瀑布的诗被后世文人苏东坡当成反面教材,有“帝遣银河一派垂,古来唯有谪仙词。飞流溅沫知多少,不与徐凝洗恶诗”的戏言。为此,我们还是先品读一下徐凝的这首所谓的“恶诗”吧:
庐山瀑布
徐凝
虚空落泉千仞直,雷奔入江不暂息。
今古长如白练飞,一条界破青山色。
“虚空落泉千仞直”,首句写出千仞山壁,飞泉直落,气势显得十分震撼壮阔;更为震撼者是第二句“雷奔入江不停息”,从声音上写出了它汹涌澎湃、入江归海、奔腾不息、雄伟壮阔的气势。“千古长如白练飞,一条界破青山色”。三、四两句化动为静,把瀑布比如成一条白练,牢牢镶嵌在青青的山色中间,从色彩和视觉上又写出了庐山瀑布的新奇和柔和风格。
平心而论,苏轼评诗真是太过:过于调侃、过于轻飘、过于针砭、过于幽默。其实,徐凝的诗根本不是恶诗,只是意想平淡、表现直白,不在优秀之列而已。为了说明问题,我们还是把他和李白的《望庐山瀑布》放在一起进行比较和评判吧。李太白的《望庐山瀑布》可以说是妇孺皆知脍炙人口啊:
望庐山瀑布
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难怪人们要称李白为“诗仙”了。李白的《望庐山瀑布》诗确实是一首家喻户晓、雅俗共赏、人人口熟能详却又摹仿不得的神来之作。
庐山是我国古代最著名的风景与文化胜地之一,有“无限风光”的仙人洞穴,有“天下奇观”的飞流瀑布,有山中盆地,有峰上天地,还与远处隐约可见的万里长江和千顷鄱阳湖,互为映衬,这一切自然而然地组成了气象万千的天然图画,不但如此,庐山还以它极为丰厚的历史人文积淀而成为我国文化遗产中最引人注目的承载之一。古往今来,庐山不知引发过多少文人墨客的情怀与灵感,他们绞尽脑汁写下无数歌咏诗篇。李白这首小小的七言绝句《望庐山瀑布》却在众多咏吟庐山的诗作中,雄视古今,独占鳌头。
古代“一仞”约为现代度量单位的“七尺”到“八尺”之间。徐凝写瀑布有“千仞”之高,即是七八千尺左右,按现在衡量的高度来说大约是 2.5千米左右。李白夸张瀑布有“三千尺”之高,按现在折算也不过1千米。看来,在瀑布的高度上,徐凝比李白还要夸张得多。徐凝诗用了“今古”一词。今字好解,“古”字可探。所谓古代是指距离现代较远的过去年代,我国历史分期多指19世纪中叶以前的时期(1850年以前)为古代;另外,古代也特制奴隶社会时代,有时也包括原始公社时代。徐凝写下的“今古”就是指距今久远的年代。徐凝诗中极力赞颂庐山瀑布年代久远,以此来展示庐山瀑布景、声、时、空的多向维度,而李白只写景色而并未论及年代。徐凝诗中“白练”可以当白绢讲,将庐山瀑布比喻为一种丝织品,好似柔软无限、爽滑流利。我们可以看到,徐凝的诗是从四个方面来写庐山瀑布:一为称高(千仞);二为发声(雷奔不息);三为写状(飞如白练);四为透力(界破青山)。徐凝写尽了庐山瀑布之美,用尽了写作手法之巧,但他没有像李白那样写出千古绝唱。究其原因,主要还是诗意直白、功力不足。
(未完待续)
,,,,,,,,,,,,,,,,,,,,,,,,,,,,,,,,,,,,,,,,,,,,
长庆
'http:··blog.daum.net·k2gim·' 카테고리의 다른 글
[스크랩] 14.竹枝詞 李渉.중국 성도지방의 악부민가 죽지사 (0) | 2011.09.20 |
---|---|
[스크랩] 15.香山舘聴子規 竇常.향산관에서 자규의 울음소리를 듣고 (0) | 2011.09.20 |
[스크랩] 17.宮詞 王建.궁중의 노래 89번 외 銀燭秋光冷画屏. (0) | 2011.09.20 |
[스크랩] 19.貴池県亭子. 杜牧.귀지현의 정자. (0) | 2011.09.20 |
음주고사> 이백(1) (0) | 2011.09.20 |